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991|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孔子“仁政”思想之我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6-3 11: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8:50 编辑

孔子“仁政”之我说


定西 刘居荣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济南东南)。幼年丧父,生活贫困,是我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局,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一生主张仁义,强调“为国以礼”,“克己复礼”。反对残暴统治,同情人民疾苦。他首开私人办学、讲学之风,有教无类,循循善诱,提倡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他是我国历史上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其思想在我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民间有语“文夫子,武圣人”,就是最好的明证。


       我认为,孔子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是中国思想文化的创立者和奠基者。孔子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中国文化发展的所有丰富性特征都可以从孔子那里找到根源。孔子思想的主要特征之一便是他提出了著名的“仁”的思想,以至后来有人把孔子的思想概括为“仁学”。
    可是,就在我尚不明确事理的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他和林彪一起排队,名为“批林批孔”,这一批倒是成为了一场中国文化教育繁荣的前奏。一些被保护的“臭老九”成了香饽饽,这是有目共睹的。时下,外国不断开办孔子学院,让人引发无限感慨和深思。
    那么,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具有一些什么特征呢?我 在拜读《论语》一书时,仅“仁”字出现的频率就达109次之多,这无疑说明“仁”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所居的重要地位了。那么,到底孔子所谓的“仁”究竟是指什么?不同场合,不同时间,针对不同主体对象,孔子所阐述的“仁”的含义是不完全一样的,这样一来,就给不同的价值主体在施行“仁”的过程中造成了理解上的自由空间,任何一种学说都可以从孔子的论述中找到其需要的理论根据。

    具体说来,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孔子的“仁政”学说:

   一、对待“仁”的态度孔子主张任何人都应该有一种为“仁”的愿望,应该诚心诚意去求“仁”,如果这样做了,那么就会得到“仁”。达到“仁”的境界的根源在于自己如何去做,而不是由他人来推动,只有主导自己的追求和信仰,才有可能达到“仁”的理想境界。这说明孔子的“为仁”是某种自觉的内在情感行为,任何人都是无法替代的,只要自己态度端正,就可以实现“仁”的要求。孔子强调在内心的价值观念上首先要明确对“仁” 的态度,孔子这种在内心深处对“仁”的价值追求的思想,被后来的孟子引伸为“四端说”理论。从而说明,孔子对“仁”的思想的重视程度,表明“仁”的思想和学说是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价值核心。

   二、“仁”的价值内涵。从《论语》中孔子论“仁”来看,其价值内涵主要指“仁”的情感性、自得性。孔子的思想是一门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关系的学问,是一门关注人的自身发展的学问。孔子所提倡的是,人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达到理想人格的问题, “仁”精神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已立立人,已达达人”,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从理论源头上考察,孔子的“爱人”观点来自周初的“保民”、“敬民”思想。“爱人”作为“仁”的重要精神内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在孔子“仁”的价值内涵中,由“爱人”所推导出的一系列内容都深刻体现出孔子对一般社会民众的关注,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实现人际之间共同和谐发展的关切,这一切都奠定了孔子作为中国乃至世界最伟大思想家的地位。不仅如此,在几千年后的今天,孔子所提出的一系列思想仍具有普遍适用性和永恒价值。

   三、“仁”的表现方式。以博大宽厚的胸怀来爱护民众是“仁”的一种表现方式,即“泛爱众而亲仁。”这首先是自我认知上的一种升华,是自我精神状况的内在反映。“仁”作为价值主体内在精神状态的反映,是实现理想人格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东西。只有内心以“仁”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仁”的境界来考察自己的思想,才是达到真善美崇高境界的前提条件。孔子“仁”的表现方式还体现在时时处处以人为主,以人为研究和关注的对象,一切围绕“人”的思想行为的发展状况为主要内容。在孔子看来,一个本质上有问题、思想上有邪念的人是不可能达到“仁”的境界的。

