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406|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乔诗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11-15 20: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乔诗人

    人都有爱好。老乔的爱好是写诗。老乔不写现代诗,不写古体诗。老乔写四句七字的韵体诗。老乔文化不高,一个文化不高的人,能找到一种文字的形式,用文字记录下生活中的点滴乐趣,这是让我敬重的。

      老乔部队转业后,被分配到县民政局给领导开车。老乔当司机,平时时间,心思全不在车上。车不是他的宝贝,不出车的时候,清洗、检修,他全然不顾。他的心思全用在了构思诗上。

      一次老乔写诗:“过了初六过初七,两天汽车出问题”(有老乔这样的司机,车子不出问题才怪)。“围着车子仔细看,问题不在发动机”(老乔倒挺诚实,知道车子平时失于保养,问题在自己)。老乔不慌不忙,车好坏,向领导推诿说是车太破了,车破,又没资金换新的,对时常出现的车子故障,领导也无可奈何。叮叮当当,老乔这辆车倒成就了老乔无数诗的韵脚,给老乔带来无限生活的乐趣。“出了安庄去边院,汽车路上捣了蛋,领导着急瞪开眼,急也没用我来看。”急也没用,领导不懂车,你们靠边站,还得我老乔来修。在单位里,老乔不在人际上工心计(只在诗上工心计),这反而赢得了很多同事的好感。他的人像他的诗一样的透明。他的诗是公开的,不是到处招摇,是他心无芥蒂的名片。

      老乔痴迷于他的诗,每写出一首,就到处给人看,点头哈腰地请人多批评,多指正。态度是那么地诚恳。于诗他是那么地虔诚,即使人们心里不喜欢,在他面前,也不好意思不表示出对他和他的诗的敬畏了。

      年前年后是单位最轻松愉快的时候,也是老乔诗情最活跃的时候。“一二三四五六七,各种小菜都上齐。主人热情客随意,咕咚咕咚喝扎啤。”这个时候,老乔不仅是一位生活的积极参与者,还是一位热情的旁观者。也许他是醉的,但他的诗是清醒的。他清楚地看见生活,用稚拙的文字,表达着自己的这份喜悦。

      正月十四晚上局里的人都在肖传亮家聚餐喝酒,老乔又写诗记述。不过这次只写出了三句,最后一句怎么也写不出了。十五上班,他在单位各办公室念他的诗,到处请教人,给他续出后一句。诗是这样写的:“正月十四传亮家,美味佳肴待大家。待到来年再相聚,……。”众人都摇头,在老乔面前显出愧疚之情。有人建议他去请教局长,说局长是文化人,只是平常深藏不露。

      局长对老乔也早有耳闻。这大过年的,老乔闯进了局长的办公室,局长心情也好,听老乔念完前三句,陷入了沉思。老乔瞪着眼看着局长的嘴巴,竖起耳朵,只待接住局长嘴里出来的第四句。老乔紧张,局长笑了笑,对老乔说:“老乔呀,我也想不出第四句。你看这样行不行,如果你真想不出第四句,还是再用上第一句好不好,‘还是十四传亮家’?”老乔一句一句念下来:“正月十四传亮家,美味佳肴待大家,待到来年再相聚,――还是十四传亮家!”老乔先是垂头丧气往下念,念出第四句,傻了一刻,眼里马上焕发出光彩,眼都亮了。又读了几遍,眼都红了,把大腿一拍:“我,我……怎么没想起这样呢!”对自己恨,对局长几乎要感激涕零了。他疯也似的跑出局长办公室,把这首完成了的杰诗,工工整整地写到了单位下通知用的小黑板上!

      老乔的大作和局长帮老乔写诗的事,传遍单位和整个家属院。传到了传亮家属的耳朵里。老娘们可不是愿意了:怎么,明年还要来俺家,为什么不轮着,为什么不去老乔家?

      老乔驾驶室里常备一本《新华字典》,两个铅笔头,一沓用过的打印纸,老乔时刻准备着写下他的诗。

      老乔的诗逐渐多起来。写够一百首的时候,老乔想出诗集了。他给自己的诗构思了自序:“有个司机他姓乔,最高学历是高小。善于学习勤动脑,美妙诗篇真不少。”序也有了,书名老乔决定要位高才大的局长来取。局长看着老乔一百首“两手一耷拉,西瓜掉地下”的诗,给老乔诗集取名《半壶诗集》。“半亩方塘”的“半”,“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壶”。局长的用意可想而知,果然是好名字。

      后来老乔离开民政局,又到了劳动局。现在退休已十几年了,该有七十多岁了吧。我很想见见他。


                                                                                                            2019-08-19   10:22    楼德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9-11-15 23:35 | 只看该作者
自娱娱人,工于“诗”计,好过工于人际。
只是,也该做好本职,工于司机。
3#
发表于 2019-11-16 10:23 | 只看该作者
一个诗人先是一个热爱生活的的人,写的好坏不重要,重要的是心态。问好梅边老师。
4#
发表于 2019-11-18 00:31 | 只看该作者
好酱油的诗哇~~
嗯嗯,啧啧,朴实无华,接地气充满生活汗味道。。。
5#
发表于 2019-11-18 21:51 | 只看该作者
不做诗,写劳苦大众照样写得像诗一样形象,空灵,人物出挑。
6#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0 10:25 | 只看该作者
鴳雀 发表于 2019-11-18 21:51
不做诗,写劳苦大众照样写得像诗一样形象,空灵,人物出挑。

