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恩和 于 2019-8-6 10:52 编辑
恩和来听,还是想到什么说什么,好吧勒? 李老师,您的文章,最是承载着您的思考。而思想是文学中的应有之义。您的文章无疑是文学,是散文还是杂文呢,您知道恩和不懂的哦。只是每一次都听得懂一些您在写什么。
比方这篇字,您思考人的自由意志在当下和以后,何以更其必要。 汪洋恣意的表达,有尼采的激情,自然图景和精神图景,也相谐相从,尤其感觉得到真正书写者的那种不可思议的真诚,如同看见了一回您的一次贴身旅行哦。 有意思的是,读完,忽然想起基尼亚尔说他自己的一句话: 当一个人的思想就是他的生命时,他的思想将难以道明。
您知道,这不是一句褒扬或贬抑的话,是说生命本身的磅礴。 那么,思想是否承载得起生命的全部呢?可若没有思想、这人的最大自由,人是否就无以命名呢? 想想,思想的终极去处除了宗教性,其实它本身就是它的必要性哦,是不是呢。
比方恩和吧,我当书籍是窗口的,借以对照,找到自己的真实而已。起心简单。 可是呢,每一个如恩和这样轻小的取意,或那些宏大的理想和志愿,都例证了您这篇文字表达的主旨,即独立思考、坚守自由意志、不能盲从,尤其不可物化得如当下这么彻底。 而后者,不是您杞人忧天哦,起码于中国不是。
李老师,读到尼古拉斯·卡尔的《浅薄》,看他从生物学角度,描述互联网将把人类的大脑改造成什么样,真是有被吓到。一样的电子工具,被捆绑的人群,公认的以中国为烈,是真的。 我的德国同事去国内,回来后就很迷惑地问过我:中国纸质书并不贵,为什么那么多人都不读纸质书呢? 卡尔的回答,是纸质书给大脑以思考的时间,大脑由此形成长期记忆。所以习惯了碎片记忆的大脑,会不再接受纸质书。 照卡尔说法,如此只需一甲子,我们这一代人的耄耋时,我们的大脑将没有自主思考,只有碎片存储哦。
哎呀,胡说这么多,羞愧了了。O(∩_∩)O哈哈~ 嗯,索性再和您说一个:读您这个字时,恩和想起了两本有意思的书呢。 一本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一本早读过的《10½世界史》,朱利安·巴恩斯的。 何以想到的它们呢? 嗯,关于人是什么,自由意志是什么,历史又是什么,恩和觉得好有趣的吧。
就这。谢谢您对恩和的宽容哦 李老师夏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