   四、“仁”的实践价值。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征,他把关注的焦点投向社会,投向现实,时刻关注现实生活中如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孔子关于“仁”的学说不是纯粹思辨性的形而上的理论体系,更多的是结合具体行为方式告诉人们应该怎么做,这不是哲学意义上的实践理性的体现,而是对一般民众人格升华 、人性解放的终极关怀。孔子还认为,“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为了崇高的“仁”的境界,绝不做违背最高道德准则的事 ,必要的时候要不惜牺牲自己来成就这一事业。以至于“杀身成仁”成为后世一些知识分子报国捐躯的行为准则,多少“仁人志士”在此原则的指引下奋不顾身地为国家、为民族事业而奋斗终生。

    孔子思想体系中“仁”这一重要概念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有内在的如何达到“仁”的境界,有外在的如何实现“仁”的方式方法;小到个人理 想人格的培养,大到治理国家的理想社会行为,是一个具有深刻内涵,包括个体及群体生活在内的思想和行为各方面的理想人格修养体系。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及适用性,这也是孔子思想的强大生命力之所在。孔子思想为后来的孟子和荀子所提倡的“内圣外王”之道提供了理论参考,其中的某些行为甚至完全被后人所吸取,成为儒家人学思想中永恒的“不灭之火”。

    翻阅孔子的一生经历和记录他重要活动的历史文献,身居中国奴隶制度即将崩溃时期的孔子,身上背负着的是不仅仅是实行倡导“仁政”的压力。他是深深背负着双重的思想压力。一面极力维护即将崩溃的现行制度,又怕这种制度会在复辟周公的道路上走向极端。于是,深深体味民生疾苦的孔子,就另辟蹊径,推陈出新,在顺应时代的潮流中提出“礼仁”的思想体系,发展了自己的言论和主张,延伸了“仁政”思想的深刻内涵。


    中国政治上,如果武官不怕死,文官不贪污受贿,骨子里有正气,国不怕不兴。而事实上恰恰相反,中国历来奉行的是中庸之道,也就是折中的办法了,说的严重些,就是充当活事佬,保持一种中立态度,这是中国政治的一大弊病。只要这种弊病在泛滥,政治歧视是无疑的了。

      而事实上武官动不动就跪,即便临死还得跪着。给长者跪,给上级跪,给苍天厚土跪。这是一种奴才相的真实体现了,这种所谓的忠君思想不知贻害多少生灵,让多少人备受迫害。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啊!

      孔子提倡“德治”“教化”,与现行的“以德治国”“和谐社会”大相径庭。根本思想都是取决于人的思想内核,是道德评判之前的抉择行为与时代顺应,而不是意味的苟合。但是,在时代与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滋生出许多新矛盾,大多处于分配不均衡。经济体制改革放宽了政治改革的调控,人与人之间的攀比心里致使道德恶化,社会形象扭曲,人们的心灵极度扭曲,人们为利益所动,忘了自己的根本,忘了修养。

    不妨,我们来看看,孔子的是怎么想的和做的。

    这在他的《侍坐》里体现得十分充分,这是不言而喻的。其实这篇文章的原题是《论语. 先进》,这个题目是后人加注的。文章里曾皙的一段话颇为人深思,那就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其意思是:在暮春三月时节,换上春天的服装,同五六位青年人,以及六七个少年,在沂水里沐浴,在舞雩台上乘凉,然后一路咏吟而归。这是曾皙所追求的太平盛世、天理流行的景象,代表着更高的治国境界,因此,孔子赞赏曾皙甘于淡泊的思想境界,
      
    孔子的“仁政”思想,对于今天的来说,无疑是一门国学了。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理论架构,据我肤浅的认识,大概是来源于孔子的“仁政”思想和理论体系了,这是不争的事实,“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这绝不是一种空洞的口号。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对孔子的“仁政”思想,应该有一种比较深刻的态度,就不能作为一种舆论工具,来麻痹老百姓,也绝不是让人俯首称臣,洗耳恭听,盲目跟随。它更有着一种时代的进步意义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2#
发表于 2010-6-3 11: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8:50 编辑

