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521|回复: 8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一囊行色寄沧桑(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5-6 07: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囊行色寄沧桑(二)
                                                                                    王九峰
      从襄樊归来,痛痛快快在家休整了十几天,整日抱着小女逗乐,不思再次外出,而领导们却沉不住气了,在他们多次暗示和明喻下,只好十分不情愿地告别妻女,持上李教导员的介绍信乘车北上,直奔石家庄去觅他表哥。坐在飞驶的列车上,心情并不轻松,暗忖第一次得成,原因来自老战友的鼎力相助,并非自己高明。而事实上的艰难,已经领略,此次北上能否成功,不得而知,心里就象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
  
       这年的阴雨较往年延续的时间要长,九月份的时阴时晴,已让人们大为闹心。十月份的黯云,更不曾化去。我的心情也和这天气一样,阴晴不定。到石家庄已是晚上,为了食宿方便,住在市委招待所。这是个两人房间,十分洁净,室内已先我住了一个老人。他架子忒大,我进屋见他拥被而坐,礼貌地与他点下头,他居然连一点表示都没有,我心中不免有些不是滋味,感觉此老特怪。也就不再理他,自顾自地啍着小调,整理床铺,又顺手从提包中拿出一本《中国古代文选》放在茶几上,然后去公共澡堂漱洗。
   
      从澡堂回来刚一进门,便听到一个苍老的声音响起“小伙子,这本书里的文章你读得懂吗?”说心里话,我真的得靠着注解去读。所以就老老实实地回答他“但凭注释才能懂。”他见我还算老实,便哼了一声,拿着我的书,连客气一下都没有,仍津津有味地自己读去。看着他目中无人的样子,我心里更加隐隐不快。自忖“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莫非就是这种骄人的德性?

      第二天按图索骥,找到了市糖烟酒公司。当问到业务科李科长时,人谓已调到工艺科去了。急忙去寻,因事先已得到了信,见面后,他并不感到意外。听我简单谈下情况,就十分懊悔地说“你提前一个月来多好哇,那时我还在业务科。这样吧,石家庄有八个大商场,明天上午你过来,我再找把自行车,咱俩个带上样品,重点跑几个商场,听听人家意见,再顺便把八个商场的经理到星期六中午都请到我家来聊聊。”安排的还算周密,辞别他回招待所等侯。

      房间已多出一人,看年纪和那老者近似,人却客气得多,对老者更是唯唯诺诺,毕恭毕敬。我看他俩一倨一恭十分有趣,忍不住问了一句“你们是哥俩?”不料老者说“这是我大儿子。”见我楞怔疑惑。他徐徐说道:“以前我在天津教书,不经常回去,一家大小事都劳他操心,所以你看他有点苍老。”噢,恍然明白了。在与老者对话时,他儿子一直低眉信目地在一旁静听,不插一言。待他老父不再说了,才主动与我寒暄几句。从他话中得知,他父亲解放前毕业于北平辅仁大学,解放后一直在天津南开教数学,因脾气怪,58年被打成“反革命”,劳改8年,出狱后又遇上“文化大革命”,又被关进“牛棚” 四年。回学校又教了几年书,以“四级教授”退休。因家人都在邯郸,现回老家居住。他本人在邯郸一所中学任校长,这次来省城办事,顺便带上老父来会几个老友散散心。闻言肃然起敬,原来这对父子皆知识分子。怪不得这位儿子对其父执礼甚恭。

     骑自行车游览了石家庄市容后,只有一个感觉,北方城市有些灰蒙蒙的,那时高大建筑不算太多。很多楼房的墙体都刷成红颜色,每块砖的四周皆用白漆勾勒出线条,看上去砖块毕现,整齐划一,想必工人做起来是很费功夫的。转了一天,无非是礼节性拜访,彼此客套几句,重头戏应在星期六的午宴上。

