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lvhq0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该读什么书?

[复制链接]
16#
 楼主| 发表于 2020-12-4 09:57 | 只看该作者
东方玉洁 发表于 2020-12-3 12:43
读什么书?简单,喜欢的书。例如穿越文?反正鲁迅都被从课本中踢出来了,我说多了也没有用。

“读喜欢的书”,这是个悖论。因为只有读了才知道喜不喜欢。既然读了,肯定把不喜欢的也读了,既然读喜欢的,肯定是读了以后才知道喜欢不喜欢。
17#
 楼主| 发表于 2020-12-4 10:03 | 只看该作者
莹莹子期 发表于 2020-12-3 13:36
对于国学我读的并不多。大概因为缺少故事性吧。嫌沉闷所以不能安心。如此我也是那种最不成器的学生。其实 ...

关键是氛围。菜谱最沉闷,但是在每天热衷于交流做菜的心得的群体中,菜谱也读得津津有味。今天我们不喜欢读国学书,主要是因为缺乏交流探讨的氛围。过去,有书院、讲习所的氛围,几千人争得面红耳赤,人们恨不得一晚上把四书五经读完。那是大境界。
18#
发表于 2020-12-4 11:27 | 只看该作者
18一出手,必定不凡!不过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有一点看法,与兄商榷:
第一,把“台湾、香港、新加坡、韩国甚至日本和西方国家的唐人街”看作“中华传统文化的乡野”,怎么也理解不了。不是说大陆打倒孔家店传统文化就没了。照这标准,蒙元、满清统治中国那么多年,彼时没有港台、唐人街等,是不是就没有“乡野”了呢?再往前说,秦始皇焚书,到汉武帝重新明经,年头也不少了,中华传统文化也没消亡。
第二,台湾的“文化复兴”和大陆如今的“文化复兴”本质上没有区别。文化出现断层,再复兴,都面临同样的问题:眉毛胡子一把抓。台湾文化复兴最大的特点就是把一些下三滥的东西当经典抬起来了。如今我们也是一样。传统文化,必然是经过时间检验的,而且对文化传播与推动起到过重大作用的。如钱穆推荐的那些书。
第三,钱穆推荐的书目,自有其道理。但个人认为:朱熹、王阳明著作,实在不是必读。钱氏及其他人都有些过于夸大,尤其近几年,当年明月一本《明朝那些事儿》把王阳明炒得很火。但火归火,他不过是拾孟子牙慧,把佛教“本自具足”之类的理论加入其中而已。至于朱熹,学识比不上固执。或者说,他二人不过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流”,即便是“主流”,也不远不如“源”更有价值。
第四,钱穆的推荐,过于重“质”,而轻“文”。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提传统文化,怎么也不可能绕得过《诗经》。“不学诗,无以言”啊,话都说不了,还谈什么传统文化呢?其次还有《离骚》,这个就不用细说了。
第五,关于佛教经典,坛经和金刚经确实是必读的。因为要了解唐宋士大夫的心理,这两本确实有用(这事有意思极了,慧能,一个文盲,居然骗了一干超级文人数百年……如果不考虑其中的神话因素,其中内容肯定经过有文化者细致加工过的)。当然 ,这并不是真正的“佛教”,只是中国文化中或者说中国文人心目中的佛教而已。
18兄推荐的周易和金刚经,其实一般人都读不懂,真有点儿难。不是内容有多难,是囿于文字,一般版本周易的解读翻来覆去,整一大堆自相矛盾的理论硬往上靠,叫人一头雾水。而金刚经,由于其中有大量音译名词及专有名词,没有明白的注解根本不可能读懂,更不用说照一般读书的方法:要一边读一边思考,或带着批判去读了。如《金刚经》中说:一切佛法皆从此经出。但凡多读几本,就会发现,每本经都夸自己是“经中之王”,一边夸自己,一边贬低其他经典,王维喜欢的《维摩诘经》甚至通过一个居士把除文殊外的其他菩萨罗汉都贬低一个遍……金刚经之流行,是因为译者的文笔太牛,把梵文完美地转化成汉文,又加之慧能徒子徒孙的推崇。而《心经》的流行主要是因为短,抄一遍很方便,甚至用血书抄一遍也能接受,若抄法华经,恐怕血就不够了……
第六,还是本着“文质彬彬”的原则,个人至少史记、红楼梦等应在推荐范围之内。毕竟钱穆是学问家,不是每个人都要当学问家的,肚子里增加点“诗书”还是有用的……中国文人,尤其是顶级文人都有一个毛病:以为人人都应该像他那样聪明,那样睿智,那样有时间,那样有思想,那样一本正经……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都是笨人,如果传统文化真要“求诸野”的话,让它们传承四书五经,可能吗?如果不能的话,如果真由于种种原因而不可抗拒地失传的话,留下两句“白日依山近”不也是聊胜于无嘛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19#
发表于 2020-12-4 11:54 | 只看该作者
水如空 发表于 2020-12-4 11:27
18一出手,必定不凡!不过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有一点看法,与兄商榷:
第一,把“台湾、香港、新加坡、 ...

