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一孔 于 2019-7-30 16:18 编辑
七月酷暑,鸡飞狗跳,无处躲藏,只是这段时间除了自然界的高温之外,还有些学校也跟着热得一塌糊涂。
你可能会说,七月本身就是高考发榜的季节,牵涉千家万户,当然关注度很高,话题也很多,比如每年都要念叨的“北大是不是北京人的大学?”清华大学又给老外输送了多少多少的人才?还有各种乌七八糟的排行榜,其实多半也就是吸引吸引眼球,肆意发挥一下键盘侠的神威,吃不到葡萄大吼一声葡萄一定是酸的。过后也还是各找各妈,各回各家,萝卜咸菜就着,洗洗也就睡了。
不过有个学校却以另外一种方式热了起来,热得不尴不尬,热的五味杂陈、如鲠在喉,这就是山东大学和他的学伴事件。
山大很好的,985、双一流、底蕴深厚,人才辈出,对于一般孩子来说,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可就这么一个高校最近出了一个“学伴”事件,一下坠入到舆论中心。
所谓学伴事件,都是道听途说的,我们也只能以网络上各种舆情包括学习校的官方回复来整合一个大概的信息。这就是一个针对于外国留学生的学习帮扶活动。学校通过学生组织招收学伴来帮扶外国留学生的学习,可以是异性,也可以是多名,也应该是自愿的——当然,可能学校为了促成这件事也给予了一个奖励政策,据学校讲,这件事以前有过,其他学校也有过,没想到这次会引发这么大的反响。
原因是网络的传播。网络上直接晒出了申请表,网友们特别醒目地标出了“是否愿意与异性交往”的字眼,并且直接把这件事简化成“山大为了揽住留学生,给他们每个人配备三名女生作为学伴”,还继续深挖说还有一个高校的一个留学生生病,找了16个人轮流陪护等等。于是上纲上线,大帽子乱飞,把这么一个事情和“崇洋媚外、汉奸”、还有更难听的联系到了一起,一时间山大被推倒风口浪尖,惊动教育部,也惊动了境外的媒体。山大可能从来都没有想到过就在19届新生招生的档口发生了这么一件事,对于该校的影响可想而知。
事情出来后,总得回应。山东大学反应挺快,前后作了两次回复,第一次以解释的姿态来说明这件事,也还理直气壮;第二次是道歉的形式,说措辞不当,需要重新评估等等。目的无非是也是希望事情不要发酵,解释不行,那就道歉呗!早了早好。
似乎也平息了。但是,个人觉得这件事如果不是键盘侠简单发泄一下情绪,值得思考的地方还真不少。山东大学在这次的事件上实在是差评,差评的原因并不在于学伴事件本身,而在于学校并没有真正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来保护学生。错不在学伴,错就错在近乎默认的道歉,错就错在高校为了所谓的排名等功利因素人造出来的留学生格外待见的别扭事实。
学伴有问题吗?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啊!我们倒不是之前有、别人也有就说这事正常。而是学习这事有一个或者几个在一起帮衬着学实在没有什么不对的。小学生学习讲小组合作,中学生搞学习兴趣小组,大学生安排个学伴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尤其是外国留学生,文化背景不同,语言有障碍,生活习惯不同,融入进来比本国乃至于本省的学生困难的多,如果有一个乃至于几个学伴帮衬着学习,既能增强友谊,也能相互成长,有什么不好的?哪里至于这样引发轩然大波?如果说有争议的话,那就是一比三,好像就是咱们三个人侍奉一个外国人似的,戳到了国人的某根神经。我想问题是这样的,你说一比三总得有那些人吧?人家还真有,不但有,还有的没选上暂存于学伴库里,那你还管他一比三一比四的,如果人数不够学校单独花钱从外面请人伴学那就真有问题了。
还有就是关于“是否愿意与异性交往”这样的字眼,看着的确刺眼。可是,换一个角度来说,既然是调查表,把问题罗列的详细一点,包括是不是愿意和异性交往这样的问题放进去有错吗?如果不写这条,你申请后发现是个异性再反悔,那岂不是前期工作没做好?另外,特别强调的一点是,大学生,成年人了,和同性交往异性交往都时很正常的一件事,至于一提到异性就想到拐骗妇女这样的恶俗吗?
