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苏东坡是大文豪、大书法家,也知他一生从容旷达,是出了名的乐天派,但在其谈笑风生的背后,却蕴含着很多洞察世事的智慧。举重若轻的他充满人格魅力,就像所有人的老朋友一样,在后世具有旺盛的人气。宋人张邦基便是苏东坡的“铁杆粉丝”,他著有《墨庄漫录》十卷,多记文人轶事,关于苏东坡者,即达二十则,其中有一则关于苏东坡巧拒请托的故事,至今看来,仍有借鉴作用与启发意义。 话说苏东坡、苏子由两兄弟在京城为官之时,有一位故人前来拜访,想请他们帮忙,安排一份衙门的工作。他先去找了苏子由,未能如愿,又来见苏东坡,希望能“以一言为助”,苏东坡好生为难,又无法直言拒绝,于是,他讲了一个笑话故事,以表明心意。 苏东坡说,从前有一个人,他家境非常贫穷,又没有什么生计,就干起了挖墓的勾当。当他打通一个古墓时,没想到竟看见一个赤身裸体的人,那人对他说:“你不知道这是汉朝杨王孙的墓吗?我是出了名的要以裸葬纠正世俗,怎么会有财物接济你呢?”挖墓人只好费力去挖另外的墓,这一次,他见到一位帝王,那帝王说:“我是汉文帝,临终前曾有诏令,陪葬物品不要有金玉,陶瓦就可以了,所以,也没什么值钱的东西,没办法满足你呀。”挖墓人非常沮丧,只得退出,他又看到有两座坟墓连在一起,马上就开始挖起来,用了好长时间才挖穿左边那一墓穴,这个墓穴里的人说:“我是伯夷,因‘不食周粟’而饿死在首阳山下的,我一无所有,自然不能实现你的需求。”挖墓人于是感叹道:“唉,我这么辛苦与勤奋地挖墓,怎么却一无所获呢?不如再挖右边那座墓穴吧,或许会得到些宝物。”伯夷一听,便对他说:“你别白费力气了,你看我都如此瘦骨嶙峋了,右边的墓穴埋的是我弟弟叔齐,他也是饿死的,我俩情况差不多啊。” 故人听了苏东坡讲的这个笑话故事,闻琴声而知雅意,“大笑而去”。 很明显,此则挖墓找宝的典故,是苏东坡杜撰的,他的用意在于委婉劝喻:我苏东坡对你在衙门安排工作一事无能为力,你还是走正途,参加“公务员”考试吧。同时,他还有暗示,我的弟弟子由也同我一样,你也别再去找他了。 苏东坡能将答案和道理贯穿在故事里,让故人知难而退,这真是才华横溢的好处,但更体现了苏东坡为人公正,不 曲从私人交情的操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