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水如空 于 2019-4-11 20:46 编辑
“向幸福出发” 央视有一档节目,叫《向幸福出发》,偶尔看过几期,发现这节目名字起的是真好。向幸福出发,意味着什么呢?当然意味着本来并不幸福了。否则,身在福中,即使不知福,也用不着非要费费巴力地去“出发”。况且人都是有惰性的,时下的日子只要还凑合着过得下去,就大抵不愿意冒险出发。所以,只看这名字,就可以想象其中嘉宾们曾经遭遇的不幸经历了。当然,经过这些不幸后,他们一定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否则,也不会被邀成为该节目的嘉宾。所以,即使哪位朋友从没看过这个节目,只看名字,也完成想象得到其节目定位。 比如有一期的嘉宾,夫妻双方是二婚,各有一子,妻子的儿子身体健全,而丈夫的儿子却是个残疾人,没有双臂。这样一个家庭,又突遭横祸,丈夫因发生意外丧失了劳动能力。妻子要照顾丈夫,又要赚钱养家,微薄的收入很难供两个孩子同时上学。结果这位伟大的女性选择了让自己的亲生儿子退学打工,而供养丈夫的儿子继续读书。她的理由很简单:自己的儿子身体健全,即使不念书,也可以生活下去;可是丈夫的儿子身体残疾,如果再没有文化,根本无法生存。后来的结局自然是好的:妻子的儿子靠艰苦奋斗,成了一个颇有成就的小老板;而丈夫的儿子,依靠自己不懈的努力,成了一个小有名气的书法家——没错,他是用脚来写字的。 虽然故事开头很悲惨——是谓“不幸”,但结局却很圆满,更加感人——是谓“幸福”。完全符合节目的定位。所以当那对朴实善良却不善言词的夫妻站在台上,在主持人的诱导着“爱要大声说出来”,终于鼓起勇气说出一句爱与感谢的话语时,果然感人至深,台下观众无不为之动容,为之落泪。 类似的故事看过几期,正应了托尔斯泰那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些家庭,当他们“不幸”时,可能因为意外工伤,可能因为突发疾病,可能因为生子弱智,可能因为双亲早逝……但当他们跨越“不幸”,走向“幸福”时,却大抵相同,那就是:他们终于熬过了那些充满苦难的岁月,过上了至少是衣食无忧甚至相对富足的日子。于是,他们身上便充满了“人间自有真情在”的浓浓爱意,于是,他们身上便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于是,他们便成为央视极力宣传的典型,于是,他们打心底里也相信,自己之所以苦尽甘来,正是他们的伟大精神感动了上苍的缘故…… 然而笔者却悲哀地看到,在许多类似的故事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点:这其中,似乎总有一个本该继续求学的孩子为家庭、为亲人而放弃了学业,走上赚钱养家的道路。而他们中的绝大部分,甚至连初中都没有毕业。 不可否认,类似的情形集中出现在《向幸福出发》这样一档栏目中,有编导故意为之的因素。但我们却不能不怀疑:我们的社会上,是否真的有那么多仅仅因为贫穷而导致辍学的孩子?尤其是那些连初中都没有毕业的孩子。 同样在电视节目中,尤其是各地方台的选秀节目中,相当一部分草根名星都学历不高,其中初中都没有毕业的更是大有人在。就如同一个小品中说的那样,现在的选秀不看谁歌唱得好,而是看谁更“惨”,所以我们经常会在类似的节目中见到有草根名星自述曾经生活的“惨”状,而其悲惨生活的表现之一就是早早辍学走向社会,承担起赚钱养家的重任。如果我们不考虑那些故意示“惨”以博同情的有背后操纵“人设”之流,只看这其中真实的那一部分,仍然不难发现这种情况并不是特例。而这同样叫人不得不怀疑:我们不是早在1995年就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吗?那么现在我们的社会上,是否真的有那么多仅仅因为贫穷而导致辍学的孩子?尤其是那些连初中都没有毕业的孩子。 没有人能够给出答案。所以我们还是选择相信教育部门和统计部门给出的那些冷冰冰的数字好了,所以我们还是相信国家学籍系统里每一个名字都有一个孩子正幸福地坐在教室里读书好了,所以我们还是相信电视节目里的辍学者不过只是极少数好了,所以我们还是相信某些孩子尽管目前“不幸”,但只要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向幸福出发”,就一定会得到幸福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