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034|回复: 3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让我们荡起双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7-3 13: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纸上谈兵 于 2020-7-3 14:03 编辑




     距离学校大概还有几百米的时候,猫眼就听见了学校里有歌声飘来,熟悉的旋律清澈如水。抬头望去,校舍和照片中一样,破旧不堪。猫眼心坎瞬间就热了起来,他越发觉得自己的选择很值。

    老蒋迎上来的时候,猫眼看清了那张皱纹深得可以养鱼的脸。他穿着一件半新的中山装,头发乱的如学校门外的野草。他握着猫眼的手,不停的抖动,嘴里小声说着,感谢后生老师来山里支教,他一连说了三遍。

    他紧紧牵着猫眼的手,将他拉到讲台前,挥手对教室里的孩子大声说,同学们,这是县里来支教的猫老师,大家欢迎,教室里先是静了下来,然后响起了孩子的掌声。猫眼朝学生们挥手,刚想和学生做个自我介绍。老蒋突然对学生们说,同学们,我们唱一首歌欢迎新老师。说完,他朝下面一指,小花,你领唱。教室前排腼腆的站起一个约莫十二三岁的小女孩,瘦瘦的,一脸纯真。她的眼睛像极了解海龙那张经典的摄影作品“大眼睛”,她有点拘谨的站了起来,深吸了一口气,小声唱:让我们荡起双奖,小船儿推开波浪……

     讲台上,猫眼看见老蒋微闭眼睛,双手反复的在上下挥动,忘情的在指挥。猫眼也吸了一口气,和学生们一起唱了起来,猫眼小时候唱过这首歌,他记得父亲也会唱这首歌。

     老蒋叫蒋根正,村民们似乎早就忘记了他的大名,都喊老蒋,孩子们只喊蒋老师。老蒋五十多岁,看上去像六十岁,独身一人。后来猫眼听村民闲扯时,知道老蒋以前有一个对象叫杏儿,是领唱学生小花的妈妈,只是后来杏儿跟了别的男人。

     几个月下来,猫眼就适应了支教生活。这村叫旮旯村,几百户人家,旮旯小学也就三十几个学生,一年级到六年级都挤在一班。给一年级上课时,其他几个年级学生就做作业。给二年级上课时,其他年级也是做作业,以此类推。只有一样是同时进行的,那就是唱歌。当然,猫眼也发现了,学生们只会唱一首歌,让我们荡起双桨。因为,老蒋只会唱那一首歌。

     周日早晨,栀子花开了,窗外的花香飘进屋里。猫眼坐在窗前,手中摆弄着一个红色的发箍,这是他本来送给女友的,可是为了支教的事,女友离开了他。此刻,这发箍对猫眼来说,似乎是多余的物件了。
     咚咚——,门外响起了敲门声。
     猫老师在吗?声音很甜,一个中年女人的声音。猫眼不奇怪来了中年女人,因为这个村子里壮年男性和年轻女性多半都外出打工了。打开门,小花的妈妈杏儿站在门外,她手里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山芋。

     杏嫂您进来。猫眼赶紧把杏嫂往屋里请。
     不进来坐了。地里还有活,杏嫂的笑如山泉一样流淌。
     我正想了解一下小花的一些情况,还准备家访呢?说完,猫眼给杏嫂端了把椅子。猫眼边吃山芋边和杏儿唠嗑。村民们常送些自家产的东西给猫眼吃,什么花生山芋之类。杏嫂是第一次送。杏嫂坐在那里,一身洗得发白的蓝色底碎花小袄,她皮肤白皙,头上挽个发髻,纯朴的自然。

     起先聊孩子学习的时候,杏嫂还有点拘谨,猫眼也有点拘谨。因为,猫眼之前听村民说,杏嫂和老蒋谈过恋爱。渐渐的,聊着聊着,双方都放松了下来。杏嫂用手理了一下额前一缕头发,问猫眼,猫老师,您打算在这里教书多久?

