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08|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念人:春到黎村(散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7-7 10:1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番茅村,坐落在海南岛五指山脚下,七十年代,是全国农业学大寨先进典型。此刻,要不是在晚上亮出的五光十色的灯光,传出年轻人浪漫的喧闹声,谁也难料到在这高山峻岭五指山脚下,还有这么一个迷人的小黎村……
      这里,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条弯弯的小河,她像一条闪光的银带,把这幽静的黎村分隔成东西两块。这里绝大多数住户都是黎族同胞。黎村不大,但是,建设得十分美观讲究,每一栋小楼房都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那幢村大门口楼房,屋角上镶嵌着古朴典雅的两条龙,它像两位哨兵守卫着整个山村。远远望去,这座象征着民族传统特色的楼房,像是从北京搬来的一座故宫,洋溢着文明古国的独特风韵。右边不远处有一座旅游山庄,虽然,这座山庄比不上广州、香港那豪华的高楼大厦,可是,她全是采用黎族特色的民间艺术建造的。人们一进入山庄就像进入一个另外的奇异民族世界,感受到黎族人民的勤劳、朴实、聪明、智慧。
      乡村的街道上,不管是年过七十的老人,还是朝气勃勃的年轻人,他们衣着入时,打扮阔气,除盛行的西装外,姑娘们还穿着各色各样艳丽的黎、苗族服装,她们熙熙攘攘来往于热闹的商店之间。我们住在这一旅游山庄,服务小姐绝大多数都是来自黎族姑娘,她们接待来宾都是穿着黎族美丽的筒裙,使人们一看就觉得非常新鲜。这里,由于长期封闭的缘故,听说她们对穿着西装戴领带的人很是崇敬至上。有时,看她们那热情的场面,真是服务到家了。可是,我们在采访中却碰到这样一件怪事:
      那天下午,我们在山庄办理手续住下后,为了赶时间采访,我们洗个脸就进入山庄饭店吃饭去。可是,等待了半个小时,没有人来问津,又二十分钟过去了,服务小姐连问都不问。最后,我们只好匆匆地采访去了。后来,我们悄悄的打听一下,为什么吃不到饭的原因,准备给有关部门反映一下。原来,那天我们从北京坐飞机到海南,因为,此次采访的对象是一位党的九大黎族农民代表王元昌,为了适应黎族风俗,我们就不穿西装不戴领带,所以,她们就把我们当作山上下来的贫困户而冷落。首次来到黎族地区采访,又是首次遇上这样的事情,我们倒不发火,反而使我们看到一个新信息,贫穷落后的黎族人民开始懂得了商品价值的重要性。这对于黎族年轻一代来说,是一种社会进步体现。
      我们穿过黎村热闹的人群,沿着一条笔直的街道,往王元昌家走去。五月的番茅,正是收获的季节。此时,街道两旁的香蕉树、槟榔树、椰子树、荔枝树、杨桃树果实累累,吊挂着树的半空中;不远处,一间间新盖不久的两层小楼房,显得光彩熠熠。可是,当你远远望去在小楼房背后,仍然隐约看到还有一栋栋旧茅房。
      在村长的引导下,我们来到曾经出席过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黎族唯一代表王元昌的家采访。一跨入门口,我们看到他睡在一张“吱吱”直叫的木床上,身上盖着一张已补了又补的棉胎。由于病痛折磨,瘦弱的脸孔上显得苍老无力。当我们与他谈及近几年黎村改革开放的变化时,他总是把话题引入到党的九大盛况。在他的房间,除破旧的棉胎和枕头底下压着一本封面已褪色的毛泽东著作与他出席九大有关文件外,房间内一无所有。他说:“共产党好,我年纪老了,干不了,每年逢年过节,上级都派人送来一些礼物。现在,农民种番茅、种胡椒、种槟榔,什么都种,收入大,生活比过去是好多了!”是的,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到番茅,滋润着番茅黎族同胞的心,使番茅村确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相当部分农民已从住茅房搬进小楼房,改变了世世代代住茅房的历史。特别是海南建省创办大特区,春到番茅,黎族同胞摆脱了贫困,插上生活起飞的翅膀。如今,他们充分利用靠近通什市的自然优势,不但务农,而且还办起工厂,进城经商,村里的年轻人都爱穿起西装。怪不得,旅游山庄的黎族姑娘把穿西装的人当作有钱人。
      春到黎村!三十多年过去了,尽管黎族同胞们的日子越来越红火,穿上了“西装”盖起了新楼房,但是,生活刚刚起步。看来,黎族同胞要走上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康庄大道,还远啊!


lizu.jpg (333.22 KB, 下载次数: 616)

lizu.jpg
2#
发表于 2019-7-7 10:38 | 只看该作者
来关注,随后在电脑上学习。若是原创首发,请附上版权标签。
3#
发表于 2019-7-7 16:01 | 只看该作者
结尾的话,颇有深意,呼应了采访对象的处境,同时也呼应了标题的指向。欣赏。
请完善一下编辑,段间距离拿出来更合于大家欣赏习惯。问好。
4#
发表于 2019-7-8 10:07 | 只看该作者
念人的《春到黎村》,作者的目光聚焦于一个曾经是农业学大寨典型的村庄——黎村的春天景象。以亲历者的观察视角,呈现出黎村的小河、街巷等景观和采访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同时,也较少了黎村人生活条件的改善,文章传递了满满的正能量。来学习,问好。
5#
发表于 2019-7-8 11:25 | 只看该作者
很有精神的一篇文字,喜欢
6#
发表于 2019-7-9 17:10 | 只看该作者
通过一个村庄今夕的变化,反映时代的进步,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喜悦之情。欣赏,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6 01:54 , Processed in 0.053656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