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255|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走向得胜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9-16 19: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走向得胜堡


       无法否认,中国的文明史一直不是孤一存在的,它是一个不断融合,继而更新发展的漫长的过程。猎猎长风,苍苍大地,回望五千年岁月,历史的骨骼与血管依然可以清楚地触摸到。在流动而荒蛮的时间里,那些遗落在大地之上的足迹,看似不动声色,却浩浩荡荡。

  得胜堡,从大明王朝走来,带着一脸的沧桑与凝重。我,向得胜堡走去,带着满心的敬畏与好奇。

  得胜堡,明长城大同镇的重要关隘,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新荣区堡子湾乡,属于大同镇七十二连堡之一。

  较于秦长城,明长城进行了许多改进,为了更有效地对长城沿线进行防务管理和修筑,将万里长城沿线划分为九个防守区,每个防区均委派总兵官司统辖。这九个防区就被称作“九边”或是“九镇”。九边重镇中,大同镇是最早设立的,大同镇统领七十二城堡,东接宣府镇西陲的西阳河(今河北省怀安县境内),西至鸦角山(今内蒙古自治区清水河县口子村东山),绵延三百三十五公里,列“九边”之前茅,成为“拱卫神京”的西北屏障。辖区内的七十二城堡按地理位置分为三个层次:靠近外长城一线的称为“极冲地方”,位置靠南一些的城堡称为“次冲地方”,接近内长城一带的城堡称为“稍缓地方”。得胜堡属于“极冲地方”,它是联结晋北与内蒙古的重要通道。

  从怀仁去得胜堡,需要三个多小时,虽然出发时已是上午十点,但思想和心智仿佛早已被得胜堡所劫持,之前因为太多原因而暂且搁置,这一次无论如何都要成行。

  隆冬时节的北方,萧萧瑟瑟,不知道此时走进得胜堡会是一番如何的意象,也不知道如今的得胜堡会是怎样的一番面貌和气质,恰是在这样无际的天地间,思绪起伏的也是没完没了起来。

  我与文兵一边走一边议论,说俺答可汗,说“隆庆封贡”,当然还说起了“土木之变”,同样是游牧民族与明朝的对垒,却导演了截然不同的两种剧情。当然,作为中国九大古都之一的大同,历史故事总是频繁上演。

  说着说着,看到了一座绵延低缓的山峰,我问,这会不会就是白登山呢?上次大同史志办的李主任给我指过,好像就是这个方向。

  百度,白登山位于大同城东五公里,环顾四周,应该是它。再打开位置定位,果然。

  较之于公元前200年那场重大的历史事件,此时,眼前的白登山似乎显得有些不相匹配。白登山地势低缓,并不险峻,远远看去它更像一位慵懒的妇人横卧在那里。不知道在草长茑飞的季节,它会不会是一副巍然的容颜,总觉这样平凡的容貌不足以承载和表达一番深重的历史情感。

  正是“白登之围”才让刘邦清醒地认识到了匈奴的强悍。此时,请让我们记起那个叫陈平的人,是他用美人计解了白登之围,也请让我们记得那个叫娄敬的人,他继陈平之后,向惊魂未定的汉高祖再次进谏与匈奴和亲。正是这样的决策,换取了匈奴与西汉暂时的和平,使刚刚建国的西汉得以休养生息,也为中华文化的融合穿针引线。

  从西汉,甚至更久远之前,作为纵横草原,游牧为生的北方民族就热烈向往着中原的富足与文明,这些渴望一旦被点燃,就一发不可收拾。然而因为被排斥,他们不得不发挥起原始的霸道与狂野,他们前赴后继地涌向中原,他们那么热烈地希冀着沾染到中原的气息。而事实也在一再证明,正是因为他们的极积靠拢,每每使得接近枯萎的中原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从而使得历史更有力更坚韧地朝前行进。

  得胜堡,多民族文化的交融更为突出。

  去得胜堡的路并不好走,过了白登山,左绕右绕,路上很多拉煤的大卡车。有好几次我误认为是到了,因为越往北走,那股子苍茫与辽远的味道越浓,虽一样是枯树残草,一样的尘土满面,但我已明显感觉到内蒙古的雄健与豁达。

  因为,在得胜堡的西北部,越过长城,就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丰镇市,它们一直如此靠近,扯不清,割不断。

  车子在一条岔路向东拐去,顺着一条并不宽阔的土路往前走不远,就看到一些墩实的黄褐色的土墙,这是城墙特有的模样。

  得胜堡,我来了。

  停好车,首先在堡门前看到了并列的一些宣传牌,有得胜堡的简介,还有复原图。

  仔细看过,才知得胜堡并非一个孤立的军事设施,而是由得胜堡、镇羌堡、市场堡和其北面的长城与得胜口关组成的一套严密的防御体系。得胜口关在得胜堡北面,位于长城上,北边是马市。镇羌堡位于得胜堡东北2里的镇羌堡村,长城以内。市场堡位于得胜堡北部,同样在长城内。

