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718|回复: 6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简单话题】人情往来,简单最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10-15 13: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云馨 于 2020-10-15 13:25 编辑

【简单话题】人情往来,简单最好
  
  “十一”期间,先后参加了四五个酒席。有一天居然两家同请,受宠若惊,可分身乏术,去了一家,另一家凑了份子钱。如此一番折腾,近一个月的工资就打了水漂,着实让人惊慌失措起来。
  
  大假刚过,少有联系的一高中同学冷不丁来电,说是吉县老家的某某同学家中有事,有请于我。立马悟到原因,脑袋发蒙,真是怕啥来啥,常年不联系的也找上了门,本能反应就是不去。先生劝慰道:人不去,就随个份子钱吧,否则面子过不去!
  
  很反感同学间这样一网统抓的请客方式。上高中时的母校在另一个县,参加工作就出来了。几十年来,好多同学从无联络,这样由他人代请,邻近各县同学全部通知到位的请客做法,心里着实不痛快。面子值几个钱,我给她随个三五百的份子钱,人家能想起我长啥样吗?这样的人情往来有意义么?
  
  我不知道那位同学是否还记得我长啥样,反正我根本想不起她是否与我同班?留的长辫还是短发?从事何种工作近况如何……一无所知,迷茫啊。毕业至今从无交集,只是偶尔去吉县老家参加同学孩子的婚礼,可能碰到,却少有来往,泛泛之交而已。彼此明明感情不深,何必故作深情地来往,岂不是给自己负累?这样的人情往来,何必迎合她?
  
  去与不去,纠结了一天,最终在好友的劝导下,果断拒绝:不参加,也不凑份子钱,不想被道德绑架!
  
  人情往来本是一种传统,很纯粹,是人与人之间联系感情和传递温情的良好方式。
  
  记得十多岁的时候,去乡下参加了魏奶奶小儿子的婚礼。乡下人朴实,遇上哪家有红白喜事,那一定是全村的大事儿,全村老少都会来捧场。那时候的人心,都很简单,主家若缺东少西,乡亲们都会倾情相助。
  
  宽敞的农家院,在左邻右舍的帮助下,搭棚子,砌炉灶,架案板,一个露天“厨房”转瞬建起。再从各家寻来十几把长条凳,七八个四方桌,再来百十个大海碗。主人家杀猪宰羊,备上好酒好菜,请亲朋好友齐聚一堂。远近乡邻有随份子钱的,也有将家中存放多年,舍不得用的被里被面、或是一些值钱的东西拿来当贺礼的。无论礼轻礼重,主人家都欣然接受,就是图个人气。十人一桌,村民们吃得满嘴流油,杯盘见底,进进出出的人群将院落围得水泄不通,猜拳行令的声音此起彼伏,热闹非凡。主家接了村民的这份情,定当回报,没有财力,就上人力,还的是人情,更是真情。
  
  不知从何时起,这“人情”难却,成了苦不堪言。
  
  你家有事,他家来帮忙成了被动行为。什么“乔迁宴”、“升职宴”,孩子的“满月宴”、“升学宴”,各种名目的宴请,云里雾里的,让人应接不暇,趋势更是愈演愈盛。份子钱出少了,颜面扫地,出多了,又怕以后收不回来。随着市场行情见涨,早几年的礼金数,如今得翻倍奉还给人家。喜筵吃不吃尚在其次,重要的是礼金必须到位,少则三五百,多则一二千,实在难堪如此重负。
  
  “礼”超越了“情”的本义,这无休止的人情消费已给大多数人造成了难以承受的经济压力。人与人之间因这婚丧嫁娶、随份子的事产生嫌隙,原本亲密的朋友,也成了格不相入的路人。
  
  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自古就有"来而不往非礼也"的传统美德。现如今,这样的礼尚往来却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大负担。这样的请客吃饭,不少人怨声载道。
  
  前两天去吃酒席,身边一姐们也是感慨万千。同一日,她家居然出现了三个请贴,儿子媳妇艴然不悦,都不愿意参加。因她家先生是某公司一副总,原是从普通工人升任而起,自然接触不同层次的人群也多。身为领导,遇到员工家中有个婚丧之事,主家不请,也会主动前往。几年下来,所随的份子钱真是不少,压根也没打算有朝一日还要如数“回笼”。为此事,他们俩口没少拌嘴拌舌,后院时常起火。
  
  据统计,中国户均“人情支出”(节假日和红白喜事支出)在家庭总收入中的占比高达7.9%;农村家庭的“人情支出”更高达11.4%。
  
  但人们都碍于情面,怕被吐糟、被嫌弃,不得不随大流,确实苦不堪言。
  
  泱泱中华,礼仪之邦,地域不同,风俗自然不同,据说江浙一带,不收红包的婚宴不少,这样的礼尚往来充满温馨,多好!