鴳雀兄谬赞。这篇还有一稿,你给甄别一下,哪个好些。

老苗写诗         

      老苗是志愿兵,专业到民政局开车。可他心不在车,车出了毛病该清洗了无暇顾及,只因他痴迷于写诗。        

      老苗驾驶室里放着本已被他翻烂的新华字典,一沓单面用过的打印纸,几只铅笔头,一副老花镜。领导一下车,他就拿起纸笔戴上眼镜,陷入诗的世界里。        

      老苗没啥文化,但爱钻研不惜力气,写出的诗没啥立意,但总能工整押韵,所以他认为自己这方面是有天赋的。尽管别人都是用取笑的表情看他,但他并不在意,他总是笑着点着头认真地把刚定稿的诗,念给同事们听,让大家给他提意见。这不,今天一上班,他就给大家念开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各种小菜都上起,主家热情客随意,咕咚咕咚喝扎啤。        

      大家自然是一阵哄笑,一位年长的科长说:老苗啊,又是一晚上没睡吧,你的诗进步不小啊,越来越顺溜了。老苗还是笑着点着头,得意却不乏真诚地说:领导多批评,多提宝贵意见!        

      等大家各自回到科室,老苗再拿诗和纸笔,各屋征求感想和意见,他觉的人家肯定不便于大众场合说。如有人谈点感想或提点意见,他就一字不差地记录下来,但若说不出啥,他就失望地直摇头。        

      正月十五这天是周三,局里照常上班。因为是节,大家都很放松。老苗又在信访科念开他的大作了,不过这次念的是首断头诗:正月十四传亮家,美味佳肴待大家,待到来年再相聚,……。老苗念到这里说:昨天不是大家都去传亮家聚过年餐了嘛,我回去就写了这诗,可第四句想了一夜也没想起来,大家帮忙想想呗。科长们都说写得不孬,但都想不起第四句。老苗不住地自言自语道:前三句怪顺的,第四句啥呢?手里的纸笔攥得紧紧的,在随时等待着脑子里的答案。快到十一点了,老苗还是没想起第四句,有人建议说,局长老笔杆子出身,向他请教也许能行。老苗成诗心切,竟真闯进了局长室。局长正好不忙,又大过年的,非常和蔼地说,老苗,念念吧。老苗一字一顿地念道:正月十四传亮家,美味佳肴待大家,待到来年再相聚,下边么呢?局长微微一笑:如果实在想不出来,就“还是十四传亮家”吧。老苗听后拍手叫绝,一个劲地说,太好了!太好了!局长就是厉害!这首诗终于大功告成了。谢谢!谢谢!        

      老苗快步回到信访科,把这篇得意新作,用粉笔写在下通知用的小黑板上,挂在走廊墙上,远远看到人,他就招呼过来驻足欣赏。一科长说正准备开会材料,他说,没事,等忙完了再来看,我在这儿等您。        
      局长帮老苗写诗,成了全局的新闻,这事也在家属院传来了,传亮的家属听说后却是老大不高兴,见人就说:都评评这个理,听说明年再来俺家,为啥不轮着来,去老苗家喝一次不行嘛。          

      转眼间,老苗的诗凑了一百首了。老苗想出本诗集,为此写了一篇自序,也算自我介绍,放在诗集最前面:有个司机他姓苗,最高学历是高小,善于学习勤动脑,美妙诗篇真不少。        

      他还有个计划,让局长给他题写封面,就瞅局长不忙高兴的时候,去局长那里说明来意,局长却没有应允。老苗硬是把百首的手稿留给局长,说不急,等局长看看批评指正后再提名。局长翻看着,里面很多“两手一耷拉,西瓜掉地下”样的句子,还有:“过了初六过初七,两天汽车出问题,转着车子仔细看,问题不在发动机”:“出了安庄去边院,汽车路上捣了蛋,领导着急瞪开眼,急也没用我来看”等等。局长看着可笑又可气,可怎样给他批评指正啊。        不过,局长还是没能抵住老苗的软磨硬泡,最终给他的百首诗集提名为《半壶诗集》。老苗打印出来,复印了八十份,逢人便送一本,并介绍说:局长给我提名的《半壶诗集》发表了,一百首呢,请大家多提提意见。谢谢!谢谢!
7#
发表于 2019-11-20 11:16 | 只看该作者
梅边 发表于 2019-11-20 10:25
鴳雀兄谬赞。这篇还有一稿,你给甄别一下,哪个好些。

老苗写诗       ...

前稿灵动,有点像诗的铺排,人物鲜活,文字诙谐;
后稿平实,偏重人物报道,脉络清晰,一目了然;
两篇都好,好就好在细节和举例,使文章生动,耐读,有说服力,就看用在什么地方。
微言不惭,大度见谅。
8#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0 12:01 | 只看该作者
鴳雀 发表于 2019-11-20 11:16
前稿灵动,有点像诗的铺排,人物鲜活,文字诙谐;
后稿平实,偏重人物报道,脉络清晰,一目了然;
两篇 ...

鴳兄怎么这么谦虚客气起来了?谢谢阅读。这故事系听闻,发出去的我写的,这里让你看的亲历者所写,我拿不准哪篇好些,所以请教。再次谢谢!因为这篇的确也非常好,正如你所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9-30 03:24 , Processed in 0.049031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