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小平_gMTT8 于 2020-10-4 09:22 编辑
用象征性的笔触去触摸人们心中的真实 ___ 细读孙姜老师的小说《纸婚》有感
文 / 小平
读了孙姜老师的小说《纸婚》,命题很好,看到题目就使我产生了要了解一下孙姜老师笔下的《婚》究竟是纸糊的还是泥捏的?
一 . 看《纸婚》的象征性意义
文中第一次出现《纸婚》的纸,是说小雪为纪念和小涛结婚一周年正在精心策划用彩色的纸写“肉麻一点”的情诗,看到中篇,故事推到了高潮“是因为一张匿名的“书写暗恋内容”的绿色纸条”招致了婚变风波,直到最后在老余的抽屉里发现了写“暧昧”纸条的绿色本子,才使我一声感叹“啊!原来《纸婚》并不那么简单。”
《纸婚》它不仅象征着婚姻的脆弱,
而且它象征着小雪知性、隐忍、随意的性格无形中将为婚变铺垫温床;
同时它也象征着像小涛那样无端猜疑,盲目定性,蛮横指责谩骂,甚至到单位肆意胡闹的粗暴行为会造成婚姻最终破裂的最坏结局;
它还象征着老余从苦苦暗恋到用匿名纸条“冒昧”表白,将会毁坏别人的家庭幸福甚至改变好多无辜者的人生轨迹。
它还象征着现实社会年轻人轻率地婚姻观,隐喻着婚姻不仅仅是单一的幸福而它还需要双方的谅解和经营。
在这里象征的意义就是教训!它虽然是通过小说编辑的故事,但它在社会现实中确实存在,致使它的象征意义直接触及到了读者心中的真实,致使我看后以假为真,想对小雪说:
“闺女啊,醒醒吧!知性别任性,随意要谨慎。与粗暴不理智的人离婚不可惜,但最重要是一定要弄清是非原因。细想想老余的纸条上的话并无太大过错,只是行为欠妥当,但见他爱你之深疼你之切,一定要说明白了,然后珍惜它,已免以后再误会。”
实际上小说写作中的“象征手法”包含了寓意、暗示和联想几乎整个思维过程。它是把故事里的细节赋予深刻的寓意,暗示读者激发联想从而产生真挚的情感效果。这就是“用象征性的笔触去触摸人们心中的真实”,这就是《纸婚》的魅力所在。虽然在这里用的是“文学评论术语”但它充分体现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细心体验和认真观察,同时也是长时间热衷于小说写作的经验积累。
二 . 看《纸婚》的人物塑造
《纸婚》是以第一人称“我” 来描述小雪与小涛、小吴、老徐三个男人之间纠葛的故事。
女主角小雪:
为纪念与小涛结婚的第一个纪念日,精心筹划用彩色纸书写“肉麻点”的情诗;
在小涛面前夸奖小吴英俊、帅气、阳光、高学历;
在小涛脸上亲一口;
“身正不怕影子斜,由小涛闹去”;
让小吴喊雪姐,“笑着打招呼,一起跑,笑意盈盈”;
小吴夸赞: “小雪,你跑步的姿势真漂亮!”
这一系列言行事例把让年轻,漂亮、随和、大方且随意的小雪活脱脱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她年轻,漂亮的外貌,随和、大方且随意的性格也为《纸婚》故事做好了铺垫,也为以后矛盾发展做好了伏笔。
男主角小涛:
“我床上不躺懒女人”;
“你们单位姓吴的小白脸”;
一张折过的淡绿色的纸在小涛手里颤栗着;
此刻小涛的脸绿着,面目狰狞;
“我一次不跟着,你就要给我戴绿帽子”
纠缠不休,甚至找小吴,找小雪家人甚至到单位胡闹。
诸此等等,一个看事偏激,处事粗鲁,小心眼、爱吃醋的大男子主义者跃然纸上,也把从吃醋、嫉妒到怀疑的故事情节推向了最终离婚的必然。
配角小吴 :
大学生,人长得帅,是个浑身发着光的靓仔;
当面夸小雪:“小雪,你跑步的姿势真漂亮!”
