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王阳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告] 时光深处话东坡之每日作品赏析

[复制链接]
1201#
发表于 2018-12-24 08: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放飞梦想 于 2018-12-24 20:41 编辑

坐沙发,读新词!岂不快哉!

       开头四句,是说作者在雪堂前亲手栽种了许多桃李一类的果树,绿荫丛中,掩映着数不尽的青果。清晨,窗外百舌鸟婉转啼叫。鸟鸣声常常把作者从睡梦中搅醒。作者写出这番景象,在于以景衬人。最后三句明明是自己思念故园,却让百舌鸟的鸣声喊叫出来,便使文词愈加警切生动。连动物都已探知其心事了,苏轼自己早就抑止不住滚涌而起的思乡情感了。这首词表面看来只是抒写了作者对当年雪堂生活的回忆和对这种幽静环境的怀恋和向往。但真实思想却在于排遣对仕途经营的厌腻。这一层作者并没有明白说出,甚至只字未提。作者只是从对雪堂生活的深情回想中透露出这个消息,却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因此,全词不仅创造了一种如同图画般的美的境界,而且留有许多思索的余地。这首词语言自然流畅,而感情真挚深厚。(325字)
1202#
发表于 2018-12-24 09: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艾桃 于 2018-12-24 09:19 编辑
秋實 发表于 2018-12-24 06:06
2018/12/24

如梦令·春思

苏东坡虽是一个大文豪,却有着劳动人民勤劳的本色,他在自己的房子前亲手种下的桃树和李树,长得绿树茐茏,青青的果实挂满在绿叶成荫之间。
窗外的百灵鸟儿在天刚蒙蒙亮就开始欢快的歌唱鸣叫,把东坡从睡梦中唤醒。东坡居士啊东坡居士,不要忘记黄州小桥流水的美景。从秋版文末能读出,东坡是有归瘾之意,所以读一首词,一定要结合创作背景才能真正理解作者写作所想表达的真实情感。
1203#
发表于 2018-12-24 09: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云馨 于 2018-12-24 18:08 编辑
秋實 发表于 2018-12-24 06:06
2018/12/24

如梦令·春思

问候秋老师,祝新周愉快。

这首词是词人离开黄州多年后,对当年淸静闲适的田园生活的怀恋和向往。
开头四句,是说自己在雪堂前亲手栽种了许多桃李一类的果树,绿荫丛中,掩映着数不尽的青果。以景衬人。在这嘉树四合、鸟雀啁啾的环境里,词人生活得多么惬意。遥想当年的闲适自得,思忖此时的入奉禁严,词人油然生出怀旧之情。
小桥流水主要还是以此指代相对于喧闹京华的一种幽静环境。由此,更反衬出词人对营营仕宦的逆反心理和对拥有广阔心理空间的田园生活的热切向往。
这首词表面看来只是抒写了词人对当年雪堂生活的回忆和对这种幽静环境的怀恋。但真实思想却在于排遣对仕途经营的厌腻。这一层词人并没有明白说出,甚至只字未提。词人只是从对雪堂生活的深情回想中透露出这个消息,让读者凭时空落差去体味,去揣想,因此,它不仅给人一种如同图画般的美的享受,而且留给读者许多思索的余地。

1204#
发表于 2018-12-24 20:42 | 只看该作者
秋實 发表于 2018-12-24 06:06
2018/12/24

如梦令·春思

开头四句,是说作者在雪堂前亲手栽种了许多桃李一类的果树,绿荫丛中,掩映着数不尽的青果。清晨,窗外百舌鸟婉转啼叫。鸟鸣声常常把作者从睡梦中搅醒。作者写出这番景象,在于以景衬人。最后三句明明是自己思念故园,却让百舌鸟的鸣声喊叫出来,便使文词愈加警切生动。连动物都已探知其心事了,苏轼自己早就抑止不住滚涌而起的思乡情感了。这首词表面看来只是抒写了作者对当年雪堂生活的回忆和对这种幽静环境的怀恋和向往。但真实思想却在于排遣对仕途经营的厌腻。这一层作者并没有明白说出,甚至只字未提。作者只是从对雪堂生活的深情回想中透露出这个消息,却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因此,全词不仅创造了一种如同图画般的美的境界,而且留有许多思索的余地。这首词语言自然流畅,而感情真挚深厚。(325字)
1205#
发表于 2018-12-25 05:06 | 只看该作者

       2018/12/25

如梦令·题淮山楼

[宋] 苏轼

城上层楼叠巘。城下清淮古汴。

举手揖吴云,人与暮天俱远。魂断。魂断。后夜松江月满。


       人们朝城上望去,映人眼帘的是高耸的楼台和重叠的山峰。再朝城下望去,只见清澈的淮河水和古老的汴河水都在静静地流淌。 站在城楼上向着昊天的云间拱手致意,人与傍晚的天空一样都是这样的遥远。目送朋友离去忧伤已极,待到他日松江月满的时候,我们还共有一轮明月。
1206#
发表于 2018-12-25 07: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放飞梦想 于 2018-12-25 16:24 编辑

问好秋实老师!辛苦了!

