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高山流水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被时光遗弃在瓮城(外一首)

[复制链接]
91#
 楼主| 发表于 2010-5-22 15:5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月满西楼 于 2010-5-21 20:35 发表
静谧和沧桑交织。问好高山!


谢谢西楼的问候。
92#
发表于 2010-5-23 10:13 | 只看该作者
《被时光遗失在瓮城》的第一句:“南纪门的瓮城是有侧门的”。这一句不仅仅只是一个铺垫。首先是说明“瓮城”是南纪门的瓮城;而荆州的南纪门历史有着深厚的过去:“战国末期,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是对后世影响很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屈原,因为他主张“联齐抗秦”的改革措施,招来了楚国贵族大臣们的反对和嫉妒,昏庸的怀王将他驱逐出境。当他走出南纪门,想起天地神灵和历代圣贤的故事,触动心弦的屈原站在壮观的门楼上大声喝问:“薄暮雷电,归何忧?”(傍晚时分雷鸣电闪,想要归去有何忧愁?)于是写就了中国最著名的长诗之一《天问》。
    怀王死后,屈原回到故都,在南纪门下痛哭三天三夜,可是楚顷襄王受馋臣鼓动,再次将屈原逐出,并颁旨令“永不准过江”。终于,屈原写下绝笔之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生命谱写了一曲爱国乐章。”

    作者作为写诗歌的人是应该知道这个的,毋庸置疑。读者就更应该知道,否则就是没有读懂,这里的“南纪门”和“瓮城”一样,都或者说是共同承载着深厚的历史的社会的及人生的意识的。

    其次是故意做这样的一个“清醒”的表白,也是为后文的“迷失”做的必要的伏笔。

    第三,对比正门的“侧门”,也是不无意味的吧?剥夺个体权利的宇宙时间,就是命运。中国人以及中国的诗人以为时间的流逝是一次性的,中国诗人一般都对未来抱着虚无的态度。屈子就大声唱过:“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是因为在诗人看来,时间的车轮根本不可以逆转,才要求它慢下来慢下来。而“时间忧患本身正是社会现实忧患富于哲思意味的表达,是现实忧患向人生和宇宙意识的升华。”(肖驰语)儒家和道家就非处(出)同门。入世的历史主义的功利主义的儒家认为人只能在一次性的生命中去究竟存在的意义。《离骚》的抒情主人公就是与命运抗争的英雄,屈原把生命投入滚滚流水,截断在无限的时间之中,像加缪说的,在永恒和历史之间,他选择了历史!与儒家相反,道家庄周从宇宙中寻求人的存在之谜的解答,即以宇宙为个体存在的本根,寻找个体存在的最后归宿。由此,道家鄙弃儒家的功利主义追求,选择了自然主义的感性生活生存。

    当下的诗人高山松有没有选择?面对人生的正门侧门他是要选择的吧?!否则诗歌的主人公“我”为什么连一把头都还没有“剃度”完就糊涂了呢?方向目标及自我意识全部丧失!诗人要选择,要通过诗歌来解脱的!

    为进入涅槃境界,禅宗是在无限的时间过程(顿悟)中最后领略时间的秘密的:“你突然感觉到在这一瞬刻间似乎超越了时空、因果,过去、未来、现在似乎溶在一起,不可分辨,也不去分辨……这当然也就超越了一切物我人己界限……”(李泽厚语) 诗歌后半部分一切皆望却的自失,是微妙地表达将时间空间化的过程和以空间吸收无限时间的深长意味。

    创造以上的诗美意蕴,作者用的是平实的语言叙述的文本样式,这在锺荣的二十四诗品中归“枯澹”,不同于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作为现代新诗,在意象的切当把握运用以及用“切合时空”“时空变幻”的诗美时空建构的手法,“组装”“错乱”“荒诞化变形”等,把“走路”变成“跳舞”,把“饭”酿成了“酒”,提高了诗美纯度,让诗歌美区别于散文美,这些都是可资借鉴的。

[ 本帖最后由 @闲云野鹤@1 于 2010-5-23 10:20 编辑 ]
93#
发表于 2010-5-23 14:13 | 只看该作者
富有哲理。读完后好像想起了什么,停不了思索的步子,总想想明白——这大概就是好诗的一种吧。
94#
发表于 2010-5-23 14:15 | 只看该作者
写的旷古,喜欢读诗。
95#
发表于 2010-5-23 18:51 | 只看该作者
洪迪的诗歌“四维美”的简单理解  :  

    诗歌真正称得上美:

    一  意蕴美:要能用简短的文字在极深广的层面感悟谛听人生。

    二  形象美:诗歌艺术不要直白的说教。诗所使用的多是具有象征意义和暗示意味的“意象”表达作者的情思。读者读的时候能够通过联想和想象的“再创造”,幻化出美丽可感的时空幻象——图画儿,与其所要表达的情思共同构成所谓的意境。

    三  实现对日常语言的超越,集中表现在意象的把握,常规语法的适度突破,及“意象逻辑”的展开等等,在语言的自组织过程中完整系统地表达,实现篇章结构上的整合完整,在如音乐般的优美的旋律中诱发读者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实现——形式美。

    四  情感美:(包括冷抒情。)

    这几点也可谓是写好一首好的诗歌的基本要求,是衡量诗歌孰优孰劣的标准。反映的是诗歌作者的基本功夫,需要长期刻苦磨练。

   所谓“诗美”的“纯度”,体现在诗歌诗美“质体”和“载体”的比率上,指“四美”的饱和度,通常来讲,她只是诗人努力追求的方向和目标,满分是没有的。
  人们谈论一首诗歌的时候,并不一定非一定要是史诗大诗或者必须是各方面都绝好的诗,通常都是有所侧重对自己特别看重的方面谈感觉发议论而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23 23:29 , Processed in 0.043492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