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82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九月寓言》:一个关于乡村土地的寓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1-30 16: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九月寓言》:一个关于乡村土地的寓言

  文  林小白

  读张炜的《九月寓言》有些吃力,不像最初读他的短篇小说《冬景》那样轻松,能够从容而舒适地看他碎碎念般叙述那些发生在玉米林、海边、葡萄园、瓜地里面的故事,读《九月寓言》也恰似在读一则关于封闭村庄的“寓言”,一则关于土地和农村人蒙昧世界的食与色的寓言,对于解读寓言来说,不得不说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但是,这无法遮盖《九月寓言》在文学艺术上的特殊价值,也无法掩盖其在纯文学里的光辉,它如同珍珠散发的光芒,耀眼而闪亮。

  读《九月寓言》时,有过几次想要放弃的冲动,一方面,是它的印刷与排版。作家出版社的版本满篇的文字密密麻麻,这让有密集恐惧症的人读起来会很费劲,甚至有些害怕。所以,看了十几页之后,不得不放下,可是,又舍不得放弃,于是又鼓足勇气继续阅读,如此往复,终于将它看完。这种阅读的快感与痛苦交融着,让我慢慢明白:读张炜的文字,是细水流长的事情,当你深入文字内部的时候,会忽略掉排版带来的不适,完全跟随文字游走,感受小说中人物内心的变化,那些巨大的欢乐和巨大的痛苦会让你感到震颤。

  张炜是一个纯文学的坚守者,对土地有一种执拗的热爱。恰如张炜在小说的代后记《融入野地》里说的那样:城市是一片被肆意修饰过的野地,我最终将告别它。我想寻找一个原来,一个真实。这纯稚的想念如同一首热烈的歌谣,在那儿引诱我。当然,这对于习惯蛰居城市的人们很难理解这份对土地的挚爱。因着对土地的热爱,张炜将小说的发生地放置在了一个相对落后而封闭的村庄,在村庄里搭建舞台,各色人物开始上演他们的传奇:肥、金友、金祥、痴女人庆余、露筋、盲女人……

  《九月寓言》里描述的是一群外乡人的故事,在小说里,张炜为他们取了一个贴切的名字:䱓鲅。这是一种有毒的河豚,为什么会取这样的名字呢?有评论家们如是解读,说是取谐音“停吧”的谐音。说小村人的宿命就是不停地奔跑流浪,而“停吧”是一种呼唤,也是一种渴望,只是这种渴望也只是暂时的。

  外乡人们为何会被称当地小村的人成为“䱓鲅”?我想,是他们那种内心的不安分,无论是肥,还是为了搬回做煎饼的鏊子而踽踽独行远走他乡的金祥,或者是嫁给金祥的痴女人庆余,他们内心都有着一股令人无法阻挡的劲,那种劲儿像烈火一样灼烧着他们的内心,让他们的脚步永远不停歇,这也是外乡人与小村人的本质区别。

  在小村里有一群纯粹的人,他们善良,他们也愚昧而残忍。他们的血液里流淌的思想透着腐朽的气息,也流淌着对自由的向往,他们固执地坚持“女孩一定要嫁在本村”、“死了男人的女人会卷走丈夫的一切,给村庄带来损失”,所以,村庄女人们的命运透着一种令人窒息的悲剧感,那种悲剧源于小村人的愚昧无知。

  在这片土地上,他们狂欢过,深爱着这片土地,生于斯,也死于斯。他们被饥饿折磨过,也在饥饿中挣扎过,给人一种生命力的向上张扬之感。

  在《九月寓言》里张炜一直试图阐述“野地”的概念,在阐述的过程中,张炜一直试图做的,是融入这片土地里去。所以,在小说里你能明显感受到他在人物起伏的内心里游走的感觉,你看到他试图钻进村庄的林子里,穿过山脉,蹚过河流,直到血液完全融入到这片土地里,除去写作手法不谈,你能感受到作者探索时的真诚。也能感受得到,作者对这片土地是真的热爱,热爱它的粗糙,也爱它的细腻,以及这片土地上不断变化的点滴。



2#
发表于 2019-1-31 18:30 | 只看该作者
张炜的书看过,但《九月语言》没有读过,有人将之喻为“另类的乌托邦”,不过在林版这里似乎没有读出乌托邦的味道。
3#
 楼主| 发表于 2019-2-1 07:58 | 只看该作者
冷晰子 发表于 2019-1-31 18:30
张炜的书看过,但《九月语言》没有读过,有人将之喻为“另类的乌托邦”,不过在林版这里似乎没有读出乌托邦 ...

解读的角度不一样吧,小白也试图将其当作乌托邦来读,可惜一直读不出那股味道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7 18:55 , Processed in 0.05844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