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0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非首发] 《我的米海尔》读书笔记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12-31 14: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潭边老桑 于 2020-12-31 14:39 编辑

《我的米海尔》读书笔记二
文/潭边老桑

  昨日看到第21章即130页。说一说感受。

  这一部分,仍然延续前边的写法,按照时间顺序和事物发展进程,按部就班,不紧不慢讲述。情节上没什么起伏。从结婚到生孩子到抚养孩子,写的都是些日常生活琐事,换句话,写的就是生活流。七大姑八大姨来看我与米海尔,与双方父母兄弟姐妹来往,鸡毛蒜皮小矛盾,与朋友来往聚会,无非就是这些。

  在平铺直叙的主要写法上,较之前章节,有了一些新的技法,一个是梦境描写,多次写到做梦;一个是幻境描写,或者叫做假设性描写;再一个,就是散文化的心理描写,这种描写,感觉不应归入意识流技法,就是那种支离破碎的小片断,小意象的叠加,略带忧伤的抒情。碎片化的描写增多,使得文本看起来似乎闲笔也多了,很多小情节似乎无关紧要,没什么关联。

  当然,也正是这些碎片化散文化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以色列特别是“圣城”路撒冷的城市风貌。让我们看到了以色列人的家庭关系与日常生活形态。作为一个外国读者,这些描写与描述,无疑是新鲜的。对比一下我们这个国家,这个社会的家庭生活,具有很多相似之处。所谓人之常情,所见略同。或者说,一些价值观和社会观,伦理道德观,和我们是一致的。那么,以色列人写出这种日常生活来,我们觉得新鲜,而我们自己的小说家要是写出这种日常生活这种鸡毛蒜皮,那就显然乏味了。

  读到这里,感觉还是两个字:平淡。

  不过,作者似乎越来越进入状态了,就是说,他把自己当作一个女人,融入角色进行叙述,描述得越来越是那么回事了,或者说,越来越准确了。我想这大概是我的两位女文友喜欢这部小说的原因之一吧。

  全篇以一人称叙事,这种有限视角,讲述起来是颇不方便的,我个人觉得,长篇小说还是要用上帝视角也就是全知视角来写,那样没有约束。而一人称有限视角写,仿佛是戴着镣铐跳舞。跳舞的人或许不觉得,而围观的人,难受。这个一人称,也让我想起了纳博科夫的《洛丽塔》。比较一下,觉得两者的叙述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一人称的好处或优势,大概在于能够以主观的视角进行心理描述,这样更贴近小说的主角,也让读者更贴近人物。但是,纳博科夫是非常聪明的,他厉害之处就在于在一人称视角下创造了上帝视角,他能够跳进跳出小说人物,将“我”与“我”的名字轮流进行叙述。这是纳博科夫的高明之处。莫言也是,“我爷爷”“我奶奶”这种人称,既方便全知视角讲述,又方便一人称亲自参与故事。再比如同样写爱情的马尔克斯,在《霍乱时期的爱情》里也是每每进行人称转换叙述。所以比较起来,我觉得奥兹要逊很多。

  从主题来讲,作者写到这130页,已经开始对这段美满婚姻的不幸作铺垫了,或者说作者一直在作铺垫,只不过,“草色遥看近却无”。

  扯一扯闲吧。以色列是一个只有一万多平方公里的小国,就算这一万多平方公里,有很多还是通过四次中东战争掠夺过去的。但是,不要小看这个国家,厉害得不行不行的。它周围大多是阿拉伯国家,却硬生生生存下来。其实以色列在一千多年前是存在的,但后来亡国了,消失了近千年,以色列这个种族从此分散于世界各地,直到1948年才在美国帮助下建国,以色列人才得以回归故土。以色列人大约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这个不是虚的,是实打实的,基因确实优秀。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层出不穷。爱因斯坦,卡夫卡,茨威格,这都是犹太人。所以,当谈起文学,谈起小说,我们似乎不能忽视这个民族的。好,至于这篇小说到底怎样,目前只读了三分之一强,让我们再看看,让子~弹再飞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6 10:00 , Processed in 0.04919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