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144|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100【投稿】流放——在去往诗和远方的路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12-17 13:4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木门长子 于 2018-12-17 21:46 编辑

       公元1037年,农历十二月十九日,一个男婴在位于眉州眉山的苏府呱呱坠地,他就是后来享誉北宋文坛、诗词书画样样精通的大文豪——苏轼。

       苏轼出生于书香门第,祖父苏序亦是读书人。北宋的社会风气重视文化、看重文人。凭借杰出的天赋、良好的教育、有利的环境,苏轼的人生一路开挂。

     宋仁宗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苏轼赴京赶考,他的文章不仅受到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更是深得皇帝宋仁宗的认可,因而考中进士,步入北宋政坛。

       然而,这位冉冉升起、前途无量的政坛新星,却因自身的一个致命缺点——一种与世故圆滑的官场格格不入的真性情——不久便急速陨落了。

       “结人心,厚风俗,存纪纲。”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发动了一场旨在改变北宋积贫积弱局面的社会改革运动。苏轼觉得王安石的改革操之过急、不利百姓,于是不顾个人安危,起来反对。

       王安石的变法,因为种种原因,最终以失败告终。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司马光重新担任宰相,有意重用先前强烈反对变法的苏轼,岂料苏轼在这个节骨眼上,又一次“不合时宜”地提出王安石变法的部分合理性。

       正是苏轼的这种忠于自我、不迎合、不谄媚的真性情,使他先后受到新旧两党的排挤,硬是将手中的一副好牌打得稀烂。

       这样的个性注定了他日后在官场上的举步维艰乃至命悬一线,造成了后来一次又一次的贬谪流放,但也正是这样的个性,成就了历史上独一无二的苏东坡,留给后世诸多的怀念和遐想。

        “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院田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10797月,还在湖州任上的苏轼因乌台诗案获罪入狱,迎来了仕途的真正低潮。他终于因自己口无遮拦的天真性情而吃够了苦头。

       次年元月,他被流放至黄州,从此开启了后半生的流放生涯。于是,北宋的历史上少了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苏轼,却多了一位脍炙人口的大词人苏东坡。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仕途的不如意迫使他走出朝堂,从此寄情于青山碧水、佛法妙理,彻底放飞了自己那颗“我坐华堂上,不改麋鹿姿”的向往自由的心。

       官场的曲折并没有让苏东坡变得怨天尤人、愤世嫉俗。相反,他的心胸在流放途中变得愈发开阔豁达。

       “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
         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在一路的流放途中,王朝云始终不离不弃的陪伴,温暖并照亮了苏东坡颠沛流离、饱经忧患的心灵,也给了他宁可与天下为敌,也要开开心心做自己的底气。

       “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
         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

       来到黄州之后,朝廷微不足道的补助远不够负担一家人的吃穿住行,为了贴补家用,苏东坡开始种田,当起了农夫。

       山川河流、农田屋舍……大自然的美景,渐渐抚平了他被现实重创的内心。

       他开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屡屡失言,在岁月的滋养下,少了一份年少轻狂,多了一份自在洒脱。

       “足下所见皆故我,非今我也!”

       贬居黄州期间,苏东坡阅读了大量的佛经,将儒释道融会贯通,重新思考人生、认识自己,完成了一次脱胎换骨的精神蜕变。

       此时此刻的苏东坡,已经体认到人的局限性。于是,他收敛起了往日不可一世的疏狂,开始重新定位并锻造自己。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一次和朋友外出看地,回来的路上,下起了大雨。路人纷纷狼狈躲雨,唯有苏东坡在雨中若无其事地安步徐行,并创作了这首《定风波》。

       他明白了:无常的人生正如眼前突然从天而降的瓢泼大雨,假如没有患得患失的心,也就不会自乱手脚。纵使穿梭在人生的风风雨雨之中,也能够安于自我,怡然自得。

       “我记江边枯柳树,未死相逢真识面。”

       元丰七年(1084年)4月,苏东坡离开了黄州,四年多的流放让他与这片土地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故而临别之际,他不禁感慨:不知道下次再来黄州,江边的柳树是否还会记得我?