这首词把咏怀古迹与登临述感结合了起来,篇幅虽短,耐人寻味。开头二句写泗州城的壮丽和古老。从大处落墨,将泗州城一侧的壮丽风光表现无余,像是一幅气势磅礴的油画。第三、四句写遥望南天时的情态以及所见的景物。最后三句是虚拟,想象后夜赶到松江时的情景。全词写对吴地友人的怀念。开端点题,接着借淮汴之水流向吴地,将友我双方联系起来,长长的流水寄寓着怀友的绵绵情思。紧接着将友人与暮云并提,不仅切合登楼远眺的情景,也使词篇具有了一种飘逸的情韵。篇末借松江月满少一人的意象,设想友人思念自己,词意婉曲蕴藉。此词篇幅虽短,却曲折尽情。(259字)


1207#
发表于 2018-12-25 08: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云馨 于 2018-12-25 09:51 编辑
放飞梦想 发表于 2018-12-25 07:56
问好秋实老师!辛苦了!

早安秋老师,您辛苦了。

这首小令把咏怀古迹与登临述感结合了起来,篇幅虽短,耐人寻味。起笔城上层楼叠巘,城下清淮古汴二句,写泗州城的壮丽和古老。
第三、四句写遥望南天时的情态以及所见的景物。吴云,本义是吴地的云彩,词人当时身在汴州,根本无从见到,所以这里用来借指南方的天空,而且表示词人将要去的方向。
最后三句是虚拟,想象后夜赶到松江时的情景。月满是一个具有多义性的意象:一是表示时间,即当夏历的望日(十五)或既望(十六)月圆的时候。二是状写景物,写一轮圆月照耀中天的美景。可以想象,如此美景再加上松江与之上下辉映,这无疑是大自然的杰作,所以词人要为之倾倒、为之消魂。三是带有某种象征意义,即意味著词人对其前景乐观的展望。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208#
发表于 2018-12-25 11:44 | 只看该作者
秋實 发表于 2018-12-25 05:06
2018/12/25

如梦令·题淮山楼

首句“城上层楼叠巘。城下清淮古汴”,描写的是人们朝城上望去,映人眼帘的是高耸的楼台和重叠的山峰。再朝城下望去,只见清澈的淮河水和古老的汴河水都在静静地流淌。
后面三句为虚写,站在城楼上向着昊天的云间拱手致意,人与傍晚的天空一样都是这样的遥远。目送朋友离去忧伤已极,待到他日松江月满的时候,我们还共有一轮明月。
1209#
发表于 2018-12-25 16:24 | 只看该作者
秋實 发表于 2018-12-25 05:06
2018/12/25

如梦令·题淮山楼

这首小令把咏怀古迹与登临述感结合了起来,篇幅虽短,耐人寻味。开头二句写泗州城的壮丽和古老。从大处落墨,将泗州城一侧的壮丽风光表现无余,像是一幅气势磅礴的油画。第三、四句写遥望南天时的情态以及所见的景物。最后三句是虚拟,想象后夜赶到松江时的情景。全词写对吴地友人的怀念。开端点题,接着借淮汴之水流向吴地,将友我双方联系起来,长长的流水寄寓着怀友的绵绵情思。紧接着将友人与暮云并提,不仅切合登楼远眺的情景,也使词篇具有了一种飘逸的情韵。篇末借松江月满少一人的意象,设想友人思念自己,词意婉曲蕴藉。此词篇幅虽短,却曲折尽情。(259字)

1210#
发表于 2018-12-26 02:59 | 只看该作者

        2018/12/26

踏莎行·山秀芙蓉

[宋] 苏轼

山秀芙蓉,溪明罨画。真游洞穴沧波下。
临风慨想斩蛟灵,长桥千载犹横跨。

解佩投簪,求田问舍。黄鸡白酒渔樵社。
元龙非复少时豪,耳根洗尽功名话。

       关于该词的作者,有人认为是贺铸 。也有人认为是苏轼,并从内容推测可能于元丰八年(1085)至常州后作。词的上片,首写美景,次言奇洞,终结以韵事,处处扣紧题目中的“阳羡”,可以说已经写得题无剩义。过片抒怀。词人在上片歌咏阳羡溪山绝胜,夙称清美之后,承“慨想”之暗转,直接抒发他此时此地的心声。
1211#
发表于 2018-12-26 07: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放飞梦想 于 2018-12-26 21:47 编辑

坐沙发,读新词,岂不快哉!