  堡,是明长城屯兵系统中一个基层军事机构。明长城屯兵系统分为镇城、路城、卫城、所城、堡城等。镇城是副总兵的驻地,路城可容两个卫城的兵力,由总兵之下的各路参将分守,卫城驻兵员约5600人,由游击将军等中级武官为守备。所城驻兵约1100余人,长官为把总等中下级武官,而每个堡城负责一段长城以及其临近的墩台防务,堡城下辖总旗小旗及台丁。

  堡同长城的间距一般不超过5千米,与长城构成犄角之势,一旦有急,招之即来。

  看介绍,得胜堡汉代为平城塞,现存建筑为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所建,明万历二年(公元1574)石砌砖包,墙高三丈八尺,明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扩建,占地三百六十亩。堡门外正对面先有照壁一座,进了堡中,从南到北一条直通的大街,东西对称。就南门的构造来说,有些复杂。得胜堡南门为万历年间扩修时所开,门外原有瓮城,瓮城向东开门;出瓮城为月城,月城向南开门,有南城阁建在月城门楼之上。得胜堡原有城阁四座,除了南城阁,还有南门上的菩萨阁以及北面的玉皇阁与神武阁,堡内大街建有过街牌楼一座。东西两面排列整齐,各有南北纵向大街一条,加之中间街道,全堡共南北向三条大街,东西横成六道小巷。东西建有各种寺庙、茶庄,还有文衙、参将府、钟楼等,繁多的寺庙群不胜枚举,除了佛、道、儒宗教建筑以久,还有清真寺、笔神庙以及供奉兵主战神的敬武堂和供奉少数民族仙人的胡神庙等,共计七十二座,可谓寺庙最全的边堡。

  姑且不去看得胜堡现在的模样,就这些辉煌的过去已让我们瞠目结舌。如此繁杂的寺庙群不仅代表着各种信仰,同时也映射出当时这里一定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不同的地域风情以及文化在这里碰撞、影响。

  就长城而言,其意义绝非简单的军事防御,长城沿线一般都是人烟稀少土地荒凉,要想解决守军的军备给养的供应问题就一定要着手加强这些地区的开发建设,进行农牧业生产,这对边远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长城是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分割线,也是他们之间相互交流的最前沿,他们之间扯不断,理还乱,就在几千年闹闹嚷嚷的矛盾与拉锯战中,已将各自的生活习惯和文化无声无息相互渗透了进去。

  作为离长城最近的堡城,自然少不了为这一切添砖加瓦。

  扭头,望向而今的得胜堡,风烟俱静,城坦残破,“哧拉拉”的西北风像刀子一样在人的脸上刮来刮去。隐藏在这片土地上的坚硬的历史的风骨依然若隐若现,让人不自觉生起了浓重的敬畏,多少王朝的马蹄声曾在这里“哒哒”而过,多少家国情怀以及雄心壮志曾在这里交织,我无法走进那纵深的历史中去,无法窥得半点古老的心事,也许我只是走走,看看,甚至小小凭吊一番,然而,站在如此苍茫而浑厚的大地之上,那被历史摩挲过的骨头,舒展而豁达,在如此庞大的历史面前,才觉个人的那点喜忧真的不算什么。

  原来的月城和瓮城都不复存在,唯有几个高大的土墩固执地立在那里力图撑起一段陈旧的记忆。券拱南关门保存相对完整,东西两侧墙体虽有修补,但棱角分明,依然齐整。门上的砖雕十分精美,通体用砖块磨接对缝平贴在门洞上方,砖饰为垂花门庭状,最上一层嵌刻除莲花纹外,有两幅砖雕图还能辨识,一为“丹凤朝阳”,比喻贤人逢明世,前途光明;一为“河清海晏”,寓意太平盛世。砖雕垂花柱内侧、匾额两边均有上下两幅砖雕图,最下面一层都是“麒麟吐玉书”,希冀人丁兴旺、人才辈出;上方则分别是“一品(鹤)当朝”、“加官受禄(鹿)”,鹿、鹤等吉祥图案既表达了青云直上、尽享福禄寿的美好愿望,又谐音六合同春,有祈求国泰民安之意。中央一块长约四尺宽二尺的麻色石匾,阴刻“保障”二字,侧面留书:万历丙午岁秋旦立。

