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54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 君子能以蒙养其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9-8 20: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远牵 于 2020-9-8 20:46 编辑
 

               《蒙以养正赋》(范仲淹)

         蒙者处晦而弗曜,正者居中而弗群。守晦蒙而靡失,养中正而可分。
         处下韬光,允谓含章之士;居上弃智,斯为抱一之君。
         圣人以设彼易文,授诸君子。考其在蒙之象,得此养正之理。

        浑兮若浊,下民无得而称为。暗然而彰,圣功亦在其中矣。

        是以不伐其善,罔耀其能。惟朴素而是守,又浚哲而曷矜?
        故知我者谓我愚不可及,不知我者谓我智不中称。
        务实去华,育德之方斯在;反听收视,养恬之义相应。
         故得悔吝不生,纯和自履。隐其明而若昧,保其终而如始。

        至贤者孟子,在养素而弗违;亚圣者颜生,性如愚而有以。

        是知蒙正相养,圣贤是崇。欲求乎不失其正,必在乎受之以蒙。
        石蕴玉而外质,蚌含珠而内融。

        天地何言,育物之功潜用;龙蛇处蛰,存身之道不穷。

         其或谋画为先,聪明自广。不务淳淳而处,每思察察而往。
         则彼蒙蒙也丧乎其真,此正也失其所养。
         曷若我知白守黑,老氏之教宁忘?用晦而明,箕子之风不爽。

        至矣哉!正之在斯,养亦宜其。蕴道德而不衒?

        岂祝福之能随?志士体之而修身,素履无失;
        圣人执之而行化,赤子焉知?乃有修辞立诚,穷理尽性。
        常默默以存志,将乾乾而希圣。庶几进退之间,保君子之中正。




       生命本能形而上的四个层次    
     生命本能的四种需要,依次有以下四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叫“利害层”;第二个层面叫“是非层”;第三个层面叫“善恶层”;第四个层面叫“美丑层”。依次这四个层面一层比一提升,一层比一层优越,这是四个层面的基本逻辑、基本关系。
  为什么把这四层作为生命本能的需要来认定呢?当天地间出现“一个人”的生命,他就是在全部时空、自然万物的资源状态中,形成了一个载体或一个功能点。
  这个载体,这个功能点,与自然万物发生着息息相关的互动,同时他又与社会,人群发生着互根、互用和互变,又同时他在生命系统的各种功能结构中,产生着种种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和相互变化。
  所以,生命就因上述种种的关系,结构与功能层面,就必然表现为上述四层基本定格。
  1.利害层、功利层
  其中最基础、最根本的一格叫“利害”定格,所谓“利害”,就是以这个生命载体做为坐标,凡是对这个生命载体有利的,就称为“利”,凡是对这个生命载体有害的,就称为“害”。
  “利害”一个是客观的定势,二是也有主观的“取舍”。他的主观认为这个对他有利,就称为“利”,对他有害的,就称为“害”,所以“利害”坐标是生命的一个基础坐标,一方面是客观、一方面是主观,主客观有认定的问题。
  所以从亿万年以来,生命、特别是人的生命,从微生物、到植物、到动物的演化中,形成了这样一种生存方式,他就自始至终把“利害”作为第一自觉、第一本能,所以利害关系,利害作用,就成为了生命的主要坐标。
  比如说所有生命体的新陈代谢、吐故纳新,各种食物链,各种安全,危机的因素,都直接交错成利害关系,对他的生命有危害,就有危机感,因饥饿就必须要寻找饮食,就叫“利害”感。所以,食物与安全,能量的供给与存在的稳定,是生命体“利害”的两个根本需要。
  凡是有生命的,第一本能就是要找到生命的安全感,然后找到生命的饱足感,满足安全,满足饱足的需要就成了第一坐标。这是“四层说”的第一个。
  以这一个坐标,随着文明的发展,随着人类认识的提高,一步一步这个坐标就成了“功利”的价值观、坐标,成了“功利”的最初来源,所以“功利”几乎都是建立在“利害”的基础上。
  当然人类如此,动物也如此,植物照样如此,甚至连微生物也如此,只要是生命,都有这份生命的本能,也叫利害的本能,这就是生物坐标的本能。
  当然人类是生物,所以人的第一生命坐标就是“利害”。
  2.是非层、真理层
  第二个坐标,“是非”坐标。“是非”这个坐标已经远远高于“利害”的这个坐标了,因为它已经不是一个客观坐标了,他已经进入主观坐标,已经是认识功能中的一个坐标。
  也就是说,大量的微生物、植物、甚至相当多的动物,或者绝大多数动物,他是不知道是非的。
  为什么?因为他的认识功能,还没有发达到对万物因果的认识,对万物规律的认识,对万物原理、结构等等方面的认识。
  一句话,它不仅不能认识他的外部周围环境,他连自身都无法认识,所以自身的因果,外部环境的因果、以及原理、结构、规律等等,都不在他的认识范畴以内。
  而人、人的生命通过进化、通过对生物圈的这份超越,他的认识功能特别发达,发达出一个新的阶段,这个阶段叫“心智阶段”,就是说人的生命已经出现了“心灵”,出现了“智力”,出现了“大脑”。
  所以说“心灵”、“智力”、“大脑”,才能产生“是非”,所以这是人类认识功能上的一个基础坐标,这个认识把人与动物区分开来,这个坐标把人与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所有的生物区分开来,只要在地球的这个圈内,凡是知“是非”的一定是人,凡是不知“是非”的,一定是人以外的生命。
  所谓“是非”,就是“对错”。所谓“对错”、“是非”,就是指人类对万物之差别,万物之因果,万物之原理、结构、规律、法则的认知与理解。
  比如说“指鹿为马”,这就是不叫因果了,明明是鹿,但是认成马了,明明是猪认成牛了,这就不知道因果,不知道差别了。
  