上片写景为主,开首两句写山川秀丽。据地方志所载,阳羡境内有芙蓉山,罨画溪。罨画,原指彩画,以此名溪,想是此处风景美丽如画。下片抒怀与“慨想”暗脉相通。组,印绶,即丝织的带子,古代用来佩印。“解组”,即辞去官职。“投簪”,丢下固冠用的簪子,也比喻弃官。“解组”三句是说自己辞官归隐,终日与渔人樵夫为伍,黄鸡白酒,作个买田置屋的田舍翁。结处以陈登自比。此处借陈登说自己已不再有年青时忧国忧民、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耳边也不再有功名利禄之语。这结句实则是反语,是壮志难酬的激愤之语。(237字)

1212#
发表于 2018-12-26 07: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云馨 于 2018-12-26 08:51 编辑
秋實 发表于 2018-12-26 02:59
2018/12/26

踏莎行·山秀芙蓉

今天是一首新词,秋老师辛苦了。

1、词牌名。又名《柳长春》、《喜朝天》、《踏雪行》等。双调五十八字,仄韵。又添字名《转调踏莎行》,双调六十四字或六十六字,六句四仄韵。
2.、曲牌名。南曲仙吕宫、北曲商角调均有同名曲牌。
词的上片,首写美景,次言奇洞,终结以韵事,处处扣紧题目中的阳羡,可以说已经写得题无剩义。过片抒怀。词人在上片歌咏阳羡溪山绝胜,夙称清美之后,承慨想之暗转,直接抒发他此时此地的心声。这首词虽有山明水秀,虽有求田问舍,骨子里仍是沉郁一格,并显得有些许消极和妥协的意味。
词人在篇末反用古典,除了具备上述的优点外,更重要的是又多了一层转折。显示了自己经历了一个从少时豪到今天求耳根清净的痛苦变化,英雄末路,沉郁悲愤,能给人以更深的感受。

1213#
发表于 2018-12-26 11:34 | 只看该作者
秋實 发表于 2018-12-26 02:59
2018/12/26

踏莎行·山秀芙蓉

词的上片,山秀芙蓉,溪明罨画。真游洞穴沧波下。首写美景,次言奇洞,由景生情,由“慨想”表达斩蛟灵之大志,那是对少年时代的激情与憧憬。
下片则回到现实之中,脱掉官衣官帽,走进农家小院,过着山村人的生活,没有少时的冲动与豪气,把那些追求功名建功立业的话暂时都放下吧,直接抒发他此时此地的心声。
1214#
发表于 2018-12-26 21:48 | 只看该作者
秋實 发表于 2018-12-26 02:59
2018/12/26

踏莎行·山秀芙蓉

上片写景为主,开首两句写山川秀丽。据地方志所载,阳羡境内有芙蓉山,罨画溪。罨画,原指彩画,以此名溪,想是此处风景美丽如画。下片抒怀与“慨想”暗脉相通。组,印绶,即丝织的带子,古代用来佩印。“解组”,即辞去官职。“投簪”,丢下固冠用的簪子,也比喻弃官。“解组”三句是说自己辞官归隐,终日与渔人樵夫为伍,黄鸡白酒,作个买田置屋的田舍翁。结处以陈登自比。此处借陈登说自己已不再有年青时忧国忧民、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耳边也不再有功名利禄之语。这结句实则是反语,是壮志难酬的激愤之语。(237字)
1215#
发表于 2018-12-27 06:50 | 只看该作者

        2018/12/27

踏莎行·这个秃奴

[宋] 苏轼

这个秃奴,修行忒煞。
云山顶上空持戒。一从迷恋玉楼人,鹑衣百结浑无奈。

毒手伤人,花容粉碎。
空空色色今何在。臂间刺道苦相思,这回还了相思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22 21:59 , Processed in 0.19975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