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952|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世说新语》读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4-14 17: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rsjby 于 2020-4-15 09:00 编辑

    读《世说新语》,最动我心者,是《德行第一》第九则。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文虽短,却五折,起伏跌宕,尽得为文之要。友人有疾,荀巨伯远看,“值胡贼攻郡”,折一;友人劝巨伯“子可去!”巨伯不愿“败义以求生”,折二;贼至,奇而怪之:“汝何男子,而敢独止?”折三;巨伯“宁以我身代友人命”,折四;贼感悟:“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班师而还,一郡并获全。”折五。前四折,顺理成章,均在意中。而最后一折,却出乎意料,令人怀想之余,怅然不已。

    据说,荀巨伯是东汉末年恒帝时期人,除在刘义庆笔下出现外,史无所载,事迹不详。其友人是谁,也不得而知。“胡贼”是对进犯中原的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具体为哪一族,不敢肯定。想来,应该是后来有实力“乱中华”的“五胡”之一,可能性最大的是匈奴。


    荀巨伯与“胡贼”津津不已的义,在甲骨文里写作“義”,从羊从我。《象形字典》说:羊,即“祥”,祭祀占卜显示的吉兆;我,有利齿的戌,威猛的战具。合起来则表示“出征前的隆重仪式,祭祀占卜,预测战争凶吉;如果神灵显示吉兆,则表明战争是仁道、公正的,神灵护佑的仁道之战。”引申仁道、公理、真理等,或符合仁道的、符合公理的、符合真理的等。


    与“胡贼攻郡”类似的故事,古亦有之。其中两个故事,最能从一个侧面反映文化的嬗变、世道的演进以及人心之不古。


    《左传•宣公十五年》里有则故事:


   
十五年春,公孙归父会楚子于宋。


    晋使解扬如宋,使无降楚,曰:“晋师悉起,将至矣。”郑人囚而献诸楚,楚子厚赂之,使反其言,不许,三而许之。登诸楼车,使呼宋人而告之,遂致其君命。楚子将杀之,使与之言曰:“尔既许不谷,而反之,何故?非我无信,女则弃之,速即尔刑。”对曰:“臣闻之,君能制命为义,臣能承命为信。信载义而行之为利。谋不失利,以卫社稷,民之主也。义无二信,信无二命。君之赂臣,不知命也。受命以出,有死无霣,又可赂乎?臣之许君,以成命也。死而成命,臣之禄也。寡君有信臣,下臣获考死,又何求?”楚子舍之以归。


    鲁宣公十五年,是公元前594年,属于春秋中后期。虽诸侯争霸,却尊王攘夷,周的核心价值如仁义、信义、道义之类,还有一定的市场。不管是出于真心,还是假仁假义,在彼此攻伐的战争中还遵循一些基本的规则,比如师出有名(没名也要找个名),比如杀人以理(没理也要找个理)。解扬虽有欺瞒楚子之机巧,但置身死于度外,忠于晋令,完成使命,不失为臣之信。楚子虽受解扬欺瞒,或于战不利,却感慨于解扬之言,觉得其言说有理,其行为有信,不宜屠戮,不失大度之义。在这则故事里,解扬这样有信的人,是被尊重的;强势如楚子者,也不愿坏了公理、道义,不得不“舍之以归”。


    另一则故事出自《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齐孝王十一年,吴王濞﹑楚王戊反,兴兵西,告诸侯曰“将诛汉贼臣晃错以安宗庙”。胶西﹑胶东﹑菑川﹑济南皆擅发兵应吴楚。欲与齐,齐孝王狐疑,城守不听,三国兵共围齐。齐王使路中大夫告于天子。天子复令路中大夫还告齐王:“善坚守,吾兵今 破吴楚矣。”路中大夫至,三国兵围临菑数重,无从入。三国将劫与路中大夫盟,曰:“若反言汉已破矣,齐趣下三国,不且见屠。”

    路中大夫既许之,至城下,望见齐王,曰:“汉已发兵百万,使太尉周亚夫击破吴 楚,方引兵救齐,齐必坚守无下!”三国将诛路中大夫。


    西汉齐孝王十一年,是公元前154年,属汉景帝时期。虽距解扬使宋的公元前594年,只有四百多年,但由于经历了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秦的严刑峻法,楚汉相争的群雄逐鹿,旧传统被打破,新秩序还有待建立。参与七国之乱的,本就是同根相生,却相煎颇急,哪还会顾什么仁义、道义、信义。虽然路中大夫的行径与解扬同出一辙,但结果却迥然相异:既没人告诉路中大夫,要杀他;更没人听他忠于使命的辩解,直接“诛”杀便是了。


    时间向前推进,世事纷乱演绎。春秋时期或许还存于人心的仁义、信义、道义体系等等也者,到西汉时已散乱无稽,更别说几百年后的东汉末年了。但奇怪的是,被诸多正史描绘成抢掠、杀伐无度,被蔑称为“贼”的“胡”,却在《世说新语》里给我们上演了一幕温情脉脉的正剧,既令人喜,亦令人悲。喜之者,“胡贼”慕义,因荀巨伯之言而自惭不已,而班师北归,并由一人而及全郡,使“一郡并获全”。这些慕义的“胡贼”,经两晋南北朝而最终融入中华,今之我等,血脉里或许依然存有其古风古义。悲之者,想起同时段董卓之屠洛阳、曹操之屠徐州、孙权之屠江夏,哪里会问被屠之万千人众“汝何男子,而敢独止?”退一万步,即使有问,听到荀巨伯“宁以我身代友人命”之言,也多半会来句“如君所愿”,一刀下去,血溅当场。


