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0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红楼梦大结局全在这首诗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12-6 05: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天我们继续解读红楼梦诗词。
红楼梦里有很多诗词,与别的小说不同的是,红楼里的诗词是故事情节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许多诗词都暗含人物命运,甚至交代了整部书的主旨和红楼大结局。
很多人遗憾红楼未完,不知道众多人物结局如何,其实第一回里的一首诗,早已交代了红楼大结局,只是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要么忽略了,要么没有读懂,所以才有“恨红楼未完”的遗憾。
{!-- PGC_COLUMN --}
这首诗就是甄士隐在出家前对道士的《好了歌》的注解,令人欣慰的是,好了歌虽然没有脂批,但注解却写满了脂批,通过脂批提示,我们完全可以推断出真正的红楼大结局。
我们不妨一句一句来看,先看第一句。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甲戌侧批:宁、荣未有之先。】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甲戌侧批:宁、荣既败之后。】
这句话很好理解,说的是宁荣二府的今昔荣辱,这让我想起唐朝诗人刘禹锡《乌衣巷》中的两句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我们现在看到的“陋室空堂”和“衰草枯杨”,正是贾府败落之后的景象,而“当年笏满床”“曾为歌舞场”则是贾府最繁华鼎盛的时期,前后一荣已枯,对比强烈,这种巨大的反差,更能引起人的思考。
“当年笏满床”引用的是唐人崔神庆满门荣耀的故事,史料记载:开元中,神庆子琳等皆至大官,群从数十人,趋奏省闼。每岁时家宴,组佩辉映,以一榻置笏,重叠于其上。开元、天宝间,中外族属无缌麻之丧,其福履昌盛如此。
崔神庆的故事,像极了昔日繁华如斯的贾府,王夫人曾说黛玉之母贾敏未出嫁之前,是何等的娇生惯养,是何等的金尊玉贵,那才象个千金小姐的体统。如今这几个姊妹,不过比人家的丫头略强些罢了。一番话也写出了贾府的今非昔比。
曾经,宁国公、荣国公为“四王八公”中的二公,位列公侯,可以说是荣耀满门,昔日的贾府,必定是日日宴饮,夜夜笙歌,盛极一时,故为天下望族。没想到赫赫扬扬百年之后,迎来的却是人去室空,大厦倾颓,昔日高楼转瞬间成为一片瓦砾,上面长满了野草。
孔尚任的《桃花扇》里说到了兴衰之事:俺曾见,金陵玉树莺声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过风流觉,把五十年兴亡看饱。
这段话用来形容盛衰快速转化的贾府,再合适不过。正如秦可卿托梦王熙凤时说的: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要知道,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

蛛丝儿结满雕梁,【甲戌侧批:潇湘馆、紫芸轩等处。】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甲戌侧批:雨村等一干新荣暴发之家。又:先说场面,忽新忽败,忽丽忽朽,已见得反覆不了。】
昔日的画栋雕梁,翠绿纱窗,如今已经结满了蛛网,说明这里久已无人住了,这说的是黛玉的潇湘馆,宝玉的怡红院,想想昔日的热闹繁华,不胜唏嘘。这段话其实已经交代了宝黛结局。
八十回后,宝玉、凤姐身陷狱神庙,黛玉病重在潇湘馆,不久病逝,等宝玉出狱,黛玉已逝,所以脂砚斋对宝玉去潇湘馆有“落叶萧萧,寒烟漠漠”的批语。七十九回中宝玉进大观园,又有“对景悼颦儿”的批语,可证黛玉去世时宝玉应不在身边。
贾府败落时,贾雨村忘恩负义,落井下石,也许正是他告发了贾府更多隐秘之事,所以得到了又一次升迁,甚至皇帝将贾府宅第财产家奴等一并赐给了他,并由他牵头去贾府抄家,一如当年曹家被抄家,皇帝将曹家财产赐给了隋赫德。
想到昔日“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的潇湘馆,再看看眼前的“落叶萧萧,寒烟漠漠”的悲凉,不由人心生人生无常之感。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甲戌侧批:宝钗、湘云一干人。】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甲戌侧批:黛玉、晴雯一干人。】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甲戌眉批:一段妻妾迎新送死,倏恩倏爱,倏痛倏悲,缠绵不了。】
这一番话交代了钗黛湘等重要人物结局,宝钗在宝玉离家出走悬崖撒手之后,熬到了两鬓成霜,按照曹公在前八十回里的伏笔,和宝钗元宵节所作灯谜,她应该是守寡无疑了。
关于湘云结局,历来说法不一,有说她跟宝钗一起守寡到老的,有说她沦落风尘的,有说她与宝玉结为夫妻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她也是熬到了两鬓成霜之时。既是薄命女,有了命,那一定是无运了,她的丈夫去世后,她应该有过一番曲折坎坷经历。
晴雯的死亡是前八十回里已知的,黛玉的死亡,根据她的病情和贾府后来的被抄没,也是在情理之中的。无论曾经的她们是多么倾国倾城的红粉香娃,到头来一样或老或死,南宋诗人范成大的《重九日行营寿藏之地》中有两句“纵有千年铁门限,终须一个土馒头。”
人生一世,到头来只有那个土馒头才是归处,而那尘世的红绡帐里,自然还有后来者你侬我侬。贾府的家庙叫铁槛寺,而离铁槛寺不远的则是水月庵,又叫“馒头庵”,多么深的隐喻!
