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070|回复: 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随手记:许知远《中国纪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11-4 18: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8-11-4 18:29 编辑

  有时我认为,集中一段时间读一个人的一本书,是件愚蠢的事。当然,这得看是什么样的书。比如这本《中国纪事》。这么认为,是因为书中的内容离我不远不近,不远,是认为有的地方写得很贴切,对于现实,对于生活。不近,是书中许多问题我从没有接触过,感觉需要时间去慢慢了解,消化。

  作者1976年出生,这让我有些感叹。或许是因为勤于思考的原因,又或许是因为记者,再或许,是因为身在北京,所以能够如此对一些社会问题想得如此透彻。当然,并不是说此书能解释什么现象,而是,它对于一些细微事件的发生有着洞悉更深层原因的敏感和本能。

  此书以思想取胜,当然不等于说它的文字不怎样。文章很硬朗,没有软软酸酸的书生气,虽然抨击的是不良现象——不是对个人,而是对整个国民,对国家,但读来却有种明朗阳光的感觉,这都得益于文字的干脆利落。如:“如果没有伟大的大学,我们会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吗?如果一个国家最著名的大学,都缺乏反省精神,缺乏对于自己使命的明确认识,这个国家能找到自己的方向感吗?我们尊敬的北大,是那个作为思想的实验场,作为社会变革的催化剂,作为新知识的探索者,作为高级的精神生活的倡导者与捍卫者的北大。我们必须承认,这个北大精神早已走向封闭,很多年以来,我们依靠不断重复回忆来欺骗自己我们与这股伟大传统依然相连。”分明写得有些无奈有些嘲讽又有些悲伤,读来却不会陷落于无望的深渊,因为还有这样的文字与这样的胆量存在。

  数年前,我做了麻辣蟹,请朋友来家吃饭。席间,魏老师提起他刚看完的一本书,那是描写唐山大地震的。饭后这件事就算完结,以后再也没有人提起,我也没能够找到那本书。从这本书中得知,那本书真的存在,而魏老师所提到内容,再一次以文字的形式出现:“经过7年不懈的调查,张庆洲吃惊地发现,那场造成超过24万人死亡的唐山地震,在发生前早已被不同地震监测者预报出来,从开滦马家沟矿的工程师马希融,唐山地震办公室的杨友寰,乐亭红卫中学的观测点,到国家地震局的科学家汪成民,关于唐山即将发生大地震的预测在7月28日之前,一直不断被确认着,直到地震前发生前的9个小时,马希融还在向上级单位作出强震临震的预报。”“距离唐山不过115公里的青龙县的47万人在那场劫难中无一人伤亡,仅仅是因为该县主管地震工作的王青春及时地将地震预测带给了县委,而县委书记冉广歧宁愿丢掉官职,也要把震情预测传递给每一户。”曾经有过关于地震是否能预测的讨论,到如今,偶尔还会有人为此争论。其实看看某些年代,获得科技部奖项的一些科技项目就知道是否能预测了。某天有人又为此争论,我把自己的观点输入后,在发出去之前,又一字一字删除。因为突然发现,现实其实是这样的:如果预测到了,那就可以获奖,如果因种种原因不能把预测通报又或的确没有预测到,那就是不能预测。没有人承担任何责任。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写道:“百货大楼对面的广场上是唐山地震纪念碑,两座尖塔式的建筑矗立在那里,有一种冷漠的姿态感,刻在下面的碑文,看起来和那24万死者没有太多关系,它更像是一次对政府和解放军在灾难面前又一次强有力的表现的颂扬。”

