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60|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未提交成功的数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11-18 09: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五相子 于 2020-11-18 17:41 编辑

  您有上次未提交成功的数据 恢复数据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8 09:53 | 只看该作者
好久没来发帖子了,今天雨休,发一篇学习笔记。
3#
发表于 2020-11-18 10:40 |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20-11-18 10:46 | 只看该作者
分析透彻,点评精彩,受益了兄弟
5#
发表于 2020-11-18 11:33 | 只看该作者
作品原文
亡人逸事



旧式婚姻,过去叫做"天作之合",是非常偶然的。据亡妻言,她19岁那年,夏季一个下雨天,她父亲在临街的梢门洞里闲坐,从东面来了两个妇女,是说媒为业的,被雨淋湿了衣服。她父亲认识其中的一个,就让她们到梢门下避避雨再走,随便问道:

"给谁家说亲去来?"

"东头崔家。"

"给哪村说的?"

"东辽城。崔家的姑娘不不大般配,恐怕成不了。"

"男方是怎么个人家?"

媒人简单介绍了一下,就笑着问:

"你家二姑娘怎样?不愿意寻吧?"

"怎么不愿意。你们就去给说说吧,我也打听打听。"她父亲回答得很爽快。

就这样,经过媒人来回跑了几趟,亲事竟然说成了。结婚以后,她跟我学认字,我们的洞房喜联横批,就是"天作之合"四个字。她点头笑着说:

"真不假,什么事都是天定的。假如不是下雨,我就到不了你家里来!"



虽然是封建婚姻,第一次见面却是在结婚之前。定婚后,她们村里唱大戏,我正好放假在家里。我们村有我的一个远房姑姑,特意来叫我去看戏,说是可以相相媳妇。开戏的那天,我去了,姑姑在戏台下等我。她拉着我的手,走到一条长板凳跟前。板凳上,并排站着三个大姑娘,都穿得花枝招展,留着大辫子。姑姑叫着我的名字,说:

"你就在这里看吧,散了戏,我来叫你家去吃饭。"

姑姑的话还没有说完,我看见站在板凳中间的那个姑娘,用力盯了我一眼,从板凳上跳下来,走到照棚外面,钻进了一辆轿车。那时姑娘们出来看戏,虽在本村,也是套车送到台下,然后再搬着带来的板凳,到照棚下面看戏的。

结婚以后,姑姑总是拿这件事和她开玩笑,她也总是说姑姑会出坏道儿。

她礼教观念很重。结婚已经好多年,有一次我路过她家,想叫她跟我一同回家去。她严肃地说:

"你明天叫车来接我吧,我不能这样跟着你走。"我只好一个人走了。



她在娘家,因为是小闺女,娇惯一些,从小只会做些针线活;没有下场下地劳动过。到了我们家,我母亲好下地劳动,尤其好打早起,麦秋两季,听见鸡叫,就叫起她来做饭。又没个钟表,有时饭做熟了,天还不亮。她颇以为苦。回到娘家,曾向她父亲哭诉。她父亲问:

"婆婆叫你早起,她也起来吗?"

"她比我起得更早。还说心痛我,让我多睡了会儿哩!"

"那你还哭什么呢?"

我母亲知道她没有力气,常对她说:

"人的力气是使出来的,要抻懒筋。"

有一天,母亲带她到场院去摘北瓜,摘了满满一大筐。母亲问她:

"试试,看你背得动吗?"

她弯下腰,挎好筐系猛一立,因为北瓜太重,把她弄了个后仰,沾了满身土,北瓜也滚了满地。她站起来哭了。母亲倒笑了,自己把北瓜一个个捡起来,背到家里去了。

我们那村庄,自古以来兴织布,她不会。后来孩子多了,穿衣困难,她就下决心学。从纺线到织布,都学会了。我从外面回来,看到她两个大拇指,都因为推机杼,顶得变了形,又粗、又短,指甲也短了。

后来,因为闹日本,家境越来越不好,我又不在家,她带着孩子们下场下地。到了集日,自己去卖线卖布。有时和大女儿轮换着背上二斗高粱,走三里路,到集上去粜卖。从来没有对我叫过苦。