这番话说的是人的生死轮回,悲的是人生之苦,我们总要老去,死去。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世事轮回更替,夫妻恩爱到头,还是要分离,或是生离,或是死别,都是人生之苦。

金满箱,银满箱,【甲戌侧批:熙凤一干人。】展眼乞丐人皆谤。【甲戌侧批:甄玉、贾玉一干人。】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甲戌眉批:一段石火光阴,悲喜不了。风露草霜,富贵嗜欲,贪婪不了。】
这一段说的是金银钱财,正如好了歌里所唱: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王熙凤一生泼辣狠毒,大肆敛财,到头来如何?还不是“哭向金陵”?
放眼整个贾府,再是银子堆成了山,再是“白玉为堂金做马”,到头来又如何?还不都是阶下囚?甄宝玉、贾宝玉等王孙公子,平时养尊处优,宠溺无度,一旦家族败落,失去保护,甚至连生存的能力都没有,只能沦为乞丐。
关于贾宝玉的结局,脂砚斋也有批语,说他最终是“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昔日光鲜的富贵公子,一旦沦为乞丐,从人上人到人下人,其所遭受的嘲笑和毁谤可想而知,诸如“败家子”“白痴”“呆子”定是不绝于耳。
人生的大起大落,往往来势凶猛,你没时间做任何准备。正当我们慨叹他人活不长久时,却不知道自己的大限早已来到。像李纨,熬什么似的熬到了最后,盛开了一盆茂兰,贾兰高中,本以为自己笑到了最后,却没想到也已经油尽灯枯,生命走到尽头。
像赵姨娘,贾府中从未得势过,家族一旦败落,也许她会窃喜,终于一家子没有比她强的了,但唇亡齿寒,家族的败落,她焉能逃得过,嘲笑他人的人,最终也不会有好下场。
像邢夫人,自私自利,贪得无厌,一毛不拔,等到金银终于堆满了屋子,回头一看,哪里是什么金银财宝,分明是埋到了脖子的黄土。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甲戌侧批:言父母死后之日。】作强梁。【甲戌侧批:柳湘莲一干人。】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甲戌眉批:一段儿女死后无凭,生前空为筹划计算,痴心不了。】
这一段说的是父母儿孙之事,有句话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自古痴心父母多,一生为儿女打算谋求,但当你去后,却不知道你的子女又会有怎样的人生际遇,你不可能为他打算一辈子。正如俗语说的: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
前一句说柳湘莲等人,父母在时,也是有教养的儿孙,但父母一去世,无拘无束的他,就成了耍枪弄剑,赌博吃酒的浪荡子弟,成了票友,成了强盗,或者说侠盗。后一句说巧姐,王熙凤再狠毒,但对唯一的女儿却是非常疼爱,想着要为她择一门好亲,却不曾想,她去之后,女儿却被狠舅奸兄卖入烟花之地。
柳湘莲的结局在前八十回里已有交代,他救下外出游艺归来的薛蟠,应该就是做了强梁,尤三姐死后,他就失踪了,多半也是看破红尘,遁入空门去了。
巧姐的结局判词里也明确交代了,是被“爱银钱”的“狠舅奸兄”卖入烟花柳巷,却正好赶上刘姥姥三进荣国府,多方打听,将其救出。这也是王熙凤偶然积得的阴骘结下的善果。
红楼梦里多的是父母为子女打算的,如李纨为贾兰,薛姨妈为宝钗,柳嫂子为柳五儿……但我们却不曾见哪个做儿女的为父母着想,这也是好了歌里唱的“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甲戌侧批:贾赦、雨村一干人。】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甲戌侧批:贾兰、贾菌一干人。甲戌眉批:一段功名升黜无时,强夺苦争,喜惧不了。】
人最可怕的是贪得无厌,永不知足,贾雨村一干人一直往上爬,前八十回里已经补授了大司马,属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人物了,却还不知足,却不知物极必反,登高必跌重的道理,依旧处处钻营,使手段,行贿赂,结果被告发,于是直接跌到了人生低谷。