     猫眼停住了咀嚼山芋,抬头望着杏嫂。猫眼不知怎么回答,因为猫眼也不知道自己要支教多久。
     杏嫂看出了猫眼的疑惑。笑着说,旮旯村之前来过几个年轻后生老师,没多久就走了。
      哦哦,猫眼没有再说话。
      猫老师吃山芋呀!杏嫂指着猫眼手里的半块山芋说。

      杏嫂抬手理了一下额前的头发,又幽幽的说,老蒋其实就是人厚道,没啥文化,他也就上到了初中,孩子们在他手里学,学不到啥东西,连歌只会唱那首啥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里除了山就是山,一条河也没有,荡啥双桨呀。说完,杏嫂轻叹了一口气。

      杏嫂临出门时,猫眼说,您等一下。说完,猫眼回身从书桌上拿起一只漂亮的发箍,走到杏嫂面前,把发箍递到杏嫂面前,这发箍送给小花,她戴上一定很漂亮。她学习好,算是老师给的奖励。杏            嫂双手接过发箍,连声说,真漂亮,真漂亮,替花儿谢谢老师了。

      旮旯头位于村口,老蒋家就在那里,三间木质结构的屋子。屋子前面有一棵大槐树,大槐树抛下大片荫凉,村民们常围在下面拉家常。猫眼每次去旮旯小学,都要打这里路过。老蒋走路脚步很轻,每次跟在猫眼后面去学校,猫眼都不知道,只是每次老蒋的咳嗽声让猫眼知道他在自己的身后。

      想家了吗?每次和老蒋一起去学校时,老蒋总是要这样问。
      还好,不怎么想。其实猫眼想家。他只是下意识这么回答。老蒋停下来,点燃一支烟,咳嗽了几声又说,猫老师你下次去县教育局开会的时候,要再提修理校舍的事情,我身子骨差,走不到县里。然后,嘴里哼起了那首歌,让我们荡起双桨,脚步无声的朝学校走去。

      猫眼和老蒋是半天轮流执教,一个上午教,一个下午教。渐渐的,猫眼发现,学生们都喜欢上自己的课,明显不喜欢老蒋上课。一次,老蒋生病,没来学校,一天的课都有猫眼来上。下课期间,猫眼听见孩子们小声议论,今天课都有猫老师来上,太好了。猫眼听见后心里暖暖的。猫眼在上课时,会穿插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东西,正规师范生教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知识,还有孩子们的心理课程,以及一些新鲜的事物。

      猫老师好!小花和一小女孩走到了他面前。老师……,花儿似乎欲言又止。有事吗?猫眼冲她们笑。
今天您能不能教我们唱歌,教我们唱几首新歌。蒋老师只会教,让我们荡起双桨,我们都唱腻了。

      那天下午,猫眼没有教书本上知识,整个下午,他教孩子们唱两首歌。一首是《明天会更好》,另外一首是《一千年以后》。猫眼不知道那首一千年以后,适不适合孩子唱,但猫眼心里只是这么想,让孩子感受新旋律和节奏。出乎意料,孩子们热情高涨,特别喜欢。

      猫眼抬眼教室外,有好几个村民站在窗外听孩子唱歌,他很诧异。放学走出学校,杏嫂迎面走来,笑着说,猫老师教的新歌真好听。这回不再是让我们荡起双桨了。听了杏嫂的话,猫眼决定,以后还会多教孩子们唱新的流行歌曲。

      夕阳的余晖爬上了老蒋家的木屋子,斜斜的。瘦长的窗棂影子爬上了老蒋的脸颊。他斟满一杯枸杞酒,慢慢喝了一口。这枸杞是山里野生枸杞,晒干后红的耀眼。刚才老蒋听见,门前老槐树下,村民们议论,猫老师教孩子们唱新歌了,真好听呢 !我家大头说特别喜 欢。我家二娃也说喜欢。围坐树下唠嗑的妇女们你一句,我一句。

