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82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 妙哉“葫芦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8-2 17: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妙哉“葫芦庙”
  ——土默热
  一.“极细极险”的甄士隐“隔壁”葫芦庙
  《红楼梦》是以那块“无材补天”的石头的口吻讲述故事,开篇就是讲“地陷东南”之际甄士隐的故事。甄士隐家隔壁乃是一座葫芦庙,葫芦庙中寄居着卖字为生的穷儒贾雨村。按那石上书云:
  当日地陷东南, 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这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因地方窄狭,人皆呼作葫芦庙。庙旁住着一家乡宦,姓甄,名费,字士隐。嫡妻封氏,情性贤淑,深明礼义。家中虽无甚富贵,然本地便也推他为望族了。因这甄士隐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人品。
  这日士隐正痴想, 忽见隔壁葫芦庙内寄居的一个穷儒----姓贾名化,表字时飞,别号雨村者走了出来。这贾雨村原系胡州人氏,也是诗书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 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在家乡无益,因进京求取功名,再整基业。自前岁来此,又淹蹇住了,暂寄庙中安身,每日卖字作文为生,故士隐常与他交接。
  随后,书中便描写在甄士隐的资助下,贾雨村进京赶考,高中后选了本地知府。又在“葫芦僧”的挑唆下,恩将仇报“滥判”了“葫芦案”。就在上面那段文字的“隔壁”二字处,脂砚斋大笔一挥作批曰:“‘隔壁’二字,极细、极险。记清。”“细”在何处,“险”在何方,又为什么要读者一定“记清”?脂砚斋虽然没有明确交代,但毫无疑问,甄士隐家隔壁的葫芦庙里大有文章!
   甄士隐家隔壁葫芦庙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葫芦提哑谜呢?让我们一探究竟。
  
  二.葫芦庙微妙含义探幽
  《红楼梦》书中说,葫芦庙是一座“古庙,因地方窄狭,人皆呼作葫芦庙”。事情如果仅仅这么简单,就没有什么“细”和“险”了,何须脂砚斋批语故弄玄虚?看来作者在这里故弄狡狯,其中奥妙并不仅仅在字面上。
  先说这个“庙”字。一般情况下,人们往往把庙都简单理解为佛教寺庙,其实并非如此简单。汉字中的庙字,总共有三层含义:一是供奉祖先的房屋,如家庙,宗庙,太庙等;二是供奉神佛或历史上有名人物的地方,如孔庙,岳庙,寺庙等;三是指王宫的前殿,引申也泛指朝廷或故去的皇帝,如庙堂,高庙等。《红楼梦》中这个葫芦庙的真实含义,恐怕绝不仅仅是狭窄的寺庙那么简单。
  再说“葫芦”二字,其本意就是指大家都熟悉的那种藤本植物所结的果实,这与书中的“狭窄”含义是相通的。在汉语中,也往往引申为“葫芦提”, 意即稀里糊涂了事,有人将《红楼梦》书中的“葫芦案”就按此意思去解。还有人将葫芦二字,解释为“胡虏”的谐音,葫芦庙者,胡虏之庙堂也。这样解释问题就大了,在《红楼梦》创作那个时代,胡虏之庙堂就是代指清廷,作者之意其心可诛!