同样,十年寒窗苦读,终于功成名就的贾兰、贾菌等人,高中后并不知足,昔日苦读书无人施以关怀和疼爱的兰小子,如今成了身穿紫蟒的大员,官场之路却也并不是顺意,时而拔擢,时而罢黜,令其惊惧不已。
这个说的是官场,对应的是好了歌里唱的: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有人一生专为名利而忙,总想着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结果却因不知足,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想那十年寒窗苦读,到头来为的不过是名利,是欲壑难填的贪婪,总也看不透看不穿,难以迷途知返,也是可悲可叹的。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甲戌侧批:总收。甲戌眉批:总收古今亿兆痴人,共历幻场,此幻事扰扰纷纷,无日可了。】反认他乡是故乡。【甲戌侧批:太虚幻境青埂峰一并结住。】
前不久,武侠名家金庸先生去世,很多人用他的话缅怀他:人生就是大闹一场,悄然离去。红楼梦说的正是这件事。诗里说: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又云: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人这一生,不过就是大梦一场,然后离去。
这些在警幻处挂号下凡历劫的男男女女,经历了红尘乐事和美中不足之后,最终都要离开这场虚幻,别以为你的生命曾在这里鲜活,这是你的故乡和归处,这一世不过就是你的中转,它不是故乡,也不是你永久之地,你早晚都会离开。
于是,红楼梦到最后,宝玉出家了,惜春出家了,黛玉死了,迎春死了,元春死了,探春远嫁了,湘云、宝钗等人守寡到两鬓斑白,大观园里曾经的姹紫嫣红,良辰美景,到了结局时,却是荒冢一堆。唐伯虎有云:好知青冢骷髅骨,便是红楼掩面人。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甲戌侧批:语虽旧句,用于此妥极是极。苟能如此,便能了得。】【甲戌眉批:此等歌谣原不宜太雅,恐其不能通俗,故只此便妙极。其说得痛切处,又非一味俗语可到。】【蒙双行夹批:谁不解得世事如此,有龙象力者方能放得下。】
最后一句话是点睛之笔,既是这首诗的诗眼,也是本书的主旨。唐朝诗人秦韬玉在《贫女》一诗中的最后两句提到: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曹雪芹将这句话拿来,稍作改动,意境和格局陡然间开阔了许多。
原来人生一世,不过黄粱一梦,那些曾经的追名逐利,贪婪,爱恨,憎恶,思来想去,忽然觉得有些荒唐可笑,等到一切到了头,才发现什么都不是自己的,金银,功名,妻女,儿孙……忙忙碌碌一世,你终究还是要“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如果说金瓶梅是以色写空,红楼梦便是以情写空,正如原文所说: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所以又名《情僧录》,贾宝玉便是那情僧。私以为,真正的大彻大悟之人,也正是那大痴多情之人。
红楼虽未完,但这一首好了歌的解注,对曹雪芹来说,已是写完了他心中的红楼梦,后面我们看到的,不过就是由这诗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符号,引发出的次第上演的故事而已。
作者:夕四少,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名著故事。

2#
发表于 2018-12-6 10:52 | 只看该作者
好了歌是《红楼梦》的提纲挈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19 12:37 , Processed in 0.053785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