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王汉玉 于 2019-9-7 11:12 编辑
略谈柳永《雨铃霖》的时空架构艺术
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一般人认为文学是一种时间艺术,这只是就它的物化形态而言。其实任何的文学,特别是诗歌艺术,人物、情节、感情的发展和表现都离不开时间流里的空间。因而,从本质上讲,文学也是一种时空艺术,在时间和空间里组织情节和境界,抒发思想感情,形成独具吸引力的时空交汇艺术。
就诗歌艺术来讲,无论抒情诗,还是叙事诗,包括咏史诗,都是有其事件发生发展的背景,也即时间流里的空间,形成独具魅力的诗性灵光,开启人们的思想,开启人们的智慧和情感。这种时空交汇的时间流、空间流、情感流形成的诗思与诗境,在柳永《雨铃霖》这首经典的长短句里表现的尤为独特和明显,形成独具魅力的诗思和诗境也是其经久传唱的原因之一。下面结合具体文本分析一下《雨铃霖》的时空架构艺术:
一、在时间与空间交汇里伸展诗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就点明时间在深秋,何处是个秋,离人心上愁,于是设宴饮酒也没有情绪,这是特定时间里的情感——无绪的离愁,“兰舟催发”说明要离别,“执手相看泪眼”是人物——一对即将分离的恋人。所以整个事件是深秋的傍晚,词人离开都城要去浙江,在渡口的长亭与恋人送别,感情全是无奈的离愁别绪,只有泪水,没有言语。“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一个“念”字将诗境引向更为广阔的境地——烟波浩渺,暮色苍茫,楚地天空辽阔,也难以盛放的下这浓重的离愁。下阙“杨柳岸,晓风残月”“应是良辰好景虚设”更将时间和空间引向别后情景,极大地拓展了诗境,使得思想感情的渲洒有更为广阔的背景。这样的诗境正是情感流在特定时间流和空间流发展所形成的,这是其时空架构艺术的特征之一。
二、在现实空间与想象空间融汇里拓展意境
其实细读全词,不难发现,上阙是眼前景,下阙是别后景,也即现实空间和想象空间,把这两种空间交融汇通提供情感发展的大背景——在现实空间,词人与恋人难分难舍,离愁充满心房,越是“兰舟催发”,这种离愁越是强烈,就是烟波浩渺,楚地辽阔,也似乎难以盛放的下。情感的发展在现实空间里发展不仅仅于此,于是诗人又将其拓展到想象空间——分别后,一夜的行舟,醒来时是不见恋人的杨柳岸,清寒的晓风吹拂,一弯残月孤悬天际,更增加了这离愁与别后的相思;一年后又是什么情景呢?“良辰好景虚设”,没有人可以倾诉心中的情感,无奈的愁绪只会越来越加重。这种典型的意境正是通过现实空间与想象空间的融汇形成的。这是其时空架构艺术的第二个特征。
三、时空交汇构成内蕴强大的情感力量
在时间里,在空间里;在现实空间里,在想象空间里,情感流奔流涌动,形成交融汇通的时空交织的艺术境界,构成了内蕴极为强大的情感力量——深秋恋人相送,无语无绪,就已经令人为之感伤,为之悲叹,而且泪眼相望处,兰舟催发,越发加重了离愁与别情,令人心生同情。再到别后的“晓风残月”“良辰好景”“万种风情”,这种离愁被深化为深深的思念,牵动读者的感情,为之感动。这种时空交织里的情感的一步步深化,成为全词吸引读者情感起伏的动力,形成的情感力量和抒情感染力是本词时空架构艺术的第三个特征。
总之,时空架构艺术就是往来古今的宇宙的艺术表现,是现实与想象的交融并存,是外物和情感的交融感应,形成的诗境是大于现实时空的,时空架构的艺术存在就是时间在空间与想象里奔流涌动的情感之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