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332|回复: 3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寻根问祖访武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5-1 2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修于清咸丰年间的吾《茌邑刘氏族谱》总序中说:“吾族刘氏,祖籍山西洪洞县,一迁而至益都,再迁而至武城,前明嘉靖时,文通公始来茌邑,迄今凡十三世,历有三百年之久矣。”正是缘于这分一脉相承的祖根之情,我们村的历代族人便牢牢记住了武城这个陌生而熟悉的名字。

  近几年我一直在操心重修刘氏族谱,并为之多次在村中问询有关武城的情况,老族谱上曾记载“八世玉超迁居武城西南五里王家里村”,族人便觉得也许“王家里村”会是我们始祖的原住地,要不然玉超公怎会无缘无故迁居那里。经不断上网查询,得到的信息是老家谱上说的武城,其实是指老武城,即现在的老城镇。老城镇系武城县治故址,自1108年立城至1973年搬迁,上下865年,为原武城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知此之后,结合族谱上注明的“王家里村”的方位走向,在电脑地图上找到一个在如今老城镇西南十里左右的大王里村,那理应就是族谱上说的“王家里村”了,而这个村如今已划归河北省故城县军屯镇。欣喜之余,我在2010年春节前后,一边在武城、故城、军屯、大王里村的贴吧上留言寻根问祖,一边通过网络查询到大王里村刘树兵的电话进行联络,但得到的回复都是不知其详。

  春节过后,我和老家的几个同族之人商议了此事,大家觉得很有必要亲自去一趟武城,特别是实地考察一下大王里村的情况。在一个细雨如丝的日子,我和几个族人便欣然前往了。我们去时是自高唐至恩城,再至武城的,车表显示里程已有二百余里,传说当年始祖文通公是挑担而来的茌邑,估计会要走上几天,不由得让人唏嘘感叹。临近老武城时我给树兵打了电话,他在电话中告诉我了具体路线。穿过老武城街里时,我的心情甚是激动,遥想当年始祖在此古老县邑居住时的情景,顿时心潮起伏思绪万千,而眼前因县城迁移变得相对破败的街巷楼舍,却并未让我心灰意冷,反而心中充满一种殊异的亲切和温暖,这应是来自几百年世事沧桑的心灵感应。

  到达大王里村时雨已停了,树兵正在村头等着,而且树兵事前已将族人连发、连庆电话邀来,殊不知他们早就在春节期间也在纷纷议论这事,并等待着我们节后的造访。进得树兵家,不及坐定,大家就你一言我一语地争着讲述自己所知道的事情,就连树兵的妻子也放下手中的活参与进来,让人感受到的就是树兵他们对此事的重视和热情。本不想在树兵家吃饭的,他却坚决挽留,而且还随即给饭店打电话定了菜,盛情难却,我们也就没再推辞。

  据树兵他们介绍,大王里村原本由两个自然村组成,西边的叫王里村,东边的叫刘里村,后来并称为大王里村。按照族谱上说的和树兵他们提供的信息,我们觉得要找的应该是村西边的王里村,但这个村现今却没有了一户刘姓人家。这让我忽然想起族人曾传说的一件事,说是约略在二十世纪大解放前后,族人刘锡虎自北京回来路过武城,曾去过王家里村,而那时村上的刘姓族人仅剩一个老太太在世,当时还欲意留锡虎公在那里定居,以求继承祖产并后续子孙,但锡虎公未从。如此说来,莫非玉超公当年迁居的王家里村刘姓已绝?至于为何没有了后世之人,也许因遇兵荒马乱或自然灾害逃走或殁命,抑或支脉不畅而自然绝支。

  问及大王里村刘里村的刘姓情况,树兵他们说曾有过老族谱,但早已迷失,如今各家只有布质的家堂轴子,约略有21世,村上刘姓人口现有四百余人。推算应和我们这里的世辈与人口情况差不多,也应是460年左右。只是家堂轴子上的名字和我们的并不相符,更没有文通公的名讳,而且树兵他们说村上的刘姓都是一大家,并无后来迁居于此者。

  至此,应该说关于八世玉超公和王家里村的关系已基本明朗,至于始祖和王家里村的关系却无从知道更多,看来这次寻根问祖的突破口只好暂时搁置,但无论如何我们也是和大王里村的现今刘姓人家也是有缘的。中午在树兵家我们七人边喝边聊,相互把盏相敬,场面甚为热烈,顿见刘姓族人之深情厚意。不胜酒量的我也喝得面带红晕,但心里却是说不出的温馨和畅快。没说的,只有邀请树兵他们去山东做客了。

  饭后经连庆倡议,我们一同又去了原属老武城的两个刘姓大村寻访,一个是连屯镇的连塚屯村,一个是建国镇的要庄村。这两个村有个共同的特点,都是上千人的刘姓大村,而且都已有二十六、七世之多,并记载其始祖都是明朝永乐年间自莱州府迁来的。只是看遍两个村上的家堂轴子,同样没有我们始祖的迹象。不过透过两个村的情况,我好像忽然明白了关于我刘氏族人迁移的大概情况,可以这样推算,在属于老武城属辖的刘姓村庄中,凡超过二十六、七世的,特别是现今人口在千人之上的,其当初又是自益都迁来的这样的大村,才有可能是我们要寻找的武城祖根,这恐怕将会是我等后人将来寻根问祖的重要渠道。这样说来,这次的武城之行还是颇有收获的,起码让我们知道了以上难得的寻根信息。

