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841|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乡村物语:石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5-31 10: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乡村物语:石碾

李华新

        现在农村是否还用石碾不大清楚,因为现在的城市以乡村为题材的酒家里,往往会见到这些已经弃用的石碾,这些石碾往往是用来表达乡村的原生态生活概念的。而想想自己索然妄称为跑农村的记者,但是这二三十年来即使是到农村采访,也往往是到乡镇一级,村子里去得挺少,不过前几日到南部山区去采风,还是能够见到一些村子里,还是有一些石碾的身影,不过这些石碾用得挺少,而且大都是一些年代久远的模样。不过在山区见到这些石碾是比较简单的事情,因为满山遍野都是石头,只要是用力气,只要是愿意开凿一个石碾,那么还是比较容易做到的。

        可以想见,这些石碾在当年置办的时候,也非易事。当年村子里的石碾拥有者大都是一些家里比较富裕的,因为这些石碾子的分量不轻,而我的家乡这里几乎是平原,是没有这些石料的,所以说,这些石碾就成为家里的一份财富。就像现在的家里能够置办起汽车的,往往是说具有这个能力,是些生活小康的人家。自然那时是不会有什么分期付款的,那些花钱置办的石碾,也就反映了家里的是否殷实或是拮据。没有石碾,你又得磨面,或是蒸馒头、或是擀面条、包饺子,或是蒸窝头原粮是无法作到的,要把粮食碾成粉状,需要用石碾来碾,自己自己家里没有,那就要借用别人的石碾。不过那时家里的这一支子人多,一家人总是好商量的。祖上置办的石碾,后人都是可以使用的。因此,也就不会有不让谁用的事情。  

       那些石碾都是一些质地很结的石料,下面是碾盘,上面是一个若大的石磙子,上面刻着一条一条的道道。碾盘有半米多高,石磙子就在上面放着,在石磙子的中间部位有一个圆圆的孔洞,上面有一个枣木的轴,轴上套着的是碾子架,前面横着的是碾杠,可以套上牛、毛驴,卸下来的时候,有的就在碾杠上插着一个圆圆的木棍,人推着它来回转动,也可以。只是这样的人力的石碾,需要你一边推着碾杠,一边又要用扫帚来回扫着那些碾过的玉米或是小麦什么的。在一圈圈地碾过之后,看着碾得差不多的时候,就会马上搓起来,用筛子筛一遍,那些粗得又会撒到石碾上继续再碾。用来盛放半成品的粮食,是那种大大的四方形的柳条筐,里头直接放着一根长长的擀面杖,用箩来回筛着,细得落到筐底,粗得麸皮什么的就倒在另外一边。

        在夕阳下推碾那是比较有点浪漫感觉的,因为那些石碾旁,人们大都是来去匆匆的,家里正等着碾好的棒子面或是小麦粉或是发面或是蒸窝窝头。因此在这里是一般不会有乡村爱情诞生的,至少这是一个喂饱肚子的间奏,人们都是来去匆匆。而且是一些不大愿意来回转圈推磨的人,往往还有套上一个小毛驴的习惯,只要是把那驴的眼罩上,那么这些可怜的毛驴,就永远只是往前走,一圈又一圈。不过要是碾得不多,还是觉得用人工比较干净一些,因为用头牾推磨,尽管省力,要是粮食不多,还不够麻烦的。

        不过,推磨碾米碾面,是个力气活,要是家里的女人没有力气,或是干活不利索,那么不但要让村里人笑话,也会让自己的男人觉得脸上无光。因此男人们在地里干了一天活,要是收工或来再来帮媳妇推碾,那就是等于说明自己的娶得这婆娘挺懈怠。不过,解放后人们的生活观念来说在不断变化,男人来推磨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过说实话,真正的主力还是那些正在发育成长的孩子们。娘在后面不停地往里扫着那些粮食,你只管推磨就是了。

       大包干之前在田里劳作,然后指望有一个好收成,在分红决算的时候,能够多份几斤麦子,碾成棉粉,这些细粮很稀罕,其他的玉米、小米什么的是不多。因此用石碾的机会并不是很多。因为,那时还有一个作为主粮的食物是地瓜,那些地瓜只要是刨出来,洗洗直接煮就是了,而且那是的那些地瓜那个面,现在已经无法再吃到了。