       有意思的是,吃饭时用的是炕桌,放在地上低矮的很,平生第一次在这种桌上吃饭很是别扭。那天中午来了六位经理,恰好八人。桌上水陆杂陈,菜肴十分丰富。开席先品尝我带去的样品,他们每人轻呷下后便放下酒杯,去“王顾左右而言他”,绝口不提我的酒如何。同时有位先生又装出一副看似无意的样子,一边说话,一边顺手拿起主人事先预备的衡水老白干,若无其事地给每人斟上一杯。这举动虽说没有当即对我的产品提出批评,好象已给足了我面子,却让我有如芒刺在背,大为侷促。刹那间心中泛生出一股苦涩来。他们无言的舍弃,就等于把我的产品给否了。因此故,我坚辞不做他酒饮。主人明白我的尴尬,也不多劝,只时不时地向客人把我来意反复提了几次,见没人理茬也就不再继续言表,须臾这几位“猾头”便旁若无人地闹起酒来。见此情形,真个到了“闻弦歌而知雅意”的境地,未待终席,便逊谢而辞!

        当晚饭后我和老者到院內约略活动下筋骨,又回到房间后。他却没急着上床,坐在沙发上向我招招手,见他有话要说,我便蹭到他跟前。他用手指着书中“有客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句子问我是什么意思?我漫不经心地回答他俩个字“好客”。他闻言大怒说“孔子乃一大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怎么会在他平生那么重要的著作《论语》里写上这样一句轻描淡写的话呢?二千多年前,举凡交通、通信皆不方便,孔子在鲁为大司寇,复兼相职,提出了一系列的治国方略,那时信息反馈非常迟缓,尚不知道由他起草颁布的政令、法令以及他的政治思想和教育主张能否得到贯彻,人民认可不认可?更不知道外地各级官府推动和执行情况。所以闻知邻里有友人从他乡来,不胜喜悦,急忙趋前去了解情况。”他见我凝神静听,陡然更来了精神。接着又说“读古人书不可以读死书,不要只读故事情节,更要学习他们用意和行文气势,文辞和布局谋篇的章法,还要在引用他们句子时化陈出新。例:蒲松龄在他的《聊斋志异》中,屡屡把古人章句用自己语言化出,往往达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他在文章中借用‘邑有刘生,虎而冠者也’。这句话就来自司马迁《史记》中的《齐悼惠王世家》:齐王母家,驷钧,恶戾,虎而冠者也。太史公在《项羽本纪》中又有意将其化作:人言楚人沐猴而冠,果然。的句子。可见先贤行文无一字无来历。邑者,城廓和乡隅也,不了解这些语句和字词的喻意,对古典文学也就无从读起了。”听老者这席寓教诲以闲聊的宏论,令我感动不已,真个“听人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在我一再要求下,他又讲到了唐诗,他特别崇尚古人的借喻和暗寓,更对他们惜墨如金大为钦佩。他单举韦庄的《秦妇吟》一诗中“一寸横波剪秋水”为例:“韦庄写此女的美丽不从别处下笔,仅一句足矣。试想,人的眼睛哪能堪堪一寸?只不过是形容这女子眼大明亮,黑白分明,天真无邪,而又纯净得似两潭秋水。眼是心灵的门户,又是美丽的标志,他在这里并顺便告诉读者,她的睫毛很长,当她眼睛一眨一眨时,就象明净的眼波被似剪刀般的睫毛上下剪裁。用这种具体而微的形象去做动态比喻,给人以想象空间,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凸现出她动人的美丽。”当我又向他请教鲁迅和郭沫若、胡适等人时,他竟置若惘闻,可能是生了腹非。少时,他轻轻说道:“学人里面我最佩服三个人,陈寅恪、吴宓、和黄侃。他们都是有独立精神的大学者。”言罢闭目,不再理会我。而我也仍然沉浸在那种亦教亦学的氛围中不能自抜。有顷,老人颤颤巍巍立起身来,我急忙去搀扶,他挥手把我双手挡开,自己躬身向床前走去,一边走一边口中念念有词“人之患,好为人师,人之患,好为人师。”说罢上床,任我怎样的百般讨教,他再也不肯重开尊口——唉,这真是个怪老头!可能是天心公道,这次酒虽未成交,却让我遇见了这位满腹学问的老者,自度也算是探骊而得珠了。

