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299|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在八月的七彩光里行走(原创首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8-13 06: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礼县雏燕 于 2019-8-15 16:51 编辑

在八月的七彩光里行走(原创首发)
文/雏燕


            八月十一日,时序末初次日,恰逢星期日,我们老同学一行不惧“秋老虎”威武,驱车百里,向固城三县梁进军,领略那一带的山光水色,以避暑锋,同行的有徐小明、张引贵、赵小明与张平夫妇、马继军与王彩霞女士携带孙女、祁仁保与何便过夫妇、马雄、田彦科等十几人, 乘坐三辆车沿着固城峡驰骋。这天高温33摄氏度。

        车至单坝村公路边,老同学屈继伟的孙女早等候在那里迎接我们。一段便路,在高大白洋树丛里隐约闪现村舍,下车仙风拂面,白洋树如伞如盖擎天入云,我们引领一个院落,四面有屋,上房虽三间,看檐口柱端,勾心斗角都具有古朴建筑风格,这是老同学屈继伟家里。

        院子一边放着许多花卉盆景高高低低层次有序占了大半个院,对面是厨房,屈继伟夫妇正忙碌着,他俩闻声迎出来招呼我们。端上茶水,紧接着又是油饼端上桌,大家十分高兴,边吃喝边叙旧。四十二年前,我们同在崖城中学上高中。张引贵很直爽、徐小明和马继军彬彬有礼、赵小明有绅士风度、田彦科和祁仁保微笑着旁听大家的议论,张平女士很淑女的品味油饼,王彩霞女士忙着给一岁多的孙女喂奶,何便过称赞女主人的好手段。屈继伟夫妇以及孙女忙出忙进没能歇息一会儿。

        大家都忙着去三县梁,起身要走,屈继伟夫妇嫌没招待好,要我们回来时吃饭,可我的嘴里油饼的香味还久久不散。

        路边的帅家窑村、野猪林村、西山村的牌子从瞳孔里一闪而过,野棉花开的灿烂热烈,两边的山如碧绿的裙摆从山脚一直拖上云端,楚目悦心。

        徐小明等人说去秀林村拜访同学曹治平,就拐进了去三县梁的侧面一条山沟里,一段上坡路,就到了秀林村。我很高兴,因为我早想去固城秀林村,久仰柴宗孔烈士在这一带战斗过的沃土,无“脚力”久难成行。

        秀林村小广场不远就是同学曹治平的家。曹治平早在小广场上等我们。

        曹治平夫妇和屈继伟夫妇一样热情,大家都聚在一起热闹极了,废话就不累赘了。话说我转出院子外去看看,想领略一下“战地黄花”。

        我沿路行走,拍了几个手机照,上下一望不远处走来一位老人,大喜过望,忙迎上去搭话:“您好,老人家!”我问了一下秀林村四面的方位,就扯到柴宗孔了。

        老人说:“当年柴宗孔就死在了你去的这家。”我一听大为惊讶,追问了一遍,老人肯定地说:“就是得。”我又一喜,告别老人,返回院子里。
        我一把抓住曹治平急问:“柴宗孔当年在你家里住过?”


        “你咋得知道的?”


        “我刚了解的,来问问你!”我说。


        “柴宗孔是谁?干啥的?”


         “喂,何郑是记者,常采访呢!”我的同学们乱嚷嚷。我其实当过某小报的通讯员,还是早些年的事,平时就了解一下地方历史写点小文章而已。


        ​柴宗孔,甘肃省天水市人,1902年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家庭里。15岁即去青海谋生,后投军。1921年在邓宝珊部任副官、营长等职。1926年柴宗孔由葛霁云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走上了革命道路。1935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过境陇南,毛泽东、周恩来等接见了柴宗孔,他受任红军游击队第一支队司令,在岷县、陇西、定西等地进行游击战。在武山,摧毁了国民党军毛炳文部修筑的炮楼和碉堡,牵制了敌军兵力,掩护了红一方面军顺利渡过渭水北上。

        1936年秋,中国工农红军二、四方面军长征进入甘肃以后,柴宗孔部积极配合作战。9月2日,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成立甘肃省抗日救国总指挥部,王维舟任总指挥,任命柴宗孔为抗日救国军甘肃省第二路军司令员。为了配合二、四方面军长征北上,柴宗孔率部奋勇作战,钳制和打击敌军,有力地打乱了国民党军的军事部署,支援了红军的战略转移。