正因为“笑着打招呼,一起跑,笑意盈盈” 的举动为小涛吃醋,嫉妒最后看到“暧昧纸条”成了怀疑对象,背上黑锅的结局做好了铺垫。
始作俑者老余:
背地里暗恋小雪,偷偷把匿名的“书写暗恋内容”的绿色纸条”放在小雪的手包里导致小雪和小涛离婚。不惜城南、城北来回搬家最终把小雪弄到手成了最后的大赢家。是《纸婚》“隐”“喻”全篇的始作俑者。
全篇四个人物,着笔轻重有序,位置着放合理,相互关系拿捏精准,整篇结构安排恰到好处。
三 . 小说写作手法的巧妙运用:
如上所述,用《纸婚》象征婚姻的多舛和脆弱;
用 “我床上不躺懒女人”隐喻小涛的大男子主义;
用小雪夸小吴来铺垫小涛对小雪私通地怀疑和误会;
用小雪的温柔、随和衬托小涛的粗暴;
用“ 在小涛面前夸奖小吴英俊、帅气、阳光、高学历”;“笑着打招呼,一起跑,笑意盈盈” 的举动为小涛从吃醋到怀疑最终离婚的结局做好了伏笔。
更有像:“喊雪姐!大一天也是姐,何况大七天。”这样看似可要可不要的“闲笔”地运用更为故事真实性锦上添花。
另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利用“错觉”制造悬念:《纸婚》前面大篇幅地描述,当大家都以为小吴一定是“匿名纸条”的投放者时,最后揭开谜底的却是一直隐藏在暗处的老余,让读者无不唏嘘。这充分展示了小说的魅力,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的良苦用心。
四 . 对“匿名纸条”内容的探讨:
对《纸婚》整个故事矛盾冲突的导火索“匿名纸条”内容做个简单探讨,纸条内容是:
“这样打扰你的确冒昧,可是小雪,我爱你!守望是苦涩的幸福,你何时能知我?”
单从这张纸条看只能说明写者对小雪苦苦的暗恋,并不能证明小雪有出轨的思想和行为。也不能证明老余就是心怀不测,老谋深算。小涛为此兴师问罪确有唐突之嫌。
假如小雪暗恋着小吴,已经知道是小吴写给自己用以表白心迹的而又瞒着小涛,被小涛发现引起矛盾爆发比较合理,但这影响了小雪的“纯真”形象,这显然不是作者想要得结果。
第二种方案:改变“纸条”的内容,比如“我的亲爱的小雪,收到了你的回信,谢谢你对我的欣赏和赞誉,守望是苦涩的幸福,知我者小雪,我等着你...... 海枯石烂!” 这样写突出了老余有意识地破坏小雪的家庭,处心阴暗、歹毒。这样处理虽然故事可以成立,但对于善良的作者来说也不是写作的初衷。
所以只有添加小涛发现“纸条”后的思想斗争,联系平时小雪对小吴的欣赏和赞誉,激发小涛的偏激、多疑、粗暴性情地爆发,以增加故事的合理性。此点意见,仅做参考。
五 . 对 结尾分析:
原文结尾“老余,我怎么好像见过你?”
“ 在抽屉里看到了一个绿色的纸页的本子,这颜色怎么那么眼熟呢?算了,不想了!得给儿子煮奶瓶了。”
这样结尾的优点是,进一步丰满了小雪善良、隐忍的性格,使小说更具生活化。缺点是一了百了,一笔结束了读者的无穷思路,留下了一丝惋惜。
如果去掉末尾一句“算了,不想了,得给儿子煮奶瓶了。” 那结尾就是:
“ 在抽屉里看到了一个绿色的纸页的本子,这颜色怎么那么眼熟呢?......” 似乎余音未了,耐人寻味。
俗话说“诗怕品味,文怕评”,其实诗必须品味才能体会到意境,文只有细心阅读,认真品评才能感触到其精妙。
以上仅是我的个人看法,还望孙老师和文友们提供更多意见,以求共同提高。谢谢大家!
写于 / 二零二零年 九月 (天津)
发表于 / 二零二零年 十月 四日
|
评分
-
4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