  如果仅仅是这样简单附会,由“葫芦庙”而“葫芦提”进而“胡虏庙”,把《红楼梦》阐释为一部反满反清的小说,“险”则险矣,“细”则未必,看来作者别有根据并另有居心。
  
  三.“十里街仁清巷”内的葫芦庙
  《红楼梦》作者创作中,遣词用语很是严谨,虽然往往一声两歌,一手二牍,但其含义是清楚的。书中交代葫芦庙位于姑苏“十里街仁清巷”,绝非随手命名那么简单。
  书中说甄士隐居住在“姑苏”“阊门”的“十里街仁清巷”,“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对这个“姑苏”“阊门”切不可信以为真,因为作者刻意交代作品中隐去了故事真实的时间地点,书中“长安”、“金陵”、“姑苏”等地名没有一处是真的,倒是以“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隐写的杭州才是真的,这里才“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那么,杭州果真有个“十里街仁清巷”么?答案是肯定的,这就是《红楼梦》作者洪昉思的故园杭州西溪洪园。明末清初,文人雅士把西溪称为流香溪,这就是书中流经大观园的那条沁芳溪,沁芳的意思就是流香嘛,可以指代。康熙二十八年皇帝玄烨南巡巡幸到这里,作诗“十里清溪曲,修篁入望森”讴歌这里的风土民情,这就是“十里街”的出处。洪昉思的祖父洪吉臣为官清正,活人无数,时人作“五仁五清歌”颂之,这就是“仁清巷”的出处。
  把甄士隐居住地“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与书中描写大观园的“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联系起来看,作者隐写洪昉思故园的用意就再清楚不过了。
  
  四.甄士隐遭遇与洪昉思人生
  要想搞清楚甄士隐家隔壁葫芦庙的哑谜,首先必须搞清楚书中甄士隐的寄托。朋友们都知道,书中开篇一段甄士隐小荣枯的故事,乃是一部浓缩的小《红楼梦》。甄仕隐的故事,就是《红楼梦》作者洪昉思人生的高度概括。
  洪昉思出身于“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杭州洪顾黄钱四大家族的洪家,是一个历经宋明两代“温柔富贵”、“诗礼簪缨”的“赫赫扬扬”“百年望族”,至清初虽然“外面架子未倒”,但已处于“末世”境地。就在顺治二年(1645)清军下江南的“地陷东南”之际,农历七月初一那个“烈日炎炎、芭蕉苒苒”的日子里,母亲黄氏逃难途中,在杭州郊外一个姓“费”的农妇家中生下了洪昉思。《红楼梦》书中劈头一句“当日地陷东南”,并将“甄仕隐”取名为“费”,刻意交代他在“炎夏永昼”之际亲见石头托生,都是洪昉思隐写自己的明证。
  洪昉思的前半生,确实如甄士隐那样,“不以功名为念”,家庭生活优裕文雅,整日饮酒赋诗,优游林泉,过的的确是一种神仙般的生活。康熙十年(1671)前后,洪家发生了“天伦之变”,洪昉思夫妻携带幼女逃离家庭。先是寄居在武康的“田庄”上,由于“水旱不收,鼠盗蜂起”,幼女在冻饿交加中不幸夭亡。“田庄”上生活不下去,只好又辗转流离,寄居京师岳家。《红楼梦》书中甄士隐的生活经历,与洪昉思基本一致。
  甄士隐家族的最终败落,与葫芦庙失火有着直接关系。书中描写“葫芦庙中炸供”,“致使油锅火逸”,“于是接二连三,牵五挂四,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一般,”隔壁的甄士隐家因此变成了一片茫茫白地。这是隐写康熙十二年(1673)春,由于朝廷“撤藩”引发“三藩之乱”,战火蔓延半个国家。洪昉思家族便是受“三藩之乱”的牵连,家庭被官府查抄,父母被发配充军,百年望族因此落了一片茫茫白地的。
  书中描写身心俱受到严重创伤的甄士隐,偶遇“跛足道人”唱《好了歌》,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心中早已彻悟”,因而和了一首《好了歌解》,“竟不回家,同了疯道人飘飘而去”。这是隐写康熙二十八年(1689)洪昇遭遇《长生殿》文字狱案后,跑到京东盘山清沟峰下清沟寺,跟随“拙道人”智朴逃禅的事件。这也是书中开头“石兄”与空空道人一番交谈的“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之来历。
  如此看来,甄士隐就是《红楼梦》作者洪昉思的化身;甄士隐家隔壁的葫芦庙应该就在洪昉思家隔壁。
  
  五.葫芦庙怎么跑到了甄士隐家“隔壁”
  既然甄士隐悲剧人生与洪昉思人生遭际吻合,“十里街仁清巷”又与洪昇故园西溪洪园吻合,那么西溪洪园的“隔壁”,怎么解释又出来一个葫芦庙呢?
