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7259|回复: 12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九月》情深深雨蒙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9-14 14: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和子由渑池怀旧
宋代: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首联两句,以雪泥鸿爪比喻人生。一开始就发出感喟,令人深思、引人入胜,并挑起下联的议论。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飞鸿远去,除了在雪泥上偶然留下几处爪痕之外,又有谁会管它是要向东还是往西呢。结合生活中的情景作者发出对人生的见解。用雪泥、鸿爪作喻,较之一般文字直叙人生飘泊不定、匆匆无常要形象、蕴藉得多。根据清人查慎行《苏诗补注》记载,这个比喻是化用《景德传灯录》中天衣义怀禅师的话:“雁过长空,影沉寒水,雁无遗迹之意,水无留影之心。”
苏轼的比喻非常生动、深刻,在当时即被人称道,并作为诗人“长于譬喻”的例证之一。“雪泥鸿爪”这个成语也就一直流传至今。次联两句又“泥”“鸿”领起,用顶针格就“飞鸿踏雪泥”发挥。鸿爪留印属偶然,鸿飞东西乃自然。偶然故无常,人生如此,世事亦然。他用巧妙的比喻,把人生看作漫长的征途,所到之处,诸如曾在渑池住宿、题壁之类,就像万里飞鸿偶然在雪泥上留下爪痕,接着就又飞走了;前程远大,这里并非终点。人生的遭遇既为偶然,则当以顺适自然的态度去对待人生。果能如此,怀旧便可少些感伤,处世亦可少些烦恼。这是苏轼的人生观,其劝勉爱弟的深意所在。此种亦庄亦禅的人生哲学,符合古代士大夫的普遍命运,也能宽解其的共同烦恼,因此流布广泛而久远。
前四句一气贯串,自由舒卷,超逸绝伦,散中有整,行文自然。不但理趣十足,从写作手法上来看,也颇有特色。纪昀评道:“前四句单行入律,唐人旧格;而意境恣逸,则东坡之本色。”
后四句照应“怀旧”诗题,以叙事之笔,深化雪泥鸿爪的感触。五、六句言僧死壁坏,故人不可见,旧题无处觅,人事无常,是“雪泥”、“指爪”感慨的具体化。尾联是针对苏辙原诗“遥想独游佳味少,无言骓马但鸣嘶”而引发的往事追溯。回忆当年旅途艰辛,有珍惜现在勉励未来之意,因为人生的无常,更显人生的可贵。艰难的往昔,化为温情的回忆,而如今兄弟俩都中了进士,前途光明,更要珍重当下的每一时每一事了。在这首作品中,诗人内心强大、通透的人生理念得到了展示。
全诗悲凉中有达观,低沉中含昂扬,读完并不觉得人生空幻,反存一种眷恋之情荡漾心中,犹如冬夜微火。于“怀旧”中展望未来,意境阔远。诗中既有对人生来去无定的怅惘,又有对前尘往事的深情眷念。
此诗的重心在前四句,而前四句的感受则具体地表现在后四句之中,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先前的积极人生态度,以及后来处在颠沛之中的乐观精神的底蕴。全篇圆转流走,一气呵成,涌动着文范的气脉,是苏轼的名作之一。
出仕后聚少离多,兄弟俩常常是鸿雁传书,几十年从未间断。苏轼几乎每到一个任所就给弟弟寄信赠诗,仅以“子由”为题的诗词,诸如《示子由》《别子由》《和子由诗》等,就超过100首。
最为出名的就是那首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寄托对胞弟长久的思念。
作为从小玩到大的兄弟,彼此相知于心、肝胆相照。苏轼还曾给苏辙写了一首遗诗,其中两句:“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虽然时空的浩劫将使伟大时代的一切都荡然无存,但兄弟情谊则将在死死生生的轮回中永恒地延续。这种深厚的感情真可谓天下难寻!
不仅兄弟如此,苏轼与妹妹的情谊更是让世人赞叹:苏家小妹,生得聪明伶俐,长得不胖不瘦,薄薄的丹唇、圆圆的脸蛋,乌溜溜的大眼睛,再配上高高的额头,突出的双颚,一看就是一副聪慧狡黠的样子。小妹受到“三苏”潜然默化的影响,也是能言善对的高手。常与大哥玩耍调笑互相嘲戏。东坡是一嘴胡子,小妹则嘲云:
“口角几回无觅处,
忽闻毛里有声传。”
因小妹额颅凸起,东坡答嘲云:
“未出庭前三五步,
额头先到画堂前。”
小妹又嘲东坡下颏之长曰:
“去年一点相思泪,
至今流不到腮边。”
东坡因小妹双眼微抠,复答云:
“几回拭脸深难到,
留却汪汪两道泉。”
   有一天晚上,苏小妹来到书房,见苏东坡对月沉思,便逗趣地问道:“大哥又在想些甚么难题,说出来小妹为你分忧。”苏东坡见她到来,也打趣道:“我刚想起一上联,若你今晚能对出来下联,我就佩服你的聪明。”小妹满不在乎地笑说:“哪来的上联,要对一个晚上,快说出来吧!”
苏东坡高声念道:“水仙子持碧玉萧,风前吹出声声慢;”念罢,他便对小妹道:“看你的了。”在椅子上,摆出悠闲闭目养神状。
苏小妹本聪慧非常,可这上联用了“水仙子”“声声慢”两个词牌名,实不易对。她正在苦思之际,见一丫环手持香茗到来。步步含娇,脚上穿着的红绣鞋,在月光下看得格外真切。小妹灵机一动,赋出下联:
“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走来步步娇。”
下联同样有“虞美人”“步步娇”两个词牌名,形象生动,令人遐思无际。见小妹片刻间便想出这工整的下联, 苏东坡不由叹道:“巾帼不让须眉,才华过人, 小妹乃女中豪杰。”
苏轼与小妹间妙趣横生,情深意重的往事不胜枚举。他这位有情人,对妻子的爱也是天高地厚不同凡响,一首悼亡妻词,让人读了热泪涌眼眶:
“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 明月夜,短松冈。 ”
深情一片,宛然可见。
苏轼续娶妻妹闰之逝去,不曾再娶,十几年后二人合葬在一起,完成了他对她"死则同穴"的誓言。
苏轼一生,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在官场沉浮中,他执著于“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理想,虽然一再遭受挫折,但苏轼在历任地方官吏时,非常关心人民疾苦,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百姓办了一件又一件好事。
在徐州,黄河决堤,面对汹涌而至的滔滔洪水,他亲自上堤指挥,过家门而不入,奋战两个多月抢修防洪大堤,使徐州黎民免受洪灾之害。苏轼调离徐州时,百姓依依不舍,揽辔送行。在杭州,他疏浚西湖,修筑苏堤;在广东惠州,他引泉入城,供百姓饮用。此外,各地的东坡井、东坡书院,惠州的东坡孤儿院,海南的东坡医疗所……都是苏轼为民为国为君创下的实绩。
所做的这一切,源于他深深的爱。对兄弟(妹),对妻子,对国家,对人民,苏轼衷心的爱戴,生死不渝。
情深深雨蒙蒙。虽然很长一段时间处境艰难,政治前途暗淡,在职位上却始终坚持“在其位,谋其政”,始终坚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在他身上,刚健有为、生生不息的主体精神始终在闪烁着光芒,其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奇迹,为后世的文人士子所景仰。丰富的情怀,也让苏轼写下了一篇篇空前绝后精彩绝伦的文章,光耀中华史册!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9-9-14 15:03 | 只看该作者
全面诠释了苏轼的感情世界,受教。
3#
发表于 2019-9-14 17:51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你全面的诠释
4#
发表于 2019-9-14 17:51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你全面的诠释
5#
发表于 2019-9-14 18:21 | 只看该作者
拜读学习欣赏,问候友友,节日愉快!
6#
发表于 2019-9-14 19:37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学习老师新作,问好!
7#
发表于 2019-9-14 22:18 | 只看该作者
兄弟情怀,家国情怀,一起扑面而來,欣赏佳作。祝中秋小长假快乐。
8#
发表于 2019-9-14 22:49 | 只看该作者
此篇将苏轼的词解释的详尽,拜读学习了。
9#
 楼主| 发表于 2019-9-15 08:12 | 只看该作者
槐下客 发表于 2019-9-14 15:03
全面诠释了苏轼的感情世界,受教。

