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55|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三光儿光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7-12 08: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烟波钓徒zzc 于 2019-7-12 08:54 编辑

  三光儿光儿

  烟波钓徒zzc

  写下”三光儿光儿”这几个字,我心里还真是没把握,一则因为年代确实有些久了,毕竟是几十年前的人,又是个外号,其中意思到底是什么,都难以确定了。二则因为是老呔儿,我们的口语中儿化音特别多,“光”和“瓜”儿化后读音又相同,比如“借光儿”和“糖瓜儿”啥啥分不清楚,说不定是“三瓜儿瓜儿”或者“三呱儿呱儿”之类。我只是听说他是河南人,亲哥儿仨,逃荒到我们村,给大地主赵老祥扛活,来时除了一卷铺盖,别无长物,真正的穷光棍儿。所以我就武断地写成了“三光儿光儿”,如果有差错,还请知情者指教。

  之所以想起这个名字,全因为上级要求各村写村志。而赵家村作为一个因为滦河改道而搬迁到现址的新村,历史不过百年,哪里有那么多先贤呢?能得到公认的不过两人:

  第一位是大地主赵老祥,据说在沈阳有一条街的买卖店铺,十里八乡无人不知。村子里的赵家大院更是一直留存到1976年唐山大地震。房子比普通百姓家的高出一人高,檩子就有一人合抱,大梁更是夸张到两人合抱。那一年,普通房子都是在第一次地震中就夷为平地了,赵家大院却只是倒了部分砖墙,房体略微倾斜。大地震后被拆除,那刻有花纹的宽大的青石板成了各家大门前的脚踏,至今还诉说着大地主家曾经的辉煌。现在昌黎葡萄沟景区的赵家老宅一看就是过去中等人家的宅院,那房屋的举架那檩木的尺寸跟赵老祥的宅院根本不在一个等次上。老辈的村里人看过后无不是满脸的不屑,大有一种过去我们阔得多的感觉。

  第二位就是赵老祥的儿子赵兰亭,号玉阶。1930年代的清华大学毕业生,吹拉弹唱无所不能,一个人就是一台戏。土地改革前,把家里的几百亩土地全部卖掉了,只落了个“破烂地主”的名号,避免了运动来时挨整。人们还记得他的一句名言:“看我卖地你别笑,等你卖地没人要。”提起来无不感叹北京读过书的人就是有见识。后来一直在村小学教书,老辈人还记得西服革履文明棍儿的玉阶兄,还记得穿长衫戴瓜皮小帽的赵老师,还记得他一个人唱整本的《玉堂春》。

  这第三位就犯了难,庄户人家出过远门见过世面的实在不多,更别说有什么说得出口拿得出手的丰功伟绩了。于是,人们想起了“三光儿光儿”,权且不在顾及他原本不是本村人。三光儿光儿可是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人啊,说出去是极大的光彩事!

  可是当年他在村里人眼中并不被看得起。据说他在赵家扛活,和赵家的千金走得近,搞大了大小姐的肚子。赵老祥扬言要打死他,他吓得跑了路才参加了林彪的四野。

  而且他抗美援朝回来,上级也没有给个英雄的名号,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复原兵。屁股上挨了一枪,走路一瘸一拐。住在大队部的一间破屋子里,靠大队给点口粮柴火过活。

  我记得的“三光儿光儿”已是60多岁的老头子,中等身材,精瘦精瘦的,黑黢黢的脸膛满是皱纹,拖着一条残腿,每天坐在大队部门前的大槐树下,不声不响。

  夏天的晚上是农村最惬意的时候。天气本已燥热难耐,暴晒了一天的身体更是不断的冒火,屋子里断是待不下的,更何况还要节省灯油呢。好静的躺在自家屋顶数星星,好热闹的就聚到大槐树下纳凉唠嗑。人们静静地坐在石头上,感受屁股下的余温,嘴里吧嗒着老旱烟。孩子们在人群里窜来窜去,捉迷藏。偏远的小小的村子,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人,除了地里的庄稼屋里的女人,本就少有什么新鲜事。话题三转两转总会绕到三光儿光儿的身上。

  “三爷,给讲讲打仗的事吧。”有人提议。

  “有啥好讲的,就是死人。”三光儿光儿一脸的淡漠。

  又有人问:“三爷,啥叫炸子儿?”