  原来,这个葫芦庙并不在西溪洪园的“隔壁”,而在洪昉思祖居地杭州葛岭洪国公府的隔壁。洪氏家族的祖宗洪皓,在南宋初年奉朝廷之命出使金国,被金人扣留十五年。他虽然身窜冷山,受尽磨难,但威武不屈,贫贱不移,誓死不降,最终完节归宋。宋高宗赵构为洪皓的气节所感动,称赞他“忠贯日月”,“虽苏武不能过”,封其为“徽猷阁直学士”,后封太师“魏国忠宣公”,并在“葛岭之阳”敕建“魏国忠宣公”府。
  南宋末期,洪家势败,子孙流散,葛岭初阳台这座敕建“魏国公”府,于景定三年(1262年)被宋度宗赏赐给了另一个“魏国公”贾似道。同时,宋理宗还将洪皓府东邻“隔壁”的集芳园,也就是南宋开国皇帝高宗赵构(后人称之为“高庙”)享用过的皇家园林,赏给贾似道建家庙。贾似道还将洪府花园与集芳园合在一起,改建成了更加宏丽的“后乐园”。
  交代到这里,请朋友们回忆一下《红楼梦》中描写元妃省亲前修建大观园的情节。书中说大观园原来是荣国府的后花园,后来又把东府的“汇芳园”并进来,合建成省亲用的大观园。“汇芳园”就是“集芳园”的意思,这确实是按照南宋贾似道修建“后乐园”及其家庙的实际描写的,所以《红楼梦》中描写贾氏家族的宗祠也在东府。
  贾似道败落后,这里又成为“ 秦国夫人”毛淑妃的墓地,荒凉了三百多年。明嘉靖四十一年,浙江总督胡宗宪为了褒扬忠义之士,将毛淑妃墓地收了回来,改建成“洪忠宣公祠”。胡宗宪又在西溪“题请钦折祭田三百五十亩,” 供洪姓子孙“岁时祭祀”,“永奉蒸尝”。《红楼梦》书中描写贾氏除夕祭宗祠场面,以及祠堂联“肝脑涂地,兆姓赖保育之恩;功名贯天,百代仰蒸尝之盛”,就是根据这个“洪忠宣公祠”实录的。
  洪昉思祖居地的“隔壁”,先是“高庙”的集芳园,然后是贾似道家庙,后来又成为洪忠宣公祠堂,始终是一座庙堂兼家庙,这就是《红楼梦》创作时对甄士隐家“隔壁”葫芦庙的构思来源。
  
  六.贾宝玉与贾似道的渊源关系
  如果说《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是按照贾似道的后乐园描写的,书中贾宝玉身上,有着大奸臣贾似道的影子,很多朋友都可能都会吓一跳。其实事实本来如此,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红楼梦》中有一位贾妃,南宋也有一位贾妃,这就是宋理宗的妃子,其弟就是弄得南宋亡国的大奸臣贾似道。这位贾妃的父亲叫贾涉,而《红楼梦》中的贾妃,她的伯父也叫贾赦。贾妃的弟弟贾似道,是个“于国于家无望”的纨绔膏粱,《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作者也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这个贾似道,因为其姊受宠,竟官运亨通,成了南宋末年权势熏天的人物。理宗死后,度宗竟称其为“师臣”,其他人都称其为“周公”。