    进化史并不一定就是文明史,有时却是血腥史。比如战争,冷兵器的血肉横飞与核武器的杀人于无形,谁更文明,谁更血腥,汗牛充栋的古今著作,却说不清楚。中原王朝在进化过程中弃之如敝屣的“蠢猪式的仁义道德”,或许正是“胡贼”私心景仰、倾心归慕的东西。


    其实,“胡贼”并非心血来朝,而是继承传统。这样的传统,不但《左传》里有,《史记》里也有。《史记•周本纪》载:


   
虞、芮之人有狱不能决,乃如周。入界,耕者皆让畔,民俗皆让长。虞、芮之人未见西伯,皆惭,相谓曰:“吾所争,周人所耻,何往为,祇取辱耳。”遂还,俱让而去。

    “虞、芮之人”进入周界,与“胡贼攻郡”不同,只是想让公正的西伯决其“不能决”之狱。但他们看到周地揖让景象的感觉,却如“胡贼”听荀巨伯之言的感觉一样,自以“所争”为耻。于是,他们亦如后来的“胡贼”不但“遂班军而还”、而且使“一郡并获全”一样,不但“遂还”、而且“俱让而去”。


    这,或许便是孔子所谓“见贤思齐焉”吧!只可惜,“胡贼”慕义思齐时,贤者或已不贤了!念及此,岂不怅然?







评分

4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0-4-14 18:53 | 只看该作者
一看见标题,就拐进来了。我喜欢世说书
3#
发表于 2020-4-14 18:57 | 只看该作者
看完了,一个字。好!我收藏了。
4#
发表于 2020-4-14 20:27 | 只看该作者
荀巨伯重义而轻生,在危难时刻与友共存亡,他的义举最终使敌人惭愧而退兵。

记得授课讲析这则,学生觉得匪夷所思,但还是因文中的“义”,心有所动。
窥一斑知全豹,那是《世说新语》神奇的笔墨展示的一个富有神话色彩的时代。

《左传》中有关解扬,《史记》里有关路中大夫,有关西伯,这些材料的记述,围绕“义”展开,有正有反,是颇有意思的引申与挖掘。

读开篇,“怅然不已”,还纳闷。到篇末点明,“‘胡贼’慕义思齐时,贤者或已不贤了”,戛然收束,豁然明朗。
一“义”之变迁,微言有深意。抚今追昔,不胜感慨。

白璧微瑕:
引伸仁道、公理、真理等——引申
从一个侧面反应文化的嬗变——反映
引文有无差错,还未一字字比对。
5#
 楼主| 发表于 2020-4-14 21:04 | 只看该作者
夜莺 发表于 2020-4-14 18:53
一看见标题,就拐进来了。我喜欢世说书

读世说,此则最令我心动。次则为“周处年少时”,不是内容,而是因为高中时读过。谢谢阅读。
6#
 楼主| 发表于 2020-4-14 21: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rsjby 于 2020-4-16 20:08 编辑
月牙 发表于 2020-4-14 20:27
荀巨伯重义而轻生,在危难时刻与友共存亡,他的义举最终使敌人惭愧而退兵。

记得授课讲析这则,学生觉得 ...

谢谢指正,已经改了。
读荀巨伯不弃友,最在意的却是胡贼。每读,都想起春秋时的悲剧人物宋襄公,心有戚戚。那样的时代,那时的人心,哪里容得下他。而他却痴痴于仁、义,可敬可悲,亦可叹。
7#
发表于 2020-4-14 22: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喻芷楚 于 2020-4-15 06:05 编辑

作者以世语新说中舍身取义的故事作为文章命题。又以三个故事来论证延伸命题的意义。三个故事分别为三个典故:一为楚庄王伐宋或者围宋,二个是汉史七国之乱的三国围齐,三个是虞、芮争田之讼。三个典故加上最初命题典故它们互以论证义在古今王与敌人与普通人间的关系,并以义字的逐渐失守心痛,胡贼为义感动仿佛只是一个远古的浪漫。文章以类比的手法演绎义字在不同人不同时代的分量。文不足之处个人感觉稍显滞涩。
8#
发表于 2020-4-15 09:02 | 只看该作者
这书读得,认真。赞一个。
9#
发表于 2020-4-16 18:23 | 只看该作者
" 这,或许便是孔子所谓“见贤思齐焉”吧!只可惜,“胡贼”慕义思齐时,贤者或已不贤了!念及此,岂不怅然?"

_——当“贤者或已不贤了”,社会就是在倒退!

10#
 楼主| 发表于 2020-4-21 16:25 | 只看该作者
喻芷楚 发表于 2020-4-14 22:54
作者以世语新说中舍身取义的故事作为文章命题。又以三个故事来论证延伸命题的意义。三个故事分别为三个典故 ...

文言读多了(其实也没读多少,只是爱翻),下笔便有点文言倾向。
11#
 楼主| 发表于 2020-4-21 16:25 | 只看该作者
鲜然 发表于 2020-4-15 09:02
这书读得,认真。赞一个。

少事,所以瞎读。乱读,所以乱感慨。
12#
 楼主| 发表于 2020-4-21 16:27 | 只看该作者
蛇珠 发表于 2020-4-16 18:23
" 这,或许便是孔子所谓“见贤思齐焉”吧!只可惜,“胡贼”慕义思齐时,贤者或已不贤了!念及此,岂不怅然 ...

或许,人性就是一个逐步沦落的过程。所以,规范便越来越多,令人无所适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6 02:23 , Processed in 0.10471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