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609|回复: 2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弟子规》的伪经典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1-15 08: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云南张礼 于 2020-1-15 08:48 编辑

      前几年,在弘扬传统文化的风潮中,《弟子规》入了小学实验教材的一年级课程,有些私营企业,也把《弟子规》纳入礼仪规范学习教程。这引发了《弟子规》是经典还是垃圾的网络大讨论,闹得沸沸扬扬。

      正方观点认为,李毓秀的《弟子规》是国学经典,提倡“雅行、孝道、感恩”,其弘扬传统美德,倡导文明风尚,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能为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奠定基础,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爱国、孝道、雅行、责任”的文明少年。


      反方观点也是针锋相对,腾讯网谌旭彬认为,《弟子规》摧毁孩子的自主意识,该书宣扬的理念非常陈腐,内容很容易禁锢员工的思想,它是封建统治阶级为了培养奴才和顺民的教科书,不适合现当代社会。反方最具代表性的,是全国百佳幼儿园园长王立华认为,《弟子规》是当时皇权、神权下的产物,《弟子规》一诞生,就受到皇家大力追捧,主题就是听话无条件的服从,是培养家奴与木头的伪经典。认为糟粕多于精华,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著作,整体上仍可归于反面教材之列。并说《弟子规》全文1080字,用得最多的一个字是“勿”,有43处之多。


      在写作此文过程中,为了阐述自已的观点,我通读了几遍《弟子规》,有了些粗浅的看法。


      《弟子规》是否是国学经典,从原创性与独立性方面分析,它的基本思想主要来自孔子的《论语》与《礼记》,《弟子规》开篇就说“弟子规,圣人训”,总叙完全脱胎于《论语》,如《论语》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许多内容明显参照《礼记》,如“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出自“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恒言不称老”。“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来源于“凡为人之礼,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省”。“将上堂,声必扬”,则是原文照搬。还有许多句子,是朱熹的散文《蒙童须知》的改写。


      以此相似的童蒙读物版本,就有宋朝王应麟的《三字经》,《弟子规》不过是对《三字经》的模仿,两者的形式惊人地相似,有相同的脉络及走势。这样说来《弟子规》就不是李毓秀老先生的独创与原创,再加上作品的粗浅与刻板,与现代的价值观的格格不入,许多观念过于陈腐,说《弟子规》是国学经典。那等于是污辱了李毓秀老先生的名号,污辱了大众的审美意识,会令李毓秀先生难堪。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弟子规》一出世,便被康熙皇帝奉为经典,列为童蒙读物。在当时广为流传,其主要目的就是对孩子进行最初的启蒙教育。《弟子规》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朗朗上口。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


      我通读后的感觉,《弟子规》语言简单,内容浅显,大都是成年人知晓的一些事物,只适合作为儿童启蒙读物。我统计了一下,自已认可或不认可的句子,认可赞赏的句子占多数明显不认可的有两句。这里我列出我欣赏的几句:“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 ,地同载/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感觉《弟子规》通篇,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没有文言文的晦涩难解。在待人接物,恭敬和谦虚,教人向善这些方面,都有提及。我不认可的,主要是:“父母责/须顺承,号泣随/挞无怨”这两句。假如《弟子规》在进入小学课本前,这两句略作简单修改,剔除个别不合时宜的句子,就更臻完善了。

      相较于《三字经》,我认为《弟子规》刻板了许多,语言与内涵过于浅显,《三字经》涉及自然和历史知识,而且有很多的例子和典故。但《三字经》,也并非没有瑕疵,开头的“人之初,性本善”,就有点问题。人之初,没有恶也没有善,就是一张白纸,就是混沌初开,幼儿没有什么价值观,幼儿只有动物本能,他们的三观是受环境的影响,你把一个婴儿放在美国,他就有美国人的价值观,你把中国的一个婴儿放在伊斯兰社会,他就会有伊斯兰社会的价值观。同样,你把一个婴儿交给森林里的大猩猩抚养,他也会成为一只人形的大猩猩。


