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离婚的那些事——读《断线的风筝能飞多远?》
读了 lvhq018兄的同题文章《断线的风筝能飞多远?》很有些感触,或者说,有些观点还不能完全赞同。所以,也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和朋友们分享。
《断》文中列举了一些事实(或者说一件事实),比如,全国离婚率和结婚率的比例达到40%(这话有点别扭,40%叫百分比,不叫比例)。也做了一些原因分析(或者说两点原因),一是压力,二是观念。最后,又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实际只是针对上面原因),一是释压,二是改变观念。
《断》文的主要内容大致如此。当然,绝不仅仅如此。虽然读得不是很细,没有字斟句酌,但大致理解应该不差。
应该说,这样的事实没错,这样的分析也不无道理,而这样的解决方案嘛……稍后再论。要说的是,这样的事实并非真正的事实,而这样的分析也没有涉及根源,所以,这样的解决方案也只是纸上谈兵了。
这样的数据有问题吗?当然有问题。拿同一时间段的离婚人数和结婚人数比本身就有问题。就如我们拿同一时间段的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对比,最后要得出中国人口在持续下降的结论一样,这样的对比是很不靠谱的,因为我们忽略了国人平均寿命的提高。所以,尽管近年来离婚的人类虽然持续走高,其与结婚人数的比例也在增长,但这两者之间没有太大的可比性,应该拿离婚人数与其同年结婚人数比较才更科学。因为近几年,结婚的数量也在持续走低。如果只在同一年度中对比,比例当然要大得惊人了。有官方数据表明,最严重的是2018年,结婚人数险些就跌破了1000万对,环比下降4.9%。而离婚人口则只有380万对,环比下降达13.1。但我们却不能认为离婚与结婚的比例就真的下降了多少。因为结婚的绝对人数是逐年下降的,而离婚率虽然整体是上升的趋势,但其绝对人数差得并不是太多。但从趋势中不难看出,即使离婚的绝对人数保持不变,其与结婚人数的比例也会逐渐上升。原因就在于: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的适婚人口正在逐年下降。更由于的经济发展、教育普及等原因,使这一趋势变得愈加不可逆转。
问题是,既然离婚人数与结婚人数的比例不能说明什么,那么离婚绝对人数总该更有说服力吧?一点儿没错。封建社会不用说了,女人对婚姻没有自主权,只有“被休”而没有“离婚”一说。那么改革开放前后对比呢?即使不看那么远,只看近十年来的离婚数据,整体上也是上升的啊!其原因又在何处呢?
用句套话说,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绝不是像18兄所说的“压力”和“观念”,而是更深层的社会原因。简而言之也是两条: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其实也就是马克思主义认为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首先自然是经济基础,离了钱固然结不成婚,离了钱同样也不好离婚。时下离婚率的持续走高和女性经济的独立自主有着绝对上的因果关系。过去,女人固然没有离婚自主权,被男人休回家去,大多则只有死路一条。这其中尽管有道德方面的因素,但经济方面仍是主要的:在那个社会,一个女人离开男人生活下去相当困难——丈夫不要了,回到家里父兄也不愿养这么一个白吃饱。鲁迅有过一个演讲《娜拉走后怎样?》,讲的是易卜生的名剧《玩偶之家》中的主人公娜拉走后会有怎样的下场?他的结论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因为此外,别无生路。这是那个时代离婚女人的必然归宿。如今,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尤其是经济权的独立,这个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谁离了谁都照样活着,如果和你日子过得不好,那就不妨离了婚再去寻找自己的幸福。这就是女性主动离婚的根本原因。