  顺着两道深深的车辙痕,踩着厚厚的历史的尘土往里走,进了堡中,回头,关门里还有一额匾,阴刻楷书“得胜”两大字。门洞内东西侧墙壁各嵌有石碑一块,西墙碑风化严重,字不可辨,东墙碑字迹清晰完整,为万历三十五年(1607)八月扩修得胜堡记事碑。重要的是,内墙上的新旧砖格格不入的对接,让人有了一种深刻的惆怅与悲悯。似乎在每一处遗址前都能看到这样的情景,对历史的不尊重使得每一次对望都长叹,也使得太多的真相被渐渐掩盖。这却并非是一个人的无知,而是一种被循环或者放大了的集体行为。人是历史的创造者,人,也是那个最活跃的毁坏者。

  堡中房舍凌乱,大多荒废,很多人已经搬到了堡外路南的新村,倒是那些用城砖和条石砌起来的民居显示着超强的生命力,挺立着不死的筋骨等待着来访者倾听着它们的诉说。在一处挂着“古堡旧居10号”的牌子的墙下放着两个黑色的柱础石,墙的正面原来是一个照壁,壁面画有一张似乎在吐着珠子的巨龙,龙有四爪;还有一处“高家大院旧居”,虽然里面还有人居住,却残破不堪;堡中有很多民居的门上都挂着“城砖保护户”的牌子,但陈旧的木门不约而同都挂着一把冰冷的铁锁。

  风一阵一阵从耳畔掠过,干硬而低沉。我没有一一探究这些人家的故事,就像我无法还原几百年前的那些时光一样,只任它们在时间的洪流里绞缠、兼容。

  顺着中心大街一直往北,有一砖砌方台,方台开有四门,四门相通,东门上刻有“护国”,南刻“熊蕃”,西刻“保民”北刻“镇朔”。方台之上就是原来的玉皇阁,现已荡然无存。站在方台之上向四周望去,周围已被耕种,有的地方裸露的玉米茬子密密麻麻,几头毛驴悠闲地拾掇着地上的干玉米叶和枯干的草喂进嘴里,反复咀嚼;有的已收拾平整,只等来年再播下新的希望。周围的堡墙断断续续,往正北方向看去,我已找寻不到当年堡外宽阔的马场的半点痕迹,也无法清晰地看到当年雄伟的长城墙体以及众多的烽燧,只有一座山,横亘在那里,那应该就是八棱碑山吧?那里,已是口外了。

  我又企图在东北方向,寻找到作为得胜堡前卫,直接护卫得胜堡边界马市的镇羌堡,看到的却是黄土漫地,满目苍茫。那么,位于长城上的得胜口关呢?沿着一条茶马古道,从那里出去,就是到了内蒙古。作为万里茶道的中路,得胜口走出了晋商文化的光辉。那里曾人声鼎沸,把中原的绫罗绸缎和茶叶沿着丝绸之路驶向欧亚大陆,也把关外的马匹皮裘、奇珍异宝源源不断送到中原。

  同时,也走来了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

  蒙古人建立的大元朝虽然被朱元璋推翻,但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若干年后的蒙古草原又形成了两大势力,一是鞑靼,一是瓦剌。明英宗时,瓦剌兴起,发生了历史上最耻辱的“土木之战”,明王朝颜面尽失。到了公元15世纪末,瓦剌衰落下去,而鞑靼成为了草原霸主,却依然是大明的威胁。明世宗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开始,俺答可汗就向明王朝提出过数十次通贡,却屡屡受挫,致使他常以战求和。直到后来因为一次闹剧性的婚姻,俺答汗抢占了他的孙子把汉那吉的未婚妻而导致那吉投奔大同守军,后得知孙子未被明军杀害,还受厚待,俺答汗便再次提出通贡。隆庆五年(公元1571),64岁的他终于如愿以偿,换来了“边民释戈而荷锄,关城熄烽而安枕“的和平,结束了双方长达 200年来的战争。明王朝就在得胜堡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开放了大同、宣府市场,被蒙汉人民传为美谈。 得胜堡与镇羌堡中间的市场堡也因此应运而生,市场堡中的马市就设于隆庆五年,是全国现存最大的马市遗址。

  行走于得胜堡间,过茶马古道,沿长城之线走一走,早已面目全非。“战则南北交锋,烈马嘶鸣。和则贡使络绎,商队接踵。”倏然一梦间,已是黯然隐匿。而被千军万马踏过的土地真的就能静默安然吗?我们应该相信,就算一块残破的城砖,或是一粒被岁月摔打了无数次的尘土都会传递出历史的信息。我们也应该坚信,比历史更值得我们记下的,是那些推动着历史以崭新的姿态向前行走的人。

  包括娄敬,包括俺答汗,当然还有更多的人。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历史亲爱的孩子,在每一片遗址里公开和隐密的部分触摸着最原始的脉动,我们尊重历史,也敬畏历史。一个人,立于历史之中,更多的是一种精神的向度与灵魂的召唤吧?