      老蒋平时都会端个小桌子去树下喝酒,今天他没有去。
      傍晚,猫眼喜欢沿着旮旯村边山间小路走一走,这几乎成了一种习惯。今天他走的稍微有点远,漫步到了村口对面一个山头,出村子到县城去都要经过这里。站在这里可以清楚看见旮旯村的全景。此时,旮旯村上空已经炊烟袅袅,有晚归不知名的鸟从村子上空飞过。就在这瞬间,猫眼发现旮旯村的形状像一艘漂在水中的船,村口老蒋家门前那棵大槐树像一只竖起的船桨,满山云雾如水。他仿佛看见老蒋在拼命摇动那只船桨。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猫眼耳边传来了这首歌的旋律。就在此刻,猫眼的心突然温暖起来。他感觉他血液里有种说不出的东西和眼前这个小山村有着某种联系。他甚至相信,他的祖辈们一定也在这样的山村里生活过。
      旮旯小学校舍东边拐角有一间十平米左右的隔间,里面两张桌子,两只长条凳子,那是猫眼和老蒋的办公室。中午时分,猫眼正在备下午课,老蒋走了进来,坐在猫眼对面时,他似乎有话说,但又欲言又止。
蒋老师,有事吗?
      其实也没啥事,我在黑板上转身写字的时候,有孩子竟然在下面偷偷练习唱歌。唱什么一千年以后。这种情调的歌,孩子唱是不是太早了点。会不会误导孩子?还有那啥歌,叫什么双节棍,那是歌吗?那是在念经。老蒋边改着作业边说着,故意不抬头看猫眼。
      沉默了片刻,猫眼说,同样一首歌,在孩子眼里和成人眼里是不同的。即使是成人唱的歌,孩子唱出来,有一种稚气的纯洁,国外的教育早就有这方面尝试。
      让我们荡起双桨多好听,孩子们却不喜欢唱了。老蒋叹了一口气,猫眼看见他脸上深深的皱纹里,滑过一丝浅浅的忧伤。
      六一节到了,学校放假,早上猫眼顺着村边小路散步。走上村东一处小坡,有三间土墙瓦顶的房子,那是杏嫂的家。走过她家时,猫眼突然又回头。因为他隐约听见有歌声飘出,是他教的那首明天会更好,声音甜美稚嫩,一听就是小花唱的。循着声音望去,她看见小花站在门前,身上依旧穿着那件很旧,但很干净的红色花格子衣服。唯一与往日不同的是,她的额头戴上了那个美丽的发箍。发箍上那只红色的蝴蝶结随风轻轻飘摆,如一只蝴蝶在飞。
      自从猫眼把发箍送给她后,上学时,猫眼从未看见她戴过,猫眼想,估计是小花舍不得戴。今天是六一儿童节,她在家里戴上了。小花刚歌唱完,猫眼下意识的鼓起了掌,嘴里大声喊,花儿唱的真好。小花一抬头,看见老师在鼓掌,顿时脸红了,转身朝屋子里跑去。那背影,在猫眼心里,纯洁的令人心疼。                                                                                                                                                                                                                                                  折回村口时,老槐树下已经围坐了好些人。老蒋养的几只鸡正在门口悠闲的踱步。猫老师散步呀,来家里坐。老蒋在门前朝猫眼招手。老蒋家堂屋拐角,有一个书架,上面堆满了一些旧书,猫眼在翻看。我说猫老师,中午别走了,陪我喝一杯。猫眼诧异了一下,在老蒋家吃过几次饭,但老蒋喊喝酒还是第一次。
       一碟花生米,然后就是老蒋宰杀的一只鸡。一瓶枸杞泡的酒。老蒋特意将小桌子搬到门前大槐树下。来山里支教,猫眼很少吃肉了,闻到鸡肉的香味,猫眼咽了咽口水。猫眼说,我不会喝酒。哪有男子汉不喝酒的,来,喝半杯。说完,老蒋给猫眼倒上了半杯酒。
       有阳光从树叶的缝隙中洒下,细碎的落在桌子上,落在老蒋满是皱纹的脸上,猫眼觉得这种场景很温暖。来,喝一口,老蒋端起了酒杯,猫眼能清楚的听见他吮吸酒的声音。他眯着眼睛很享受的模样。猫眼端起酒杯,喝了一口,酒狠辣,同时还有枸杞淡淡的一种甜味。
