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345|回复: 0

[分享] 孔子唱作《曳杖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2-26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远牵 于 2020-2-26 11:31 编辑

     在《礼记·檀弓上》、《孔子家语·终记解》以及《史记·孔子世家》等书中都有大体相同的记载。兹引《礼记·檀弓上》中的相关文字如下:

  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于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既歌而入,当户而坐。子贡闻之,曰:“泰山其颓,则吾将安仰?梁木其坏,哲人其萎,则吾将安放?夫子殆将病也。”遂趋而入。夫子曰:“赐,尔来何迟也!……予畴昔之夜,梦坐奠于两楹之间。夫明王不兴,而天下其孰能宗予?予殆将死也。”盖寝疾七日而没。

  东汉郑玄在上述引文之末注解说:“明圣人知命。”所谓“知命”,字面意思是了解自己的命运;比较科学的解释,也就是依据已知的情况对未来作出较为近是的预测。孔子唱这首歌时,只是一种预感,接着病倒了,七天后去世,正应验了他预感的正确。活着,活得清醒;快去世时,也不糊涂。大概这就是孔子之所以为孔子,也是这首《曳杖歌》所要昭示世人的这一层意思吧。

  从《礼记》的记载中可以知道,孔子在吟唱这首《曳杖歌》之前,心灵上正经历着微妙的深刻的变化:夜里他做了一个不祥的梦,梦见正坐在两个廊柱之间被人祭奠;他早早地起了床(“蚤作”),或许梦醒后就一直未曾睡着吧;他反背着手,拖着手杖,孔颖达解释“负手曳杖”说:“杖以扶身,恒在前面用。今乃反手却后以曳其杖,示不复杖也。”(《礼记正义》)所谓“示不复杖”,意思是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不会再用手杖了;他还“消摇于门”,从屋内走到门口,显出一副放松随便的样子。“消摇”,即“逍遥”,安闲放松的样子。孔颖达说:“夫子礼度自守,貌恒矜庄。今乃消摇放荡以自宽纵……示不能以礼自持。”又说“负手曳杖”与“消摇于门”二句,“并将死之意状”(引书同上)。正是在这样一种特殊的心态支配之下,孔子这位在二十多年前已早知“天命”的哲人,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也不能不长歌当哭,动情地唱出这首留恋人生、爱惜生命、无奈地直面死亡的悲歌。

  《曳杖歌》全文只三句。前两句用比拟,以物比人,以“泰山”、“梁木”拟“哲人”。“泰山”是众山所仰的高山,现在泰山快要崩塌,众山就无可瞻仰了。“梁木”是放置檩条、椽子的地方,现在梁木快要折断,檩条、椽子就无可依托了。紧接着这两个比喻的句子,末句直接说到自身。“哲人”,乃夫子自道;“萎”,原指草木枯死,引申为病危。上述做梦等种种潜意识的以及行为上的异常情况,令孔子自感已经病入膏肓,将不久于人世了。孔子的高足子贡,这天早上刚好来看望老师,听了这首歌,由“泰山”、“梁木”的比喻,他想到了“哲人其萎”的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他所说的“则吾将安放”,意思是他们这些学生就将永远失去孔子这位诲人不倦、可敬可亲的好老师了,不觉心情黯然。

  全诗三个句子,虽有前两句的比喻与后一句的直陈两个层次,但因感情真挚,比喻贴切而又形象,且句式整齐,每句的第三字都用表示“大概”或“将要”的副词“其”字,故仍不失一气呵成、流利紧凑的即兴吟成的本色。
  孔子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有着“智者乐,仁者寿”双重收获的孔子无法逆转地走向生命的终点。虽也希望再给他些时间,不要多,只要能多几年的岁月即可。尽管垂垂老矣,也还能加紧学《易》,那样就不会有大的过错了。然而孔子“敬鬼神而远之”,不会依靠祈祷来增年加岁鲁哀公十一年,也就是孔子68岁时,季康子派人迎归孔子。14年的流亡生活,占据了他而立之后超过1/3的岁月。被围困,遇绝粮,孔子“用则行,舍则藏”,并无后悔。即使返鲁后为国老而待问,孔子也一样不抱怨,不自伤。孔子抓紧最后的时间删《诗》,序《书》,著《春秋》,定《礼》《乐》,十翼传《易》。经他整理编订的文化典籍后世奉为“经”,为2000多年来中华文化的定海神针。夫子木铎,无有遗憾。\n另有《春秋》记:“西狩获死麟。孔子曰:‘吾道穷矣。’”一个被旁人猎杀的不寻常的猎物,孔子便认定是自己终期的征兆。而一段时间以来这样的命终联想频频闪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自以为“斯文在兹”的孔子无奈地连连叹惜:“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不禁洒泪,为世道,非为自己。

  《春秋·哀公十六年》记:“夏四月己丑,孔丘卒。”是唱《曳杖歌》后的第七日,孔子死于自己的母国。史籍记载,孔子死后葬于鲁国城北泗上,今曲阜孔林。\n孔子死后,弟子们纷纷前来为孔子守墓服丧,三年后“治任别归”。子贡聆听过夫子的《曳杖歌》,独为夫子守墓六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3-19 12:24 , Processed in 0.050636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