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846|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中国戏和外国戏(短篇小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3-29 11: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荷花淀派 于 2019-3-29 11:18 编辑

中国戏和外国戏

  一

  杨凤琴是大河沿村老调团的一名戏曲演员,她天生嗓门高,骨架子大,能说能笑,主攻文武老生。年轻时,风琴有幸得到老调名家的指点,戏曲造诣不次于专业戏曲演员。凤琴唱了,琢磨了半辈子戏。这两年,她成宿成宿地睡不着觉,细究病根,还是戏。凤琴四十六岁,在团里年龄最小。前年,老团长田芦根和琴师杨舵相继过世。脑血栓、糖尿病、心脏病等老年病像流感,纷纷袭向大河沿老调团的演员和乐师们。乐队伴奏人手不够,演员唱腔没了堂音,整出儿的《潘杨讼》都攻不下来,你说急不急?老调艺术,同中国其他戏曲剧种一样,面临着“没人听、没人唱、没人学、没人教”的境地,你说怪不怪?

  杨凤琴的儿子白冠英遗传了她的文艺天赋,从小喜欢音乐,只是他学的不是戏曲,而选择西方歌剧。现在正值暑假,大河沿村同城里一样,各种培训班开得跟三伏天一样火热。“冠英西方歌剧班”开课了,看着儿子干得风生水起,凤琴也想到办戏曲培训班,而且免费教学。她高兴地戴上髯口,挨个给老调团的搭档们打电话。听筒另一端口径一致:“同意,支持~”系在凤琴心上的疙瘩,仿佛“嘎达”一声解开了。

  就在招生学员那天,凤琴和冠英起了冲突。在凤琴家绿苍苍的葡萄架荫凉里,随着司鼓一响,板胡、小锣、琵琶、梆子等跟进来。中国古老乐器演奏有魔力,邻近街巷很多老人带着孙男娣女们来看热闹。

  戏迷们坐在象牙白的苇席上,凤琴首先开唱《潘杨讼》选段“寇准谢过君恩情,走出了八宝九龙庭,我迈步来在五凤楼下,凌烟阁修盖的甚是威风......”老调起源于雄安新区,声腔深沉凝重、威严雄壮、气势恢宏,具有中国北方典型的忠肠烈骨、慷慨悲歌的民族特质。杨风琴唱得有板有眼,韵味十足,极具王贯英先生神韵。老调演员们轮番登场,虽然唱的有瑕疵,可听戏的老人们听得过瘾,叫好声、掌声不断。

  在演出的间隙,退休的郝润月老师带着外孙乔辰、外孙女乔星报名,接着很多老人围着凤琴给孩子报名......就在凤琴开心地数学员人数时,冠英捂着耳朵,皱着眉头跑来,顺手拔了音箱的电源。

  “冠英,你干什么?”凤琴抹着汗,嚷叫着把儿子拉开。

  “妈,你们哇啦、哇啦的这是唱什么呢?”看得出,冠英很烦戏曲。“是啊!难听死了,根本就听不懂,快把人吵死了。”学歌剧的孩子们异口同声。

  大河沿老调团的演员、乐师,听戏的老人们等,齐刷刷地看着这群孩子和风琴。听到孩子们这么贬低老调,怒气在凤琴胸口鼓了有鼓,她压制着暴脾气:“孩子们,中国戏你们听不懂,难道外国戏就能听懂?我们唱的是老调,它已有二三百年的历史了。老调就产生于咱们白洋淀,是咱们土生土长的家乡戏。”

  “西方歌剧是高雅的艺术,全世界人民都喜欢。老调只能在咱们院里唱唱,登不了大雅之堂。”冠英摸着领口红色的蝴蝶结,脱口而出。

  “你少给我废话,你这是崇洋媚外,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凤琴都气疯了。

  “妈,你不能上纲上线?我的政治立场没问题。”冠英向他的学生们使个眼色,歌剧培训班的孩子们回屋上课了。

  要不是有人在场,杨凤琴肯定跟白冠英掰扯掰扯。在儿子出生前,凤琴就想好孩子的名字——冠英。孩子和王贯英先生同名,把他们维系在一起,因为老调是凤琴的心结,也是情结。可是,今天冠英和孩子们把戏曲妖魔化了,认为听戏是一种折磨。想到这些,杨凤琴感觉心头发紧。