        1936年,国民党调集五个县的保安队联合“围剿”自卫军。柴宗孔率部与保安队在天水县和礼县交界的杨家寺土盆村南一带展开激战。柴宗孔率部英勇冲锋,不幸腰部负重伤,战士们怀着沉重的心情,把柴宗孔抬到了指挥部驻地礼县固城镇秀林村,但由于伤势过重,光荣牺牲,年仅三十四岁,遗体安葬在秀林村祖山脚下。

        曹治平说:“柴宗孔受伤后,在我家住了17天就没了,一直躺在我家的一个长桌子上。那桌子还在。”

        我问:“柴宗孔咋到你家的?”


        他说:“我大几个人抬来的。我大说主要流血过多,医疗技术太差。”


        “你大啥时候去世的?”我问。


        “曹俊清,1977年去世的,过世时时57岁。”


        1936年9月30日是农历中秋节,这天激战中,柴宗孔负伤,过了17天才牺牲了。​当时曹俊清26岁,是柴宗孔手下的得力助手,年轻勇敢。

         曹治平说:“柴宗孔和我大关系很好,要不能抬到这家里来,一住十七天。”

        按曹治平的说法推算,柴宗孔牺牲时间应是1936年10月16日。柴宗孔烈士牺牲时间是1936年十月中旬的说法是准确的。柴宗孔,后甘肃省人民政府定为省级革命烈士,礼县人民政府修缮了墓地,立碑记念。


八月是一曲粗旷豪放火辣辣的恋歌,
八月是一段热情洋溢婀娜多姿的舞蹈,
八月是满池春水映日荷花别样红,
八月更是裙袂飞扬格外亮靓的季节。


        我同曹治平同学站在他家院子里,望着他家屋后山坡上的青㭎林,象绿色的瀑布,从天上一直流下来,一只只青㭎叶就象一只只绿色的小船,行驶在这流动的、巨大的绿色的瀑布里,方向始终指向白云蓝天,这里疗养过革命伤痛的地方,一个烈士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地方,白云是那么洁白,蓝天是那么蔚蓝!秀林村是柴宗孔的指挥所所在地,那么,我说曹治平家就是自卫军的一盏灯!

         这是红色庄村,红色之家!

        我向曹治平询问他家屋后青㭎林的规模以及坡道,苍老的岩崖上茂密的青㭎林,就象曹治平显得清瘦而有一颗年轻的心在跳跃,一颗革命后代向往美好幸福的心在八月的七彩光里跃动。我明白柴宗孔把秀林村选为自卫军指挥所所在地的原因,遭遇非常时刻出门入林,如鱼入海似虎归山,秀林村是固城深山丛林之中的一颗明珠,是藏虎伏戎的最佳选择,那片青㭎林在我心里如万丈屏风伫立在我心里刻骨铭心,孕育壮大革命的青㭎林子永葆青春!

        同行的张平、王彩霞女士畅言这次旅行,女士们坐在曹治平家的炕上心情得以舒缓愉悦,享受农家乐。吃了饭,喝了酒,叙了旧,舒坦无比。我们向三县梁进发,在秀林村的那份凝重一直到三县梁上才得到稀释。

        三县梁其实距离崖城不算太远,站在那块界牌下,脚踏三县,真有“立马横刀”霸气,白云,蓝天,脚踩草甸,仙风徐拂,极目四顾,心旷神怡,浑身三万六千个毛孔都流动着惬意舒适。我和马雄站在草地的高处,沐浴三县梁的风光。

        张引贵头戴一顶棕黑色礼帽席地而坐,身后蓝天万顷,时有白云飘浮,真是一幅藏族风光,可惜没有一只藏獒卧在其旁,还真是异地藏区高原景致了。

        徐小明没来在车里小憩,他见过许多大场景。赵小明夫妇相互拍照其乐融融,如新婚燕尔,在蓝天白云下碧草以上比翼双飞。不远处祁仁保夫妇也在拍照。

        马继军正在给王彩霞女士和孙女拍照,可爱的小姑娘站在草地上,穿着素裙就是一个小天使,眸子盯着骑马的人,夫妇抱着孙女相互拍照。在蓝天白云映衬下人与自然同一,天簌人籁,显得是那样和谐,阳光!