       挥别黄州闲云野鹤般的乡村生活之后不久,苏东坡就被召回京城,并于元祐元年(1086年),连升五级。然而树大招风、物极必反,更大的灾难已然在后面等候着他了……

       正是这一次又一次的起落、流放,成了苏轼一生的仕途写照,也成就了他独一无二的诗词世界。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最后一次流放,苏轼来到了儋州。在流放的途中,他对生命的感悟不断加深。

       他已然认识到:无论被流放到哪里,只要自己的心能够安定下来,便处处可以为家。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这首诗很好地概括了苏东坡一生的流放生涯。诗中全然不见他一生的坎坷遭遇,唯有无挂无碍的平静与超脱。

       元符三年(1100年),苏东坡遇赦,离开儋州北上,结束了流放生涯,最后终老于常州。自此,一代大文豪的生命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一次又一次的流放改变了苏东坡一生的命运轨迹,却没有改变他那颗天真、独立、慈悲的赤子之心。

       他的精神世界在一次又一次磨难的舂捣研磨之下变得愈发纯粹,为后世留下一个独一无二的诗词世界。

       几度宦海沉浮,不改天真本心。数数贬谪流放,终达诗和远方。

       一路的流放,原来是在去往诗和远方的路上!



2#
发表于 2018-12-17 14:11 | 只看该作者
一路的流放,原来是在去往诗和远方的路上!

此篇写得很有韵味,赏 读学习了。
3#
发表于 2018-12-17 14:32 | 只看该作者
欣赏作者新作,本文很好的运用了苏轼的精典作品,诠释了苏轼一生的传奇,让他坎坷的一生,变得极富魅力与味道。
4#
发表于 2018-12-17 14:33 | 只看该作者
文末了添加了版权,段落间有空行,比其他新手强。
但还能更完美一些,投稿二字用粗中括号,每段首行要缩排两字。谢谢。
5#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7 14:40 | 只看该作者
云馨 发表于 2018-12-17 14:11
一路的流放,原来是在去往诗和远方的路上!

此篇写得很有韵味,赏 读学习了。

谢谢,第一次参与征文活动,文笔稚嫩,有意在写作路上发展,会不断努力。
6#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7 14:41 | 只看该作者
艾桃 发表于 2018-12-17 14:33
文末了添加了版权,段落间有空行,比其他新手强。
但还能更完美一些,投稿二字用粗中括号,每段首行要缩排 ...

谢谢建议,这就修改。

点评

嗯,现在就很好了,谢谢支持!  发表于 2018-12-17 15:12
7#
发表于 2018-12-17 15:39 | 只看该作者
以诗词引领,虽说的是“流放”,却诠释出了苏公不羁的个性。
8#
发表于 2018-12-17 17:48 | 只看该作者
虽然流放,好在还有诗和远方。这个极为难得,也是我辈借鉴之楷模。
9#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8 11:07 | 只看该作者
木门长子 发表于 2018-12-17 15:39
以诗词引领,虽说的是“流放”,却诠释出了苏公不羁的个性。

流放,成就了苏轼独特的诗词世界——豁达、洒脱。
10#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8 11:08 | 只看该作者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8-12-17 17:48
虽然流放,好在还有诗和远方。这个极为难得,也是我辈借鉴之楷模。

是的,苏东坡的乐观个性值得学习,再推荐一位:王阳明。
11#
发表于 2018-12-20 19:55 | 只看该作者
文友的文笔不错,我把一票投给你
12#
发表于 2019-1-13 13:06 | 只看该作者
以苏轼不同时期的诗词为脉络,为读者梳理出一代大文豪的一生,较有新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4 18:17 , Processed in 0.060555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