      清末之后,《弟子规》先是失去了官方的支持,又失去了私塾这片保留地,逐渐消失在人们视野中。《弟子规》作为童蒙读物,得以重新流行于世,就是由于《弟子规》重新回到了儿童的课桌上,私营企业的采纳,以及网络上的争论。如今对《弟子规》的妖魔化或者神话,都是不合时宜的,经是好经,却是让歪嘴和尚念歪了,误解得一塌糊涂,作为一种通俗易懂的童蒙读物,它对生活中的行为准则有一定的概括,不止适用孩子,也适用在此方面欠缺的成年人。任何一本书,读者都不应该无条件地全盘接受,要思辨地去理解,而《弟子规》里的存在的糟粕部份,对于思辨力不足的孩子,自然应由老师稍加引导。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0-1-15 09:46 | 只看该作者
比较认同张礼老师的结论。传统文化有糟粕也有精华,不能一概而论,更不能全盘否定。既然言论自由,多元文化,只要不违法,为何独不放过我们的文化遗产,抑或是通过打击传统文化来动摇历史根基?

点评

赞同先生之言。  发表于 2020-1-17 10:06
3#
 楼主| 发表于 2020-1-15 09:55 | 只看该作者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0-1-15 09:46
比较认同张礼老师的结论。传统文化有糟粕也有精华,不能一概而论,更不能全盘否定。既然言论自由,多元文化 ...

问好草舍煮字老师,您说的有道理,赞同。问好!
4#
发表于 2020-1-15 10:22 | 只看该作者
文化的传承有其时代特征与意义。如何在据时代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必然会有一个过渡。何为精华?何为糟粕?在这个过渡中出现不同的声音,情有可原。
张版对于《弟子规》的论述,很有其意义。
5#
 楼主| 发表于 2020-1-15 12:10 | 只看该作者
冷晰子 发表于 2020-1-15 10:22
文化的传承有其时代特征与意义。如何在据时代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必然会有一个过渡。何为精华?何为糟粕? ...

谢谢冷晰子老师精彩品评,问好
6#
发表于 2020-1-15 12:47 | 只看该作者
鲁迅先生的话犹在耳畔,首先拿来,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对待文化遗产,与时俱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点评

我们有共识,赞同!  发表于 2020-1-16 12:56
7#
发表于 2020-1-15 17:45 | 只看该作者
自然应由老师稍加引导。欣赏,问好
8#
发表于 2020-1-16 11:16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张兄大作,对弟子规也有了进一点了解,佩服张兄的博学多识,问好!
9#
发表于 2020-1-16 13: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米 于 2020-1-16 13:02 编辑

弟子规我看过一部分,是精华与糟粕共存。对于传统文化,我们不能全盘接受,也不能全盘否定,我们要与时俱进地去除糟粕,吸收精华。或者有选择地把精华保留到小学教科书里。能对弟子规提出质疑,所以小米很欣赏张礼斑斑的胆识。
10#
 楼主| 发表于 2020-1-16 21:36 | 只看该作者
月牙 发表于 2020-1-15 12:47
鲁迅先生的话犹在耳畔,首先拿来,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对待文化遗产,与时俱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谢谢朋友来读并阅评,晚上好!
11#
 楼主| 发表于 2020-1-16 21:36 | 只看该作者
yugongjin 发表于 2020-1-15 17:45
自然应由老师稍加引导。欣赏,问好

谢谢朋友来读并阅评,晚上好!
12#
 楼主| 发表于 2020-1-16 21:36 | 只看该作者
xam720 发表于 2020-1-16 11:16
学习张兄大作,对弟子规也有了进一点了解,佩服张兄的博学多识,问好!

谢谢朋友来读并阅评,晚上好!
13#
 楼主| 发表于 2020-1-16 21:36 | 只看该作者
小米 发表于 2020-1-16 13:00
弟子规我看过一部分,是精华与糟粕共存。对于传统文化,我们不能全盘接受,也不能全盘否定,我们要与时俱进 ...

谢谢朋友来读并阅评,晚上好!
14#
发表于 2020-1-17 09:58 | 只看该作者
弟子规放在小学一年级课本,更多的是培养语感而已,小学一年级能读懂什么?——生吞活剥!
15#
发表于 2020-1-17 10:07 | 只看该作者
窃以为,精华部分还是应该传承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6 19:28 , Processed in 0.053006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