      不过推碾子不是一个好活,往往是家里的媳妇们干得营生,年轻人往往是不愿意干的,因为这个活需要时间,需要耐心,更是需要持久的力气。更是需要你要忍受住寂寞。那时,村子里通上电之前,那些石碾所在的地点,好一点的是在一些大敞屋里,这样比露天地里使用率要高,晚上推磨也行,那些如豆的油灯就在一些墙上的龛洞里,灯光一晃一晃的,和推碾人的那些人影相互映衬,倒是有一点古典回归的味道,不过那时对于这些是没有什么心情的,只是觉得要是有了电,那么这里也不会这么黑灯瞎火的,晚上也是可以继续推磨的;自然要是能够换成电磨,那可就真得省事了。

       不过那时是集体,村子里的小队大队都有责任来置办这些石磨电磨什么的,而且是队里在花钱买了新的电磨之后,也就可以随时来磨面了,往往是用独轮车一次推来一袋子麦子,一会的功夫就磨完,然后再把精面和麸皮分头装上就完事了。

       之后,机碾出现之后,可是还是有人家不用石碾,并非是生活讲究的人家,而是机碾是要花钱的,因此一些口味挺刁的人家,往往也是一直坚持用石碾,据说那些玉米面,也是只有用石碾碾,才会出那种纯粹的粮食香味,而且是绝对的绿色且没有任何的污染。


       星转斗移,日月沧桑。现在不仅是城里的孩子不知石碾是何事何物,就连乡下的孩子,比如现在的所谓二代农民工的孩子,也是不知道石碾为何物,或是即使知道也不会对此有什么深刻的记忆。可见那时混口饭吃,其实是不简单的事情,而且是用石碾磨面,你会感到那些庄稼是我们很近的谷物,是我们无法离开的食物,因为那些麦子是我们用耕种、收割、打轧等等一个也不能缺少的步骤得来的,当那些颗粒饱满的麦粒成为即将轧延是石磨上的粮食时,的概念才可以真正具备。因为那些成的面粉,即使是不像现在如此之白,可是那小麦香的纯净、甘甜已经在不时在诱惑着饥饿的味蕾,使你真正感觉到盘中餐的辛苦,而这些成为了馒头的麦子是经历了何其漫长的过程。在这个时候,才会感到,吃口饭不容易,吃口好饭,更是不易。想想,那些经过一道道工序才来的馒头,你会浪费吗?!

       现在当我看到有些酒家门前摆放着这些石碾,还有的让一些年轻女孩子这里演示样子,感到特别的好笑,一是,那些推磨者的身段姿势那么僵硬,甚至是有点滑稽,而更要紧的是这样的一些摆设,只是一些摆设,早就把石碾的那些灵气和人性放没了;二是觉得,这些石碾还不从乡下移到城里的那些大树,那些树,尽管离开了原生地,但是它成活了,生命也就开始就此继续生长这些石碾不行,它离开了那些生活的场景,成了一种摆设那么,不仅会轴干杠卸,就连那些若大的石磨,也会因为长久不用滚动艰涩而无法转动出乡野的韵律。同样,在这些颇为现代的装饰里,这些本来要增添农家情趣的物什,在灯红酒绿中出现,它是那样的别扭和不和谐。

        是的,石碾,绝对不会只是一个摆设,因为它不是能够用摆设的方法体现出自己价值的,它只用在使用的时候,才会让记忆濡润出粮香,只有不断地和五谷相亲相磨的感觉中才会拥有庄稼的灵气,才会具有滋养农家筋血经脉滋养后天之本的作用。

        石碾,是属于记忆的,也是属于历史的,所独有的回味的作用是因为他研磨了无数个农家生活的滋味,不仅滋养了农家的胃气,更是滋养了生命中的谷气。



(济南 李华新)