  作者喜欢从一个场景切入,然后引出自己的认识和观点。这种表述自有它的迷人之处。比如写《不安全的年代》时,从世货天街入手。这里我去过,那年在北京开会时,刘处特意带了我们去看一看。我并不认为有什么了不起,只是没见过,见见也是好的。看了这书才知道:“它被形容成‘亚洲首座、全球第十大规模的电子梦幻天幕’,仅次于拉斯维加斯的同类产品。”这篇文章是这样开始的:“我们的讨论是在一片‘抢劫’的呼喊声中嘎然而止的。那时,我们坐在世贸天阶下一家咖啡馆的户外椅子上。”然后就介绍世贸天阶那“耗资2.5亿元的巨大屏幕”,再然后,写的是人们与它的相处,“他们来自附近的居民区,这些居民楼夹杂在世贸天街、新城国际、财富大厦这样的钢筋、玻璃结构中。老婆婆或许这辈子也不会去喝一杯45元的卡布其诺,但她们与身旁餐馆里传出来的爵士乐相处愉快,在浑浊的空气里畅快地呼吸,旁边工地的敲敲打打声仍不时传来。”这样的对比已很鲜明了,但作者的宗旨尚不在此,接下去就是用纸箱做包子馅的事,然后,一步一步深入下去,从食品的安全,到新闻的自由,再到“转基因食品昨天还是好东西,今天就成了有害物”这样的“冒险时代”,然后,“30年前生活在浓郁集体主义气氛中的中国人,突然间被抛入了一个‘人人自保’的时代。之前,人们用集体、党组织,取代了家庭、宗族提供的安全纽带,而现在金钱似乎变成了最后的安全稻草。”而他的批判又是针对大众的:“那种无处不在的犬儒哲学、对日常生活挫折感的安之若素的态度,也像是人们寻找到的情感出口。就像餐桌上的我们,一面在谈论一起起食物造假事件,一边毫无心理障碍地吃着新上的菜,生活中令我们焦虑的事情、诱惑的事情太多了——肮脏的空气、不洁净的食品还不是迫在眉睫的危机。”他真正想说的,是“我厌倦在咖啡馆与互联网上谈论自己的国家,而想更真切地用双脚丈量她的世界,看看它的人民的生活状态,是否与我使用的那虚张声势抽象名词真的有关联,我渴望去检验我们在媒体上不断讨论的问题是否真的是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忧虑……”文章以抢劫者的被抓获结束。世界第一和普通百姓有什么关系?国家的繁荣是否就是人民的富裕?首都“经常上演”抢劫“的一幕,随处可见的罪恶赤裸裸地展现在繁华之中”,“它们或许也是人们日渐麻木与迟钝的原因之一”。他并没有解答这中间出现了什么问题,却认为:“个人的行为总是与宏观的政治、经济、社会心理纠缠在一起,以至于你分不清谁改变了谁。我从前经常将问题归咎于体制,那些制度毁坏了个人品质。但是,谁又不是这些制度的一部分,当你既心安理得生活在制度中,又像旁观者一样进行不留情面批评时,你的批评显得不无虚伪;况且,那些被你同情、被体制所伤的个人,他们就真的的那么无辜吗?当他们获取对应的权力时,会有更好的表现吗?或者是,当你一心想为他们的生活状态感到同情时,他们其实在其中自得其乐,他们似乎总能寻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书中很多东西,其实并不深奥,可能人人都知道,只是没有更进一步去思考,把它整理成文字。比如:“我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社会,大多数人渴望通过考试来获得多一点的生存空间,但教育却成为我们社会最大的资源浪费——那些毫无价值的复习材料浪费了我们多少树木,那些毫无意义的焦虑的夜晚伤害了多少年轻人的创造力,那些建造了无数高楼大厦的大学却既没有杰出的学术也没有伟大的心灵。”这似乎只是门槛内外的区别,但要跨入思考的那个门槛,却是真的不容易。而当思考成为习惯,就算这样的思考仍然不够深入,不够全面,却也十分可观。

  此外,文章有一种幽默,十分悲凉的幽默,如他写到北大时:“像是一个任性、傲慢,却又缺乏竞争能力的孩子,神形又是如此的老态龙钟。”又如:“那种表面的自由不过是买阿玛尼牌或是杰尼亚牌西装的自由。”再如:“这家出版社是中国消费时代的倡导者,旗下拥有几十本不同类型、但内容却惊人一致的杂志”。这些或许都是使文章读来感觉到硬朗的原因。

  另一方面,可以看得出,作者对于文字的把握与组织虽然极有优势,但只是把其视为表达自己思想的工具,不是太在意它们。因而总能读到这样的句子:“与阿曼尼、欧莱雅与夏奈尔相伴”、“就像古希腊的悲剧是由永恒的道德困境所产生的”……这些其实只是略为注意一下的问题,但可以想见,当思想的波涛涌泻而出时,文字的运用是否讲究,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评分

4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8-11-4 20:43 | 只看该作者
鲍勃迪伦说:答案在空中。
3#
发表于 2018-11-4 21:03 | 只看该作者
昙花所读所悟,还有认真的记录方式,值得学习。没读过这本书,看了一下许知远《中国纪事》目录,又昙花的详细解读,了解这是一个敢于发声的知识分子。
4#
发表于 2018-11-5 10:45 | 只看该作者
敢于发声,就是一种态度,如果连这种态度都失去了,那么,重庆公交车事件的再次重演,也未可知。
所谓爱之深、恨之切,可能也存于作者的心中。
王青春这样的县委书记。和王青春一样的更多个体,比歌功颂德重要。

5#
发表于 2018-11-5 22:33 | 只看该作者
冷晰子 发表于 2018-11-5 10:45
敢于发声,就是一种态度,如果连这种态度都失去了,那么,重庆公交车事件的再次重演,也未可知。
所谓爱之 ...