读18兄文,认为他的倡导大方向是对的,但也隐隐不认同其中的一些观点,只是忙,尚未理清。经水兄条理点拨,多有赞同。
当年日本侵华的理论之一,就自诩为儒家正宗真传,原汁原味。所谓“崖山之后无中国,阎吏之后无汉人”就被用来支持这个理论。所以“乡野”之说,不可狭隘了。
两位仁兄各有千秋,愚弟膜拜而已。

点评

附议  发表于 2020-12-5 17:16
20#
 楼主| 发表于 2020-12-4 12:07 | 只看该作者
水如空 发表于 2020-12-4 11:27
18一出手,必定不凡!不过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有一点看法,与兄商榷:
第一,把“台湾、香港、新加坡、 ...

如空终于出现了,有一些老朋友杳无音信突然在大街上碰见的激动。最近脑子里经常闪现出这样的念头:如空怎么了?在干什么?是不是又被局长请去喝茶了?或者因为世界太大,想去终南山溜达溜达?或者正潜心研究什么奥秘?总之是反复想起如空,即便是不上论坛的时候。但是苦于无从所问,只能在心里惦记。先吃饭,一会再聊。
21#
 楼主| 发表于 2020-12-4 13:25 | 只看该作者
水如空 发表于 2020-12-4 11:27
18一出手,必定不凡!不过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有一点看法,与兄商榷:
第一,把“台湾、香港、新加坡、 ...

至于文中提到的问题,可以一一做些探讨:(1)关于乡野。可能我比喻不是恰当,把台湾、香港、新加坡、韩国甚至日本和西方国家的唐人街当做乡野。但只是想说明一个问题,即这些地方还遗留着大陆已经不见的一些礼俗上的影子,这些形式的存在正好可以反观我们曾经存在的文化(或者文化本来就存在着,只是在垃圾堆里)。如同东北曾经流行的风匣,如果我们从某一个地方看见有人还在用,定然会想起我们曾经也用过,然后会想起我们的风匣还在仓房了扔着呢;(2)引出台湾文化复兴,就是怕我们今天的所谓复兴走弯路,所以举荐钱穆推荐的书,方向是没错的。钱穆所荐,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经过时间检验的,而且对文化传播与推动起到过重大作用的,与如空观点相同,至于我所荐,只是我本人的感受,只能是狗尾续貂,我文中已经谦虚过了,这里就不再诺诺了;(3)如空敢于质疑大师,舍朱吕、陆王,我还不敢,因为我于朱子、守仁述中多有收获,不能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胡适、钱玄同、郭沫若等人皆如此——如空追求正宗、纯洁,也是一种好观点,那么从纯洁的角度摒弃朱程、陆王,就是正确的。至于我,那种把橡皮与铅笔组合在一起的,以及把苹果嫁接到梨树上结出苹果梨的,我都以为是好的创造和发明,这个只是公婆之争,这里不深究,各自坚持吧;(4)如空说钱穆所荐重质轻文,同意。这里需要做一些说明。第一,钱穆不推荐《诗经》《离骚》等,是因为他读不懂(不知是不是谦虚),而且今天生活方式和生活器物全变了,非做研究,就不要读它们了,性价比太低。第二,钱穆只是沿着“质”的轨迹在作推荐,至于“文”,也应该有一条线,沿着这条线,也有许多书,如果再发散,还可以推荐另一批反观中国文化的书,比如《源氏物语》等。但先生既然只是限定了对“质”的推荐,就不要强求人家一定也要在“文”上作出推荐。个人以为,那不是他的强项。这方面让钱钟书推荐可能更好。而我写此文的目的之一,就是想引发文友发散开来,推荐一些自己认为的好书,以减少诸如我这样的人的挑选之苦比如有人推荐《浮生六记》,我就买了一本,抽空把我的心得也写一下(不太认同);(5)《周易》我的意见是,当哲学书看。当然只是我个人的意见。既然是哲学,它就统揽了我们传统文化中关于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的一切书(当然,完全相反的就是另一条线了),如果当玄学看,就晕菜了。至于《金刚经》,如空自有高见,这方面完全可以充当荐书的角色,我不敢更多胡言,推荐这本书,也是个人有所收获而已;(6)非常赞同如空所言,知道点“黄河入海流”也是沾染了传统文化的香气了,起码知道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最终是归入了大海,也是不错,总之,学点比不学好,切入点要看不同的个体开悟点在哪里。前几天看到那个残疾人淫解“日照香炉生紫烟”,差点哭了。传统文化沦落如此,也是罪孽。
22#
 楼主| 发表于 2020-12-4 13:36 | 只看该作者
水如空 发表于 2020-12-4 11:27
18一出手,必定不凡!不过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有一点看法,与兄商榷:
第一,把“台湾、香港、新加坡、 ...