[ 本帖最后由 李华新 于 2010-5-31 18:37 编辑 ]
2#
发表于 2010-5-31 10:51 | 只看该作者
石碾,是属于记忆的,也是属于历史的,它所独有的回味的作用是因为他研磨了无数个农家生活的滋味,不仅滋养了农家的胃气,更是滋养了生命中的谷气。

它诗历史的见证,更是历史的写照。文辞优美,学习
3#
发表于 2010-5-31 11:01 | 只看该作者
等你编辑好了来欣赏。问好!
4#
发表于 2010-5-31 11:11 | 只看该作者
曾经也想写篇关于石碾的文字,一直未能提笔,今日读了深有感触,学习!
5#
发表于 2010-5-31 11:28 | 只看该作者
请作者按要求排好版式。
6#
发表于 2010-5-31 11:57 | 只看该作者
温馨的生活,美好的回忆。从李老师的文字里面,我确实感受到了这种纯真。
7#
发表于 2010-5-31 18:32 | 只看该作者
乡村物语:石碾——“石碾,是属于记忆的,也是属于历史的,它所独有的回味的作用是因为他研磨了无数个农家生活的滋味,不仅滋养了农家的胃气,更是滋养了生命中的谷气。”这段说到精深之处,生活中有太多的内容是属于记忆的,那些微弱的细节,以及恒持的隐忍,吃苦耐劳的精神,都在某一件物上充足体现,于是叙述本身的高度就有了再度的超拔和感染,漫衍出叙述的沿展性和极强的韧性,使得与之相关的一切感性元素,获得了明晰的提炼。提示请把文章按要求编辑好.
8#
 楼主| 发表于 2010-5-31 18:3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笨小暖 于 2010-5-31 18:32 发表
乡村物语:石碾——“石碾,是属于记忆的,也是属于历史的,它所独有的回味的作用是因为他研磨了无数个农家生活的滋味,不仅滋养了农家的胃气,更是滋养了生命中的谷气。”这段说到精深之处,生活中有太多的内容是属 ...


谢谢版主。已经重新编排了。
9#
 楼主| 发表于 2010-5-31 18:3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10-5-31 11:01 发表
等你编辑好了来欣赏。问好!

谢谢版主。已经重新编排了。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5-31 18:4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房子 于 2010-5-31 11:28 发表
请作者按要求排好版式。

谢谢版主。已经重新编排了。
11#
发表于 2010-5-31 18:43 | 只看该作者
李老师的石碾与李雷的木榔头有异曲同工之妙,皆系乡间旧物,逐渐消失,读来尤为亲切!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5-31 18:4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王九峰 于 2010-5-31 18:43 发表
李老师的石碾与李雷的木榔头有异曲同工之妙,皆系乡间旧物,逐渐消失,读来尤为亲切!

谢谢九峰的关注!
13#
发表于 2010-5-31 18:5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李华新 的帖子

那些石碾都是一些质地很结实的石料,下面是碾盘,上面是一个若大的石磙子,上面刻着一条一条的道道。碾盘有半米多高,石磙子就在上面放着,在石磙子的中间部位有一个圆圆的孔洞,上面有一个枣木的轴,轴上套着的是碾子架,前面横着的是碾杠,可以套上牛、毛驴,卸下来的时候,有的就在碾杠上插着一个圆圆的木棍,人推着它来回转动,也可以用。只是这样的人力的石碾,需要你一边推着碾杠,一边又要用扫帚来回扫着那些碾过的玉米或是小麦什么的。在一圈圈地碾过之后,看着碾得差不多的时候,就会马上搓起来,用筛子筛一遍,那些粗得又会撒到石碾上继续再碾。用来盛放半成品的粮食,是那种大大的四方形的柳条筐,里头直接放着一根长长的擀面杖,用箩来回筛着,细得落到筐底,粗得麸皮什么的就倒在另外一边。


想起了小时侯

14#
发表于 2010-6-2 07:36 | 只看该作者
不好意思。没及时欣赏此文。再提上。
15#
发表于 2010-6-2 07:52 | 只看该作者
此篇写的细腻,富有生活气息。我小时候,村里人还在用此物碾米压盐,也推过石碾,挺沉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9 10:21 , Processed in 0.09090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