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毕之航 于 2019-4-22 16:35 编辑
(周静《格律诗词入门精编》研讨会发言)
今天很荣幸能够参加这个会,特别感谢文联姚主席和作协李主席用心组织和辛勤付出。 我就谈谈周静兄“格律诗入门”两本专著。我知道,这两本书的出版,得益于我们的网络时代。甚至可以说是墙里开花墙外香,香是从海外洋溢到我们自家,然后我们才能见到它。 周静兄在诗词写作的学习和研究上浸湮已久,只是我们身边的人未能了解。周兄主持各大网站论坛,作为版主,在网络上诗友圈中,早已斐声海内外,他把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用我们——甚至不需要太高的文化修养的人,就能明白、理解的语言,开坛主讲,为普及传统诗词知识,可谓心力俱至,居功至伟。然后,先由香港花语文化出版社出资印行《诗词写作格律入门》。就这样我们才嗅到了家里的花香。 再由地方出资出版《格律诗入门精编》,而且非常香。 今天区文联和作协能够组织这样一个会,专门讨论这本专著,我认为意义非凡。 这个会的召开,不光是在身边的我们要表达对周静先生辛勤劳动的肯定和敬意,也是区文联、区作协的领导们和同仁们对周先生的呵护。我们当然更应由衷地感谢周静先生对诗词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作出努力。对周静先生的《格律诗入门精编》这本书,我想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文本构成上,深入浅出,简明实用。 周先生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用最普通人能够理解和应用的视觉,从四声、节奏、韵律、结构、意境、美学对古典诗歌进了全面阐述,很受网友们欢迎。 关于诗词知识的串讲,有龙榆生的《词学十讲》,有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以及各种版本的同类工具书。一个人想学诗词格律现成的教材很多,著名的《白香词谱》等等,甚至可以说,周兄这本书并不是开创性的。但周兄的这本书为何能够受到朋友们的追捧,我觉得就是深入浅出,简明实用这八个字。他不仅讲了诗词语言的节奏,格律规则,汉字韵部分类,汉字平仄辨识,新旧韵的联系与区别,结构安排与意象风格,关键的知识点等等。把这些问题(可能是非常大部头的著作)用最简省的语言,讲述的非常准确到位,丝毫没有学究气。对一个醉心于传统诗词学习和创作的人来说,这是一个捷径。 第二,诗词创作上,知行并重,见微见著。 周先生之所以能够把一个大学问讲得透,讲得节约,讲得受听,在于他首先是创作家,其次才是理论家。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果只学了各种理论,从事件、背景、意境刻画、遣词造句讲析得头头是道,但却不能创作出一首像样的作品,或者即兴发挥的诗却有出律、失粘、失对,出韵、错韵这样的硬伤,那么即便你头衔多大,都会让人看不起的。因此,可以说,这本书本质上与其说是诗词知识的教材,勿宁说是周静兄创造过程中的经验总结,是在诗词创作实践中对它的规则游刃有余之后的心得体会。正因为能够体会初学者的开门之不易,知道哪个地方里初学者的痛点,那些是必须克服的软肋,所以周兄的这本书能够获得海内外网友的热捧。 作学问,历来讲究得知行合一,只有亲自创作,理论和创作相互促进,才能使理论不是空中楼阁,创作不是无本之木。然后才能体会创作和思考的过程中的细节之美,瞬间感动,才能有顿悟功效,这就见微见著,才是真功夫。 第三,文化传承上,继往开来,诗纪天水。 我们天水,尤其我们麦积区,是富含传统文化的陇右地区的中心区域,从古到今,有许多名彪炳史册的诗人,尤其在唐宋之前,一直是富庶之区,也是文化重镇。自宋以后,这里在数百年间成为中原王朝和西北部族交错角力的地方,结果导致文化渐颓,达人少出。明清以降有胡缵宗,巩建丰、王权、牛树梅、任其昌、任承允父子。近代以来,一些天水名人如:冯国瑞、王新令、张世英、周希武、邓宝珊等虽有诗名,但诗不过是他们的余事。直到名重海内外的已故教授霍松林先生,他身负陇南书院的诗教传统,在过去半个世纪以来,坐镇长安,把关西陇右的传统文化发扬到了最大。为重振唐音,弘扬诗教道统贡献了一生。他们都是这一片土地上孕育的诗人。 现代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古典诗词一度被当作古董而沉寂,但,是人就有情感,诗必不会沦落,它一定会大放异彩。今天随着国家经济的繁荣,民生的富足和小康,关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今天,周静先生的这本专著,继承了王力,龙榆生两先生的精华,又从初学者的立场上,从四声之辩到格律规则,乃至韵部词格,可谓诗词学典,是集大成之作。其中他个人创作部分,更是在前述理论指导之下的用心之作,题材广泛,内容富含真情实感,是诗歌正声。 从传承传统文化,弘扬诗教道统,对天水诗词数百年的传承与发展上,《格律诗词入门精编》有里程碑的意义,它的出版发行对麦积区乃至天水范围诗词文化的繁荣必将继续发挥作用。 我们的土地上曾经有过李白、杜甫的诗迹。他们光耀千年,永远是我们的标杆。 但是我们其实不必苛求,我们能够创造出多大的动静,我们需要不断经营这样一种环境,就像鲁迅所说,天才大半是天赋的;独有这培养天才的泥土,似乎大家都可以做。做土的功效,比要求天才还切近;否则,纵有成千成百的天才,也因为没有泥土,不能发达,要像一碟子绿豆芽。 因此,我想,周静先生的这本书,不仅在于调制和培育好泥土,普及知识,营造氛围,他自己业已成长为参天的树,开出了繁茂的花,他是今天天水诗词界耀眼的明星。 我相信,只要我们有非常好的土地,非常大量的播种,总是能够开出诗词的花,长出出类拔萃的果实的,也一定会为我们天水增加文化的异彩和厚度。 所谓为往圣继绝学,周先生其如是乎!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