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木门长子 于 2018-12-19 21:33 编辑
探秘苏轼
在中华美食浩瀚的大海中,有一道家喻户晓并与宋代大文豪苏轼有关的名菜,已流传近千年,其故事相当有趣,苏轼还为此写了一首诗: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鲜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此诗不胫而走,人们纷纷效仿他的烹饪技法,为了纪念他的功德,此菜还用他的名字命名为“东坡肉”。
苏轼,1037年生于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苏轼的名字寄托了父母对他的期望,“轼”原意是车前的扶手,可以凭借它来依靠,与车轮、车篷,车轴相比它当然不重要,但缺少了它,车就不是一辆完整而方便好用的车子。以「轼」为名,就是希望儿子长大后不要成为只能作「外饰」好看的东西,要当个有用的人。
后苏轼首次出川赴任,第二年,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又过了几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但因其政治思想保守,反对王安石的新法,被贬至杭州当了通判,后旧党执政又被召回朝,但因看不惯旧党对新党的拼命压制,认为其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他对旧党执政后,暴露出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抨击,由此,他又引起了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于是又遭诬告陷害。
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建设,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也就是著名的“苏堤”。
苏轼养成的性格与其父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的父亲苏洵发奋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到了后期,苏轼的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在如今的广州市车陂有一座非常有名的祠堂,名叫晴川苏公祠,据说村里几千位苏姓人都是苏轼的后人他们世世代代传承着苏轼留子孙的家训:“凡吾子孙,必讲文明。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正妇顺,内外有别。老小有序,礼义廉耻。为人豪杰,处事必公。费用必俭,为官必廉。非义不取,救死扶贫。敦亲睦族,敬老尊贤……”并每年的清明、重阳都会到苏家山,乃至苏轼的埋葬地河南郏县祭拜。
如今,一千多年过去了,苏轼留下的家训激励着世代苏家人,也浸润着这个时代。 刘立兰 15869852413 益阳职业技术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