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404|回复: 6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历史能否说得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1-2 13: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历史能否说得清
文/草舍煮字

  
  历史,不少人狭隘地领会为史书上记载的那些文字,尤其是官方记载的所谓正史,比如二十四史等。历史是当事人做的,却由是后来人记录的,而后来人总是受到各种限制和阻碍,不能如实记录历史真相,限制和阻碍大致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写作者的个人学识、品性、立场、恩怨、民俗、信仰、三观、写作目的,还有信息的掌握程度等等。比如以硬骨头著称的司马迁,在褒贬当朝的笔法上,也不乏保留、委婉之处。还有砸缸的那个司马光写的《资治通鉴》,写作目的是“资治”,也就是当皇上攻略、当官说明书。其中大量的历史案例中,就有按照他的目的塞入的私货。二是外界的政治高压、宗教干预、道德法律约束、物质条件,甚至当时的普世价值等等。尤其是一些官方正史,后朝推翻前朝后,一定要妖魔化前朝才能使改朝换代具有正当性。胡适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如此看来,历史真相很难说得清。因此有人说历史都是后人对前人的解读,没有真相,甚至全盘否定历史。
  
  实际上,还是有经历者记录了真相的,比如野史、个人笔记,尤其是地下墓葬、地面文物等等历史实物、遗迹,这些都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基本保留了当时的状况。因此,历史不仅仅只是文字记录和解读,更是历史遗迹和实物。文字历史的好处,一是记载的历史主干脉络和主要历史人物、事件基本真实,比如经历了哪些朝代,各朝有影响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比如历史上有没有过秦始皇这个人,和他是否完成过统一大业,比如东汉末有没有出现过魏蜀吴三国割据的历史,当时有没有曹操、刘备、孙权这三个人等等。二是文字记载之间,尤其是同时代,或者写作年代相差不远记录的,可以相互佐证,辨其真伪。三是文字记载可以为实物考古提供线索,文字记载也可以与历史文物相互印证,容易接近真相。因此,缜密求实地考证历史,无限接近真相是历史学家的操守。一个符合当时环境存在的历史记载,一个有理有据逻缜密的,表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的历史解读,在没有被新的证据推翻之前,基本上可以认为是最接近历史真相的。
  
  中国自古有记录历史的传统,而西方的历史大多不太长,历史记载不完善,东方也有些古国没有专门、系统地记载历史,留下的文字大多属于文学艺术或口头传说之类,不经考古证实很难辨别真伪。因此对于历史真相的研究,西方相对注重采信实物证据的考古结论,比较排斥容易受作者观念和外界压力左右的历史文字。比如对于中国商代之前的的历史记载,由于几十年前没有文物能够充分证实,他们认为那些历史是不存在的。这样的做法无疑是相对科学、严谨些,但也无法避免重大遗漏。好在中国只要存在过那些历史,尽管久远总会留下遗迹,何况我们自古还有厚葬的习俗呢。按照西方的标准,中国的历史只能从殷商的甲骨文时代算起3300年。但是最近半个世纪的考古发现,仍然按照西方的标准,把中国的历史提前到5500至6000年。
  
  讲几个例子。
  
  尧舜禹三代圣王的王位继承,都是由先王通过考察禅让给非血缘关系的贤明后王的,这是有文字记载的。然而上古以来流传下来的一些不同说法的文字比如《竹书纪年》、《韩非子·说疑》和李白《远别离》,都提到了他们是借助武力上位的,尧向舜交权那段时间曾受到拘禁。现代考古对此也有物证(《襄汾陶寺遗址研究》),比如,发掘出死于尧舜权力交替之际的大量贵族遗骨,他们统统死于非命等等,这就印证了那些时间节点有过武力夺权的记载。而儒家经典标榜三代贤君禅让王位,不过是要树立一个高不可攀的道德标准。
  
  关于孔子任鲁国司寇7天就杀少正卯一事,十分可疑。且不论孔子主张仁义、主张辩理、主张言论自由,官报私仇与他的人品、三观相悖等等,更加关键的疑点很多。首先,少正是一个副职的官名,卯是人名,少正卯作为一个大夫,在他身上发生了这么重大的事情——因为早年办学与孔子唱对台戏,被孔子做官后政治清算,怎么连个完整的姓名都没有记载?其次,一个大夫杀另一个大夫,怎么未见记载孔子的四个上级——鲁国国君和把持国政的三桓的态度?第三,孔子杀少正卯一事最早见于《荀子》,此书写于孔子做司寇后近300年,而记载孔子重大行迹的《左传》、《论语》(左传早于论语)距离孔子任司寇不到百年,为什么当中都没有提到此事?可见孔子杀少正卯一事不实,不足以采信。
  