  讲真,人情往来是维系亲情的媒介,需要真心,合理的人情自然必不可少。
  
  《礼记•表记》中有曰:君子之间建立在道义基础上的交情高雅纯净,清淡如水。真正的人情往来,其实都有情义在的。朋友间没有功利之心,情义无价,彼此熟悉,你不请,也会前往。那么,礼尚往来也有味道。

   以前买报纸看新闻,现在一个微信头条就可以知道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新闻。网络缩小了空间距离,增大了信息量,为我们提供了无限的创造空间,丰富了我们生活的内容。逢年过节,虽少了聚集的环节,但信息拜年,微信红包,给大家带来许多便利。然,也使七大姑八大姨、以及那些表哥表姐们拉大了距离,亲戚间少有联系,感情自然就慢慢疏远。
  
  亲情需要人情,朋友需要友情。逢年过节,大家相互走动走动,带上两瓶水酒,送个红包。或是今天你家有请,明天他家作东。遇到谁家有事,即便不请,也会前往相助。此时,人情就成了一个媒介,感情会越来越好。
  
  就拿我之前提到的现象而言,好久都不联系的初高中同学若是家中有事,不论远近,无论厚薄,来一“大锅烩菜”通吃发邀请,去与不去,万般纠结。应和,就是满足了他的功利心,否则,颜面扫地。也有的同事不那么熟悉,但每日抬头不见低头见,遇到孩子结婚、生娃,怕被人闲语碎言,免不了随上几百的份子。这样的人情真是变了味,无形中给自己造成了心理和经济的双重负担。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真是一门学问,需要揣时度力。看似简单的生活,其实并不简单。遇到婚嫁之事,不见得宾朋满座就能给自己长出多大的面子,“观德莫观失”,才能结交真正的朋友。对咱老百姓而言,这礼尚往来之事,越简单越好。千万别效法“一锅烩”的邀请模式,为您自己,也为他人着想,不好吗?
  
  很是怀念以往那个年份,人与人之间,没有利益纠缠,也少有功利心。即使是再忙,亲戚朋友们隔三差五地找机会聚集在一起,大家开开心心、简简单单,彼此推心置腹,唠着家常。友情,在日积月累中不断增进。
  
  人情往来,真情换真心,越简单最好。只要用心经营,就会求仁得仁,又何怨乎?

  

评分

12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0-10-15 13:12 | 只看该作者
哈哈,稳笃笃,霸占沙发
3#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5 13:14 | 只看该作者
秋实 发表于 2020-10-15 13:12
哈哈,稳笃笃,霸占沙发

这秋秋,看来是开着越野车来的~~`

点评

百公里加速8秒,快吧?嘿嘿  发表于 2020-10-16 09:46
4#
发表于 2020-10-15 13:19 | 只看该作者
以前乡下红白喜事,只是拿五块钱,就能去一大家子人,很简单。
5#
发表于 2020-10-15 13:25 | 只看该作者
云馨此文,言之有物,有据有理,掷地有声,必须点赞!
人情往来,让不少人不堪重负,好多人都是为面子所累,打肿脸孔充胖子,内心万般煎熬。啥时候可以不再这样了,不用被人情绑架了,那就真正解放啦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6#
发表于 2020-10-15 13:31 | 只看该作者
人情关系最复杂。人情至深,金钱物质表达。但无论如何人情是实质,金钱是形式。物极必反,形式过度隆重了,反而损害了人情,违背了初心。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7#
发表于 2020-10-15 14:14 | 只看该作者
求仁得仁,又何怨乎?
云馨的感悟,深刻又生活化。中国的人情往来,向来诟病多多。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8#
发表于 2020-10-15 14:14 | 只看该作者
云馨 发表于 2020-10-15 13:14
这秋秋,看来是开着越野车来的~~`

厉害了,慧眼哪!
平时开的就是小型SUV
9#
发表于 2020-10-15 14:48 | 只看该作者
如今社会上的人情往来,早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味道,情感绑架,攀比之心,让人与人之间有了距离,有了隔阂。一篇直击社会时弊的文字。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0#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5 15:11 | 只看该作者
秋实 发表于 2020-10-15 13:12
哈哈,稳笃笃,霸占沙发

秋秋请上坐,瓜子、阿克苏红富士奉上!
11#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5 15:12 | 只看该作者
千幻烟 发表于 2020-10-15 13:19
以前乡下红白喜事,只是拿五块钱,就能去一大家子人,很简单。

是的,以前在乡下吃酒席,一大家都去,好开心😊😊
12#
发表于 2020-10-15 16:35 | 只看该作者
剖析当今社会一大现象。人情往来,实在不简单啊
13#
发表于 2020-10-15 16:37 | 只看该作者
或许是我现在简单了吧,没有那么多的人情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4#
发表于 2020-10-15 16:42 | 只看该作者
人情,贵在一个“情”字。
礼尚往来,“礼”字当先,但愿有来有往。
前段时间看到一则新闻,某地风俗,红包送上,折个角当即奉还,算是收下,人情味浓浓的,真好。
人情往来,简单最好,深以为然。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5#
发表于 2020-10-15 16:52 | 只看该作者
月牙 发表于 2020-10-15 16:42
人情,贵在一个“情”字。
礼尚往来,“礼”字当先,但愿有来有往。
前段时间看到一则新闻,某地风俗, ...

某地农村自上个世纪末起,基层政府决定往来红包一律伍角,一直实行至今。

点评

这样的礼尚往来应该普及推广!  发表于 2020-10-16 13:0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4 09:31 , Processed in 0.101512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