几个孩子,也都是她在战争的年月里,一手拉扯成人长大的。农村少医药,我们12岁的长子,竟以盲肠炎不治死亡。每逢孩子发烧,她总是整夜抱着,来回在炕上走。在她生前,我曾对孩子们说:"我对你们,没负什么责任。母亲把你们弄大,可不容易,你们应该记着。"



一位老朋友、老邻居,近几年来,屡次建议我写写"大嫂"。因为他觉得她待我太好,帮助太大了。老朋友说:

"她在生活上,对你的照顾,自不待言。在文字工作上的帮助,我看也不小。可以看出,你曾多次借用她的形象,写进你的小说。至于语言,你自己承认,她是你的第二源泉。当然,她瞑目之时,冰连地结,人事皆非,言念必不及此,别人也不会作此要求。但目前情况不同,文章一事,除重大题材外,也允许记些私事。你年事已高,如果仓促有所不讳,你不觉得是个遗憾吗?"

我唯唯,但一直拖延着没有写。这是因为,虽然我们结婚很早,但正像古人常说的:相聚之日少,分离之日多;欢乐之时少,相对愁叹之时多耳。我们的青春,在战争年代中抛掷了。以后,家庭及我,又多遭变故,直到最后她的死亡。我衰年多病,实在不愿再去回顾这些。但目前也出现一些异象:过去,青春两地,一别数年,求一梦而不可得。今老年孤处,四壁生寒,却几乎每晚梦见她,想摆脱也做不到。按照迷信的说法,这可能是地下相会之期,已经不远了。因此,选择一些不太使人伤感的片断,记述如上。已散见于其他文字中者,不再重复。就是这样的文字,我也写不下去了。

我们结婚四十年,我有许多事情,对不起她,可以说她没有一件事情是对不起我的。在夫妻的情分上,我做得很差。正因为如此,她对我们之间的恩爱,记忆很深。我在北平当小职员时,曾经买过两丈花布,直接寄至她家。临终之前,她还向我提起这一件小事,问道:

"你那时为什么把布寄到我娘家去啊?"

我说:

"为的是叫你做衣服方便呀!"

她闭上眼睛,久病的脸上,展现了一丝幸福的笑容。

一九八二年二月十二日晚

折叠
6#
发表于 2020-11-18 11:49 | 只看该作者
读完了原作,严格来讲,原作是一篇叙事散文,而不是小说。

这里扯扯题外话

孙犁散文确实独成风格,个人还是很欣赏的。
孙犁在文学届的地位是很高的,他可能小说写得一般,但识人及鼓励年轻人,还是很实诚的。莫言当初出名,就因为孙犁为其小说写过一篇评论推荐,尽管那篇小说是莫言的一个高仿作品……

7#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8 12:58 | 只看该作者
8#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8 13:00 | 只看该作者
徐得荣 发表于 2020-11-18 10:46
分析透彻,点评精彩,受益了兄弟

回老哥的话,握手问好!
9#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8 13:01 | 只看该作者
谢桑版的作品原文《亡人逸事》。
10#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8 13:15 | 只看该作者
潭边老桑 发表于 2020-11-18 11:49
读完了原作,严格来讲,原作是一篇叙事散文,而不是小说。

这里扯扯题外话

一般人认为,这就是一篇小说,只是小说的散文化问题,分水岭是在很多细节上,形散形淡。当一篇叙事散文来阅读,同样OK。
11#
发表于 2020-11-18 15:18 | 只看该作者
潭边老桑 发表于 2020-11-18 11:49
读完了原作,严格来讲,原作是一篇叙事散文,而不是小说。

这里扯扯题外话

这类忆人为主的文章太多了,现在看就不能算小说。
大作家这类文章多如牛毛。。。
张中行的最多。
董桥的就更多,还半真半假地写过一本《橄榄香》
哎呀,还有三毛,张爱玲,沈从文,你实在分不清是散文或小说。但总的来说是忆人忆事的散文。
12#
发表于 2020-11-18 15:19 | 只看该作者
五相子 发表于 2020-11-18 13:15
一般人认为,这就是一篇小说,只是小说的散文化问题,分水岭是在很多细节上,形散形淡。当一篇叙事散文来 ...

一般人认为这就是一篇小说?????
这是从何说起啊????
看来砖家我不是一般人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 09:58 , Processed in 0.09277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