  北宋皇帝赵祯(宋仁宗)的谥号“仁”,盖棺定论他是个仁慈的皇帝。一个暮春时节,仁宗游御花园,走了一段,频频回望,也没说话。回到宫里,他急忙对宫女说:“好渴,快端水来。”宫女奇怪地问:“陛下为何不在外面喝水,而忍渴这么久呢?”仁宗边喝边回答说:“我回头找了多次,没见掌管茶水的当值侍吏。我担心一问,侍吏必然受到责罚,故忍渴而归。”然而,现代考古发现宋仁宗的陵墓里有人殉,这就令人对他的“仁”产生了疑问。人殉这种残忍的陪葬制度,虽然到了明英宗才明令禁止,但在宋朝已经罕见了。宋仁宗若无人殉的遗旨,适逢太平盛世,谁会给他身边塞入人骨让他不得安息呢?
  
  周厉王姬胡的谥号“厉”,《史记》说他是个暴君:“厉王无道,戎狄寇掠。”可他却在位了37年,国民的日子岂不水深火热?他的罪状有哪些呢?史记上说,穷兵黩武,亲近小人,与民争利,钳制人口。所谓穷兵黩武就是好大喜功对外发动战争,而实际情况如何呢?后人从为周厉王歌功颂德的青铜礼器铭文上,看出了端倪,实际上《史记》“戎狄寇掠”四字已是破绽。周厉王御驾亲征,是和侵入其国土的戎狄部落打仗,尤其是这些劫掠者不仅打下了周王的主要产粮地,而且直逼国都,所以周厉王发动的是反侵略战争。在这社稷国民生死存亡的危及关头,早年周武王分封天下时,把周王尊为天下共主的大小诸侯国却都作壁上观,没有一个出兵出钱勤王。打仗就要烧钱,而周厉王从先王手里接受的是一个烂摊子,他不得不推行经济改革。改革就要触及那些既得利益的王公贵族,也就是与民争利中的“民”,当时除了他们就是奴隶们。他们当然要制造舆论,反对改革,结果遭到周厉王的查办,这就是钳制人口。最终,由于周厉王的改革过多地考虑了朝廷的利益,遭致失败,他重用的人当然成了小人(替罪羊)。打赢了卫国战争的周厉王被群起反叛的“民”抛弃,驱赶到彘地,死在了那里。那么,这段历史由谁来写?由违背尊王攘夷誓约的天下诸侯,和国内的叛臣贼子们,在他们手里,周厉王打赢了反侵略战争也成了“无道”的罪状。当然,周厉王也要为严苛的改革手段负责,咎由自取。后人的考证结论并不一边倒,偏废任何一方。
  
  古代妇女缠足,文字记载始于南宋,近代以来成为全民诟病的男权恶习。而古代普遍程度如何呢?考证出土的各朝代遗骨,直到明末之前都没有发现妇女缠足,没有发现不能说没有,但可知不普遍。清朝妇女缠足主要集中在汉族妇女,其中劳动妇女缠足不普遍,而满人妇女直到清末才有此现象。
  
  现代历史研究认为,研究历史的正确方法应该是考证文献与实物考古并重。尽管文献中可能掺杂不可采信的信息,但是辨别文献的真伪难道不是研究历史的任务之一吗?科学方法的基础有二,一曰逻辑,一曰实证。就沈括对于活字印刷的记载来说,他当时有什么必要扯这个谎?难道是为了给千年后的子孙凑齐四大发明?追寻真相,是研究历史的极大魅力。历史是否说得清,就要看有没有掌握充分的依据,实物是最接近真相的证据。中国的考古一直在发展,考古工作总有令人欣喜的重大发现。
  
  所以,历史是不是能够说得清,深入了解才有发言权。不能带着固有的成见,闭目塞听,更不能由于历史的艺术演绎泛滥,就人云亦云。


   

评分

6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9-1-2 13:43 | 只看该作者
这个观点可信,因为昨天发生的事,今天写出来都有了虚构的成分,比如“四人帮”、比如“林彪”,我们还活着,也是云里雾里了。
3#
 楼主| 发表于 2019-1-2 13:58 | 只看该作者
lvhq018 发表于 2019-1-2 13:43
这个观点可信,因为昨天发生的事,今天写出来都有了虚构的成分,比如“四人帮”、比如“林彪”,我们还活着 ...

