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hzx460128lw 于 2020-4-26 09:37 编辑
【4月-养生】苏轼养生 不养是养
文/贺中轩
不养是养,是苏轼养生之术。理由如下: 一者,苏轼写有《养生论》,言内言外意便是不养是养。为了论述这一观点,该文首先针对“人可以长生不老”“人的寿命不能超过一百二十岁”两种观点进行了批评,说“此皆两失其情”。苏轼是个诗人,诗人发表言论总是拐着弯来说的。于是,他首先说:“夫神仙虽不目见,然记籍所载,前史所传,较而论之,其有必矣。”意思是“长生不老”的神仙是一定存在的。然而,接下来又作了否定,说神仙“似特受异气,禀之自然,非积学所能致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是不可能像神仙那样“特受异气,禀之自然”也不是博学以“养生”而能达到长生不老的。接下来,举了许多例子说明,刻意养生无效,顺其自然有得的道理:例如,说“服药求汗,或有弗获”“终朝未餐,则嚣然思食”,无疑意思是“靠吃药而求出汗,不能实现”,以比喻“有目的之养生无用”;以“终日未餐,有饥饿感自然想吃饭”来印证“不养是养”的道理。接着,又论述“物质对养生的无用性”与“精神养生的有用性”,强调了“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的不养有养之道。所谓“不养”就是不靠饮食等物质来养生,“有养”就是不用物质而依赖人的“精神的休养”。该文拐弯抹角地以类比来论述不养是养的道理,让人感觉“如禅难悟”似的。但结尾又说得非常明白:“忘欢而后乐足,遗生而后身存”,意思就是,能忘记欢乐的人,才可以获得快乐的满足;不刻意养生的人,才能身存而寿。这“不养是养”的观点是不是非常明白呢?还望读者自读《养生论》去“自觉”吧。 二者,苏轼诗文不时流露“不养是养”的观点。 例如在诗《出峡》中写道:“入峡喜巉岩,出峡爱平旷。吾心淡无累,遇境即安畅。”意思是,进入山峡就该喜欢那险峻的山岩,出了山峡又随之喜爱那平旷的原野。这隐含或流露的是典型的随遇而安“不养是养”的养生之道。 又如《猪肉颂》:“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文字浅显,似随意写来,告诉读者如何“煮”肉和他自己“早晨起来打两碗”,吃饱后劝别人“莫管”等。诗题明明写有个“颂”字,而诗的文字似乎没多少“颂”意?哦,这原来隐有“不颂而颂”之意:一是细写煮肉过程,暗颂猪肉不是骨头类硬货而难对付;二是“价贱如泥土”,隐颂它是“亲民”的食材;三是写自己饱食“两碗”劝人莫管的悠然自得心情,这言外岂不又颂扬了猪肉“牺牲”精神。全诗对猪肉的“不颂而颂”,则另隐含着诗人“不养是养”或“随意乃乐”的禅味。 三者,苏轼的诗词,可读出其“不养是养”之养生之法,至少有三。 一是随遇而安。前已说及,不再重复。现又举《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为例唠叨之。上片“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写及风雨“穿林打叶声”艰难之景况,诗人该如何对待呢?“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用一个“轻”字,一个“任”字,便写出其“随遇而安”的豁达心态。词的下片“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先写“料峭春风”之“冷”,本是“寒冷而尖利”的,作者一个“微”字,就将“料峭”轻松放倒,“山头斜照却相迎”,即进入了一片温馨暖意。最后两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教人一读,情旨豁达开朗,“不养是养”之目的达到,悠哉可悟。 二是淡然以乐。例如《游诸佛舍,一日饮酽茶七盏,戏书勤师壁》:“示病维摩元不病,在家灵运已忘家。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诗写的是,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苏轼在杭州任通判的事。一日,他以病告假,独游湖上净慈、南屏、惠昭、小昭庆诸寺。当天晚上又到孤山去拜谒惠勤禅师。这天,他先后品饮了七碗茶,颇觉身轻体爽,病已不治而愈,便作了这首诗。四句诗用了四个典。诗中作者分别将自己比喻为维摩菩萨、谢灵运、魏文帝曹丕和卢仝。首句意思是,得病的维摩菩萨原来是没病的;次句加上言外之意便是,在家的谢灵运因为醉心山水之乐,自然产生“忘家”而无病的感觉;第三句意思是:(我)何须像魏文帝那样地用上一味治病的药呢;末句意思是,且让我尽情地喝上卢仝的七碗茶吧。于是,他两腋生风,病全好了。如何对待病,是重要的养生内容。淡然处之,不以病为病,加上适当饮食,这也许是苏轼袪病之妙招。 三是饮食自然化。苏轼是一位注重生活品质的养生专家, 但他并不一味以追求名贵稀有的食材来彰显自己的品味, 而是侧重于对食物自然本味的追求, 喜食天然食物, 故在饮食诗歌中涉及的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食物, 并非罕见之品。如《春菜》:“蔓菁宿根已生叶, 韭芽戴土拳如蕨。烂蒸香荠白鱼肥, 碎点青蒿凉饼滑。宿酒初消春睡起, 细履幽畦掇芳辣。茵陈甘菊不负渠, 鲙缕堆盘纤手抹。北方苦寒今未已, 雪底波棱如铁甲。岂如吾蜀富冬蔬, 霜叶露牙寒更茁。久抛菘葛犹细事, 苦笋江豚那忍说。明年投劾径须归, 莫待齿摇枋发脱。”全诗, 苏轼共提到九种蔬菜, 分别是蔓菁、韭芽、荠菜、青蒿、茵陈、甘菊、波棱、菘、葛。它们都是日常生活中极易觅得的蔬菜, 有些甚至是极平常的野菜, 在路边或田野中就可以采摘。按现在的说法,都是绿色无污染的食物。另外,苏轼在饮食养生中还会入乡随俗,就地选择新鲜天然的食材。他每到一地便会食用当地的特色食品,以至于谪居惠州,便有《咏槟榔》《食荔支》等诗,而让它抵御了岭南的地方性疾病。追求自然化是他的养生一大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