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夏日荷风 于 2010-5-14 07:53 发表
质感的文字,深邃的思想,真挚的情愫,灵动的笔触,在意境与生活片段的交融里,挥洒成美感。
读这样的文字,既养眼,又润心,更重要的,是引起一系列关乎人的生活质量和理念重塑的思索。
以一个契机,深入进去,以 ...
原帖由 笨小暖 于 2010-5-14 07:14 发表
瓦语——瓦语:一、一部超曲式的卡农就活在这纸上了,它一点一点流散开来,呈展月夜和阳光下的细微感受;二、从黄老三的瓦片人生之初,抚理到黄老三的瓦片人生之不惑,这个过程本来由告老却突转为对思考思想的阅读才 ...
原帖由 笨小暖 于 2010-5-14 07:14 发表
瓦语——瓦语:一、一部超曲式的卡农就活在这纸上了,它一点一点流散开来,呈展月夜和阳光下的细微感受;二、从黄老三的瓦片人生之初,抚理到黄老三的瓦片人生之不惑,这个过程本来由告老却突转为对思考思想的阅读才 ...
原帖由 夏日荷风 于 2010-5-14 07:53 发表
质感的文字,深邃的思想,真挚的情愫,灵动的笔触,在意境与生活片段的交融里,挥洒成美感。
读这样的文字,既养眼,又润心,更重要的,是引起一系列关乎人的生活质量和理念重塑的思索。
以一个契机,深入进去,以 ...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10-5-14 06:24 发表
瓦 语
■敬一兵
几次出门,都看见黄老三坐在路边的石凳上。初春的太阳,一点一点把寒冷,从他的身上剥离,露出来的是衣服颜色的饱满度,肌肤皱纹的呼吸景象,花白头 ...
原帖由 夏日荷风 于 2010-5-14 07:53 发表
质感的文字,深邃的思想,真挚的情愫,灵动的笔触,在意境与生活片段的交融里,挥洒成美感。
读这样的文字,既养眼,又润心,更重要的,是引起一系列关乎人的生活质量和理念重塑的思索。
以一个契机,深入进去,以 ...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10-5-14 08:37 发表
《瓦语》一文,值得我们去深切关注。这是一个被城市建设征用了瓦窑而使得一位毕生与瓦、窑生活的老人失去了生活来源的记述。文章的开篇,即直接以凝重而深沉的笔触,道出了一位在晒着太阳、回想往事的黄老三日渐衰老的情形。在温暖的阳光下,对于那些与瓦窑、生活等等有关的场景徐徐而出。在现实境地里的他惟有用缅想,与心灵中的瓦对语,在内心深处,在僻静的瓦世界里,眼前的绿地终究是取代了的瓦窑。
“在黄老三看来,消解一片瓦,无疑就是消解了他的一段幸福,谋杀了他的一个梦想。瓦能养育他,也能伤害他”这是个事实,渗透着个体的无奈和卑微。这就如同农民失去了土地一样。他们无力抗争,只有将一种深彻的痛埋藏着。
“绿地就是这样生硬地隔在了他和瓦窑之间,只能挂念,不能相见。宿命的悲哀,像一把利剑,刺得他心痛。”绿地,是人工营造着的。尽管这种绿也散发着清醇的味道,但更多的却是城市的味道。对于失去生活来源的他来说,这种味道只会感到逐渐地窒息。
“只有瓦才能够让黄老三兴奋起来。”瓦,是他一生的依靠。是他生活的依靠。是他最为熟悉的老朋友。也是他可以让心情感奋起来的因素。
“瓦不仅是黄老三的生活源头,也是我们的生活源头。”这句话非常重要。生活的源头一旦失去,生活的重心就会产生偏离,甚至出现意想不到的后果。由此,我想到了那些像黄老三一样失去了生活源头的农人们,这是他们熟稔着的活计,不稼不穑的日子就是苦挨着岁月。他们有的是力气,但这种力气只适应着躬稼劳作。尽管,像黄老三这样从事瓦生产的砖窑厂是自生自灭的结果,但从一个侧面反映着失去生活来源的悲凉境况。