       有路过村民笑着说,老蒋呀,你别把后生老师带成酒鬼了。老蒋不理睬,手里啃着鸡爪子。猫眼发觉老蒋吃菜很细,一只鸡爪子还没啃完,一杯酒已经喝完了。
       猫眼正啃着鸡大腿,突然听见微醺的老蒋开始嘴里小声哼起了歌声。猫眼抬头,看见老蒋第二杯酒已经满上了。他微闭双眼,嘴中哼着那首,让我们荡起双桨。他身体微微摇晃,双手有节奏的来回摆动,那感觉似乎他正在摇摆一艘小船。此刻,酒真是个神奇的玩意,半杯酒下肚后,猫眼也感觉晕乎乎的。他感觉自己和老蒋同乘一艘小船,不知不觉中,猫眼的身体也随着老蒋的节奏,慢慢摇晃起来。
       老蒋给猫眼第二次倒酒时,猫眼借着酒劲问老蒋,你怎么只会唱这首歌?而且还这么喜欢唱。老蒋倒酒的手在空中稍微停顿了一下,眯着眼睛望着猫眼。这时,树下闲聊的村妇们说话了:杏儿小时候喜欢听这首歌,说完,这些纳鞋底的女人们都哈哈大笑起来。老蒋瞪了女人们一眼,没有理睬。然后端起酒杯对猫眼说,别听她们胡说八道,来干杯。说完,一仰脖喝干了半杯酒。猫眼也喝干了,又斟上了半杯。
       他感觉自己头有点眩晕,这种眩晕有一种踏上云彩的快乐。他看见对面老蒋满是皱纹的脸,猫眼不再相信村民传言说,花儿是老蒋和杏儿生的女儿。花儿那么漂亮,老蒋那么丑,怎么可能!猫眼不想去知道这些背后的故事。
渐渐的,猫眼突然发现酒是个奇妙的东西,它似乎可以帮助人回到从前。猫眼想起了初恋女友。想起了她们在一起的时刻,想起了初吻。他想起了和女友一起在公园划小船的时刻,他不自觉的摆动起双臂,做划船姿势,嘴里附和着老蒋的节奏: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此刻,猫眼和老蒋似乎共乘坐一艘小船,他们摇动双桨,小船飘荡在时光里。老槐树顶的天空,云淡如水。
       一阵急促的咳嗽声从老蒋口中传来,他浑身抽搐了一下,歌声和双臂摇浆的姿势戛然而止。咳嗽声也打断了猫眼的回忆,他从回忆中睁开眼睛。猫眼和老蒋的小船搁浅了。
      你怎么咳嗽的这么厉害,要不要去看看医生。猫眼关切的问。
烟抽多了,咳嗽多年了。没事。老蒋又朝猫眼端起了酒杯。来,兄弟,我们继续喝。猫眼很诧异,老蒋第一次没有喊自己为猫老师,而是称呼自己为兄弟。突然,猫眼感觉很亲切。于是,端起酒杯一干而尽。
      时光如水,日子如小船,越划越远。
     旮旯村第一朵腊梅开的时候,猫眼接到县教育局通知,通知猫眼去县里培训一个月。老蒋望着猫眼,眼中充满了异样的神色。猫眼不解的望着老蒋。老蒋说,以往来支教的后生们,多半是只要去县里培训后,时间不长就会走了。猫眼笑着说,蒋老师我不会的。我一定还会在旮旯村。猫眼走出去很多路,回头依旧看见老蒋站在村口在望着自己。冬天的阳光洒在老蒋身上,他像一座雕像。
     县教育局培训日子的最后一个晚上,猫眼失眠了。他感觉自己明天就可以回旮旯村见到那些孩子们了,可以见到老蒋了。可以和老蒋再喝酒了。他要将好消息带给老蒋和孩子们,县里有专款来修建旮旯村破旧的校舍了。
     脚下的积雪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快临近旮旯村时,猫眼早已满头大汗,可是他一点都感觉不到累。一抬头,终于可以看见熟悉的旮旯村了。突然,猫眼的眼神疑惑了起来。怎么村口老蒋家门前的那棵老槐树不见了。往常,站在这里可以清楚看见那棵高大的老槐树。老槐树怎么倒了?或被砍伐了?
     走进村口时,忽然传来爆竹声,从老蒋家门口传来的。老蒋家门口聚集了很多人。老蒋家大门敞开,堂屋摆放一口棺材。猫老师回来了,孩子们围拢了过来。杏婶走到猫眼身边,轻声说,老蒋昨天死了。早上一直没去学校,村里来人一看,死床上了。他一身病,不过赶来的医生检查后说他死于脑溢血。
      原来大槐树被砍伐做成了老蒋的棺材。那口棺材放在堂屋中央,远看很像一只丢失了双桨的一条小船。孩子们围在棺材边,眼中似乎并没有流露出多少忧伤。猫眼站在门外,一句话也没有说,他耳边一直在回荡那首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猫眼抬头望天空,天空云淡如水。



