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牛老伍 于 2019-2-28 21:18 编辑
《 视 角 》 文/牛老伍
我以为这是中国文化事业的空前盛况,在大街小巷都可见到摆书的地摊、在各类书刊论斤不论本卖的时候。
五元三本,精品特价,这是文学的繁荣,还是知识在掉价呢,我不知道。但我看到,确实有人花钱挑了几斤报刊类的刊物进了自家的小店。真不错,爱看书学习,或是捡漏收藏。在电子读物普及的今天,纸媒鲜有人读了。
好奇,这样的文化型老板不多,我跟进了这家炒货店。想知道他的偏好,也有收书藏报的我,不会放弃以书会友的机会。
老板是个颇有年纪的老者,清瘦精致,戴着老花镜,很用心地把报纸裁成合适的大小。呃,剪报!真的是凤毛麟角,现世稀有。也就是有一把年纪的人,才会依稀存在这样的记忆,才会去这样做。我很欣喜。
他美滋滋的告诉我,这些报纸用来包装他的炒货,比塑料袋环保,成本也差不太多。哦,是这样啊!人人皆有环保意识,同样值得欣慰,虽然略感失落。我还是买了一包瓜子,鼓励这种行为。老者见我失望,干脆拿了条板凳,沏上一壶茶,说是要跟我聊聊文学。
聊聊就聊聊,正值无聊。我点燃一根烟,嗑着递过来的瓜子,和老者围炉而坐。
老者道,这是闺女开的一爿小店,自己赋闲帮着,以前也舞文弄墨,现在白内障严重,丫头不让自己在过度用眼,就如此打发日子了。他很健谈。
我收集书报,设个书房,原是为冒充文人,填补自己的那份虚荣心。看老者的样子疑是真佛,肃然起敬。我聊起,如今文化事业兴旺空前,不知舞文弄墨的先生在炒货铺是否寂寞,如何看待网络文学的兴起?
老先生缓缓道来:老了,不中用了。看店、看人、看风景,也很好。网络时代嘛,实现了马克思的一个梦想“过去看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预言,说那是一个人人都是艺术家的社会,当时以为无法企及的梦想,不料这么快就初具规模了。没有专家,没有了权威,人人可以写,人人可以读。”(汪政)
确实是这样啊,我说,这是文化自信!网络时代的到来,给文化事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春天。但是我接着还抱怨,像我这样的伪文人,往往走不进他们的世界。网络写手们总是轻而易举,就把一个个文人墨客讨论得头头是道,无论他们是千年以前,还是不久的现在。
“呵呵,兄台此言差矣。网络时代,已经将古往今来压缩成了昨天,中外名家也仅仅一线之隔,信手拈来已经成为了基本功,兄台这是少见多怪,大惊小怪,也该见怪不怪才是。也正是如此,才会有兄台这样的理科生出家成了‘作家’,活跃在大大小小的论坛上,以‘老师’自居。
面对他的直言,我汗颜,无语,窘迫。 这白内障的老眼着实厉害,识得我这连草根都说不上人混迹其中,也看出了我此刻自惭形秽,遂又打破难堪的沉默说:
“兄台也无须惭凫企鹤,泡‘自文学’和‘自媒体’一样,需要的是一种心态,而不是去上一个台阶,进一个殿堂,修成真神。做快乐的自己,写内心的文字,交有缘的朋友,消磨一段时光,不也是很多人的目的吗?不要总想着融入不属于自己的朋友圈,也不要刻意拔高自己,更不要想着成名成家(文学大家的家,作家的家),这样你很累,人家也烦。
豁然开朗,遇见高人了。我虽释然,却也心有不甘,难道就这样懵懵懂懂打发时光?且听老人继续侃侃而聊。
“小兄弟要和文坛老师们打成一片,倒也不是件难事,试试老朽这个法子是不是可以。
“古今中外,文人无数,作品浩瀚,文学爱好者乃至文学工作者知道不全是肯定的,你知之甚少,或根本不知道这很正常。就是了如指掌和这些老师们谈不到一块也正常,因为网络上水平参差,各人阅历也有限。但是你还是可以做到和他们不一样,并得到他们的认同。
博人眼球,引人注意,是我梦寐以求的,呵呵,虚荣心又作祟了,我急忙请教。
“在人们讨论张爱玲、胡成兰的时候,你大可不必知道何许人也,也不必晓得是男是女。甚至,你也可以不知道莫言,因为搜索工具的发达,很大程度上开始取代脑子笨拙的记忆,不知道并不妨碍你临场发挥。但是草根的你要是有兴趣,可以稍微去了解一下吴小东,了解一下汪政,了解一下白烨……
呵呵,那些作家我“认识”,后者是些什么人哪?哦,还是有一个我“认识”, 那个白烨就是那个和韩寒对骂的人,热闹了好一阵子。
“他们破译了时代给这些文学大家们烙上的印记,解密了文学大家们作品里潜意识的母题,‘可以通过艺术母题的方式考察一个派别或者一个群体的共同体特征,考察他们之间具有共同性的艺术形态、文学思维乃至价值体系’(吴小东)
哈哈,醍醐灌顶。
“是不是说,当人云亦云的时候,用不着去附和,当别人管中窥豹的时候,你去看动物的全身,当人们摘取皇冠上的明珠的时候,你去把帽子拿下来,可是,这要何等的功力呀?
呵呵,老者捻须而笑,“你也不是搞专业的,老朽提供一种草根的非主流的视角,目之所及,便能与众不同,应该是够用的了。”
我不再装,虚心求教。老者说,上面罗列的人是些文学批评家,研究作家的作家。正是专业的他们才能客观评价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一般文学爱好者往往害怕文学理论,认为批评文学过于高大上。因而缺乏理论基础,正因如此,我们应该在自己水平范围内,适当了解他们和他们研究的对象。我们可以没有他们的视野,但可以知道他们的视角,我们可以没有理论的深度,但应拥有浅层次的理论基础。如你所言,我们无须解剖某个动物,而了解其轮廓,也不要去想拿下帽子,却可以欣赏皇冠的外形……
茅塞顿开。和君一席话,胜上十年网!
该告扰回家了。他告诉我,家就住在前面省文联宿舍,欢迎去玩。我想,下次,如果有人约稿写书评的话,我一定先去拜访他,一个看守炒货铺的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