  三光儿光儿抬头望着大槐树缝隙里漏下来的一缕月光,暗淡的眼里似乎有一丝的泪花。“啥叫炸子儿……我的班长被炸掉了半个脑袋……要不是手里紧攥着的枪,我差点儿没认出来……”

  “三爷,你屁股上是不是‘炸子儿’打的?”

  “不是,那是弹头打了滚儿,他奶奶的。”

  “三爷,脱了给我们看看吧。”

  人们一阵哄笑,三光儿光儿的左半个屁股确实有一个大深坑,透过裤子也能看出来,这也是他拖着左腿走路的原因。

  又有几个人跟着起哄,三光儿光儿只是不作声。

  一个半大个子突然冒出一句:“三爷,人家受伤都是在前面,你的伤咋在后面?不会是逃跑了吧?”这个话题激起了许多人的兴趣,纷纷附和。一时间人群热闹起来。几个上年岁的人跟着起哄:“老三,说不清楚了吧,要不你这又是南征又是北战的大英雄,咋会回了村子呢?”

  三光儿光儿气得直哼哼,黑暗中也能感觉到他愤怒的目光。他大声骂着:“一群兔崽子,知道个啥!”说着就抖抖地去解裤腰带,侧过身子,露出左半个屁股。那是一个深到骨头的洼坑,足可以放进一个鸡蛋!

  旁边一个人忙按住他的手:“你们这群坏小子,又来捉弄人!”大家都发出嘿嘿的笑。

  “这屁股上的伤可是害死了他。当年安排转业的干部儿也是这么问的,非得让他找人打证。他的战友儿都死了,哪里去找证人?要不怎么会沦落到这个地步儿呢?早在城里当大干部儿了。是吧,三爷?”说着转向人群做了个鬼脸。

  这样的闲聊隔三差五就会上演一次,三光儿光儿的屁股成了无聊人们用来打发漫漫长夜的谈资。

  这让人看屁股的事是从一次忆苦思甜大会开始的。

  那一年,我们小学请了几个人去揭露大地主赵老祥的罪恶,他差点给砸了场子。前边的几个人都说了大地主怎么迫害自己,讲得跟课本上《半夜鸡叫》一样一样的,大家都听得恹恹欲睡。当三光儿光儿讲到年轻时给大地主赵老祥扛活,他说:“地主是真可恨,每天天儿不亮就要下地干活儿,直到看不到了秧苗儿才让收工。累得人整天汗不干。”停了一下,突然说:“可是吃得真好,天天高粱米饭大豆腐,管饱儿!赵老祥老婆都舍不得吃,天天喝稀饭。”并且吧唧了一下嘴,做了个吞咽的动作,逗得学生哈哈大笑,贫下中农代表直拽他的衣服。他却说:“实话实说,都是真事儿!”一脸的严肃正经。

  讲到抗美援朝,他说:“我们在雪地里趴了三天三夜,才把美国佬儿装进口袋阵,我们连队正在口袋口儿上。一天一夜打退了敌人10多次冲锋,人一片一片的死。子弹打光了,连长让我去敌人尸体上找子弹,结果一颗子弹正好打中屁股,是连长拼死把我救了回来。”台下的学生发出一阵阵哄笑,都小声议论着“打中屁股”这个滑稽的情节,还有人伸出一个手指去捅前边同学的屁股。台上的三光儿光儿气愤地站起来大声说:“不信,就给你们看看!”他转过身抖抖地去解裤腰带。男同学哈哈大笑,女同学忙捂住了眼睛。吓得校长忙跑上台去一把抓住下滑的裤腰。台下就炸了锅。

  从此,学校再也没有请他来做过报告。女人们都开始有意躲着他,实在躲不过也都是一低头就过去,没有人理他了。家里有女孩子的,都是嘱咐孩子远离三光儿光儿的屋子。

  我上五年级的时候,过年前学校组织给军烈属扫院子,我们给仅有的两个军属擦完窗户、打扫完院子,意犹未尽,就去问老师还有什么活儿。老师从东数到西,最后说:“去给三光儿光儿也扫扫,他可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英雄啊。”

  他住在大队最西边的一间房子里,正蹲在地炉子前烧火,浓烟滚滚冒出,充满了屋子又从门里沿着屋檐冲向天空,呛得他一阵阵咳嗽。屋子里黑黢黢的,炕上是一团灰涂涂的被子,一个粗瓷碗摆在炕沿儿上,碗里还剩着半块玉米窝头,上面横着一双筷子。