谢谢来访点评支持!
10#
 楼主| 发表于 2019-9-15 08:13 | 只看该作者
礼县雏燕 发表于 2019-9-14 17:51
学习了,你全面的诠释

谢谢,来访点评支持!
11#
 楼主| 发表于 2019-9-15 08:14 | 只看该作者
礼县雏燕 发表于 2019-9-14 17:51
学习了,你全面的诠释

不客气,谢谢来访!谢谢支持!
12#
 楼主| 发表于 2019-9-15 08:16 | 只看该作者
千幻烟 发表于 2019-9-14 18:21
拜读学习欣赏,问候友友,节日愉快!

不客气,谢谢幻烟友!谢谢版主来访支持!
13#
 楼主| 发表于 2019-9-15 08:17 | 只看该作者
匡建华 发表于 2019-9-14 19:37
欣赏学习老师新作,问好!

谢谢来访点评支持!
14#
 楼主| 发表于 2019-9-15 08:18 | 只看该作者
艾桃 发表于 2019-9-14 22:18
兄弟情怀,家国情怀,一起扑面而來,欣赏佳作。祝中秋小长假快乐。

谢谢版主来访点支持!祝中秋快乐阖家幸福!
15#
 楼主| 发表于 2019-9-15 08:19 | 只看该作者
云馨 发表于 2019-9-14 22:49
此篇将苏轼的词解释的详尽,拜读学习了。

谢谢来访点评支持!向云馨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5 15:11 , Processed in 0.05437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