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王阳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告] 时光深处话东坡之每日作品赏析

[复制链接]
811#
发表于 2018-10-22 10:49 | 只看该作者

看到雕镂彩盘香烟缭绕,寒冷的天气里水结成了晶莹剔透的冰柱儿,此时此刻画堂里别有风光。主人重情义又热情,设宴款待我,还请出美女歌舞作陪。歌女的颈项洁白圆润,似用软玉搓捏而成,藕丝般的裙子如仙女的新织的衣裳。几首歌唱完,月亮已转过凌空的房檐,余音还悠扬不绝。

人间哪里去找到这样的美女与歌声呢,那些司空见惯的女伶,实在也太寻常了,是怎么都比不上的。在座的有狂放的客人,心绪缭乱心里释愁怅这样的美女子不是自己的红颜知己。忽然听到时歌女说金钗落了地,她弯腰去捡,露出来的十指,如春笋般细长。我亲自看见了,这个歌女真的是比《高唐赋》里的神女还要美的人。
作者写美女,多层次,多角度,把美丽写得灵动逼真,意趣盎然。从词的整体艺术格调来说,它感情纯真丽自然。
812#
发表于 2018-10-23 14: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放飞梦想 于 2018-10-23 17:32 编辑

今天咋回事啊?更新作品还不出来啊
813#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3 14:36 | 只看该作者
10.23
浣溪沙    [宋] 苏轼

徐邈能中酒圣贤。刘伶席地幕青天。潘郎白璧为谁连。

无可奈何新白发,不如归去旧青山。恨无人借买山钱。










814#
发表于 2018-10-23 15: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幸福小草 于 2018-10-23 19:33 编辑
王阳 发表于 2018-10-23 14:36
10.23浣溪沙    [宋] 苏轼
徐邈能中酒圣贤。刘伶席地幕青天。潘郎白璧为谁连。
无可奈何新白发,不如归去 ...

这词应该是一种调侃,苏老他赞叹羡慕醉酒圣人、名不虚立的徐邈喝起来纵是席天幕地的刘伶,都是有点心有不甘,虽然自己酒资饮历不敢与酒圣、酒狂同论,但是朋友中又有哪个敢能与徐邈、刘伶相提并论,就如同谁能像同潘岳和夏侯那样并称誉为“白璧相连”的呢?在青丝已添了不少白发的档口,即闻有人谗言,自已已有归隐之心,却又有友人赞助而不能撂下,于是,就用调侃之词来述说无奈之苦。
815#
发表于 2018-10-23 15: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放飞梦想 于 2018-10-23 18:29 编辑

    这首词上片,借赞扬古代贤明之士来表达对同情者的仰慕之情。下片,直抒欲回朝不成,真做隐士又无奈的仕宦观。全篇运用三个历史人物来隐喻三个现实人物,再由三个现实人物而联想到苏轼自己的政治处境与适应心境,可谓借古喻今的绝妙构想。文字含蓄精练,蕴涵着丰厚的思想情感,是苏轼感旧词作中的佳作。(140字)
816#
发表于 2018-10-23 16:09 | 只看该作者
王阳 发表于 2018-10-23 14:36
10.23浣溪沙    [宋] 苏轼
徐邈能中酒圣贤。刘伶席地幕青天。潘郎白璧为谁连。
无可奈何新白发,不如归去 ...

阳阳,辛苦你代劳发了今日的分享帖。   
817#
发表于 2018-10-23 16:10 | 只看该作者
幸福小草 发表于 2018-10-23 15:11
今天秋版缺席,阳阳发了出来,我先占个地方。

问好小草姐姐,今天你快,占了地方。
818#
发表于 2018-10-23 17:24 | 只看该作者
王阳 发表于 2018-10-23 14:36
10.23浣溪沙    [宋] 苏轼
徐邈能中酒圣贤。刘伶席地幕青天。潘郎白璧为谁连。
无可奈何新白发,不如归去 ...

