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684|回复: 6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简单说说调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4-1 16: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草舍煮字 于 2020-4-14 15:26 编辑

简单说说调料
文/草舍煮字

  
  子期写了餐桌文化,夜莺论了筷子,我就说说调料吧。小小调料话题太大,大致说说这类食材的起源。其中可能会有本人的推测和杜撰,谁看出来了可以批评,但千万不要生气哈。
  
  原始人类生活在大森林中,茹毛饮血。天灾地祸,洪水猛兽是少不了的。雷电击中树木引起森林大火就是其中之一,没有逃掉的动物都进了烧烤炉。林火熄灭后,返回来觅食的动物们发现在满目疮痍、一片焦土里找到的烤肉,香气扑鼻、美味异常,不仅去腥膻,容易嚼烂和消化,吃了还不容易得病。
  
  相比其他动物,原始人类脑容量大,很聪明的。他们想到这么好吃的烤肉,如果撒上盐、孜然、辣椒,或者涂上奥尔良酱料……于是调料就产生了。呃,还没有,还没有啊!原始人类的聪明在于留下了火种,在穴居的山洞里点齐篝火,薪火相传,用于取暖、加工食物和防御野兽。后来,应该是由于群体狩猎,加上工具的发展,打到的猎物会比较多,存放时间长,或者天气热的时候肉类会腐臭。调料的作用可能最初是去掉或者遮盖那些腐臭味,后来才是帮助食物将美味发挥出来。
  
  那么,最早的调料文字记载起于何时呢?相传是商王武丁作的《商书》佚文《说命》(公元前1600年)三篇,下篇有“若作酒醴,尔惟麹糵;若作和羹,尔惟盐梅。”两句看似晦涩的文字,大致意思是,要做甜酒,你就用曲蘖;要做羹汤,你就用盐和梅。麹,是发酵的酒曲;糵,麦芽;醴,微甜的酒(麦芽加酒曲,或许是原始啤酒);梅,酸梅果。这就说明上古中国人已经用盐和酸梅,做咸和酸两种最主要味道的调味品,应用于烹调了。“烹”就是要把生食做熟,“调”就是要调理出食物的最佳口味(香气)、形态、口感、营养(养生),这就需要调料。口感是什么?是食物在口腔里咀嚼时,各种感受的总和。
  
  除了咸盐、酸梅,古籍中还提到了这些调料:
  
  《诗·载芟》:“有椒其馨。”——椒,花椒。
  
  《诗·绵》:“周原膴膴,堇荼如饴。”——饴,麦芽糖。
  
  《礼记·内则》:“枣栗饴蜜以甘之。”——蜜,蜜糖。
  
  从周代起,人们就有因季节不同及时变换调味品烹调饮食的习惯。《周礼.天官.食医》:“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
  
  我见过一个中型配餐公司的调料库,不亚于一个中药铺子。烹调的学问很大,理论都太枯燥,掉书袋又有抄袭之嫌,我就一带而过了,说点轻松的。
  
  过去北方人说“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并不准确,实际上那时的人们还是闭塞,对各地的食物口味不够了解。南方出蔗糖,北方人口重、喜咸,“南甜北咸”是对的。“东辣西酸”呢?西部的山西人爱吃酸(三大名醋:山西陈醋、绍兴老醋、天津独流醋,有两种在东部),但是西边方向还有陕西、甘肃、宁夏甚至青海、新疆,那里的人不那么爱吃醋。东部沿海,从东北、河北、山东,到苏浙沪,福建、广东,这些地方人哪里是全国最能吃辣的呢?都不是。这些年川菜、湘菜普及后,人们才知道中南、西南的人们习惯吃辣。这和那里多山多水多雨多湿寒的地理气候有关,吃辣能使身体活血生热,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一白遮三丑,一辣解三馋”,说一说辣味。辣椒辣的程度是可以度量的,方法是从新鲜的辣椒中提取汁液,然后加入纯水直到辣味消失为止。加入的水相对于辣椒汁的倍数,就是它的辣度。到目前为止,天然辣椒(未经提纯)的最高辣度是248万倍。中国各地的辣椒都达不到这个辣度,但是有三四种能进入前十。
  
  最辣的辣椒在嘴里什么感受,有人形容像是被蝎子蛰了舌头,有人说是烧红的烙铁压在舌头上。这说明,实际上,辣椒虽然是一种调味料,但是辣却不是一种味道,而是一种痛感。就像痒也是一种轻微的痛感一样。把辣椒汁涂在敏感的皮肤(手心、脚心、肚脐、眼睛、鼻子)上,一样可以感觉到这样的痛感。有些骗子就在假膏药里掺入辣椒,贴在敏感处,欺骗患者说那灼热的痛感是药力渗入皮肤了。说到骗子,披露报端的苏丹红、三聚氰胺,这些都被见利忘义的人当做食物调料了。
  
  再轻松一下,讲个笑话。葱、蒜是两种味道相近但辣度不同的鲜菜调料。从前有个商人用骆驼驮着两大袋大葱,一路千辛万苦,献给沙漠深处一个与世隔绝的部落酋长。部落的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葱,非常感激商人的慷慨,就用金银装满那两个装葱的袋子,回赠给商人。然后部民种植成功了大葱。另一个商人听说后,就用骆驼驮着两大袋大蒜,也历尽艰辛到了那个部落。酋长发现蒜比葱的味道更加刺激,也更加珍贵,再回赠金银就难以表达感激之情了。怎么办呢?于是就回赠了两袋大葱给商人。部落的人们认为大葱是弥足珍贵的,商人若不收下就是看不起酋长和他的部落。
  