       一战败北,心中难免焦躁。此时天气,已是雁阵掠寒,鸿舞衡浦时侯。盘算再三,在此无益,决计南归。就在游鞭南指时,忽然又动了游兴,决定到确山下车,去抗日战争年代“中原局旧址”浏览一次,纵使以后不再干这“劳什子”,也算是有所见而不悔了。从确山站下车已是第二天上午,匆匆买车去竹沟。几十里土路,在尘土飞扬中总算到了,一问“中原局故址”,正在修葺暂不开放。大失望!无奈,去寻找供销社主任聊下。因不报什么希望,所以见面也不多罗嗦,未费口舌,便把他给说动了,答应进货,数量却不够车。承他热心,又写一信介绍我去和他毗邻的石磙河供销社谈谈,最好两家配足一车。得信欢喜,急忙辞他望石磙河而去。

      此地偏远,下午已无班车。据竹沟社主任讲,两地距离只有十几华里路。决定骑鹿(路)去。时已冬初,沿途北风如阵,白茅萧萧。旷野苍茫,一派索然!一个多小时即到,该社主任与竹沟社主任交好,不用我说的太多,便欣然接受。此举大大出乎我意外。感动之余,我把剩下的四瓶样品酒全送给了他。不知道他是否也和我一样感动?总之他晚上弄一盘猪头肉,一盘花生米,我二人又对酌一回。酒酣耳热后,我们就象几十年的老朋友似的不具形骸地称兄道弟起来--------尽管他比我大近二十岁!

       从确山回去后,心情一爽一闷。爽的是第二趟出差又揣着合同归,似乎也不辱使命。闷的是人情与形势不可同日而语,满怀信心栽下的未必都是能够茂开的花,漫不经心插下的却是能够成荫的柳!这实在是让人匪夷所思。从而又使我得一经验:无论干什么事都要审情度势,不可以一个模式走到底。正应着了岳少保之谓“用兵之妙,在乎一心!”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王九峰 于 2010-5-6 07:59 编辑 ]
2#
发表于 2010-5-6 08:00 | 只看该作者
先记号。问好!
3#
发表于 2010-5-6 08:08 | 只看该作者
一囊行色寄沧桑——这个系列很好,记得读第一时就很受触动,因为这一切都沾染着笔者的富足和墨香,能把系列写得如此出色,需要恒持坚守和信仰和勇气,同时在不断开拓中探索新的闪光点,凝聚最精彩的光芒。沧桑的细节,有诸多生活微弱处的影子和气息,稍不留意就会错过,甚至被遗忘,而作者的且行且歌的洋洒之气质令这系列的叙述章章精新,出彩,真的很难得。在一贯透彻和深入的记叙中,我们发现文字的张力和延伸度,它们从思想的各个角度滋生的温衍,从而提炼生活的每一丝细节,每一幕微小的定格,并上升为大的感动,大的认知,并赋予语言的突破,古典香色,意味不穷,有欣赏和收藏的重要价值。
4#
发表于 2010-5-6 08:12 | 只看该作者
一路漫游,得一地好文章。难能可贵也,学习并欣赏!
5#
发表于 2010-5-6 08:13 | 只看该作者
感性的文笔,提读欣赏!
6#
发表于 2010-5-6 08:44 | 只看该作者
一个细节,一篇感悟色彩浓郁的美文,让人从中颇有同感.问好
7#
 楼主| 发表于 2010-5-6 10:4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杜永生 的帖子

期待杜版,问好!
8#
 楼主| 发表于 2010-5-6 10:4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 笨小暖 的帖子

小暖的评语,往往鞭辟入里,一言中的。文章由此升华,有如柳暗花明似的!衷心谢谢
9#
 楼主| 发表于 2010-5-6 10:4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 鸽子杨军 的帖子

杨军很勤奋,谢谢关注,携手并进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5-6 10:4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敬一兵 的帖子

谢谢敬版关注,敬请指导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5-6 10:4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 季大相 的帖子

谢季老师鼓励,握手
12#
发表于 2010-5-6 10:54 | 只看该作者
问候,有空细品!
13#
发表于 2010-5-6 11:00 | 只看该作者
又看见您了,还是春夜听雨版块比江山那氛围好,下次有文章发这里好了。
14#
发表于 2010-5-6 11:25 | 只看该作者
提上。
15#
发表于 2010-5-6 11:34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好文字,成熟老练,一读就是好文章,两条线索,合二为一,当为儒商,我们渴望呼唤!也是职场生涯的一个缩影,欣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9 07:15 , Processed in 0.140253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