这首词中人物较多,且多为隐喻,词中所表达的,直意不能达其意。 "徐邈能中酒圣贤",是隐喻徐得之的直言相谅,秉性修甚,颇有徐邈能识酒的清浊(世道清浊),醉而不问公事的洒脱气质。"刘伶席地幕青天",是隐喻刘唐年隐居乡间,简从陋出的生活和贤明放达的性格,如同"竹林七贤"之一刘伶"屋无室庐,幕天席地"的旷达胸怀。"潘郎白璧为谁连",是隐喻诗人潘大临与挚友的友善。两者分离,苏轼发出"潘郎白璧为谁连"的哀叹。苏轼有意将古之徐、刘、潘三贤才与今之徐、刘、潘三贤才同姓偶合,为的是表达苏轼向慕贤明,追求旷达的处世观。

"无可奈何新白发,不如归去旧青山",点明苏轼目前的"无可奈何"的政治处境和"新白发"的衰老生命。苏轼离开黄州友善的人后感到寂寞孤独。即是死后,不如归葬于家乡的青山秀水边。这是苏轼视死如归的坦荡的生死观。"恨无人借买山钱",进一步写自己欲回朝不得,欲隐居不能的无奈愁绪。一个"恨"字道出了这种只能退步、安居现状的随缘心态。

全词,运用三个历史人物来隐喻三个现实人物,再由三个现实人物而联想到苏轼自己的政治处境与适应心境,可谓借古喻今的绝妙构想。文字含蓄精练,蕴涵着丰厚的思想情感,是苏轼感旧词作中的佳作。

819#
发表于 2018-10-24 05: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秋實 于 2018-10-24 05:45 编辑

        2018/10/24


满庭芳·蜗角虚名
[宋] 苏轼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
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
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此词上片由讽世到愤世,下片从自叹到自适。
展示了作者人生道路上,受到重大挫折之后,既愤世嫉俗又飘逸旷达的内心世界。
表现了词人宠辱皆忘、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820#
发表于 2018-10-24 07:36 | 只看该作者

早,秋实老师,问好!         
821#
发表于 2018-10-24 07:49 | 只看该作者

大家知道蜗牛才多大一点儿,这里形容名利比蜗牛角还小的名,比蝇头还要小的利,算计着,忙碌着是为什么呢。所有的事情皆有定数,谁弱谁强又怎么样呢?趁着有空闲身体又未老的时候侯,让自己自由一些,豪放一些吧。人生百年,能痛快醉饮三万千场吗?
细细想想,一生中日子有一半是被忧愁风雨所干扰。又何必须要,去争一下死活高下呢。幸好能欣迎着清风欣赏明月,以青苔为褥席铺展,把白云当帐幕高张。江南的风景就是好呀,唱一曲满庭芳,喝他一千盅,人生是不是很美好呢。
这首《满庭芳》以议论为主,夹以抒情。上片由讽世到愤世,下片从自叹到自适。它真实地展现了一个失败者复杂的内心世界,也生动地刻画了词人愤世宿和飘逸旷达的两个性格层次,在封建社会中很有典型意义。
822#
发表于 2018-10-24 08: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云馨 于 2018-10-24 09:01 编辑

两天没有上来学习苏老诗词了,问候秋老师
苏老此首“蜗角虚名”是第一次拜读学习。用蜗牛的角与功名利禄进行相比。这是何等大度豪放之情节。细细想来,人生不知道要经遇多少坎坷,历经几多磨难才能体会到这功名利禄是何其渺小。趁着还未衰老,能吟则吟,能唱就唱,这才是最好的人生境界。一切都是虚名,为何非得争个高低上下呢?此首词充分体现了词人几经颠簸流离生活后,看淡一点,随遇而安,飘逸洒脱的豪放之情。

823#
发表于 2018-10-24 11:14 | 只看该作者
云馨 发表于 2018-10-24 08:47
两天没有上来学习苏老诗词了,问候秋老师
苏老此首“蜗角虚名”是第一次拜读学习。用蜗牛的角 ...

