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晋之源 于 2020-3-12 20:01 编辑
【3月-春】草堂的春天
每次想到杜甫,心里总难免浮现那样一幅场景:江风飒飒,夜雨飘零,一叶孤舟在风雨中漫无目的的飘荡。我们的大诗人杜甫病卧在残破的舟蓬里,忧郁浑浊的目光透过茫茫雨雾投向远方。终于,在一个星月无光的夜里,那眼神彻底黯淡了下去,那孤舟也永远消逝于无踪。这样的场景,定格在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身上,总是让人痛彻心扉。印象中,他总是在漂泊,他身上总是沾满风尘,他眼里总是噙着泪水。为那支离破碎的山河和饱受苦难的苍生。不免长叹,在那样一个以诗歌闻名的朝代,怎么就没有这样一位大诗人安身立命之所呢?多希望那个时代投射在他身上的能少一些风寒苦旅,多一些温暖安顿。温暖还是有的,譬如那座在他的生命中及在中国诗歌史上留下浓重一笔的草堂。那么,且拨开那层层雨雾,让我们回到一千多年前他诗中的那个草堂的春天吧。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这首《客至》写于公元761年。时年已50岁的杜甫终于暂时结束了安史之乱以来颠沛流离、苦不堪言的漂泊生涯,靠着亲友们的帮忙,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起了这座草堂,总算给妻子儿女一个栖身之所。草堂岁月是诗人晚年生涯中少有的幸福时光。尽管这与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豪情壮志相去甚远,但比起“漂泊西南天地间”的狼狈与辛酸,实在是好的太多太多了。就在这样一个难得的春日里,他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看那草堂的南北,春水漫漫,风光宜人。诗人独坐在这春水岸边,只有那群殴翩翩而至。鸥鸟性好猜疑,只近无机之人。日日而来,足见草堂的清幽僻静与诗人的真率忘俗;但只见群殴,不见亲友,闲逸中又不免透出一丝孤独。
终于远处走来了久违的访客,那脚步如空谷足音。诗人顿时欣喜万分。哦!我的朋友,我这花草满地的小路可从来没有为谁专门打扫过,今天为你而扫!我这蓬草编成的门从来没为谁专门打开过,今天为你而开!诗人的喜客之至,待客之诚真是溢于言表啊!
好友难得一来,自当美酒佳肴,盛情款待!只可惜我住的地方远离闹市,且家境贫寒,只能用简单的菜肴、旧酿的薄酒来招待你,实在是不成敬意啊!诗人欣喜中怀着深深的歉疚。但朋友应是不会介意的,只要心意相通又何须玉盘珍馐,粗茶淡酒也足慰平生!何况还可就着这大好的春光呢!来,举杯畅饮吧,谈笑间,不免夹杂着声声叹息,几许宽慰。天下事未定,杯酒且消怀,诗人清瘦的脸庞上渐渐泛起红光,兴之所至,频频劝酒,谈笑声在这草堂的上空,在这幽静的春光里久久回荡。
酒喝得差不多了,看看余酒未尽,微醺的诗人忽然心头一动,对客人说:“如果你不介意的话,我就隔着篱笆,把邻家的老哥唤过来,一起喝尽这最后的几杯吧。”这就是我们的大诗人,同饮不须事先约请,往来何分贵贱高低,绝无矫饰,率性自然。
酒有尽时,春有归日。草堂终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诗人在这里度过了还算安逸平稳的近四个春秋。在这期间写下了两百余首诗篇。写下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也写下过“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草堂能暂时安顿他日渐苍老的身躯,却放不下他那颗永怀社稷苍生的忧患之心。但他又能如何呢?想了想,终于无奈地摇摇头,苦笑着写下“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的诗句。对于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这样的诗句读来总叫人为之心酸落泪。
可即使是这样的日子对于我们的诗人也还是太过短暂了。公元765年,随着好友,剑南节度使严武的突然病逝,诗人失去了生活的依靠,草堂岁月戛然而止。该走了,他的心本就向着长安,向着洛阳。且买舟顺江东下,继续漂泊吧!漂泊似乎就是他的宿命。
人去屋空,只有那浣花溪水还在日夜流淌,只有那春日的群鸥还在空中盘旋。斯人已逝,但他的诗还在,他的精神风骨还在,千百年来他身后一代一代的追慕者还在。如果你也是其中之一,那此生一定要去那个草堂看看,那是诗歌的殿堂,精神的圣地。最好也是春天去,伴着鸟语花香,溪水潺潺,安安静静的在草堂前坐一会,再轻声吟诵一遍那首《客至》,默默追忆一下那个举着酒杯,至情至性、亲切率真的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