章莹颖的事情时一个极其惨痛的事情。惨痛之余,还有一个问题我们不能回避,一个一路名校上去的女孩子怎么就那么不设防呢?那么轻易地就搭乘人家的车?一个成年人为什么很多时候很不成熟?是因为我们一直没有把她们当成成年人,一直忽略于关于成长方面的教育,还是一个堵与疏的问题。
鲁迅讲,中国人一看到短袖子就想到白胳膊,一看到白胳膊就想到半裸体,然后就是那点事儿,还有私生子之类。如果那是已经发现艾滋病的话,最后一条肯定是艾滋病。这不,你只要看看下面的评论,一大堆的都是貌似为女学生担忧的,为艾滋病担忧的,甚至还有把“你女朋友是山东大学的吗?”这句话当作口头禅的,内心的灰暗昭然若揭。
无辜的学生尤其是女学生成为受害者,招谁惹谁了?这时候她们最需要的是什么?是学校站在她们的身后,为她们维权。古今中外,几乎任何一个高校都把学生利益视为最高利益,姑且不论法国历史上(我记得美国好像也有类似规定)警察是不允许进学校的,即便是我们的“五四运动”期间包括民国时期,哪个学校的校长不像老母鸡护小鸡一样紧紧地把学生裹在身下,你到蔡元培的北大,梅贻琦的清华包括刘文典的安徽大学里面抓个学生试试?连被鲁迅骂过的杨荫榆女士最后都成了烈士,死于日本人的枪下。可如今我们的无辜女生受到诋毁甚至是言论上的侮辱时,他们的学校却怂了,迫于网络舆情的压力,出来道歉了,根本没有顾忌到学生所蒙受的污名化。一个本来可以正大光明摆上桌面的关于学习的尝试活动因为这个道歉而扑朔迷离:莫非这个学伴活动当真是别有用心?就是为拉拢留学生而采用的“惠民”政策?之所以能道歉就是因为心虚?
键盘侠可能会高兴,你看山东大学出来道歉了,好像自己打了个什么胜仗似的,水军还能淹不死人?太自恋了。这并不是山大一次简单的被网络牵着走的拙劣反应,而是网络和公众一不小心戳到了另外一个痛点,那就是我们的高校的确存在着拉拢留学生给他们格外待遇这么个事实,留学生入学门槛低得可怕,他们的生活补贴比国内学生高,处罚和奖励执行的应该是两套标准。不止是山大,几乎遍及所有,也不止是现如今是这样,还将延续,山大只是第一个背锅的而已,根源在于指挥棒。
指挥棒就是高校的综合评估方式。学校要发展,要招高质量生源,排名很讲究。而高校的评估是有一套完整细则的,其中有重要的几项指标必须要靠前,比如规模要大,于是大家伙拼命合并,山东、吉林、四川动辄六万多人,六到八个校区,学校东门到西门打电话都得收漫游费,这就是“山吉川”现象;要有科研成果,论文数量得跟上,大家一想,医学这块论文多,于是原先所有的医学院都成了合并的香饽饽,也就出现了同济医学院不在同济反倒在武汉华科这么个有趣的现象;还有一条就是国际交流的情况,每个学校的留学生得达到多少,怎样怎样,这不要人命吗?腿在人家身上,到哪儿上学是人家的自由啊!怎么办?只有开各种优惠条件,搞起了不正当的竞争,甚至都能见到相当暧昧的海报之类,把一个个好端端的学术圣地(如果还算的话)弄成了招揽顾客的商店铺面,越走越远。于是是个大学都能见到留学生。至于留学生的质量估计也没有那么多讲究了,来一个算一个吧!不能在这块丢分啊!
为什么要有这么个指挥棒?学校办好了,人家自动会来,学校办不好,用这些个方式拽来有什么意义?多几个留学生,学校水平就上来了吗?教育部门动机似乎没错,他们可能会想,人家都来说明你信誉好。但是要搞清楚,那是建立在人家慕名而来的基础上的,不是你一路绿灯三请四邀拉过来的,是先有好学校再有留学生,而不是先有留学生再成为好学校的,顺序颠倒了。如果主管部门因为这么个策略让我们的高校心神不定到处延揽留学生而有辱斯文、有损尊严的话,那么这个指挥棒就应该停下。
没听过哈佛、牛津、麻省、剑桥、斯坦佛之类的学校给咱们的留学生开绿灯的,中国孩子很聪明的,学习能力也是公认的啊,对咱们另眼相看理由充分多了。一视同仁面对所有的学生,也没见到他们的领跑位置被谁撼动过啊!与其变着方法走捷径,让人贻笑大方,还不如踏踏实实搞教科研,把实力提上去,到时候,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
最最主要的是,咱们要善待咱们的学生。在当下这么个教育环境里,咱们的孩子三更灯火五更鸡的,考个像山大这样的学校不容易啊!他们很棒的,不要让他们心寒,更不要在最需要声援的时候,让她们只看到一地鸡毛。
至于留学生,属于正常的交流,自然状态为好,到了学校就是学生,该怎么着就怎么着。我们的教育现在发展得总体势头还好的,张维为教授有个演讲,题目叫做《中国人你要自信》。而给我印象较深的还有一个片段,辜鸿铭先生,一个马来西亚的华人,会讲多国语言,在北大教书时留着一个正宗的清朝辫子晃来晃去(正宗的清朝辫子和电视剧不一样的,很细也很稀的),其他人嘲笑他。他一个白眼:我的辫子在身上,你的辫子在心里。
一百年了,辜鸿铭先生的话依然值得我们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