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165|回复: 3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岁月款款中的味道(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3-24 12: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冷晰子 于 2019-3-24 14:22 编辑

       笔端将落时,味觉与嗅觉的意念先至,一碗水润清灵的米豆腐仿佛落在桌前,尚有稻米与青葱的香味儿。一缕一缕地钻入鼻翼。温暖的灯下,岁月款款。

       有多少年不曾吃过正宗的米豆腐了?今年春节回老家,跟小侄女说想吃米豆腐,小侄女说某家的米豆腐很好吃。去了,坐下,满心期待之后,端上来的米豆腐却完全背弃了味蕾的初恋视觉的钟情。热热的,在黑色的箍着铁丝的砂锅里受气包一样委委屈屈地窝在一堆豆芽、青菜、火腿里, 完全不见水灵灵的招摇模样,入口,米豆腐的嫩嫩滑滑消失无踪,煮得老了,完全没有了谷物的清白清香,只有味精、酱油等等化学调料的味道。勉强吃完,失望而归。

       回去的路上不肯相信地向小侄女求证:你说的就这家最好吃?小侄女答:不好吃吗?

       我说:好吃。

       食物的变异速度太快,小侄女的味蕾,从出生起,就已经淹没在火腿、肯德基、德克士、炸鸡柳等等的麻辣鲜香里,不知本味纯真。

       做米豆腐,很费事。家里一般很少做,只馋了的时候,缠着娘做一回。对于制作的过程,虽看过娘做,到底笨拙,至今不明白,大约,跟做豆腐是一样的。只不过是原料上的差别:豆腐是黄豆做的,米豆腐是用大米做。乳白中有那么一点点浅浅的黄。入口细滑。

      米豆腐做出来以后,不放调料,除了原料的本来味儿,尚有轻微的碱水味儿。不过,掺上调料以后的米豆腐,确是异常的可口。这调料,说讲究,也未必,都是农家寻常物,说不讲究,似乎也不对,须得真材实料,敷衍之物未必不能吃,只是味道大不同。盐汁,蒜汁,镇上的作坊里粮食酿的醋、酱油,自家炸的油辣子、园子里新摘的水绿绿的香葱、现切的鲜姜沫,周周全全。米豆腐做出来,是一整块圆柱体,放在专门制作米豆腐的带着小格子的板箱盖上,热乎乎颤巍巍的,弥漫着米香,吃的时候,切下一小块,摊放在手掌上,再用刀横切竖划地切成一厘米左右的细块,切好,放到一个小碗里,将调料全数放好,就可以吃了。吃米豆腐,不用勺,也不用筷子,而是用一个竹制的小叉子。轻轻戳起一小块,放进嘴里,酸酸辣辣的味道,瞬间俘虏了挑剔的舌尖。夏季一般会将米豆腐用特制的网线工具切成1厘米左右的正方体,放在盛满清凉井水的不锈钢盆里凉透了,想吃了,用漏勺舀上一碗,放上调料,清凉滑嫩润口,真正美味。

       幼年,喜欢跟着娘去赶集。集上,有很多米豆腐摊,看摊位的是一位老阿婆或者大婶子,一方八仙桌上,嫩黄的米豆腐用瓷白的小碗盛了,洒上油绿的香葱,一小碗一小碗地列着阵,乍一打眼,似乎装了一个春天。调料就放在米豆腐旁边,谁买,在八仙桌旁的长条凳上坐下来,阿婆或婶子,才将各种调料浇上,再撒点芫荽。吃完了,客人才起身,递过钱去,转身融入集市的人群。摊位都是固定的,一来二去熟了,下一个集,也许他(她)还会到这个米豆腐摊前,吃上一小碗,吃完,抹抹嘴,说一声:“走啦”。阿婆大婶忙忙碌碌中不忘回头笑眯眯回应一声:哎,来啊。

       每每和娘在集上,等娘卖完爹编的背篓或者家养的鸡蛋,娘牵着我的手,也到米粉摊前,各自要上一碗,吃了再走长长的山路回家。集上有大敞着门市的饭店,也有米粉摊,不过,都没有米豆腐便宜,米粉要两块钱一碗,米豆腐却只需要五角钱。好吃当饱又省钱,当然,这是十几年前的价格,和小侄女吃的米豆腐,每人十八元。若说论物价飞涨的速度,倒有算不得贵,只是,遗憾味道的变异。

       随后,还吃了两处米豆腐,如今小小县城,为着清洁和管理方便的需求,大街上已经不能随意摆摊,米豆腐不得不登堂入室,许是店家自己觉得一碗小小米豆腐,如若还是当年粗麻衣裳的模样,怕有失自家品味,也亏心高出不少的价格,里面添加了不少东西:青椒肉丝,木耳肉丝、牛肉排骨臊子等等,香得过于浓郁了些,倒让浓妆艳抹掩了天生丽质。