  南宋将亡之际,贾似道因误国误民,被朝廷削去官职、发配循州。押解他的县尉郑虎臣决心为民除害,在漳州木棉庵将贾似道杀死,并夺取了他随身携带的宝玉。《红楼梦》里的贾妃元春有一句判词,叫做“虎兕相逢大梦归”。这句话中的“虎”,指的就是郑虎臣的“虎”,“兕”谐音指代贾似道的“似”。贾似道碰到了郑虎臣就是“虎兕相逢”,贾家便要真正的“大梦归”了。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有“富贵闲人”之绰号,亦同贾似道不无关系。贾似道尝作“半闲亭”以停云水道人,每治事毕,则入亭中打坐。有佞人上唐多令词大称其意,词曰:“天上谪星班,群真时往还,驾青牛早度函关。幻出蓬莱新院宇,花外竹,竹边山,轩冕倘来间。人生闲最难,算真闲不到人寰,一半神仙先占取,留一半,与公闲。”这正所谓“富贵闲人”的真实写照了。
  《红楼梦》中王夫人向黛玉介绍自己的儿子宝玉时说:“我有一个孽根祸胎”,“孽根祸胎”一语出自元代著名诗人萨都剌《过贾似道废宅》诗:“贾生亦何者?此地起楼台。社稷无人物,湖山养祸胎。前朝亡国恨,遗迹后人哀。落日空江上,王宫亦草莱。”宋末诗人汪宗臣《嘲贾似道》说“假贾伪魏至於斯”,应为《红楼梦》“假作真时真亦假”,以贾喻洪的深意所在。
  当然,嫁接在贾宝玉身上的南宋贾似道形象,不过仅仅是个小说人物的躯壳而已,其真实生活来源,还是取材于清初洪昉思自己的生活。这就是小说创作中的审美建构,作者之所以如此处理,理由还在于贾宝玉与贾似道在葛岭洪国公府的天然联系。
  
  七.葫芦庙与“宁荣二公”的源流指代
  甄士隐家的“隔壁”是葫芦庙,荣国府的“隔壁”是宁国府,如果说甄士隐小荣枯就是《红楼梦》大荣枯的缩影,那么,葫芦庙应该就是宁国府的代称。
  《红楼梦》为什么要把宁国府称为葫芦庙,这还要从宁荣二公的来历说起。书中交代:贾氏宗族分为东西两府,东府为宁国府,西府为荣国府。两府的祖宗是“宁荣二公”,宁公居长,故贾氏宗祠设在宁国府,族长也由宁府当家人贾珍担任。《红楼梦》作者似乎对宁国府很有成见,刻意交代:“除了门口的两个石头狮子没有一处干净”,“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把宁府定为家事消亡的罪魁祸首。
  “宁荣二公”并非洪氏家族的祖宗,也不是贾氏家族的祖宗,而是赵宋王朝的祖宗。其提法出自宋史:《宋史•本记第十九》记载,宋徽宗于元丰五年(1082年)十月丁巳,生于宫中,明年正月赐名,十月授镇宁军节度使,封“宁国公”。《宋史•列传第三》记载,宋太祖赵匡胤有二子赵德昭和赵德芳,赵德昭第四子名赵惟忠,赵惟忠又有子名从赵从信,赵从信就被封为了“荣国公”。
  宋太祖赵匡胤逝世后,传弟不传子,宋太宗赵光义在“烛影斧声”中即位。故北宋九帝,除开国皇帝宋太祖以外,全为宋太宗一系。南宋的宋高宗是宋徽宗之第九子,但宋高宗有子早夭,近支旁系又全被金人掠走,只好到民间找到赵德芳的后代继了大位,是为宋孝宗。宋孝宗传于宋光宗,宋光宗传于宋宁宗。宁宗又无子,又到民间找了赵德昭的后代继位,是为宋理宗。所以南宋九帝,除开国皇帝宋高宗外,全是赵匡胤的后代。