  光说不练假把式,来点实惠的,我借此推荐一种“百搭蘸料”,它本来是我用作白斩鸡的蘸料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为什么是“百搭”?且听我慢慢道来。
  
  先说做法。配料简单:1.葱、姜末,比平时炒菜炝锅用的多一倍,不喜欢直接吃姜的可以用姜片。喜欢辣的再加一个鲜小米辣椒切成末。2.生抽一碗(饭碗,不是汤碗),一定要“海天”牌的(厂家读到这里请付广告费)。3.料酒一勺,喜欢海鲜味的可用蚝油一勺代替。4.芝麻油(此处芝麻油广告招商)一到三勺。做法是,底油一勺烧热,葱、姜末炝锅(或者在油凉的时候加入姜片,煸干去掉,再加葱末),顺序倒入一碗生抽,一勺料酒或者蚝油,轻搅一下,口味轻的还可以兑入一点白水,烧开后熄火,盛入碗里(不要用塑料容器),加入一至三勺芝麻油,完活。放凉后封上保鲜膜存在冰箱里备用,保质期10天。
  
  再说“百搭”。这个蘸料,可以用来做白斩鸡、清炖白肉、清炖排骨、清炖肘子、清炖肉骨头、清蒸鱼等等的蘸料,还可以用来炒肉、炒菜、炒面、炒饼、炒河粉、凉拌菜(加点醋)。最妙的是,如果你是单身,或者忙碌的双职工,忙碌一天到家就想简单地吃一顿,或者是夜宵、早点,它可以用来拌面、拌饭或者炒饭(米饭+鸡蛋+腊肠末+葱末+蘸料),还可以做白水煮蛋的蘸料。所以,它又可以叫做“懒人酱油”。
  
  最后,出个灯谜你猜。四句打油诗,猜猜厨房里缺少了哪四种调料。
  
  小雨淋湿白灰墙
  刘备亲自下校场
  关羽走失赤兔马
  孔明无计拜张良




评分

9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0-4-1 16: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袁汉林 于 2020-4-1 16:40 编辑

      小雨淋湿白灰墙
  刘备亲自下校场
  关羽走失赤兔马
  孔明无计拜张良
       盐   酱   姜   蒜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3#
 楼主| 发表于 2020-4-1 16:48 | 只看该作者
袁汉林 发表于 2020-4-1 16:37
小雨淋湿白灰墙
  刘备亲自下校场
  关羽走失赤兔马

袁老师猜对啦,加分。

点评

谢谢老爷子恩施,在下有理了,敬香茶!  发表于 2020-4-1 18:04
4#
发表于 2020-4-1 16:50 | 只看该作者
好,有味道的文字,有文化的调料,以后用它们时,另眼相看
5#
 楼主| 发表于 2020-4-1 16:54 | 只看该作者
夏日荷风 发表于 2020-4-1 16:50
好,有味道的文字,有文化的调料,以后用它们时,另眼相看

哎呀,有人青睐就不白写。
问好荷风老师!
6#
发表于 2020-4-1 17:28 | 只看该作者
草舍版,你这个“百搭”蘸料,不能多吃,吃多了对身体不好。这么多生抽,太咸了啊。
谜语不会猜,好在上面翰林先生早说出来了。
7#
发表于 2020-4-1 19:26 | 只看该作者
你可以开餐馆了,想半天没猜到,忍不住看了下面答案。
8#
 楼主| 发表于 2020-4-1 19:34 | 只看该作者
幸福小草 发表于 2020-4-1 17:28
草舍版,你这个“百搭”蘸料,不能多吃,吃多了对身体不好。这么多生抽,太咸了啊。
谜语不会猜,好在上面 ...

蘸料是调料,不是主菜。我家倒是常备。
9#
 楼主| 发表于 2020-4-1 19:35 | 只看该作者
喻芷楚 发表于 2020-4-1 19:26
你可以开餐馆了,想半天没猜到,忍不住看了下面答案。

一碗调料开餐馆,有欺诈的嫌疑,哈哈。
10#
发表于 2020-4-1 19:42 | 只看该作者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0-4-1 19:35
一碗调料开餐馆,有欺诈的嫌疑,哈哈。

菜就是要善调料,味调好了那肯定比沙县小吃好。
11#
发表于 2020-4-1 20:46 | 只看该作者
我只负责吃,不负责做,不过煮兄这个可以一试,当然前提条件是有心情时候
12#
 楼主| 发表于 2020-4-1 20:51 | 只看该作者
喻芷楚 发表于 2020-4-1 19:42
菜就是要善调料,味调好了那肯定比沙县小吃好。

沙县小吃大家褒贬不一,我没有吃过。我这个作为家常调料还是比较实惠的。
13#
 楼主| 发表于 2020-4-1 20:52 | 只看该作者
莹莹子期 发表于 2020-4-1 20:46
我只负责吃,不负责做,不过煮兄这个可以一试,当然前提条件是有心情时候

我这个调料就是为你设计的。
14#
发表于 2020-4-2 11:48 | 只看该作者
有了筷子,有了调料,还有餐桌文化,那就是满汉全席了。
我等充当跑堂,客官,上酸菜了。
15#
发表于 2020-4-2 11:54 | 只看该作者
调料越来越重要了,年轻人吃的所谓辣条、麻辣烫什么的,吃的就是调料。我倒是有些担忧,调过度了,肠子不生病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6 10:32 , Processed in 0.057594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