评分

6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0-7-4 09:02 | 只看该作者
欣赏楼主新作,打破零回复的尴尬。
3#
发表于 2020-7-4 10:05 | 只看该作者
熟悉的猫眼回来了。
上茶。
来读。
4#
发表于 2020-7-4 10:45 | 只看该作者
第一段与第二段的两个“时候”,感觉不够严谨,个人以为第二个“时候”可以换换语句。
5#
发表于 2020-7-4 10:50 | 只看该作者
他紧紧牵着猫眼的手,将他拉到讲台前,挥手对教室里的孩子大声说,同学们,这是县里来支教的猫老师,大家欢迎,教室里先是静了下来,然后响起了孩子的掌声。
——————————————
“他紧紧牵着猫眼的手”这是一段的开头,个人觉得,这个“他”字,换成“老蒋”要好些,毕竟是另一段了。
“大家欢迎”后面,要么用句号,要么用感叹号。
6#
发表于 2020-7-4 11:07 | 只看该作者
读完了,佳作一篇!                                      
7#
发表于 2020-7-4 11:14 | 只看该作者
一位年轻支教老师所经历的动人故事,淳朴的山里娃,淳朴的乡村老教师,还有淳朴的山民,在一片青山中谱一曲深情而昂扬的歌。
小说里,无数次唱起让我们荡起双桨,文中也两次提到,小小的村庄的形状像船,老蒋死后的棺材像船,而那些孩子,村民都是船上的乘客,只有老师,才是掌舵人。
船的意象的运用,让小说平添了许多韵味和深度在里面。穷苦的山里娃,想走出大山是何等的艰难,唯一的道路就是有好的师资力量来帮助这些孩子,引领他们更好的成长。所以,在山里,老师的存在尤为重要。很棒的小说,点赞!
8#
发表于 2020-7-4 11: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潭边老桑 于 2020-7-4 12:25 编辑

读完后我在想,这样的小说,才真正像个小说的样子。

这个小说,实际上写的是两个男人的故事,猫眼和老蒋。这两个人物,作者刻画得还是比较丰满的,人物完全立起来了。两个男人的经历或者故事,散发着淡淡的忧伤,让人莫名感动。

老蒋其实是把振兴乡村教育的希望,寄托在了支教老师猫眼身上。没办法,老将五十多岁了,老了,病了,独木难支,况且,猫眼是“正规师范生”,所以,当猫眼去县教育局开会时,老蒋央求猫眼给上面反映反映修建校舍的事。修建校舍是硬件的完善,而正规师范生所带来的新的教学理念与知识,才是软件,只有这一硬一软提高了,乡村教育才可能“振兴”。老蒋无疑将身心交给了孩子们,而作为后生的猫眼,能够在女友离开自己的时刻,毅然决然选择来到贫困的山村支教,这需要的除了勇气,还有信念。

作者借杏嫂之口,提出了一个非常关键的话题,那就是,“您打算在这里教书多久?”这实际上是对千千万万支教者的灵魂拷问,也是对党的农村教育或者扶贫工作的灵魂拷问。说句实话,这个问题,真的很难回答,因为支教工作,太苦了。我的叔叔主是一名师范生,曾经去青海支过教,因为苦,在支教三年后,没有继续留在那,选择了回到老家一所高中教书。那种苦,是没去过的人无法想象的。而猫眼却对山村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情愫,“他感觉血液里有某种东西……和这座小山村有着联系,仿佛祖辈曾经在山里生活过一般……”尽管这种感觉在我看来有些单薄或者说作者应该在小说里略微写一写这种情感的生活基础,但能够想到这里,已经很不错了。



作者让老蒋死掉,其实是一种象征,因为,老蒋感觉到了猫眼和自己对于教育事业的那种热爱或者信念,他觉得可以托付给“后生”了。而后生猫眼事实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慢慢影响并改变着孩子们,首先是孩子们的观念与思想,其次是知识。猫眼在老蒋死时回来,正象征了对于教育的一种“传承”精神,一个有有文化、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青年教师,才是乡村教育振兴的希望。

小说语言质朴,情感饱满真挚,甚至具有很强的诗意。也就是说,小说中出现了很多意象,比如“让我们荡起双桨”,“发箍”,像船与桨一样的山里的景色,大槐树做成的船形棺材。而让我们荡起双桨,不仅出现在孩子们的歌声里,更出现在了老蒋的歌声里,甚至连老蒋死去时也要划起棺材船的双桨。这是一种美好的理想,是山村师生的共同希望。而猫眼的歌声里,则出现了“明天”与“一千年以后”,说明“后生”的眼光与境界更高远、更长远,乡村教育,不只是眼前要能荡起双桨,明天甚至一千年以后,都必须能荡起!“发箍”的意象,非常让人感动。那是猫眼送给女友的礼物,实指望能箍住女友的心的,没想到女友弃他而去。发箍给了杏嫂的女儿,其实也是一种寄托,更是把自己的心,交给了孩子们。



