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74|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倡读经典】成长之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11-23 11: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青衫子 于 2020-11-24 08:39 编辑

  近来读了美国作家贝蒂·史密斯的小说《布鲁克林有棵树》,感受了成长之美。

  作品背景是20世纪初期的美国区域布鲁克林,主人公弗兰西,家庭生活拮据,时有会挨饿。一家人的经济来源是妈妈凯蒂做清洁工,爸爸约翰尼在酒吧打零工。作为补充,弗兰西和弟弟尼雷捡破烂换点零钱。

  作为女孩子,弗兰西想跟弟弟和他的伙伴一起去玩儿,小伙伴让她滚,她说,这是个自由的国家!弟弟也鹦鹉学舌一般说,这是个自由的国家!看到这个场景,受到震撼。或许她们并不清楚这句话和行为之间的必然联系,可是这种理念却可以影响其一生。想想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有多少意识是和作为人的权力联系在一起的。

  自然,弗兰西和弟弟也会受到经验影响,比如,去卖破烂的时候只要忍受收破烂老板拧一下脸蛋,可以多得到一分钱。她们把钱一部分用来买糖果,余下的存起来。在去卖破烂的路上,已经卖完回来的小孩子会取笑她们,臭捡破烂的。同样,尼雷也会取笑其他小孩子。弗兰西不会,因为她害羞。

  一个懂得害羞的十一二岁的女孩子喜欢一棵树,书中没有说那棵树叫什么名字,只是描述了树的样子,生命力极强,喜欢在贫民区中落脚。通过介绍知道,那种树叫天堂树,就是我们所谓的臭椿。弗兰西的窗子紧挨这棵树,这成了一个隐秘的天地,在这里,她可以安静的读书。

  读书是弗兰西喜欢的事,她去图书馆借书,因为借到喜欢的而兴奋。她珍惜读书的机会,从A目录开始,计划读完所有的书。作为读书这件事的缘起,不识字的弗兰西的外婆建议凯蒂要教弗兰西和尼雷姐弟俩读书,每天一页《圣经》,一页《莎士比亚》。由此,贯彻于每天的两种储蓄,钱和精神的,成为成长的底色,坚持下来。这种坚持让人感动。

  在此之外,作为妈妈的凯蒂,以家族女性特有的坚韧乐观和创造性,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和生存,少怨艾,多乐观。购买生活资料的精打细算,制作生活用品的花样百出。而且,她还可以允许女儿把不喜欢喝的咖啡倒掉,来奢侈一下。她教育儿女,一要干净,二不接受嗟来之食。

  作为爸爸的约翰尼生活能力差,酗酒,善良,浪漫,爱唱歌,爱家人。相对于妈妈,弗兰西更喜欢爸爸,爸爸叫她小歌后。在她看来,妈妈更喜欢弟弟。

  成长过程中,必然要面对性的困惑。弗兰西和尼雷姐弟俩问妈妈自己从哪里来。小学学历的妈妈不知道怎样回答,开始说是上帝送来的,等到弗兰西能懂的时候,妈妈甚至不顾羞耻的告诉她性是什么。这样弗兰西能够相对理性的对待这件事,而不是和其他小女生私底下讨论。

  一个已然订了婚的男孩子说自己爱上了弗兰西,还承诺娶她。回家之后他的母亲给弗兰西来信说他已经举行婚礼了。

  弗兰西读高中,打工,读大学。爸爸死了。妈妈又生了一个女儿,和一个善良的退休警官结了婚。作为圆梦之举,弗兰西回到当初买糖果的店,许诺老板把所有奖品买下来,希望一个幸运的孩子能中奖。还有好多情节,比如弗兰西受到性骚扰等等。一件一件事例,构成了一个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经历。

  说成长之美,体会有以下几点,一是人性之美。比如约翰尼,在生活面前,他是失败者,因为无法给家庭提供足够的物质,可是这仍然掩盖不了他的善良,在弗兰西的毕业典礼上,她原本以为只有自己的桌子上没有花,为此而愤恨,结果有,是爸爸生前嘱咐她的姨妈代买,担心自己粗心忘掉。约翰尼死了,凯蒂把印有约翰尼名字的杯子留给弗兰西,把他生前极为在意的工会徽章留给尼雷。从此之后,家里买衣服,一直坚持买带有工会标志的,作为一种怀念。二是教育之美。凯蒂意识到,自己的家庭贫困,可是两个孩子之所以优秀,主要原因在于教育,有知识方面的教育,有言行方面的引导。这是极其难能可贵的。三是信仰之美。一家人信天主教,敬畏之心成为规矩约束,让人行善少恶。自然,生活困顿以及战争罪恶也会让人产生怀疑,上帝怎么会眼睁睁看着这一切发生?怀疑是短暂的,信仰是持久的。四是爱情之美。凯蒂为了喜欢的男人可以不顾与闺蜜破裂,这种时候,道德退而其次,爱情占了上风。她爱约翰尼的一切。五是文明之美。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不同国家之间的文明冲突和基于此之上的求同存异展示了文明之美。作为标志之一,契约精神贯穿其中。六是灵魂之美。比如约翰尼去世之后,弗兰西能够从弟弟尼雷身上发现爸爸,从他的歌声里发现爸爸,从爸爸生前朋友的描述中发现爸爸并未真正离开。七是真实之美。贝蒂·史密斯是德国移民,作品中有些经历应该是真实的,是她亲身经历的,真实即力量。八是包容之美。美国是天堂,也是地狱。