如果认真想想,那么多惨绝人寰的事,其实核心原因都是一样的:监管缺失!在西方,政府肯定要被问责。中国自古反奸臣不反皇帝就是了,大家都装糊涂。
所以,毛主席说过:共产党最怕哪两个字?认真!!

点评

哈哈哈,哈哈哈。好,有意思!  发表于 2018-11-10 18:32
6#
发表于 2018-11-6 09:49 | 只看该作者
柳藏 发表于 2018-11-5 22:33
如果认真想想,那么多惨绝人寰的事,其实核心原因都是一样的:监管缺失!在西方,政府肯定要被问责。中国 ...

监管是一个方面,社会秩序的养成,公民的自觉性,也占很大因素。
忽然想起前些年的一部电影《全民目击》,没看,单从字面意思理解了,准备闲了看看。
7#
发表于 2018-11-8 10:18 | 只看该作者
大地震那段,那个书记真是有担当的人啊。
8#
发表于 2018-11-10 08:49 | 只看该作者
读书、思考、关注当下,又有一点点小幽默,很喜欢昙花的文字。
9#
发表于 2018-11-10 18:39 | 只看该作者
【问好!许知远《中国纪事》一书,没有阅读,通过昙花的介绍我们知道,【这是一个,有胆、有识,有智慧,还有思想的人。【这样的人多一点,这样的书,多一点,中国就会好很多。【那些不正常的,各行各业的坏事情,就会少很多。【包括,官僚的不正之风。【我们中国人,就是太缺少敢说真话,缺少听真话的人!感谢分享好书!【昙花的介绍,提纲携领、引用点评一些重要段落。不错,欣赏!赞一个!
10#
发表于 2018-11-12 20:00 | 只看该作者
昙昙亲爱的:
你的随手记有继续写,真好哦。之前你写的,我都记着呢。
许知远。哎,我好喜欢他的,O(_)O哈哈~  
嗯,他是一个特别稚气的人。等我回去给你看他的签名本《思想的冒险》,当时他还送了一本齐美尔的书。不是恩和认识他,哥哥的学长、就是首师的那个教授认识许知远嘛。
亲爱的,许知远啊,这本书之外你都别看了。哈哈。他是不能不思想的那种类型,和高晓松的自信张扬和世故聪明不同,许知远会是永远的不同政见者的,有骨子里的天真。岁月后,若没有新发见,慢慢的会有像幼稚哦。
我说好替他担心这个呢。O(∩_∩)O哈哈~
嗯,反正知道你不会觉得恩和狂妄的。
等有时间咱们再说这个。给草姐姐说话来着,也读了湘江老师和青衫的。我跑出来,是同事阿姨可能会随队回国,得买点东西准备着,免得在长辈面前被动,失于敬重嘛,那样子不好哦。
给草姐姐那里发有图片。等有时间再给你发。
回头再说。饭去。抱抱。:hug:


11#
发表于 2018-11-12 21:01 | 只看该作者
敢说真话的人如今真是不多,所以尤其值得尊敬。唐山大地震本来是一件可以避免伤亡的事,可惜啊……一如既往地喜欢昙花的随手记。祝好。
12#
发表于 2018-11-12 21:32 | 只看该作者
黑龙江小龙女 发表于 2018-11-8 10:18
大地震那段,那个书记真是有担当的人啊。

早期的凤凰网曾专门对此事进行揭秘追踪。现在的凤凰网已经是落地鸡了。
13#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2 22:38 | 只看该作者
柳藏 发表于 2018-11-4 20:43
鲍勃迪伦说:答案在空中。

谢谢沙发,问好!     
14#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2 22:40 | 只看该作者
一水 发表于 2018-11-4 21:03
昙花所读所悟,还有认真的记录方式,值得学习。没读过这本书,看了一下许知远《中国纪事》目录,又昙花的详 ...

多谢水版鼓励,问好!   
15#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2 22:41 | 只看该作者
冷晰子 发表于 2018-11-5 10:45
敢于发声,就是一种态度,如果连这种态度都失去了,那么,重庆公交车事件的再次重演,也未可知。
所谓爱之 ...

是呀,发声,真的是难的一件事。问好冷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8 11:05 , Processed in 0.125310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