中国政治上,如果武官不怕死,文官不贪污受贿,骨子里有正气,国不怕不兴。而事实上恰恰相反,中国历来奉行的是中庸之道,也就是折中的办法了,说的严重些,就是充当活事佬,保持一种中立态度,这是中国政治的一大弊病。欣赏

3#
 楼主| 发表于 2010-6-3 12: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8:50 编辑

中国政治上,如果武官不怕死,文官不贪污受贿,骨子里有正气,国不怕不兴。而事实上恰恰相反,中国历来奉行的是中庸之道,也就是折中的办法了,说的严重些,就是充当活事佬,保持一种中立态度,这是中国政治的一大弊 ... [/quote]
谢太和来评点!问好!!握手!!!

4#
 楼主| 发表于 2010-6-3 14: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8:50 编辑

欢迎各位斑竹朋友不吝赐教!问好!

5#
发表于 2010-6-3 14: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8:50 编辑

向伟大光荣正确的刘院长学习,向勤奋敬业实干的刘院长致敬!

6#
 楼主| 发表于 2010-6-3 16: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8:50 编辑

谢何先生,不要这样啊!这有失体统啊!!!勤勤恳恳做事,老老实实为人,不要刷花架子,摆什么谱!让人笑掉大牙啊!!!

7#
 楼主| 发表于 2010-6-3 16: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8:50 编辑

向伟大光荣正确的刘院长学习,向勤奋敬业实干的刘院长致敬! [/quote]
谢何先生,不要这样啊!这有失体统啊!!!勤勤恳恳做事,老老实实为人,不要刷花架子,摆什么谱!让人笑掉大牙啊!!!
何晓云 发表于 2010-6-3 14:55

8#
发表于 2010-6-3 17:12 | 只看该作者

欢迎前来交流!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8:50 编辑

粗看了一下,如果就孔子思想中“仁”的内涵来说,这篇文字分析得较为充分。
但要探讨一下:从整个儒家学说来说,孔子提倡“仁”,是仁爱、爱人的意味,文章中提到了这个。“仁政”真正形成思想体系,是孟子的论述。这个渊源还需讲明确。
另,这个文字的前面引言部分有点多余吧?

9#
发表于 2010-6-3 17: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8:50 编辑

:victory: :victory: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6-3 18: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8:50 编辑

粗看了一下,如果就孔子思想中“仁”的内涵来说,这篇文字分析得较为充分。
但要探讨一下:从整个儒家学说来说,孔子提倡“仁”,是仁爱、爱人的意味,文章中提到了这个。“仁政”真正形成思想体系,是孟子的论述。 ... [/quote]
欢迎朋友前来交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抒己见,探讨争鸣!!!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6-3 18: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8:51 编辑

:victory: :victory: [/quote]
谢谢小雨朋友喽!!! :handshake :handshake :victory: :victory: :victory: :victory:

12#
发表于 2010-6-4 08:22 | 只看该作者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文章较全面系统的阐述了孔子的“仁”
欣赏学习,问好刘兄
13#
发表于 2010-6-4 10:24 | 只看该作者
孔子的思想为“仁”“礼”,孟子借孔子的思想为政,树立“仁政”思想!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6-4 10:2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夫子山闲人 于 2010-6-4 08:22 发表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文章较全面系统的阐述了孔子的“仁”
欣赏学习,问好刘兄


谢夫子斑竹评点!问好!!! :handshake :handshake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6-4 10:2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曹国魂 于 2010-6-4 10:24 发表
孔子的思想为“仁”“礼”,孟子借孔子的思想为政,树立“仁政”思想!


谢曹版御笔评点!问好!!!:handshake :handshak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5-5 02:34 , Processed in 0.118176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