  这本书以前在网上读过,当时没读完,因为需要VIP。那个时候,自己还没有奢侈到用钱来买这种VIP。作为一种衡量,一本书在生活必需品面前败北。记得,很喜欢这本书,即使当时没读完,却念念不忘,在遥远的布鲁克林有棵树,旁边有个喜欢读书的女孩子。后来自己在写字过程中不止一次提到关于树的镜像,是受了这本书的影响么?或许是。2017年,参加儿子的成人礼,给他写了一封信,题目是《以一棵树的名义》,其中写道,在我眼里,你现在是一棵树,一棵正在成长的树。我自信看到了你善良的心灵、健壮的身躯、绿色的枝叶,以及深入土壤的根系……



评分

6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20-11-23 13:18 | 只看该作者
赶紧抢个大沙发哈。

拜读老师佳作。
3#
发表于 2020-11-23 15:22 | 只看该作者
“不识字的弗兰西的外婆建议凯蒂要教弗兰西和尼雷姐弟俩读书,每天一页《圣经》,一页《莎士比亚》”

——为这个外婆加十分
4#
发表于 2020-11-23 15:40 | 只看该作者
笔触沉稳,叙述解读清晰。成长的过程是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认知不断增长,生活元素不断异样变更。弗兰西就是这样一路成长起来的,经历的生活窗前的树是个见证。作者层层分析,剥离出每份出现在书的美,给以读者感动与精神的敬仰。
5#
发表于 2020-11-23 16:13 | 只看该作者
“ 说长成之美,包括几种元素,一是人性之美。”

——八种美,写出人的终极美德
6#
发表于 2020-11-23 17:23 | 只看该作者
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尤其倒数第二段,有概括,有阐释,有思考,有启迪。
很切题,富有理性之美。

说长成之美,包括几种元素——笔误?成长?还是另有深意?
7#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4 08:40 | 只看该作者
千幻烟 发表于 2020-11-23 13:18
赶紧抢个大沙发哈。

拜读老师佳作。

哈,没这么抢手吧。谢谢提读鼓励。                     
8#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4 08:41 | 只看该作者
蛇珠 发表于 2020-11-23 15:22
“不识字的弗兰西的外婆建议凯蒂要教弗兰西和尼雷姐弟俩读书,每天一页《圣经》,一页《莎士比亚》”

— ...

是,没学历不等于没文化,没文化不等于没见识。
9#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4 08:41 | 只看该作者
喻芷楚 发表于 2020-11-23 15:40
笔触沉稳,叙述解读清晰。成长的过程是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认知不断增长,生活元素不断异样变更。弗兰西就是 ...

国别民族信仰不同,成长经历不同,但总有些相通之处。谢谢精心读评鼓励。冬安。
10#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4 08:42 | 只看该作者
蛇珠 发表于 2020-11-23 16:13
“ 说长成之美,包括几种元素,一是人性之美。”

——八种美,写出人的终极美德

谢谢读评鼓励。冬安。                              
11#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4 08:43 | 只看该作者
月牙 发表于 2020-11-23 17:23
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尤其倒数第二段,有概括,有阐释,有思考,有启迪。
很切题,富有理性之美。

月版读得细。是笔误,应该是成长。另,元素之说也不太准确。已修改。冬安。
12#
发表于 2020-11-24 09:23 | 只看该作者
成长之美,我们在成长过程中顾不上去体会,因为我们太“贪长”。如果我们再错过陪伴儿女的成长,应该是一种人生的残缺。
成长之美,不只是生理的成熟过程,更是进入生命进程后可以拥抱整个世界。

点评

极是极是。冬安。  发表于 2020-11-25 14:13
13#
发表于 2020-11-26 09:12 | 只看该作者
哦,漏了,漏了,青衫子的充满哲学思辨的美文。点赞点赞!

点评

谢谢鼓励。冬安。  发表于 2020-11-27 09:29
14#
发表于 2020-11-26 12:14 | 只看该作者
点赞点赞,加豆点赞!            

点评

谢谢鼓励。冬安。  发表于 2020-11-27 09:29
15#
发表于 2020-11-26 13:50 | 只看该作者
只有长大了人才会知道急迫着的童年有多让人不舍。
青衫读外国作品多,思维也宽泛,加上有自己孩子的成长经历,写起来就行云流水

点评

谢谢鼓励。冬安。  发表于 2020-11-27 09:2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1 21:45 , Processed in 0.11910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