        我拍了几张景色,自拍了两张,在远处连绵青山,白云蓝天为后景,独自享受内心深处那份感情,用三县梁的自然风光洗礼我久藏的理想,真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容不得你自满啊,生如蚁而美如神!

        屈继伟放下家里的事务,一直陪伴着我们不离左右,为我们备有饮料矿泉水,真太辛苦他    了,还有他的家里人。祝愿他喂养的几十只羊变成百只,千只,儿子、那个孙女学业有成,前程美好。祝愿曹治平和屈继伟和同学们快乐幸福!

       下午四时半后,我们离开三县梁,来到单坝村屈继伟家里,屈继伟的家里人,儿子和那个孙女准备好了浆水面饭,我们饱餐一顿,兴致勃勃,不肯离去。七时多了,暮色即临,挥手惜别,回到县城已华灯璀璨了。

     


2#
发表于 2019-8-13 09:12 | 只看该作者
先坐沙发,稍后品读。
3#
 楼主| 发表于 2019-8-13 09:15 | 只看该作者
刚过末伏,冒着三十二度的高温,老同学一行十几人在红色沃土去旅行,感悟草地风光,享受“战地黄在分外香”!
4#
发表于 2019-8-13 10:41 | 只看该作者
文章写得非常细致,人物、时间、地点、事件一一交待清楚,从老同学一行外出游玩,到在游玩中偶然得知烈士柴宗孔的生前往事,事无巨细,一一周到全面地写到,读来似也跟着游玩了一次。欣赏!问好!
5#
发表于 2019-8-13 18:42 | 只看该作者
所见所闻所感,都十分真切。欣赏。
6#
发表于 2019-8-14 10:43 | 只看该作者
如身临其境,介绍的比较详细。
7#
发表于 2019-8-14 12:42 | 只看该作者
佩服老兄旺盛的写作激情。休假中,先关注,明天来拜读。
8#
 楼主| 发表于 2019-8-14 12:45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篇游记,记录了进入末伏第二天与十几个老同学去三县梁的经历,回来一晚上写成的,应属于随笔之类,略加修改而成,也算不上好东西,但有我的感受在里面。谢谢老同学们、文友们的关注!
9#
 楼主| 发表于 2019-8-14 12:47 | 只看该作者
风又奈何 发表于 2019-8-14 10:43
如身临其境,介绍的比较详细。

谢谢老师留言!谢谢老师指导!暑安!
10#
 楼主| 发表于 2019-8-14 12:51 | 只看该作者
刘彦林 发表于 2019-8-14 12:42
佩服老兄旺盛的写作激情。休假中,先关注,明天来拜读。

乘暑假空闲,几个老同学相约冒着暑气,跑了一趟陇南市北陲的三县梁,是礼县、武山和甘谷三县的接合处。
11#
发表于 2019-8-15 06:20 | 只看该作者
诉说红色历史,缅怀革命烈士,正能量作品欣赏学习。
12#
发表于 2019-8-15 06:21 | 只看该作者
提读支持,早晨起来好!
13#
发表于 2019-8-15 15:12 | 只看该作者
《在八月的七彩光里行走》,是对一次行旅的记述。文章在记叙去三县梁的过程中,把追忆15岁就参军的先烈柴宗孔的革命事迹作为文章叙述的重点,表达了对这位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在新中国建立七十周年之际,该文章传递了感人至深的正能量,也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语言质朴,叙事条理清晰。来拜读,问好。
14#
 楼主| 发表于 2019-8-15 16:46 | 只看该作者
刘彦林 发表于 2019-8-15 15:12
《在八月的七彩光里行走》,是对一次行旅的记述。文章在记叙去三县梁的过程中,把追忆15岁就参军的先烈柴宗 ...

老师说的太好了,切准旨意,记叙的是到红色沃土上一次有意义的旅行,缅怀先烈战斗过的地方,传递红色精神承传新时代正能量!谢谢!
15#
发表于 2019-8-16 10:07 | 只看该作者
一气呵成的文字,很厚重真实,拜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21 18:29 , Processed in 0.145034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