  所以这个“是”和“非”,指的是人的认识功能,对外部环境的一份正确反映,正确的反映就叫“是”,错误的反应就叫“非”。认清因果、认清差别、认清对错、是认识功能中的东西。
  而除了认识功能之外,还涉及了一个表达,不仅仅要“认对”,还要“表达对”,所以认识与表达合起来才称为“是非”的基本规律,这也是“人”和“动物”、“植物”的基本区别。
  动物、植物等能认清差别,但不一定能表达得出来,只有人才能表达得出来。所以“是非”功能是人的认识功能,是人区别于所有万物的重要差别。这是第二个生命本能的需求。
  3.善恶层、道德层
  第三个生命本能的需求“善恶”,“善恶”代表“道德”。
  “善恶”是在“是非”、“对错”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份新的提高。不仅仅要认清事物的对错,差别,还要处理好事物之间对错和差别的关系。
  凡是对其它的差别,进行野蛮处理,有你无我,我比你高,我比你大,以我为主,以你为次等等,一种拉开距离,以强凌弱的这种关系。
  一句话,把差别的关系,人为的扩大,拉开的这种作用,这种行为就称为“恶”,凡是把差别保持到合理的度内,而且把这种差别用一种尽量倾向于缩小、减缓或淡化等等关系的这种行为,称为“善”。
  “善”是我与他人(物),适当关系的实践。因为这种处理的方法,可以使万物各得其所,可以使万物之间得到一份相对的自由,使万物各得其所,共生共赢,共荣共存,相互提升,彼此受益,这就叫“善”。
  由此,建立的一种认识功能就称为“道德”功能,简称“善恶关系”。这是第三层。
 
  4.美丑层、信仰层
  第四种层面,也是最高的层面,这个层面称为“美丑”关系。
  “美丑”是建立在“道德”、“善恶”之上,已经把万物的关系,达到协调、自由和充分运动变化之后,所要共同寻求的一种快乐。
  宇宙万物、自然万物、人类社会的无数众生,他们都在这个自然的法则规律面前,各得其所,而又共同游戏,而且在追求共同的超越、自由的同时,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本性,享受周围给自己带来的这种营养,美妙,那么这种功能就叫“美”。
  用当代人类文明解释、美学中的经典定义:“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这个是“人为”的解释,但这个解释是到位的,只是范围外延要扩大到宇宙,不仅仅是人的本质力量,包括宇宙的本质力量,包括万物的本质力量,都够能充分地认识发挥,最后对象化,这就是生命的本质,生命的灵魂。
  所以“美丑”这个层面,实际上要表达的用马克思的一句话来说,就叫“人的最自由而全面的法则,就是美的终极”。
  我们佛家谈的美,最高就是“常乐我净”,从“无常”到“常”,从“苦”到“乐”,从“无我”到“大我”,从全部的污染到纯粹的圣洁。
  所以“常乐我净”也要表达的就是这份人的、万物的最自由最充分的法则,它实际上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善恶”实际上是审美的东西。凡是没有达到的就称为“丑”,凡是这个方面的自由程度、快乐程度,发挥的充分程度不够的都称为“丑”,与充分来比就“丑”了。
  所以这个充分,有无数的进程、无数的层次,每一个历史阶段、每一种生命状态,各自有各自的自由,凡是没有自由的就称为“丑”,所以生命是从一种相对的审美,一直到终极的审美。
  这就带一种什么呢?信仰,带一种终极追求,终极关怀,所以“美”是宗教的,“美”是哲学的灵魂折射,“美”是宗教的信仰殿堂。
  凡是搞美学的人,没有一个人不是哲学家、不是宗教家,他们都有宗教家和哲学家的气质,原因在于对“美”的这份仰望,和这份本能的追求。
  所以他就成了比“道德”更高的一种需要,这种需要只有通过信仰,只有通过哲学与宗教的修为,才能够点点滴滴地积累与关照。
  这是生命本能的需要的四个层次。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0-9-11 09:04 | 只看该作者
非常认同人除了利,还需有是非观的真理层、善恶观的道德层、美丑观的信仰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4 17:59 , Processed in 0.052748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