往下读读          。
4#
发表于 2019-1-2 14:13 | 只看该作者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19-1-2 13:58
往下读读          。

所以,历史是不是能够说得清,深入了解才有发言权。不能带着固有的成见,闭目塞听,更不能由于历史的艺术演绎泛滥,就人云亦云。
认同的就是这个。没有深入了解更不人云亦云。
5#
 楼主| 发表于 2019-1-2 14:25 | 只看该作者
lvhq018 发表于 2019-1-2 14:13
所以,历史是不是能够说得清,深入了解才有发言权。不能带着固有的成见,闭目塞听,更不能由于历史的艺术 ...

:handshake
6#
发表于 2019-1-2 14:36 | 只看该作者
历史不容细看,它就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历史从来都是喜欢会说的人,贞观之治的李世民比前朝杨广也好不到哪里去,只是人家会宣传自己,所以那个时期留下来的歌功颂德的东西就多。
7#
发表于 2019-1-2 14:43 | 只看该作者
历史是不是能够说得清,深入了解才有发言权。不能带着固有的成见,闭目塞听,更不能由于历史的艺术演绎泛滥,就人云亦云。
————————————————————————————————————————-

严重赞同!
其实呢,历史就是胜利者书写的,谁不知道实际情况。
8#
发表于 2019-1-2 14:47 | 只看该作者
能否说得清楚还真是个问题,想起前两天看的一个纪录片,孔子与南子的会面,这一面,正好应了那句歌词,在人群里多看了你一眼这一眼,让南子红了两千多年,也让人们好奇了两千多年,子路的不悦更是让人们猜想了两千多年:lol太史公真是够可以啊,想象力不错。他老人家也没亲眼目睹,在他眼里,孔子也是一个凡人,见了美女之后连步子都畅快了。其实,这样的孔子应该更真实,而不是庙里那一尊泥塑的像。事实是怎样呢?说得清如何?说不清又如何?我们都将成为历史,后人也没法具体地还原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和创造空间,或许这就是影视剧层出不穷的原因吧。
9#
 楼主| 发表于 2019-1-2 14:58 | 只看该作者
一楠 发表于 2019-1-2 14:36
历史不容细看,它就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历史从来都是喜欢会说的人,贞观之治的李世民比前朝杨广也好不 ...

正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其真相也并非完全无从考证。即使暂时无从考证也不能无根由地轻易推翻,存疑是可以的。
10#
 楼主| 发表于 2019-1-2 14:59 | 只看该作者
千幻烟 发表于 2019-1-2 14:43
历史是不是能够说得清,深入了解才有发言权。不能带着固有的成见,闭目塞听,更不能由于历史的艺术演绎泛滥 ...

:handshake
11#
 楼主| 发表于 2019-1-2 15: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草舍煮字 于 2019-1-2 16:32 编辑
千年女妖 发表于 2019-1-2 14:47
能否说得清楚还真是个问题,想起前两天看的一个纪录片,孔子与南子的会面,这一面,正好应了那句歌词,在人 ...

南子密见孔子,如果当事人不说,正确的态度是会面的情况什么都不写。尤其这次会面似乎对历史进程没什么影响。
王皇后探望武媚娘病中的女儿,结果武媚娘把女儿的死栽赃给王皇后。北宋之前的史家都没有说是武媚娘掐死了自己的女儿(连媚娘这个名字都是后人编造的)。但司马光就敢这么说,难怪他从小就敢砸缸。
孔子面对子路的质问,跺脚起誓说“天厌之,天厌之!”意思是我要是做了那事,老天爷都会厌弃我。他后来一直不得志是不是和这个赌誓有关,我不敢说。
12#
发表于 2019-1-2 17:01 | 只看该作者
拜读草舍兄佳作,祝福老师,新年快乐!创作丰收!
13#
发表于 2019-1-2 17:18 | 只看该作者
野史不容忽视!野史更接近真实!
14#
 楼主| 发表于 2019-1-2 17:24 | 只看该作者
牛老伍 发表于 2019-1-2 17:01
拜读草舍兄佳作,祝福老师,新年快乐!创作丰收!

谢谢伍哥赏读和祝福!新年快乐!
15#
 楼主| 发表于 2019-1-2 17:25 | 只看该作者
断肠崖居士 发表于 2019-1-2 17:18
野史不容忽视!野史更接近真实!

是的,野史多在局外,近年越来越重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7 11:21 , Processed in 0.053626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