  出了得胜堡,去了市场堡,也去了镇羌堡,还到了得胜关口,以及长城边,一样的躺了一地的黄土,一样的野草寂寂,往事已是荡然无存。

  心里,还是生起了一些悲悯和凄凉。这时,一位微微驼着腰的老人迎面走来,恰在曾经的茶马古道之上。老人没有说话,看着我们,微笑的样子。

  我仰起头,天很蓝,云很白。

  只要这大地人来人往,历史,以及生活,就都是有温度的。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9-9-16 23:05 | 只看该作者
读罢此文,感觉厚重的历史风尘,扑面而来。
3#
发表于 2019-9-17 08:40 | 只看该作者
千百年来,中原民族的主要军事威胁来自强悍的北方游牧铁骑,双方的拉锯博弈胜算在于实力的此消彼长。然而北方草原毕竟是野蛮落后的,输和赢都无改中原妄自尊大的心理。鸦片战争开始,野蛮先进的民族轰开国门,封建王朝从此消亡。
这是一篇好游记,思考重于见闻。赞!
4#
发表于 2019-9-17 08:51 | 只看该作者
这姐们已经从小女人向大先生的步子在迈进了……

点评

同感!  发表于 2019-9-17 14:24
5#
发表于 2019-9-17 09:00 | 只看该作者
顺着这个石头,你可以写写三娘子,否则时间久了,也就兴趣不再了
6#
发表于 2019-9-17 10:41 | 只看该作者
老师的文长见识,耐读,好读,厚重,大气。白登山属于我们内蒙古集宁一带,陈平贿赂冒顿妻才解了刘邦7天7夜之围,让刘邦重新意识到战争不只是武力,也需要政治头脑。俱往矣,数风流人物……曾经的金戈铁马,都湮灭在历史的车轮中。欣赏老师的游记。
7#
发表于 2019-9-17 11:02 | 只看该作者
很有味道的一篇游记,拜读学习欣赏。
8#
发表于 2019-9-17 11:54 | 只看该作者
跟着你到得胜堡一游,吹吹历史的风,感受一份厚重的情怀
9#
发表于 2019-9-17 14:26 | 只看该作者
啊哟,好久不见,原来你偷偷跑去得胜堡了。 文章厚重,大气磅礴,这历史知识杠杠滴。加分,蹭抱
10#
 楼主| 发表于 2019-9-17 18:19 | 只看该作者
重庆霜儿 发表于 2019-9-17 14:26
啊哟,好久不见,原来你偷偷跑去得胜堡了。 文章厚重,大气磅礴,这历史知识杠杠滴。加分,蹭抱

抱几分钟,你说,看看我满不满意。
11#
 楼主| 发表于 2019-9-17 18:19 | 只看该作者
月牙 发表于 2019-9-17 11:54
跟着你到得胜堡一游,吹吹历史的风,感受一份厚重的情怀

谢谢你陪我吹吹风。
12#
 楼主| 发表于 2019-9-17 18:20 | 只看该作者
千幻烟 发表于 2019-9-17 11:02
很有味道的一篇游记,拜读学习欣赏。

谢谢幻烟版主。问好。
13#
 楼主| 发表于 2019-9-17 18:26 | 只看该作者
莹莹子期 发表于 2019-9-17 10:41
老师的文长见识,耐读,好读,厚重,大气。白登山属于我们内蒙古集宁一带,陈平贿赂冒顿妻才解了刘邦7天7夜 ...

问好版主,是啊,因为大同和内蒙集宁确实不远,所以:白登山,也称小白登山,今名马铺山,位于大同城东5公里处。西临御河,采凉山向西延伸,与采凉山之间山坳有直通内蒙集宁的著名古道白登道(简称白道),南傍张同公路,北靠方山。1993年,大同市人民政府在此立了一座“汉阙式”碑亭,碑文中详细记述了“白登之役”的情景。“白登之战”距离今天虽有两千多年之历史,但作为游览古战场来说,还有很大军事价值,曾经吸引不少游客吊古凭今。
再次感谢版主赏读,秋安。
14#
 楼主| 发表于 2019-9-17 18:26 | 只看该作者
一孔 发表于 2019-9-17 09:00
顺着这个石头,你可以写写三娘子,否则时间久了,也就兴趣不再了

你来,你写三娘子,我看。我不会写。
15#
 楼主| 发表于 2019-9-17 18:27 | 只看该作者
一孔 发表于 2019-9-17 08:51
这姐们已经从小女人向大先生的步子在迈进了……

哥们,这是真的真的真真的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9 01:21 , Processed in 0.36018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