  换句话说,北宋帝系基本上是“宁国公”一系,南宋帝系基本上是“荣国公”一系。所以《红楼梦》中通过冷子兴之口,交代“宁荣二公”是亲兄弟俩,宁公居长,宗祠设在宁国府。赵匡胤和赵光义正是亲兄弟俩,赵匡胤为兄,为北宋的开国皇帝,皇家宗庙当然以赵匡胤为始祖并设在北宋一系,故此《红楼梦》中的贾氏宗祠必须设在宁国府。
  《红楼梦》作者认为“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这个“宁”指的是宋徽宗一系。宋徽宗虽然是一个很出色的书画家,但却是一个很糟糕的皇帝,好大喜功,任用奸佞,不务正业,奢侈无度,又轻开边衅,与金国联合灭辽,结果,辽国被灭,北宋也亡了国。皇帝、宗室、财富全部被掠往金国。这一切,宋徽宗要负主要责任,所以说“家事消亡首罪宁”。
  《红楼梦》大写特写以两宋为背景的“宁荣二公”帝统,难道是在敷衍宋朝故事么?显然不是。“宁荣二公”与贾似道一样,都只是红楼故事的躯壳,背后另有隐情。
  
  八.葫芦庙与红楼东府指代清廷
  仅仅知道了宁荣二公指代两宋帝统还不够,《红楼梦》作者在小说创作中,为什么突然想到以两宋帝统为自己的祖宗宁荣二公,并对宁国公一系加以诋毁攻击呢?还需要说清楚其中缘由。
  笔者在《论红楼东府影射清廷》、《再论红楼东府影射清廷》等文章中,曾详细论证了《红楼梦》作者对东府的描写,很大程度上是对清廷的影射。其中最扎眼的便是关于“乌进孝进租”的描写。书中说乌进孝进租的车队,因为“外头都是四五尺深的雪”,在路上走了“一个月零两日”,方来到长安大都。因此东府位于“山坳海沿子”的庄子,显然是在满洲人的老家东北三省。
  接见乌进孝时,东府家长贾珍披了一件“猞猁狲”大裘,命人在石矶上铺一张“狼皮褥子”,负暄闲看子弟们来领取年物。这种皮里阳秋的描写是有深意的:“猞猁狲”大衣、“狼皮褥子”都是东北少数民族使用的东西。乌进孝的“租单”上写的“鲟鳇鱼”、“獐子”、“狍子”、“野猪”、“野羊”、“鹿”、“熊掌”、“稗子米”等物品,也都是关东特产,明显是按照当时东省皇庄给朝廷进贡的供单照录的。
  书中对东府人物名字的描写也是大有深意的,贾蓉之名按谐音暗示的是“戎”,贾蔷之名暗示为“羌”。清初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很多持民族主义情绪的汉族遗民文人,往往都用“戎”、“羌”等字眼,暗示那些异族统治者。蓉蔷(戎羌)兄弟同时出现在“东府”中,这东府又接受关东皇庄的贡赋,这些描写对清廷的隐喻是很难用巧合解释的。
  《红楼梦》书中对东府生活描写得十分龌龊不堪,那段著名的“焦大之骂”,将东府一干丑类骂为“爬灰养小叔子”的畜类。清朝初年,民间广泛传说多尔衮纳侄媳妇肃亲王豪格的福晋为侧福晋,就是典型的“爬灰”行为;张煌言诗中说的“太后下嫁摄政王”,“大礼恭逢太后婚”,则是“养小叔子”的最佳注脚。这些都证明书中焦大骂的是进关后腐化堕落的清廷子孙。
