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雨夜昙花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身边的远方

[复制链接]
16#
发表于 2019-5-20 07: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恩和 于 2019-5-20 07:55 编辑

又读了一遍,才深深地感知到一種深切真实的舒朗开阔哦。
亲爱的,我知道这篇字,当笔落下、字终了,你清晰地看见了自己的心的安宁。阔大的真实的宁和,比我以往感觉到的雍容,更令人端然甚至起敬。看见一个人走到了平静安宁,仿佛世界在祝福生命。
想起荷兰风俗画来。一种对世界具体而充实的爱,对生活直接而宁静的喜悦。想想,这种古老的被现代人几乎遗失的价值观,以欣享生命作为给诸神的回应,源于希腊人,曾被视为神的范畴哦。
昙昙,你走到了这里,恩和已远远不及。
我当是你和我说了你想给我说的。嗯,听到了。
:hug:(在回程车上,天亮就到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7#
发表于 2019-5-20 07:56 | 只看该作者
嗯,知道了,等着看你拍的。香格里拉我四年没去了呢。你好好忙,我下午到单位上班了。回头再说。:hug:
18#
发表于 2019-5-20 11:34 | 只看该作者
随意走,看花,当它成为一种目的,也就是寻求一种内心的生态。而且溯花寻觅过去,怀想岁月变迁变化,也是一种镜子样的时光照彻。当学会纪念岁月的一种流逝,也就获得了一种看透而大观的安然,人生有许多寄寓,比如行走看花本身,自然也能绵长出一种纯美的心境。人生练达之间,便稳稳看到生命“原点”。这也是一种难得境界。欣赏,问好。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9#
发表于 2019-5-20 14:05 | 只看该作者
安宁的心绪下面是一种释怀后的旷达,远方跟身边只是一种意向,而心的安宁始终才是对生活最好的报答。随意走出来的心境,有对自然纯朴的爱恋,有对亲人最真切的思念,有对岁月流逝后的纪念。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0#
发表于 2019-5-20 14:10 | 只看该作者
昙花一直在路上行走着,而笔触跟思索也一直没有停留。所有笔下的文字,都自带优雅的安宁,这起始于心,终结于足。让读者也深深感受着活着的美好,以至于在文字里徘徊良久不愿退出!
好像没有语言准确形容,还是恩和评论有味道。
21#
发表于 2019-5-20 15:05 | 只看该作者
《身边的远方》,一次游历,却如此美好。这两天忙,随后来细读。问好。
22#
发表于 2019-5-20 16:11 | 只看该作者
昙花美文,姐大读过,除了欣赏,还是欣赏
23#
发表于 2019-5-20 17:47 | 只看该作者
千鸟花,一种植物,竟然有了鸟类的意向,想来心有宽阔,才会有这般见识与命名。
同样的,惟心有宽阔,才会安静如此,身边一叶一木,皆可向远。
欣赏问好。
24#
发表于 2019-5-20 18:33 | 只看该作者
写滇池,很亲切,百里滇池一镜开,峭壁千仞起楼台。
25#
发表于 2019-5-21 10:47 | 只看该作者
特别喜欢您的字,散的开,又收的拢。:victory:
26#
发表于 2019-5-22 11:44 | 只看该作者
安好的人生,才是内心丰富的人生,人生的成熟阶段,就在不断回顾中,检阅自己的珍藏和际遇。欣赏。
27#
发表于 2019-5-22 21:50 | 只看该作者
虾皮小毛病,谁都在所难免,然而,瑕不掩玉。
28#
发表于 2019-5-22 21:51 | 只看该作者
欣赏欣赏朋友的佳作,支持一个,提读。
29#
发表于 2019-5-22 22:06 | 只看该作者
童心是 发表于 2019-5-22 21:50
虾皮小毛病,谁都在所难免,然而,瑕不掩玉。

坏事的还是你这种看似宽容的宽容。
谁也没说瑕能掩瑜
别人在这里提一个可操作性的意见
你过来和稀泥?
瑕不掩瑜之外,还有个精益求精。
30#
发表于 2019-5-22 22:38 | 只看该作者
童心是 发表于 2019-5-22 21:50
虾皮小毛病,谁都在所难免,然而,瑕不掩玉。

亏你还是写文章的。“我”字过多,不禁影响了行文的流畅,还容易致使文章主语单一。
这是虾皮小毛病吗?
人版主需要你来这里护犊子吗?
关于单主语问题,2018年人民日报海外版有文章论述:

再说“多主语的重叠”,通俗地说就是散文写作的众声喧哗,但这不只是单纯的一个“谁在写”的问题。虽然“作者之死”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被提出来,但我认为和虚构写作不同,“作者”天生就是散文文本的一部分。散文怎么可能不和写作它们的“主语”相关联?以《花城》今年第四期的三个作者沈书枝、大头马和李若为例,三个“谁在写”的“主语们”在新世纪先后来到北京,做着不同的工作,有着不同的生活理想和生活方式,出入不同的城市空间,自然也对世界有着不同的观感。事实上,生活在同一个城市,这些写作的“主语们”有着各自的“身份”。
  因此,散文的及物是每个写作着的“主语”诚实地打开自己的内心,诚实地袒露各自的起点和来路,抵达所能抵达世界的边界,这个边界也是写作者想象和书写的边界,即所及之物。一个健康的文学生态应该是不同的主语及不同之物,而不是不同的人共用一个主语抵达同一个物。
  (作者为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22 02:52 , Processed in 0.211977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