人生需要看淡,我也学习学习,不要那么累。
824#
发表于 2018-10-24 11:17 | 只看该作者

词人以议论发端,用形象的艺术概括对世俗热衷的名利作了无情的嘲讽。功名利禄曾占据过多少世人的心灵,主宰了多少世人喜怒哀乐的情感世界,它构成了世俗观念的核心。而经历了人世浮沉的苏轼却以蔑视的眼光,称之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进而以"算来著甚干忙"揭示了追名逐利的虚幻。这不仅是对世俗观念的奚落,也是对蝇营狗苟尘俗人生的否定。词人由世俗对名利的追求,联想到党争中由此而带来的倾轧以及被伤害后的自身处境,叹道:"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事",指名利得失之事,谓此事自有因缘,不可与争;但得者岂必强,而失者岂必弱,因此页无须过分介意。这个思想来自老子。《老子》说:"柔弱胜刚强。"(第三十六章)又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第七十八章)这就是"谁弱又谁强"一句的本意。一方面,"木强则折"(第七十六章);一方面,"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无忧"(第八章),苏轼领会此意,故"得罪以来,深自闭塞,···不敢作文字"(黄州所作《答李端叔书》)。"饮中真味老更浓,醉里狂言醒可怕"(《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是他这个时期自处的信条。所以,"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 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意图在醉中不问世事,以全身远祸。一"浑"字抒发了以沉醉替换痛苦的悲愤。一个愤世嫉俗而以无言抗争的词人形象呼之欲出。

下片于自叙中夹以议论。"思量,能几许",承上"百年里"说来,谓人生能几;而"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即李白"为欢几何"之意。"风雨"自指政治上的风风雨雨,所"妨"者是人生乐事。陆游《假日书事》诗所云"但嫌尤畏(尤才畏讥)妨人乐",即是此意。苏轼一踏上仕途便卷入朝廷政治斗争的漩涡,此后命途多难,先后排挤出朝,继又陷身大狱,幸免一死,带罪贬逐,昔时朋友相聚,文酒之欢,此时则唯有"清诗独吟还自和,白酒已尽谁能借。不惜青春忽忽过,但恐欢意年年谢"(《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当此时,词人几于万念皆灰。"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是因"忧愁风雨"而彻悟之语。他的《答李端叔书》中有一段话可作为这两句词的极好注解:"轼少年时,读书作文,专为应举而已,既及进士第,贪地不已,又举制策,其实何所有。而其科号为'直言进谏',故每纷然诵说古今,考论是非,以应其名耳。人苦不自知,既已此得,因以为实能之,故哓哓至今,坐此得罪既死,所谓"齐虏以口舌得官",真可笑也。然世人逐以轼为欲立异同,则过矣。妄论利害,才说得失,此正制科人习气。譬之候虫时鸟,自鸣自已,何足为损益。"可见"抵死(老是)说短论长"之要不得。词人自嘲自解,其中实又包含满肚子不平之气。下面笔锋一转,以"幸"字领起,以解脱的心情即景抒怀。造物者无尽藏的清风皓月、无际的苔茵、高张的云幕,这个浩大无穷的现象世界使词人的心量变得无限之大。那令人鄙夷的"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的狭小世界在眼前消失了,词人忘怀了世俗一切烦恼,再也无意向外驰求满足,而愿与造化同乐,最后在"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的高唱中,情绪变得豁达开朗,超脱功利世界的闲静之情终于成为其人生的至乐之情,在新的精神平衡中洋溢着超乎俗世的圣洁理想,词人那飘逸旷达的风采跃然纸上。
--注,此评为转载。
825#
发表于 2018-10-24 17:31 | 只看该作者
彩虹 发表于 2018-10-24 11:17
词人以议论发端,用形象的艺术概括对世俗热衷的名利作了无情的嘲讽。功名利禄曾占据过多少世人的心灵,主 ...

谢谢彩虹留字点评! 虽是转载,确非常的专业,深刻,让阅读者受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4 06:25 , Processed in 0.147549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