  说到这里不免要辩解几句:近年来好多历史学家考证孝庄太后改嫁多尔衮一事不存在,以此证明对《红楼梦》“爬灰、养小叔子”之解释的不经,这是没道理的。小说不是历史,只要清初民间有此传说,作者便可以写入书中,无需历史真实佐证。
  
  九.葫芦庙与宁国公宋徽宗后裔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红楼东府影射清廷,宁荣二公又代指两宋帝统,那么宋朝宁国公一系与清廷还有什么特殊关系么?否则无法解释《红楼梦》中“葫芦庙”之谜。
  原来,从清军铁蹄踏上中原的那一刻起,在中原及大江南北的民间,就流传着满清皇族爱新觉罗氏乃是宁国公宋徽宗后裔的传说。直到今天,清太祖努哈赤之十三世裔孙,清代八大铁帽子王顺承郡王的后人,最后一代多罗顺承郡王爱新觉罗文葵之胞弟爱新觉罗瀛生先生,仍坚信自己就是大宋皇族赵氏的后裔。
  爱新觉罗这个姓氏,是从努尔哈赤开始使用的,其含义是像金子般高贵神圣的觉罗族。此前努尔哈赤家族原来的姓氏是伊尔根觉罗,伊尔根这个词在满语里是汉人贱民的意思。据《皇朝通志•满洲八旗姓》载,女真后裔中的“伊尔根觉罗”姓,其汉姓即为“赵”。《黑龙江志稿•氏族》也称:“觉罗者,传为宋徽、钦之后。”
  宋徽宗赵佶一生有两多,一是多才艺;二是多子女。宋徽宗被俘前后,共生育三十八子,四十二女,合计八十个孩子,也算高产皇帝吧。其子女除高宗赵构外,基本都被俘流落在了金国。徽钦二帝与赵氏宗室以及那数千名被俘官员,作为金人的俘虏,被安置在五国城(黑龙江依兰)、宁古塔(黑龙江宁安)一带为奴,被称呼为汉人贱民伊尔根。
  这些汉人贱民伊尔根,长期与当地土著女真族融合,形成了满人的祖先,并以伊尔根为姓氏。努尔哈赤起事后,大概是觉得伊尔根这个姓氏不好听,遂按谐音把自己的姓氏改成了爱新觉罗。顺治年间,伊尔根觉罗的家谱上就出现了“赵”这个姓氏。后来到清朝中后期满人改汉姓,伊尔根觉罗大部分又都改成了姓赵。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爱新觉罗来自赵姓的传说并非空穴来风。
  言及此,朋友们大概都不难看出,《红楼梦》中的葫芦庙,并非什么狭窄的宗教寺庙,而是宗庙社稷的意思。作者如此取名的良苦用心,也就昭然若揭了。
  
  十.葫芦庙与贾门秦氏的“贾宜人坟”
  分析到这里,本来就已经够了,没有必要再节外生枝,另说它事。但《红楼梦》妙笔生花,葫芦庙中隐情多多,不妨再牵涉一件历史要事,这就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贾宜人”案件。
  《红楼梦》书中写东府秦可卿死后,灵牌疏上皆写“诰授贾门秦氏宜人之灵位”,大出殡时灵幡上写的也是“奉天洪建兆年不易之朝诰封一等宁国公冢孙妇防护内廷紫禁道御前待卫享强寿贾门秦氏宜入之灵柩”。对于这个“奉天洪建”和“贾门秦氏宜人”的理解,红学界争论很激烈,这里暂且不论。特别发人深思的是,这些描写与历史上的“贾宜人”一案是否有必然联系?
