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多元化的,人也一样。有的人恬淡自然,有的人激情澎湃;有的人随遇而安,有的人躁动起伏;有的人甘愿沉沦,有的人自强不息……对于那些追求进步的人来说,进步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需要内外部因素的完美融合,缺一不可。
有人形象地把进步的因素归结为十六个字:高人指点,贵人相助,本人努力,小人监督。本人努力自然是内因,每天睡觉只能在梦里进步了,《人民日报》曾怒斥“沉睡中的大学生”:你不失业,天理难容!
但进步不是光靠着自己努力就能实现的——我说的是公众认可的进步,你内心的进步不算。就像你读了十本书,虽然内心开阔了,但你仍然站在社会的原地,公众并没觉得你进步了——进步是需要有外部因素的促动的。“高人指点,贵人相助,小人监督”就是外部因素。
把进步的外部因素归结为十二个字,也是用心了,但还不够精炼,而且涉嫌带着有色眼镜看待人。既然能让你进步,那就是你该感恩的人,既然是你该感恩的人,为什么还要分出“高人”、“贵人”和“小人”呢?显然你是把那些指出你错误的人归结为“小人”了,这显示出你的气量的狭小,也注定你进步大不了。站在真心感恩的心理看,所有能促动你进步的人都是你的贵人,都应该一视同仁。这样考虑,那么使你进步的人力资源方面的外部因素就可以更精炼地归结为:前有牵引,后有狼追。
牵引的作用很容易让人接受,它对人进步的帮助是直观的,明显的。它包括智者在方向上的指引,仁者在精神上的鼓励,能者在力量上的推拉,犹如伯乐识千里马,萧何追韩信,鲍叔牙力荐管仲,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刘备三顾茅庐,关羽张飞助力刘备等等。纵观历史,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也在民间广为传颂,是正能量。是交情,也是纯洁的帮扶,进步者心生感恩之情自然而然。
委屈的往往是狼。很难想象一个没有被狼追着的人到底会有多大的内生力能够支撑他拼命地向前跑。你因为怕被狼吃了而拼命进步,狼锻炼了你的意志,培养了你判断问题的敏捷性,激发了你的潜能,减少了你犯错误的几率,加快了你进步的速度。从现实意义上看,追着你的狼比牵引你的人更能让你进步。也许狼并没想吃掉你,它只是在你后面追逐你前面的猎物,但因为它在你后面,所以你恐惧。恐惧让你为消除恐惧而奋斗。对狼的心理思维的不同,致使许多人在进步后的总结会上,经常会把狼当做负能量,并把狼当反面教材印证牵引者的作用。这是狼的悲哀,它无私,却屡遭痛斥。
狼实际上是人,是那些敢于戳穿你伪饰的人,是你不进步就要取代你的人,是指出你前进道路上错误行动的人,是在你沾沾自喜时痛斥你缺点毛病的人,是在你懒惰时要吃了你的人,是让你时时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而不敢犯错的人,是激发你斗志进而孜孜以求的人。有这样的人不知疲倦地追逐着你,就会把你逼到非此即彼的选择中,要么奋力前进,要么放弃。事情变得简单了。
那个古老的幽默故事很能说明问题:
某亿万富豪为了给独生女选择一位勇敢的女婿,决定公开择婿。
富豪别出心裁,把几十位应征者领到游泳池边。泳池里面养满了十几条饥饿的非洲巨鳄,富豪郑重地说:“先生们,这些鳄鱼已经一个月没有吃东西了,只要哪一位先生从这儿跳进去,游到对岸,就是勇敢者,也是我们选定的女婿。”
男士们看着泳池里饥饿又虎视眈眈的鳄鱼,一个个面面相觑。正在这时,只见一位勇敢的男士,义无反顾地跳进泳池里,闪电般地快速游到了对岸。
人们欢呼起来。富豪也急急忙忙地走到那一位浑身湿漉漉的男士面前,激动地握着他的手说:“勇敢的年轻人,你就是我的女婿了!”
男士瑟瑟发抖地说:“你先等一等。我先问问是哪一个混蛋把我推下去的!?”
鳄鱼激发了年轻人的潜能,让年轻人得到了出其不意的进步。而那个踹他的人,又何尝不是促动年轻人进步的助力者呢?是他把年轻人推到了非此即彼的境地,却遭到包括年轻人本人在内的所有人的诟病。如果对于那些不想进步的人使出这种阴招,那肯定是缺德,但对于那个应征者(既然应征,自然是想进步的)来说,你能说踹他的人错了吗?无论踹者主观意愿到底是什么,客观上都让年轻人得到了进步,那么他与牵引者在年轻人进步的过程中就起到了同样的作用。鳄鱼也是。
苏秦和张仪是仇人吗?我觉得不是。二人同出鬼谷子门下,是同窗。但二人绝对是相互为狼的。正因为他们互相作为对方身后追逐的狼,才演绎出战国时期纵横天下壮丽篇章,两个人应该相互感恩。
聪明人是懂得养狼的。唐太宗养了一个魏征,遂有贞观之治,开创大唐盛世。有时候唐太宗也把魏征恨得牙根疼,毕竟良药苦口。但太宗终究是懂得感恩的,用他自己的话说:“贞观之后,尽心於我,献纳忠谠,安国利人,成我今日功业,为天下所称者,惟魏徵而已。古之名臣,何以加也。”魏征一死,太宗“遂亡一镜”。
都说文人相轻,其实大家看到的是表面现象,至少对于施于批评的一方心里对被批评者不是轻视的。文人对于他所轻视者,往往表现为不屑或无视。王安石与司马光论辩、王夫之痛斥于季子、鲁迅大骂梁实秋和胡适、梁实秋与胡适反唇相讥鲁迅、郭敬明与王朔怨怼等等,其中哪一个是对对方的不屑呢?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太重视才有所为。文人率直坦诚,嫉恶如仇,不骂憋死,故有相轻之表现,内心却是恨铁不成钢的,充满爱意。
胡适先生说:“我受了十年的骂,从来不怨恨骂我的人。有时他们骂的不中肯,我反替他们着急。有时他们骂得太过火,反而损害骂者自己的人格,我更替他们不安。如果骂我而使骂者有益,便是我间接于他有恩了,我自然很愿挨骂。”这里胡适先生心境也是不够宽厚的,他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美化自己成为施恩者。但他起码接受了骂者对他的促动。在胡适的进步中,也应有骂者的一份功劳。他小气了。
小人物之所以总是小人物,原因很多,而有一点不容忽视,那就是小人物的气量不大。小人物喜欢接受赏识和提携,拒绝批评和追逐,这实际上是放弃了使他进步的两股重要力量其中的一股。缺少一股力量,怎么能比被两股力量共同促动的人进步大呢?
许多人把“后有狼追”的狼当做敌人。但更多时候,敌人是你最好的朋友。我更愿意把敌人理解为与自己“匹敌”的人。一位全国拳击冠军回忆说,他之所以选择拳击运动,是因为从小总受同学欺负,他发誓练拳,要把那个欺负他的同学揍扁。现在,凭他的能力,一拳就可以把那个同学打得满地找牙,但他却没有了仇恨,只有感激,因为他认为,正是那个欺负他的人促使他成长为拳击冠军。说得多好!只可惜,很长时间内,在他心中对那个促动他的人只有仇恨。为什么不是开始就充满感激呢?
兼听则明。如果你想进步,非这样不可。当然,你也可以说: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焰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