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画合璧 —— 一种源自中国的摄影经验
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兴起于中国的“画意”摄影就已经体现出中国人独有的摄影视觉经验和强烈的人文气质。 摄影在作为政治宣传工具的年代,教化式的影像长期出现在人们的眼前,使人们产生一种视觉疲劳,这种疲劳一直延续到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美术馆举办的---“香港摄影家陈复礼摄影展览”开幕。这种带有强烈视觉美感和中国人文情怀的作品一下子征服了长期处于“禁欲”中的人们,并开始了一种从意识形态反拨到视觉文化主题的转型和重建。陈复礼展览对中国摄影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 从1979年开始陈复礼开始筹划“影画合璧”的创作在经过11年的努力参与其中的画家包括:吴作人.李可染.刘海粟.李苦禅.关山月.黄胄.韩美林.范曾等一批重量级的画家。 陈复礼在给每位艺术家提供“影画合璧”所用照片之前,陈复礼都要对各位画家的风格进行分析,然后便预先选好适合的摄影作品,将照片放大成大约20×24英寸,并制作数张供每位画家选择和试验。他用沙漠风光的照片请吴作人补画骆驼;以古树乱枝的照片给李苦禅补画老鸦;用一幅卡通化的鳄鱼头,让漫画家华君武施展他的幽默……今天看来,与其说国画家们参与“影画合璧”是对于摄影的二度创作,还不如说这是由陈复礼策划的摄影行为。 从陈复礼一生的摄影创作经历来看,多年从事风光摄影的他,到了年近七旬的时候,在继承和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点。此时的陈复礼开始考虑转型,并与其最喜欢的国画家齐白石一样来个“衰年变法”——直接借用书画家朋友们的绘画元素来改造和提升自己的摄影。再者,当时的陈复礼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他能够接触到一大批在当时重要的书画家,选择与他们合作不仅反映了陈复礼聪明、机敏艺术感受力,也反映了他善于利用资源、整合资源的能力。一种基于传统审美趣味和美学标准之上的摄影观看方式,决定着“影画合璧”的面貌。 与其说,陈复礼的“影画合璧” 是一种对于传统主流摄影话语的回归;不如说,它是一种“画意、沙龙摄影”在20世纪80年代的一种新尝试。摄影术的传入不仅改变了中国人的视觉经验、观看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摄影自身也在被中国人不断地改造,并逐步形成了有别于西方的摄影观念。正如苏珊·桑塔格所说的:“照相机通过培养为观看而观看这一理念而改变观看本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