  南宋绍兴十一年(1142 ),抗金民族英雄岳飞,以及岳云、张宪等,被以秦桧为首的投降派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于狱中。“市人闻之,凄怆有堕泪者”(据《三朝北盟会编》)卷207)。岳飞死后,有正义感的“狱卒隗顺负其尸出,逾城,至九曲丛祠中,顺葬之北山之漘”(据《朝野遗纪》)。隗顺埋葬岳飞时,“志以玉环、双桔”,不敢书写真姓名,在坟头立一标志谓为“贾宜人坟”。
  宋孝宗继位后,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七月下昭为岳飞平反昭雪,并访求岳飞遗体。隗顺之子将此事上奏朝廷,孝宗以大礼改葬,岳飞尸骨得以从九曲丛祠“贾宜人坟”移葬栖霞岭下即今岳庙所在地。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又赐岳飞墓旁的下智果寺为岳飞的功德寺,赐额“褒忠衍福禅寺”,这就是今天岳庙的始基。清晚期著名文人俞樾(即著名红学家俞平伯的祖父)题岳王庙岳飞墓曰:“遗烈炳千秋,慕义又逢李承事;丛祠湮九曲,记名曾表贾宜人”。
  岳飞托名“贾宜人”初葬的九曲丛祠,“九曲”即指杭州旧“九曲城”,“丛祠”就是乱葬岗的意思。据历史学家考证,这个地点就在昭庆寺以北一带,即今天的杭州青少年宫所在地。这里就在昔日洪国公府即贾似道府的东邻,明代重建洪忠宣公祠堂时,著名文人董其昌所题之联为:“身窜冷山,万死持回苏武节;神依葛岭,数椽邻近鄂王坟”,说的应该就是这个意思。
  《红楼梦》书中为秦可卿灵幡所写的“贾门秦氏宜人”,“贾宜人”是否与隗顺杜撰的“贾宜人坟”有关,“秦氏”是否与陷害岳飞的秦桧以及葬于此地的秦国夫人毛淑妃有关?作者又为什么将“贾门秦氏宜人”安排在象征清廷的红楼东府?为什么刻意交代秦可卿死于“奉天洪建”之朝?作者这样写的心理动机究竟是什么?笔者目前尚未考虑清楚,立此存照。对此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参与研究。
  
  十一.葫芦庙与葫芦印的牵连
  问题至此还没有完,《红楼梦》作者以红楼东府影射清廷,以葫芦庙指代清廷宗庙,那么在创作中又为什么刻意设计以“葫芦”二字,作为宗庙名称呢?说起来其中还有一段隐情。
  搞清这一点,我们还必须回顾一下本文前面阐述的内容。洪昉思的祖居地杭州葛岭洪国公府,宋理宗时成了贾似道府,贾似道又将宋理宗赐给他的宋高宗赵构的集芳园并入府中,修建后乐园和家庙。宋高宗赵构是宋徽宗的儿子,“宁国公”宋徽宗和“孽根祸胎”贾似道两个人本来扯不到一块,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书画收藏;他们二人的收藏印章,又偏偏都是“葫芦印”!
  现今传世的宋徽宗书画作品或收藏品,除钤盖有“宣和”、“政和”、“大观”等方印外,多钤盖有“御书”葫芦印。如《雪山归棹图卷》、《池塘秋晚图》等,钤盖的都是“御书”葫芦印。无独有偶,南宋贾似道收藏的大量书画,除钤盖有“秋壑”、“魏国公”等方印外,也都钤盖有“悦生”葫芦印和“密致”葫芦印,并有“长”字印和“封”字印,用于卷后隔水骑缝处。(附:出土文物宋代葫芦印图片)由此看来,《红楼梦》作者以“葫芦”二字命名“葫芦庙”,代指宋徽宗和贾似道,一语双关,奇妙无比。
  这样,宋徽宗、贾似道、洪国公、贾宜人等,就都汇聚到了杭州北山葛岭一隅;葫芦庙与葫芦印、胡虏庙都在洪昉思的祖居地发生了意义上的关联。宋高宗的集芳园就在洪昉思祖居的“隔壁”,这里也正是“贾宜人”岳飞的初葬地,还是贾似道的家庙所在地,明代重建的洪忠宣公祠堂也在这里。承载着这些历史故事,由洪昉思于清初创作的《红楼梦》,巧妙使用葫芦庙一词,确实如脂砚斋所说是“极细极险”的事情。清军下江南“地陷东南”时出生的洪昉思,承家族在宋明两代与女真、清廷的恩怨,秉汉遗民之民族主义思绪,妙笔生春写出《红楼梦》中的“葫芦庙”故事,既是神来之笔,也是势在必然。
  妙哉葫芦庙!
  附图:宋代葫芦印
  
2#
发表于 2020-11-26 07:12 | 只看该作者
葫芦庙葫芦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5 16:14 , Processed in 0.054078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