       和娘说起前年到镇上的一个摊位上吃过的米豆腐,小小刚够咂摸味儿的一碗,8元钱,当时觉得贵了些,因味道不差,竟有些怀念。

       娘自然是懂我的,少小离家,多年在外,就恋着各色小食,娘上街买了些米豆腐,天气尚冷,娘用热水卤了,捞出来,仍旧家常香葱、蒜末、芫荽的做了几碗,小侄女说没有外面馆子里的好吃,我却吃得一脸幸福。

      北方,是没有人卖米豆腐的,大约,我跟谁提起,也没有人知道是何物。只好缄口不言,将米豆腐的香,封存在记忆的角落,偶尔翻起,舔舔嘴唇,做一番孤独的念想。

       可惜啊,不会吟诗做词,倘若会,该为米豆腐做首唐诗填阙宋词,不然,立个传。权且散笔以解此念罢。


评分

4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9-3-24 14:46 | 只看该作者
欣赏老师米豆腐的故事,精彩,问好!

点评

似乎你也是湖南人么。米豆腐你也熟悉。  发表于 2019-3-26 16:57
3#
发表于 2019-3-24 16:09 | 只看该作者
味道亲情浓!!!!!!!!!!!!

点评

感谢阅读。问候刘老师。  发表于 2019-3-26 16:57
4#
发表于 2019-3-24 19:31 | 只看该作者
是啊,北方真的没见过米豆腐,想来竟然那么好吃,真是遗憾啊。冷版的文笔也美得如米豆腐一般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5#
发表于 2019-3-24 21:00 | 只看该作者
嘿嘿,米豆腐,又有共同语言了。难道,冷版也是四川的?

点评

是四川的隔壁邻居。  发表于 2019-3-25 18:42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6#
发表于 2019-3-24 21:50 | 只看该作者
很好的文笔,将这种吃食细细写来,由此怀念过去,吃得一脸幸福,也算是一丝淡淡的乡愁!

点评

问候老师,感谢评读。  发表于 2019-3-26 17:13
7#
发表于 2019-3-25 14:08 | 只看该作者
没有吃过米豆腐~~~~~~@长知识的文章~

点评

问好童老师,感谢评读。  发表于 2019-3-26 17:14
8#
发表于 2019-3-25 14:08 | 只看该作者
长见识了!问好朋友~!
9#
发表于 2019-3-25 14:44 | 只看该作者
晰子的文字,总是这么温暖而舒适。拜读

点评

问候荷风。感谢来读。  发表于 2019-3-26 17:14
10#
发表于 2019-3-25 14:51 | 只看该作者
米豆腐,一种食品,从它的精细制作,到它所承载的作者的岁月生活,以及凝聚的家乡家人情感,这些都给人传达了一种心灵的承载。所谓“物”的语言,就是它们承载了人的美好记忆与情感。此文的米豆腐,在我想来,就具有这样的精神慰藉意义吧。欣赏,问好。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1#
发表于 2019-3-25 16:53 | 只看该作者
温暖的笔触,再现的是过去难忘的时光。那碗香香的米豆腐,永远留在记忆深处。问好晰子,春天快乐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2#
发表于 2019-3-25 16:59 | 只看该作者
吃米豆腐,不用勺,也不用筷子,而是用一个竹制的小叉子。轻轻戳起一小块,放进嘴里,酸酸辣辣的味道,瞬间俘虏了挑剔的舌尖。

这样的米豆腐,可能类似于我们这的豆腐脑儿。我们这的米豆腐是切片炒出来吃的。圆圆的一片片的。
文笔细腻,生动优美。不由得深深遗憾,我不是美食家。欣赏。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3#
发表于 2019-3-26 11:13 | 只看该作者
米豆腐味道的演变,品咂出岁月款款……冷版,俺也想尝尝美人家乡的米豆腐。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4#
发表于 2019-3-26 13:32 | 只看该作者
这米豆腐大概和我们老家里的自制老米酒一样,现在也变为了,我想吃的时候,只有耐心动手自己做了!市面上标志的老米酒,根本不是那回事!
心赏美文!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5#
 楼主| 发表于 2019-3-26 17:14 | 只看该作者
叶小蘖 发表于 2019-3-24 21:00
嘿嘿,米豆腐,又有共同语言了。难道,冷版也是四川的?

我是湖南,和四川结界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20 21:26 , Processed in 0.164999 second(s), 3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