  二

  凤琴戏曲培训班开课那天,冠英歌剧培训班搬走了。原来有家长为了孩子良好的学习环境,特意把自家一栋二层欧式洋楼免费让冠英上课用。这样也好,凤琴和儿子各教各的,相安无事。第一堂课,凤琴煞费苦心地找来戏曲演出用具、服装、乐器等,要展示介绍给学生们看。凤琴戏曲培训班招生学员26名,可是,杨凤琴只盼来、等来乔辰和乔月。当凤琴听说,退学的学生大多进了冠英歌剧培训班,火一下烧到杨凤琴头顶,她认为儿子道德败坏到极点。她风风火火地骑上电动车,到桥南找人算账。

  原来事情不是杨凤琴想象的,冠英并没有搞小阴谋、小动作挖走她的学生。凤琴要把退学的学生找回来,开始挨家挨户的家访。她第一个想到村东住白家庵胡同的大表嫂马向荣。

  大表嫂正织席,见风琴来了,面露愧色起身迎进屋。凤琴直奔主题:“表嫂,我这等了一早上,怎么没见小伟去戏曲培训班。”

  “凤琴,你侄媳妇刘娜听说我让小伟学戏,直埋怨我。”表嫂在凤琴耳边细说,生怕惹了麻烦。

  “那小伟他爸,杨强呢?”凤琴从炕沿上跳下来。

  “他一大早就过来,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把小伟接走送到冠英那。”表嫂拍了拍身上的苇皮……

  大河沿四面环水,从桥南到桥北,从东街到西街,杨凤琴没叫回来一个学生。从戏曲班退学的孩子理由都一样:“这么多暑期班,为什么偏让孩子学唱戏?戏曲又没人听,看不到一点前途。再过几十年,戏曲或许都不存在了。”尽管老人们爱听戏,可是对于孙子的教育培养,他们实在担不起毁了孩子前程的罪名。

  闷热的伏天说变就变,一阵狂风把乌云赶的满天跑,眼看要下雨了。可凤琴不能回家,她要马上去大平台的郝润月家,挽留戏曲班最后两名学生。刚到郝润月家,雨点从空中急匆匆地筛下来。

  “郝老师,你给孩子的爸妈打电话,他们如果不同意乔辰、乔星学戏,我不勉强。”杨凤琴希望他俩能留下,可是强扭的瓜不甜。

  “凤琴,你这是说什么呢?戏曲是多好的艺术,他们怎么会不同意呢?”郝润月认真地说。

  凤琴有点蒙,红了眼圈。在自己内心,戏曲跟瓷器、丝绸、古建筑等是中国标志性的文化,是中国对外展示的窗口。可是,这一上午,对凤琴而言是一种煎熬,她难过极了。

  “乔辰、乔星你们两个过来,拜师啦!”郝润月把凤琴请进书房。乔辰和乔星捧着醇香的茉莉花茶,郝润月严肃地对两个孩子说:“给杨老师磕头、敬茶。”杨凤琴赶紧拦下:“郝老师,这使不得,使不得。”当乔辰和乔星两个孩子跪下的那一刻,凤琴抱着学生哭了。

  外面风停了,雨势弱了。凤琴喝着茶,擦着泪痕:“郝老师,我又不是什么戏曲名家,刚才你和俩孩子地举动吓到我了。”

  “学艺有两种,一个是名师,名额的名,这个师是借名的。还有一个师,是明白的明,明师是学艺的,教学生做人的。戏比歌难,比歌有内涵,它唱念做打都是学问。戏曲里每一出戏,每一个故事,包含了仁、义、礼、智、信的价值观,寓理于情,寓教于乐。孩子学戏,能形成良好的气质,展示出中国人独有的精神气。孩子交给你,我放心。”郝润月这番发自肺腑的话,感染了凤琴。