当然,最后我要说的是,这篇小说确实写得好,不过,这方面的题材,珠玉在前,比如刘醒龙的《凤凰琴》,比如城的《孩子王》。《让我们荡起双桨》更接近阿城的《孩子王》,让我想起了老杆、王福、来娣……







点评

这篇评确实写得好,我无话可说。  发表于 2020-7-8 08:48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9#
发表于 2020-7-4 13: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草舍煮字 于 2020-7-4 15:03 编辑

难得如此吸引人的一篇小说,读得比较细。好的老桑都提到了,加分。
几个地方或可改动一下:
老蒋在门前朝猫眼招手。老蒋家堂屋拐角,有一个书架,上面堆满了一些旧书,猫眼在翻看。——上一句是毛眼散步刚走到老蒋家门口,这一句他已经“在”堂屋里翻书了,空间跳跃突兀了。
老蒋迎上来的时候,猫眼看清了那张皱纹深得可以养鱼的脸。他穿着一件半新的中山装,头发乱的如学校门外的野草。——“皱纹深得可以养鱼的脸”这个比喻不太贴切,可以改为“皱纹深得可以夹住课本的脸”;“头发乱的如学校门外的野草”,不如改为“头发乱得如教室周围的野草”,这样暗示学校的破旧。
老蒋走路脚步很轻,每次跟在猫眼后面去学校,猫眼都不知道,只是每次老蒋的咳嗽声让猫眼知道他在自己的身后。——两个“每次”后面的话有冲突。
10#
发表于 2020-7-4 14:15 | 只看该作者
涉猎乡村教育,讴歌支教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极具正能量的小说,欣赏学习。
11#
发表于 2020-7-4 16:51 | 只看该作者
好小说。可以说是非常标准的好小说。
整体可以接受。细节有待进一步研究
短小说写到这种程度,是可以的。是太虚的各位大侠们需要学习的。
什么程度?就是沉与稳。
小说的叙述要沉得住气,叙事要稳当,这两样,这篇小说都做到了。
可是太虚大多数小说家们是做不到的。

这篇小说要说不足,当然有也,而且比较明显。
就是每个情节的处理都是点到为止。这样,整体就显得有点平。文喜看山啊。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这篇小说的优点,稳稳当当地把一个故事讲完,表面看毫无波澜,
可是由于主题的强大,这种毫无波澜,反而更显珍贵。

另外就是我个人的喜好了,在我个人看来,就是砖家我看来,有些地方,句子过长了,形容词太多,这样就影响了整体的阅读体验。
这类叙述类型的小说非常之多,我们随便举一个例子,加缪有一个短篇《来客》,整体与这个小说我个人觉得调子是差不多的。

12#
 楼主| 发表于 2020-7-6 08:24 | 只看该作者
遗忘之城 发表于 2020-7-4 09:02
欣赏楼主新作,打破零回复的尴尬。

谢谢欣赏。周一快乐。
13#
 楼主| 发表于 2020-7-6 08:29 | 只看该作者
潭边老桑 发表于 2020-7-4 11:42
读完后我在想,这样的小说,才真正像个小说的样子。

这个小说,实际上写的是两个男人的故事,猫眼和老蒋 ...

您解读的真认真。好久没有写小说了,前几天无意中听到了这首歌,于是写了这篇小说。
14#
 楼主| 发表于 2020-7-6 08:30 | 只看该作者
临沂风铃 发表于 2020-7-4 11:14
一位年轻支教老师所经历的动人故事,淳朴的山里娃,淳朴的乡村老教师,还有淳朴的山民,在一片青山中谱一曲 ...

谢谢版主来点评。写的匆忙了点。
15#
 楼主| 发表于 2020-7-6 08:33 | 只看该作者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0-7-4 13:59
难得如此吸引人的一篇小说,读得比较细。好的老桑都提到了,加分。
几个地方或可改动一下:
老蒋在门前朝 ...

您点评的认真细致,多交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4 08:24 , Processed in 0.11040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