曾经,我们以点滴之力,在江天营造出一种“关关雎鸠”的氛围,大家读诗说诗,真有一种复古不唯古的小激动呢,只是人微言轻,涟漪终归于无。但今天确实需要有这样一种风气,从传统文化的讨论的风气中,扩散出能够探讨的风气,从能够探讨的风气培养能够接纳说话的风气,国民风气应会为之一变,国家风气才会为之一变。狂澜起于微风。说大了,不值得如空费神。
23#
 楼主| 发表于 2020-12-4 13:40 | 只看该作者
水如空 发表于 2020-12-4 11:27
18一出手,必定不凡!不过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有一点看法,与兄商榷:
第一,把“台湾、香港、新加坡、 ...

不管如空忙于什么,还是希望多来看看,呈一些随笔,至少让我等知道如空依然活跃于世,免去相思之苦。另外,文坛也能活泛一些,以利于一些人坚持。问好!
24#
 楼主| 发表于 2020-12-4 13:51 | 只看该作者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0-12-4 11:54
读18兄文,认为他的倡导大方向是对的,但也隐隐不认同其中的一些观点,只是忙,尚未理清。经水兄条理点拨 ...

接受草舍老弟所言。原本是拿这个比喻说明大陆的一些礼俗的消失能在另外一些地方看见,全无真好文化业已消失之含义,也许是比喻不恰当所致误解。佛教消殒于印度,找佛教到中国。但中国传统文化没有消失,只是一些在中国的垃圾堆里。一些礼、器(文化的形式)表现在大陆以外。
25#
发表于 2020-12-4 14:19 | 只看该作者
lvhq018 发表于 2020-12-4 13:51
接受草舍老弟所言。原本是拿这个比喻说明大陆的一些礼俗的消失能在另外一些地方看见,全无真好文化业已消 ...

这话没毛病。你读书比我多,倡导的本意十分积极有益的。
26#
发表于 2020-12-4 14:24 | 只看该作者
lvhq018 发表于 2020-12-4 13:25
至于文中提到的问题,可以一一做些探讨:(1)关于乡野。可能我比喻不是恰当,把台湾、香港、新加坡、韩 ...

兄阅读之广,体味之深,远非一般读书人可比。其实也正是我所担心的:很多书都不是一般人能读得了,或者说能读进去的。读都读不进去,所以推荐也没意义。就如辣椒,许多菜都没了味道。但有人一沾辣味就受不了。所以还是不要夸重庆火锅有多美味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浮生六记读过,是自己打印出来读的。简朴至极的文字读着很舒服。
至于最近为什么没来发文,没法细解释,只能说一句:不得已。
关于《周易》,坊间的书都给读者绕晕了。最近又读了一些书,有一些新的看法。
早就有一个想法,用最浅显的,人人都能读懂的方法解读一下《周易》,恐怕也未必能做成……
愧对故人……
27#
发表于 2020-12-4 14:35 | 只看该作者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0-12-4 11:54
读18兄文,认为他的倡导大方向是对的,但也隐隐不认同其中的一些观点,只是忙,尚未理清。经水兄条理点拨 ...

18兄的大方向其实和咱们是一样的。个别例证有些欠妥而已。
无论是谁,个人推荐的书目不可避免会带有个人的好恶。我只是不赞成大学家者推荐过于艰深、过于专业、过于生僻的典籍。我的观点向来是一致的:站在普通人的角度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
我自己读书其实有些偏,但写解读文章时都是尽量浅显,浅显到外行不觉得难懂的程度,也是出于这一原因。
希望草舍兄也写写关于传统文化这方面的文章。期盼中……
28#
发表于 2020-12-4 14:49 | 只看该作者
水如空 发表于 2020-12-4 14:35
18兄的大方向其实和咱们是一样的。个别例证有些欠妥而已。
无论是谁,个人推荐的书目不可避免会带有个人 ...

豆瓣还是知乎,曾经有过一个统计,目前世界上曾经被称为必读的名著,如果按照正常的阅读速度,除了吃喝拉撒睡,在人均寿命中读不完。
一个全国作协的笔会,作家们列出自己没有读过的名著,加起来几乎是全部。
所以,所谓必读书可能只是适合一类人群。列出必读书单的作用,恐怕只是给读者提个醒:这些也是名著。
说到写写关于传统文化,不用说也知道,要读到一点广度和深度。我是浮皮潦草大王,说得高大上一点,观其大略不求甚解,写出来只有窄度和浅度,贻笑大方
29#
 楼主| 发表于 2020-12-4 17:52 | 只看该作者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20-12-4 14:19
这话没毛病。你读书比我多,倡导的本意十分积极有益的。

有一些探讨收获才多。草舍是那种能说出点什么的人。

点评

哈哈,谬赞了。  发表于 2020-12-4 22:41
30#
 楼主| 发表于 2020-12-4 17:55 | 只看该作者
水如空 发表于 2020-12-4 14:24
兄阅读之广,体味之深,远非一般读书人可比。其实也正是我所担心的:很多书都不是一般人能读得了,或者说 ...

好。如空如果成书,我第一个鼓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1 16:47 , Processed in 0.116228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