“四十多年后,他对这个问题的阅读,才刚刚开始。一个人对瓦片的态度,就是他对生活的态度。只有热爱瓦片的人,才是一个知道感恩与感念的人。”不管从事什么活计,都是为了生活,就像农人与土地,是不可分割的。热爱瓦片,就是热爱生活,就是热爱土地。瓦片从何而来,从泥土里来。瓦片最后成了人们生活的必须品,但在数年后瓦片还是又归于泥土。
带着一种情感,带着一种恤惜与悲悯,以一个贯注者深挚的目光,回顾着对书写对象畴昔生活以及现实的对照中,我们都可以清晰地看到事理的客观和主观原因了。作者的悲悯情愫不是倏地而生,之所以成为他思想的羁缚,所以,不得不抒,不得不叹。文章叙事井然谨严,闳言崇议,紧密结合现实问题,表现高度的概括能力。
原帖由 季大相 于 2010-5-14 08:08 发表
一个人的生活,有一个人的人生哲学.有的人喜欢张扬,有的人则甘于平凡.瓦语,以一个热爱瓦的人的心路,揭示生活和生命的内涵,使文字充满了感情情愫,让人思索生活,感谢生活.学习敬版的美文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10-5-14 08:37 发表
《瓦语》一文,值得我们去深切关注。这是一个被城市建设征用了瓦窑而使得一位毕生与瓦、窑生活的老人失去了生活来源的记述。文章的开篇,即直接以凝重而深沉的笔触,道出了一位在晒着太阳、回想往事的黄老三日渐 ...
原帖由 zfx875206 于 2010-5-14 09:00 发表
正是基于对一片瓦的凝视,我们的仁爱之心才得以延绵不绝,我们才有机会,在僻静的心中,听见那些被埋葬了的青瓦,悄悄摆脱了休眠的笼罩,对着我们继续倾吐它们表里如一、质朴无华、恬淡从容以及充满了卑微草芥气息的 ...
原帖由 刘满园 于 2010-5-14 09:08 发表
作品呈现给我们的,实际就是人类的某种生活状态,生存状态,生命状态,作者把那些局部的、具体的、零碎的片段与回忆,把整个生活生存生命过程,高度融合起来把握,站在一种高度,上升到审美关照的层次上,给予更多层 ...
原帖由 笨小暖 于 2010-5-14 07:14 发表
瓦语——瓦语:一、一部超曲式的卡农就活在这纸上了,它一点一点流散开来,呈展月夜和阳光下的细微感受;二、从黄老三的瓦片人生之初,抚理到黄老三的瓦片人生之不惑,这个过程本来由告老却突转为对思考思想的阅读才 ...
原帖由 清浅居 于 2010-5-14 10:31 发表
又如雕刻般,为读者刻画出了黄老三一位垂暮老人的形象,骨感的笔力,雕琢出这位劳动者的身形与坚韧还有懦弱与无奈。世间万物都会有这着自己独有的语言,瓦语亦是一种物语,但它却深深饱含着生活的语言和生命的语言, ...
原帖由 房子 于 2010-5-14 12:01 发表
把黄老三这个人物内在外在的世界融会到屋瓦的风景之中,活着的感念和无生命物体的交相融会,彼此的左证,融入,使得一切由此延展的事物,都具有了人的灵魂。而由此展开的人生体悟、生命的内涵、以及人生沧桑岁月的感 ...
原帖由 眉妩 于 2010-5-14 14:57 发表
一幅素描,缓缓在眼前展开,一个人的一生,也渐行渐进,在这样一篇文字中,一切远去的,都重又在时光里鲜活起来。每个人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人生,每个人的人生又都是那样的生动,只是做为自己生活的主角,因了“只缘 ...
原帖由 天疆 于 2010-5-14 18:50 发表
初读,感觉一兵老师的文字沉稳,舒缓,这是长句式反复运用构成的效果。与瓦的漫长历史,与黄老三这个停留在现代生活夹缝的典型旧时代走过来的人物很合拍,文字是写人,更是对古老的中国建筑构件——瓦的剖析,深刻透 ...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