  窗户被熏得黑乎乎的,透不过一丝光线。这可怎么擦啊?看着我们为难的样子,三光儿光儿一边咳嗽一边说:“不用擦了,从来都没擦过,怎么能弄干净,去玩吧。”他的脸上难得露出一丝笑容。可是这笑容挂在一张黢黑干瘪的脸上,竟让人感到一阵恐惧。来年,我们再也没去给他扫过院子。

  1982年,联产承包责任制大潮涌到了这个偏远农村,生产队解体了,村里再无一个闲人,老人孩子齐上阵,都起早贪晚在地里忙活。只剩了一个大队部,空荡荡的摆在那里。巨大的槐树下只剩了三光儿光儿一个人,默默地对着几块石头,看着路上走过的老老少少。可是问题很快就来了,没了生产队三光儿光儿的口粮哪里来,烧柴哪里来?村长好心从自己家里背了二年米和柴后,也不愿拿了,况且三光儿光儿已经70多岁,生火做饭都成了问题。于是向上级打报告,要求把三光儿光儿送到乡里的敬老院。

  八月份天气,一场急雨刚过,村里的街道满是泥泞,人们都在这泥泞中忙着收秋玉米。突然,村子里来了几辆崭新的吉普车。说是新上任的县长来了,带着几位干部和记者。就在大槐树下,给三光儿光儿换上了崭新的衣服,县长亲手扶着他上了车,他沾满泥的鞋子弄脏了吉普车的脚踏。县长说他是大英雄,是功臣,说要接他到县里的养老院享福。

  “三光儿光儿那个美啊,嘴都咧到耳朵上去了。”不多几个看到的人大声的告诉地里干活儿的人们。又都说村长干了件大好事。村长说:“大英雄不大英雄的,功臣不功臣的咱且不说,在村儿里咱没亏待他,从来没缺他一顿儿吃的烧的,临了儿能有人照顾他,咱也就放心啦。”

  从此,大槐树下只剩下了几块石头,静静地对着匆匆而过的村民。三光儿光儿的名字再没有人提起。

  大约半年后,四月份儿,大家都在地里忙着耕种。县敬老院打来电话,三光儿光儿死了,要求村里派人送到火葬场火化。“这人啊,就是贱命。在咱村儿里过的哪是人的日子,他好好的。敬老院里享福去了,他死了。”村长一路感慨着和两个村委去了火葬场。到那里却被要求交300元火化费,村长说:“这可是个大人物。他是抗美援朝的大英雄,县长都称他是功臣呢!这样的人物应该享受免费才对啊。”可是,好说歹说人家就是要钱,而且一分不少。气得村长使出了杀手锏:“他也不是我们村的人,我们也不是他的后人,骨灰我们也不要,人就放到这里了,爱化不化,我们还就不管了。”说完三个人撒丫子就跑。

  过了几天再没有消息,村长才放下心来,两个村委都夸村长当机立断省了300元钱。很快村里人都在传说村长的精明。

  这就是我所知道的三光儿光儿,可是要写入村志,却该怎么下笔呢?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9-7-12 09:11 | 只看该作者
共和国就是这样最普通坚硬的的基石垒起来的。
3#
发表于 2019-7-12 09:56 | 只看该作者
我们这个民族向来是崇拜英雄而不敬重英雄的。除非英雄可以不沉默,不放弃抗争,但那还是英雄吗?英雄永远没有错,错的永远是愚昧的我们,不是“文化”,根深蒂固的“文化”。作者这篇语言非常不错,自然大气,人物语言也不错,整个读下来很流畅,且不乏有多处闪光处。
4#
发表于 2019-7-12 20:15 | 只看该作者
老师的文章开合有度,虽然相对来讲情节较为散淡,但生活味道很浓,读来很入心。而主题是一大亮点,英雄大行其道的年代,那些为了革命事业付出所有却饱受精神和肉体双重摧残的普通百性,他们的生存状况是如此凄凉。三光儿光儿的境遇令人嘘唏且愤懑,但愿他们的命运能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引起相关部门和人士重视。 问好老师,遥祝夏安!
5#
 楼主| 发表于 2019-8-23 14:15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各位的点评,英雄而寂然死去是社会的悲哀,但愿能唤起更多人的关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8 08:18 , Processed in 0.048301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