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木门长子 于 2018-12-9 19:57 编辑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这是苏轼《前赤壁赋》中描写“风”的句子,短短八字,写出了风之清凉、柔和的触感,看似平淡简单,然其中兴味无穷,实为千古写风之一佳。在我看来,苏轼这个大文人,也正如他笔下徐徐而来的清风一样,无论是身处顺境还是逆境,永远那么云淡风轻,疏朗旷达。他的诗词和散文,不仅给了我文字上的审美享受,更从心灵上陶醉着我。 初遇苏轼,是从一首《题西林壁》开始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既说明不同角度有不同风景,又写出人生的哲理,往往被人们引用在自己的作文中,或者借以表达心中的感悟。它给我的,是一种启迪,虽然少时的我除了对诗人的才思发出赞叹之外别无他感,然而也正是这首诗吸引我一步步走入苏轼创造的如梦一般的诗文世界。 对于苏轼的诗,有的人喜欢“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的灵动活泼,有的人喜欢“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绝妙比拟,有的人喜欢“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的缱绻深情,还有的人则喜欢“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诙谐任性……这些句子都很好,而我更钟情于“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的脱然通透。到如今,人生已经是被人反复思量言说的命题,那么人生到底是什么,众说纷纭难以定论,我所坚持的,正是一句“应似飞鸿踏雪泥”。飞鸿在雪泥上稍作停息留下的指爪印记,或许被漫天白雪覆盖了,或许待春来雪消,一切不复可寻了,但是鸿雁飞来飞去,从来不会去计较这些琐碎之事。我们面对漫漫人生,与其困顿其中,不如放开胸怀,且放下往日的崎岖,去追求更高的境界。 《金刚经》有六如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苏轼深受佛释道的影响,且其“升沉去住,一生莫定,故开口说梦”。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乃是一首怀古抒情的词,苏轼面对有古战场之称的赤壁,抒发了对周瑜的怀念和敬仰之情,流露出对人生坎坷的感慨。全词超迈壮阔,以“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作结,借酒抒情,思接古今,余音袅袅,一瞬间天地开阔,江与月连接起古和今,苏轼静驻遥望的身影在我心头缓缓呈现,恍若徐徐清朗的风。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临江仙·送钱穆父》是一首送别之作,难免流露出些许失意惆怅,然而这种思绪也仅是点到为止,苏轼所表现的态度更多是恬淡自安、闲雅自适。这样的人生境界,让我不由想到他的一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本词与“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相通相衬,皆表现出一种“物物而不物于物”的境界,尤其是“也无风雨也无晴”一句,“风雨”代表了困境,“晴”代表了顺境,无论遭遇的是困境还是逆境,都能“一笑作春温”,完全是苏轼面对如梦人生时超然物外的性格写照。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我于此生“遇见”苏轼,走进他笔下那个开阔的天地,就好像是与江月清风相会,自在酣然。有人说,苏轼是一个快乐的天才;黄庭坚有评语曰“东坡之酒,赤壁之笛,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苏轼的才华是难以道尽的,他的快乐更是无时无刻地感动着我。 无以述怀,惟愿自己在面对得失顺逆时也能像苏轼一样,“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