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浮白客 于 2018-10-4 22:25 编辑
助力者 浮白客
“助力”,是一个很美好的词,你的力气不够用,我助你一臂之力,或是你我志同道合,我愿出一份力支持你的倡议。助力者,就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喽!百度词条输入“助力者”,很容易搜出一大堆好孩子:绿色森林助力者、文明建设助力者、学生追梦助力者……我要说的助力者不在此列,说他是坏孩子不十分精确,姑且算个倒霉孩子吧!认真听故事,猜猜他是谁!
魏元帝景元元年四月,司马昭位居相国,封晋公,加九锡。张扬跋扈,服衮冕,着赤舄。魏主曹髦谓曰:“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召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商议,欲“自出讨之”。可惜用人不善,那王沈、王业“奔走告昭”。帝拔剑升辇,率殿中宿卫苍头官鼓噪而出。与昭弟司马伷狭路相逢,别小看宿卫苍头,还真成,几声恫吓,把司马伷手下人吓跑了。这时中护军贾充自外入,帝自用剑与之战,众欲退。可见曹髦也是有两下子的,奈何关键时刻钻出个愣头青,成倅之弟成济脑瓜子充血,高声起哄:“出大事儿了,这可咋整!”贾充火儿了:“司马公养你干屁的,问个头!”成济“即抽戈前刺帝,陨于车下。”可见这魏主已被人层层看守,没出宫门就一命呜呼了,够倒霉的,他可不是我说的倒霉孩子,一个自身难保的人,能帮谁呢!继续听故事。
司马昭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出了这么大的事儿,得给出一个完美的解释吧!尚书左仆射陈泰曰:“独有斩贾充,少可以谢天下耳。”司马昭“久之”曰:“能不能再想个别的招儿呢?”陈泰很决绝:“我就这一招儿,没别的法子。”
可是人家贾充啊,魏帝禅位于晋后,还被封为车骑将军了呢,官运亨通。倒霉者另有其人。能瞒住时人耳目,却逃不过您的眼睛啊,对了,我说的倒霉孩子就是这个成济。现在的孩子起名字都找人测算,算算还是对的,这个成济就是名字起坏了。济者,成也。水火既济,初吉终乱。连成带济的,成是必然了,乱也是难免了:昭上言“成济兄弟大逆不道,夷其族。”(以上故事内容参考《资治通鉴》)
民国演义小说作家蔡东藩在《两晋通俗演义》中,描述完这段历史,自注:助力者其视诸!血淋淋的事实,大大的惊叹号,用作者自序中的话说,只为“即古证今,惩恶劝善”,望助力者以史为鉴。
不助力者,结果就好吗?大错特错,现成儿的例子摆着,王沈、王业“奔走告昭”,王经不肯去,结果怎样,连带家属皆被收入廷尉,及就诛,哀动一市。再看人家王沈,以“功”封安平侯。不助力就是异己,不助力就要铲除。而大凡怀揣野心者,必然竭力笼络势力,威权已成,想铲除区区独来独往无所依附的异己,是很轻松的。这就是事实。事实面前,七尺男儿也要卑躬屈膝的,大树底下好乘凉,只要你低下头来,弯下腰来,就等于有了保护伞,人家吃肉,你汤儿总是能喝到些的。相对于刀子不定何时因为何事莫名其妙掉到头上的不助力者来讲,助力者不吃亏。
至于“初吉”至“终乱”这段路程,到底能走多远,那要看你的力气有多大了。人家贾充,就比成济走得远,他的力气还是值得司马昭“久之”的。还有150多年后的那位傅亮,以生花妙笔为刘裕铺就称帝之路,因辅佐王命有功,被封为建成县公,食邑两千户,权倾朝野。刘裕死后,身为顾命大臣,傅亮废黜昏庸少帝,杀死少帝及庐陵王,立刘义隆为宋文帝。他的力气,能辅能立能废能拥,不可谓不大。比成济多走出这么远,全赖这多出的几分力气。可惜还是差那么一点儿,没能寿终正寝。助力者,若自认为比成济力大些,不妨再和傅亮比比。不助力的王经确实结局凄惨,但他娘能拔直腰杆儿说一句:“人谁不死,正恐不得其所,以此并命,何恨只有!”就算他娘不说,史官也能理直气壮的帮忙加上这么一句。而气血不足的助力者,不仅要死,还要被扣上“大逆不道”,还要当反面教材,“助力者其视诸”,加上个惊叹号儿。哎呀,按说真不值,可是好死不如赖活着,多活一天是一天,风光一天是一天,只要有怀揣野心的,助力者还是汹涌不断滴!
我之前纳闷儿,为何叫“助力者”,而不称“帮凶”呢!最近弄清楚了,行凶后非死即伤总要见血的,想做个正儿八经的帮凶也要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呢,不赶上枭雄并起的乱世吧,至少也要出身豪门或置身官场啊!如我等寻常百姓,做帮凶的机会渺茫,助力的机会确是常有的,比如助力村委会竞选啊,助力某本书畅销啊,助力排挤商业同行啊,助力鼓吹某要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啊……符号用错了,此处要用惊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