对女人是如此,对男人也不例外,导致离婚的大多数仍是经济原因。不要提什么社会风化之类的理由,这个社会,除非在历史非常时期,“风化”从来没有真正好过。而男人离婚的主要原因也是经济水平上的提高。在困难时期,一个女人能够索取的不过只是一身衣服一副碗筷,而其产出的则是一家人的一日三餐和冬夏衣物,更不消说传宗接代这样的问题了。所以家里穷时,只要这老婆没有太大的问题,都可以使其维持下去。否则,就是“中馈乏人”,一家老小吃饭都成问题。即使这个女人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也可以找个理由揍一顿出气。要想离婚换老婆?得花多少钱?没那个经济实力,这种念头有都不要有。可是当经济条件好转后,结果就不一样了。当年唐高宗要立武则天为后,朝中大臣反对,高宗自己找不到理论依据,结果许敬一句话就给解决了:一个农民多收了十斛麦子还想换老婆呢,更何况富有天下的皇帝?“富易妻,贵易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也正是一般男人们的普遍心理。
当然,经济的发展对离婚率的造成的影响并不是独立进行的,与之相关的就是社会的转型。比如女人社会地位的提高。改革开放前,一个女人即使长期遭受家暴,要想离婚也势比登天。而如今,只要证据确凿,离婚就是分分钟的事,甚至在财产分割上还可以得到倾斜。另一方面,由于社会转型,使许多人对家庭观念变得淡薄,甚至于很多年轻人只会谈恋爱,不会做夫妻。谈恋爱时“情人眼里出西施”,看到的都是优点,自己可以为对方付出一切。可是由婚姻缔结的家庭,双方更多需要的是相互关心、相互理解和相互包容。恋爱时的浪漫变成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很多人根本就适应不了,结果就只能走向分手。极端的情况下,甚至有小夫妻仅仅因为早上争洗手间就能离婚的。这其中,计划生育政策造成了大量独生子女,以其倍受宠爱的“二胎”,大多数都成了只知接受不知付出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很难适应另一个人与自己争夺多年来独享全部资源的生活,所以使离婚变得相当普遍,甚至“闪婚闪离”者也不乏其人。短期内离婚,是一个人对自己、对别人都不负责任的表现,与自由主义的思潮无关。时逢计划生育政策出生后成长起来一代人,普遍不只对婚姻、对家庭不负责任,对父母、亲人、同事、朋友……的冷漠也是普遍现象。离婚,只是其中的一种表现罢了。这,就是我们认为的人们“观念”的转变。而实质上,观念只是表象,其背后原因仍是社会的飞速转型。
那么,我们又应该怎样应对这种局面呢?首先可以肯定的是,短时间内不会有太大的改观,无论我们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因为这个社会变化的太快了。千百年来已经习惯了一成不变的国人,突然之间很难跟得上这样的变化速度。迷茫,慌乱,没有方向,失去自我……是必然的事情。我们曾经提出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口号,实际上却只“硬”了“物质文明”一手,而“精神文明”建设显然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在这种大环境上,对个人或群体进行诸如“责任”之类的空洞说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我们能做的,只是对下一代人,在基本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逐步培养他们的责任观念:对父母负责,对家庭负责,对亲人负责,对同事负责,对单位负责,对朋友负责……也对自己负责。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立起一套全新的道德评价体系,以此,约束那些“不负责任”的离婚行为。
当然,这并不可能从根本上使离婚率大幅度下降。就如我们普遍认为的西方国家离婚率偏高的问题一样,根本不是什么“西方一些国家组成社会的细胞是个人,而不是家庭”,因为事实上西方国家对家庭的重视程度甚至远远超过我们,甚至可以说家庭是他们“核心价值观”的一部分。试看一下代表着他们“主流价值观”的电影,诸如《星球大战》《蜘蛛侠》《2012世界末日》等,无不在向我们灌输着“家庭至上”的观念。但这并没有从根本上降低他们国家的离婚率。当然,将来的我们也未必能够达到。因为两性感情的事实在很难说,诸如“我曾经爱过你,但是现在我不爱你了”之类的理由比比皆是。而婚姻,又远远不是“感情”两个字所能说涵盖。我们能做的只是,尽量像他们那样,努力完善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使离婚对家人的伤害,尤其是对孩子的伤害降低到最低限度,同时也对社会的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如此,我们也可以像今天的西方社会一样,使离婚率的高低不再成为一个社会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