  和树兵他们依依告别时已是傍晚六点之后,怀揣着兴奋和悠思我们离开了始祖曾落脚生活过的这方热土,回来的路上我们几个都觉得不虚此行,总算了却了族人多年的一桩心愿,虽然接下来的工作还有很多要做,但毕竟已有了一个明晰的眉目。

  家兴则族兴,族兴则国兴,小家大国本是一体,没有小家的安宁与兴旺,又安有大国的平安和富强。泱泱赤县神州,同为华夏炎黄子孙,是大国,也是一家之大族。岁月悠悠,世事沧桑,百年寻根,略晓迷津。盼苍天化念,早日疏我祖脉,以弥我族寻根问祖之世代心愿,并报世祖恩蒙之万代宏恩。




[ 本帖最后由 茌山石 于 2010-5-1 22:37 编辑 ]
2#
发表于 2010-5-1 22:02 | 只看该作者
还没编辑好啊。
3#
 楼主| 发表于 2010-5-1 22:0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摇曳风铃 于 2010-5-1 22:02 发表
还没编辑好啊。

这么快啊,我一般都是贴出后再马上编辑,谢谢风铃斑竹,节日快乐。
4#
发表于 2010-5-1 22:07 | 只看该作者
“祖籍山西洪洞县”
这个和山西大槐树有什么关系?
追根访祖也是铭记和怀念先辈的一种方式吧。
问好!
5#
发表于 2010-5-1 22:13 | 只看该作者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根脉,能够寻根问祖找到祖先是好事。欣赏,问好山石朋友!
6#
 楼主| 发表于 2010-5-1 22:1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摇曳风铃 于 2010-5-1 22:07 发表
“祖籍山西洪洞县”
这个和山西大槐树有什么关系?
追根访祖也是铭记和怀念先辈的一种方式吧。
问好!

当年山西省洪洞县附近有个刘家庄,在明初的几次移民时都有被强制迁移的,一般是被官府集中在洪洞县城北一公里大槐树下的点行处,由官兵押解踏上千里迁徙之途,一路跋山涉水,至全国各地落户安居,建宅置田,繁衍生息,后嗣渐增,便形成一村。由相关材料考证得知,武城的刘姓人家,多半是永乐二年自洪洞县和山东半岛一带迁来的。
7#
 楼主| 发表于 2010-5-1 22:1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于文华 于 2010-5-1 22:13 发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根脉,能够寻根问祖找到祖先是好事。欣赏,问好山石朋友!

问好文华,节日愉快。
8#
发表于 2010-5-2 00:41 | 只看该作者
用详实的文字记述了寻根之旅。从历史根源起步,一路追寻,一路踏查,期间有关与地理的介绍,有一个个关于祖先的小故事,又被情感这条线贯穿始终。最后上升到“家兴则族兴,族兴则国兴,小家大国本是一体,没有小家的安宁与兴旺,又安有大国的平安和富强。泱泱赤县神州,同为华夏炎黄子孙,是大国,也是一家之大族。”这样一个高度,并使文章有了更积极的意义!!!
欣赏学习!!!
问好刘老师!!!
9#
发表于 2010-5-2 07:40 | 只看该作者
先提起,稍后来读。
10#
发表于 2010-5-2 08:22 | 只看该作者
寻根问祖访武城:一、笔触洗练,融入历史和高度的人文精神,寻根访祖,实则是对历史的复度梳理,清晰心灵和思想。二、细腻入微的诠释,一个村子,一个小家、大家,乃至国家的共融感。三、语气古典,至情至理,墨香十足。直叙的散文不好把持主旨与风格的统一,很容易陷入平面场景的罗列。本文避开一些陈规,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审美,凝聚呵成,信思拈来。
11#
发表于 2010-5-2 08:25 | 只看该作者
喜欢这样的寻根文字!
12#
发表于 2010-5-2 09:3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茌山石 的帖子

家兴则族兴,族兴则国兴,小家大国本是一体,没有小家的安宁与兴旺,又安有大国的平安和富强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5-2 10:0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心中的秘密 于 2010-5-2 00:41 发表
用详实的文字记述了寻根之旅。从历史根源起步,一路追寻,一路踏查,期间有关与地理的介绍,有一个个关于祖先的小故事,又被情感这条线贯穿始终。最后上升到“家兴则族兴,族兴则国兴,小家大国本是一体,没有小家的 ...

秘密说出了我心中的秘密,节日快乐。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5-2 10:0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笨小暖 于 2010-5-2 08:22 发表
寻根问祖访武城:一、笔触洗练,融入历史和高度的人文精神,寻根访祖,实则是对历史的复度梳理,清晰心灵和思想。二、细腻入微的诠释,一个村子,一个小家、大家,乃至国家的共融感。三、语气古典,至情至理,墨香十 ...

暖版的细致点评也让我感受到了文章本身的架构等等,衷心感谢。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5-2 10:0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曹国魂 于 2010-5-2 08:25 发表
喜欢这样的寻根文字!

感谢,节日愉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9 06:51 , Processed in 0.16820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