  “郝老师你说的太好了,感谢你这么信任我。尽管戏曲现状不好,可是物以稀为贵,相信有一天中国戏曲会振兴的。”杨凤琴拉起学生的手:“乔辰、乔星走,咱们开始上课……”

  三

  从这个暑期开始,春去秋来、寒来暑往,杨凤琴向乔辰、乔星悉心授艺。大河沿老调团的老演员和乐师们,也经常光顾培训班,给两个孩子指导。杨凤琴和白冠英在雄安新区播下艺术的种子。最后,中国戏和外国戏谁会绽放……
2#
发表于 2019-3-29 14:19 | 只看该作者
问好朋友,先来提度一下!
3#
 楼主| 发表于 2019-3-29 17:55 | 只看该作者
一楠 发表于 2019-3-29 14:19
问好朋友,先来提度一下!

谢谢老师!多指导!!
4#
发表于 2019-3-29 18:41 | 只看该作者
题材好,别开生面的题材吸引人。内容似乎还有加强的空间。
5#
发表于 2019-3-30 09:59 | 只看该作者
这篇小说很有专业性,而其中表现的主题很突出,就是中国戏与外国戏之间的存在和矛盾,主题形成的旨意也很分明,就是作为中国古老戏曲文化的传承问题,在现时代中已经越来越不被重视,甚至不接受和遗忘,这的确是一种悲哀。小说在最后给予了一种古老文化的传承希望,老调艺人杨凤琴最终还是招收到了两名弟子,并悉心授艺。这个结尾很好的升华了主题!
6#
发表于 2019-3-30 10:23 | 只看该作者
这么多年,老艺术家都没有把自己的儿子熏陶出来,有点失败。
7#
发表于 2019-3-30 11:15 | 只看该作者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19-3-30 10:23
这么多年,老艺术家都没有把自己的儿子熏陶出来,有点失败。

;P;P
确实有点失败。
;P;P;P
8#
 楼主| 发表于 2019-4-1 09:33 | 只看该作者
李炳君 发表于 2019-3-29 18:41
题材好,别开生面的题材吸引人。内容似乎还有加强的空间。

谢谢点评,还需要打磨!
9#
 楼主| 发表于 2019-4-1 09:33 | 只看该作者
一楠 发表于 2019-3-30 09:59
这篇小说很有专业性,而其中表现的主题很突出,就是中国戏与外国戏之间的存在和矛盾,主题形成的旨意也很分 ...

振兴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的责任。感谢老师的书评!
10#
 楼主| 发表于 2019-4-1 09:34 | 只看该作者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19-3-30 10:23
这么多年,老艺术家都没有把自己的儿子熏陶出来,有点失败。

现在很多戏曲演员的孩子都没从事父母的衣钵。戏曲这个行业很萧条!
11#
 楼主| 发表于 2019-4-1 09:35 | 只看该作者
fonyuan 发表于 2019-3-30 11:15
确实有点失败。

孩子有自己的鉴赏!希望中国戏曲振兴!!
12#
 楼主| 发表于 2019-4-1 09:37 | 只看该作者
一楠 发表于 2019-3-29 14:19
问好朋友,先来提度一下!

社会责任感,批判性是小说最大特色,也是最可取的地方。
13#
发表于 2019-4-1 13:34 | 只看该作者
荷花淀派 发表于 2019-4-1 09:34
现在很多戏曲演员的孩子都没从事父母的衣钵。戏曲这个行业很萧条!

所以,自己的孩子不学,要求别人的孩子学真不容易。
14#
发表于 2019-4-1 14:46 | 只看该作者
主旨鲜明。如何让小说更有味道,更耐读,值得借鉴学习。
15#
 楼主| 发表于 2019-4-1 16:13 | 只看该作者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19-4-1 13:34
所以,自己的孩子不学,要求别人的孩子学真不容易。

嗯,现在的孩子总认为西方音乐是潮流,时尚。认为本乡本土的戏曲是古董,刺耳。这问题出在哪了?值得我们反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4 16:40 , Processed in 0.055547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